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权道同谋 > vip卷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我乃魏武挥鞭

权道同谋 vip卷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我乃魏武挥鞭

作者:广渠门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1 15:28: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然不是!

在这之后,熊向晖又有多次绝妙演出,每每送出价值连城的情报。

1947年3月,这时已经进入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正在度蜜月的熊向晖被一自称国民党保密局的人叫住,他起初担心是自己身份已经暴露,急忙思索应该如何应对。

是迅速撤退,还是静观其变?

胆大心细的他,选择了后者。等到被带去见胡宗南后,事情才明了。原来,胡宗南命令熊向晖延期赴美留学,要熊向晖回到身边再辅佐他三个月。

胡宗南对熊向晖说:“前天蒋总裁命令我直捣**的老巢延安,并选在四国外长会议的第一天发起攻击。”说完,胡宗南给了熊向晖一个文件包,让他根据包里文件的内容画一幅草图,并叮嘱他锁好房门,不许任何人进来。

熊向晖打开文件包,看到两份绝密文件:老蒋核准的进攻延安的方案、陕北**的军队兵力配置情况。

熊向晖异常激动,将文件内容默记在心。次日上午,熊向晖随胡宗南和参谋长盛文乘专机回到西安。当天晚上,熊向晖就将情报送到了西安《新泰日报》主编王石坚的家,通过地下室里的秘密无线电台,将这两份绝密情报发到延安。

一周之后,胡宗南带着熊向晖等少量随从秘密离开西安,辗转来到洛川。在洛川小学,与先期到达的几名国民党高官会面,组成前线指挥所。

这时候,熊向晖通过敏感的捕捉力意识到,自己有必要将胡宗南的日常动态报告给党中央。于是,在如此紧要的关头,他决定冒险行事,将情报用信函的形式写在白纸上,装在印有战区第一司令部长官的大信封里。

为保险起见,他同样的信都要写两封,一封寄给王石坚,另一封寄给王石坚的朋友潘裕然,源源不断的情报就这样被送到了党中央的面前。

正是有了这样价值连城的情报作支撑,党中央果断放弃延安,在陕北地区与国民党玩起了捉迷藏。

在这个捉迷藏阶段,也发生了很少惊险而有趣的事情。

据后来的我军将士回忆,胡宗南的追击部队往往近在咫尺,有时甚至一个在山梁上走,一个在山梁下走,连敌军说话的声音都能听得到,但就是“有惊无险”。

正因为有情报工作的保障,虽然力量相差悬殊,但我军总能一次次从敌人眼皮底下逃走,还会时不时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胡宗南的部队陷入了一团泥沼之中,非但没能“给**之军队以毁灭性打击”,自己的部队反而损失惨重。

能够实现这样的全身而退甚至反败为胜,熊向晖功不可没,国民党“闪击延安”的计划破产,泽东主席就大赞熊向晖,说他“一个人可顶几个师”。

话说回来,单从“闪击延安计划流产”来说,熊向晖第一时间送出了绝密的情报,固然非常重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何用好这个情况,也就是写好这几篇揭示文章,让老蒋和胡宗南的数十万大军劳而无功、无功而返,就更为关键了。

正所谓“三言两短喝退百万雄兵”,“一枝笔可敌雄兵百万”,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想当年,三国时候,张飞在长坂坡一声怒喝,河水倒流,惊退号称百万的曹兵。诸葛亮只身一人,舌战吴国群儒,还用一架琴,摆起空城计,吓走司马懿大军。

当然了,这些多半是演义。而党中央只用一纸电文,一篇报道,就惊退老蒋和胡宗南的数十万大军,却是不折不扣的史实。

这当中,最令人叹服的,还得属咱们的泽东主席。

事后,经过参与者考证,以朱老总名义致电老蒋和胡宗南的这则电文:“道路纷传,中央将乘国际解散机会,实行剿共。当此抗日艰虞之际,力谋团结,犹恐不及,若遂发动内战,破坏抗战团结之大业,则陷国家民族于危难之境。”实际上,这则电文是泽东主席亲自捉刀拟就的。

至于后来,为延安《解放日报》撰写社论《质问国民党》,就更是出自泽东主席之手了。

为了使文章更具冲击性,该文直接使用了熊向晖提供的绝密情报内容。提出国党将两个集团军调离黄河河防,准备进攻边区这一事实,然后向国民党提出尖锐质问。值此抗战的紧要关头,老蒋和重庆国民政府竟然打算摧毁国共统一战线,这不是典型的令仇者快、亲者痛么?不是典型的和日本侵略者妥协,与投靠日本的汪伪政权毫无区别么?

