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权道同谋 >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小动作大规矩

权道同谋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小动作大规矩

作者:广渠门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1 15:28: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好!”大书记发了话,其他人当然得听。更何况,大书记说得有道理,低调一些,往往还可以再创新功,而总是高调,总有一天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再有一个,唐卡现在作为现场总负责人的身份,越来越得到这些正方常委们的认可,包括这几个甘心列入唐卡这个总指挥之下的副总指挥——董清明、李光耐,还有后来的简青纯。

要说这三位大佬,那可都是手握重权的人物,现在个个都愿意在他的协调下开展工作,除了他是王亦选大秘,手握尚方宝剑之外,更多地还是对他能力的认可。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你也得有这个胆子和能力才行。要是挑不起这个担子的重量,不用君动手,单是君旁边那些什么太监近臣的唾沫星子,就能把你给淹死。

唐卡受了将令,坚定地回答了一声:“是!”

董清明眨了眨眼睛,笑道:“唐总指挥,本来呢,我们几个副总指挥还想着大书记不去,就陪你这个总指挥去。可是大书记已经发了话了,我们几个得好好休息,明天还得干明天的活儿。所以,就只有辛苦你一个人,回去慰问一线将士了!”

“哦?”王亦选耳朵灵得很,一下就听出来老董的话外之音,“老董啊,我刚才说的可是一般情况,并不包含你们这三位副总指挥在内。你们三个,各有职责所系,军、警、纪检,都是重中之重。就说青纯吧,万年青那头开审,虽说有省市纪委联合调查小组的负责人老姜在牵头,但青纯是市纪委书记,代表咱们市委的意见,肯定要到场。老董和光耐也是这样,他万年青都知道搞军警联手,咱们就更得打造精锐军警联合之师了。得得得,既然老董都这么说了,那你们三位就跟着唐卡一块去吧,也算是代表我,去慰问一下今天辛苦到这个点儿还在奋战的将士们!对了,春秋,君平,你们那头的宣传战绩也拉着晚呢。这一头,辛苦你俩跑跑,慰问一下熬夜的同志们,都已经没日没夜地撸起袖子干了好几天了,也该喘口气了,好好休息,明日再战!”

“是!”周春秋、简青纯、程君平、董清明、李光耐答应一声,向外走去。

董清明拍了拍唐卡的肩膀:“你先盯好大书记,我和老简、光耐先走,咱们一会儿见!”

“好!”唐卡笑着应了一声。

却不曾想,王亦选这时竟然摆了摆手,说出一句:“不用啦!你们就一块儿走吧,有什么打算也好在路上议议!来来来,小唐,把东西给我!”

说完这句,王亦选竟然伸出手,去拿唐卡手里的文件。

“那怎么行!”别说是唐卡了,就连董清明等人也觉得不妥,伸过手去“争夺”文件。

哪有市委书记主动向秘书要求拿文件的,这不是彻底反了么?

别看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在政治场上,坏了规矩,可就是大事!

当然了,这也充分说明王亦选比较“亲民”,没把拿文件这样的事情当作什么大事,就像习大动不动就帮夫人拿包,还经常自己在雨中打伞一样。

单从这一点上说,王亦选就比那位自以为高居官位的人强不少!

现如今这社会,真有这样的人,把“做官”当作天经地义的事情,一旦坐上这个“官位”,尾巴立刻翘到天上去,恨不能走路都像螃蟹那样,横行无忌,再看他的那些什么手下、同事,凡是官比他小的,都得像膜拜“神佛”那样供着他才行。

王亦选也算是一任清正之官,亲民之官。这位市委书记的想法“很简单”,不就是拿个文件而已嘛。虽然说自己贵为市委书记,但做这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别的不说,就说到了省委魏东亭书记的办公室,自己不也得自个儿拿文件么?总不能那时也带上唐卡,由他来代劳吧?明显不成啊!所以,既然见比自己大的省委书记时自己可以手抱文件,为什么自己最大时就非要让秘书来抱文件呢?

从另一点上说,王亦选也确实没把唐卡当作“下人”,由此可见二人的相互信任程度。

可是,有些事情要是“做”起来,往往不像“想”的这么简单。

为什么这么说?

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道”。

比如王亦选认为可以自己拿文件,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不可以!

甚至是万万不能!

为什么?

很简单,作为市委书记,去省委书记那儿是向上“拜望”,那当然得自己拿文件,如果这时还带着专门拿文件的秘书过去,那简直就是找死。

可是,如果回到市里,市委书记就是最大的官儿,不论去哪儿,都是向下“视察”,旁边跟着专门拿文件的秘书,那可是再正常不过。而且,所有人都会对这专门拿文件的秘书“高看一眼”,恨不能自己能拥有这个帮着市委书记拿文件的“权利”。

这也就是唐卡被人称之为整个西京市“二号首长”的原因所在!