不得不承认,咱们的泽东主席确实是一代伟人。

姑且不论这几纸文章最后确实骇退了老蒋和胡宗南的数十万雄兵,毕竟这是马后炮。只说当时下定了以“几纸文章”对抗“数十万大军”的这份胆略,就值得所有人佩服。

你老蒋不是想灭我么?那就来,谁怕谁啊?

可别小看这种气势,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具备的。

想当年,三国时候,曹操一统北方之后,睥睨天下,气贯长虹,准备南下统一全国时,发给孙权的公文是这么写的:“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看看,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多么充满霸气、舍我其谁。事实证明,就算是被曹操赞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吴国之主孙权,也着实被吓住了。对于要不要抵抗,很是犹豫不决,

那时候,吴国分为两派,长史张昭主降,都督周瑜主战。赞同张昭的人多,附和周瑜的人少。诚然如孙权这样的雄主,也难以权衡。后来,在周瑜追入厕所的力劝之下,才定了主战之意,联合刘备,一把大火把曹操的连锁战船烧了个精光。

所以,虽说头发差点儿被孙权都给烧没了,但曹操的霸气还是值得肯定的。更值得称道的是,曹操展露这样的霸气,可不只这一次。

在此之前,大将军何进当朝,十常侍乱政。何进与袁绍商量,想召外兵入京勤王,“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可是,在曹操看来,这纯属多余,“但付一狱卒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

也就是说,在曹操的眼中,对于这些乱政的宦官,只需要依照国家法令,将他们投入监狱即可,用一个狱卒即能统统搞定。何必要召外兵入京,引狼入室?

由此可见,曹操的法治思维早而有之,而把握住关键点,举重若轻、一击制胜的豪气也确实值得称道。

可是,何进、袁绍因为没有这样的豪气,也没有把握关键点的能力。所以,他们不听曹操的建议,执意下令召集外兵入京。结果,引发十常侍作乱,将何进诱入宫中,一刀砍了,还导致董卓入京,开启一段血腥暴力的黑暗史。

泽东主席在评价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对曹操所言极为推崇,作了批注:“奸在君王侧者,除之贵密、贵速”。

实际上,雄才如泽东主席者,对曹操整个一生,都是非常推崇的。他多次称赞曹操,在《浪淘沙·北戴河》中更是写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再者,除了胆略之外,还要有能将这份胆略付诸实施的执行力。也就是说,放出“一狱卒足矣”的豪言只是一方面,但真正只用一狱卒解决实际问题,那才是真正的厉害。

回归这次应对“闪击延安计划”,泽东主席算是掐住了老蒋的死穴,既然你想“贵密”与“贵速”,那就让你“非密”、“非速”,看你如何在国人面前延续“团结一切力量抗战”的“领袖地位”。

事实证明,这个“死穴”抓得很准,不论是胆略,还是执行力,都堪称上之上,让自负“领袖”地位越来越巩固的老蒋相形见绌。

也正是这次“闪击延安计划”流产之后,老蒋对于泽东主席的胆略与执行力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所以,摩擦虽然不断有,但真正撕破脸皮,在抗战胜利之前,却不得不三思而后行了。

更要命的是,全国上下对于和平的共识,在此之后,越来越强烈。以致于抗战胜利之后,急于确定“登基”地位的老蒋,也不得不摆出一副和平的姿态,邀请泽东主席前来进行和平谈判。

当然了,这一次,老蒋的三道“恳切电令”,料定泽东主席不会来,最后又结结实实地被大无畏前来的泽东主席“涮”了一次。只不过,这就是后话了。

……

王亦选此时在电话里和唐卡提及“闪击延安计划”流产,就是想通过这段历史给这位被“逼上绝路”的“二号首长”提一个醒。

心领神会的唐卡,在脑子里迅速闪过“闪击延安计划”流产之事的前因后果之后,迅速有了答案,当即应了一句:“书记,我知道。当年,主席以几纸电文,让老蒋和胡宗南的数十万大军动弹不得。今天,咱们也可以用一篇文章,让这些个不怀好意、费尽心机的家伙徒劳无功、噤若寒蝉!”

“哦?”王亦选笑了,“你小子还有这等本事呢?说来听听,这篇文章打算怎么写啊?”...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书吧”,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