这些东西虽然听上去恶俗,却是不折不扣的“官道”。谁要是破坏了这个“官道”,那就要吃苦头、栽跟斗,甚至吃不了兜着走。

因为,你可以节俭,可以亲民,却不能破坏根本的“规矩”。

历史可以说明一切。

远的不说,就说清朝的头几个皇帝,还是相对昌明的。到了道光时候,开始进入内外交困局面。不过,平心而论,道光皇帝还是比较节俭自律的。这位继承嘉庆皇帝之位的嫡长子,是个吝啬到要把一个铜板掰成两瓣花的主儿,看到龙袍上有个窟窿都不肯换新的,要求打个补丁补上。

这还真不是夸张,有那么一天,道光皇帝发现绸裤的膝盖上破了个小洞,就让内务府去缝补一下。

内务府接到这活儿,先是一愣,但是皇帝既然交待下来了,那怎么办,补呗!

补完了,道光皇帝穿上,看着感觉还行,就问花了多少钱?

结果,内务府回答:三千两白银!

道光听了之后,差点儿背过气去。

打这么一个小小的补丁,竟然比一件龙袍的价格还要贵?你们这些人,是把我当成三岁小孩儿么?

内务府这时不紧不慢地解释:“皇上的裤子是有花的湖绸,剪了几百匹绸才找到对应相配的图案,所以贵了,一般的补丁大概五两银子就够了。”

道光皇帝咬咬牙,好吧,我这窟窿破的不是地方,找那么多绸缎才找着相配的。姑且信你们这一次,不过,对于一般打个补丁是五两银子,这位皇帝可算是默默地记在心里了。

俗话说,上行下效。朝臣们看到龙椅上坐着一位打补丁的皇帝,知道皇帝这是在彰显节俭,于是纷纷扎破官服打上补丁。

道光皇帝不笨,知道大家在向自己靠拢。不过,他心里记着这补丁价格之事,可是从来没有放下过。

有一次,道光皇帝看到军机大臣曹文正朝服的膝盖上打着块醒目的补丁,就突然问他:“外面给破衣服打个补丁需要多少银子啊?”

曹文正一愣,下意识知道不对劲,急忙去看皇帝周围的太监,发现太监们都不怀好意地瞪着自己,暗叫不妙,不禁一阵阵的头皮发麻,但是皇帝等着要答案呢,曹文正只好往海了说:“外面打一个补丁需要三钱银子。”

要三钱银子,已经不少了,当时都可以买一整套普通衣服了。

曹文正是这么想的,已经说得够多了,怎么的也和内务府的太监们报给道光皇帝的“工价”差不多了吧。

谁曾想,道光皇帝听到这儿,禁不出发出一声惊叹:“哎呀呀!外面就是比皇宫里便宜,我打个补丁需要五两银子呢!”

五两银子,曹文正一下子就懵了。这帮内务府的太监们,还真是够黑啊。说三钱都多说了好几十倍了,他们就敢说五两,大出去好几百倍,真有他们的。

谁想,道光皇帝这时继续问道:“外面的鸡蛋多少钱一个啊?”

曹文正已是浑身冒虚汗,知道已经犯了大忌,这时要是再作回答,说不对数,那只能是死路一条,于是赶紧想了个“曲线救国”的迂回招数,答道:“臣从小有病,不能吃鸡蛋,所以不知道鸡蛋的价钱。”

至此,才算是险险给遮了过去。

那么,内务府给道光皇帝吃的鸡蛋一个到底值多少钱呢?

来看看他的爷爷,也就是乾隆时候的价格。

有一天早朝完毕,乾隆随口问了大臣汪由敦一句:“你天还没亮就赶着上朝,在家里吃过早点没有?”汪由敦回答说吃过。

乾隆问他吃了什么,汪由敦回答说:“我家里穷,每天早餐只吃四个鸡蛋。”

乾隆听了,大吃一惊说:“鸡蛋一个需要十两银子呢,四个就是四十两银子,我都不敢这么随便吃,你一顿早餐就吃四个鸡蛋,还敢说自己穷?”

汪由敦心中叫苦,长年行走于朝堂之上的他,顿时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只好应付说:“外面市上卖的鸡蛋都是破了壳的,动了气,是不能给皇上吃的,所以比较便宜,我买的就是这种鸡蛋,一个只要几文钱而已,和皇上所吃的鸡蛋,根本比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