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三国大驯兽师 >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曲《木兰赋》

三国大驯兽师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曲《木兰赋》

作者:虎豹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3:53: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琴!远扬你居然还会弹琴。”看着向自己伸着手的周帆,蔡邕也是怔住了,他可从来没有看到过周帆碰过琴,更别说弹了。

“略懂,略懂!”周帆说道。

这倒不是他谦虚,周帆这还真的是略懂。

前世的时候他就是一个不音不全的家伙,而这一世,虽然比前世好了那么一点点,但是也从来没有学过琴。

不过自从蔡琰来了之后,闲着的时候一直听起弹琴,周帆也是来了些兴致,因此也是跟着蔡琰学了学。

虽然时间不长,弹的比起蔡琰来,那更是差的十万八千里,但是多多少少能够人耳了,如今这个时候拿出来显摆显摆,自然是在合适也不过了。

“那也好,这琴……”蔡邕笑了笑,刚想要派下人去取一张琴来,就看见府内有着一个小丫鬟匆匆忙忙的跑了出来,而在其怀中,正抱着一张琴。

“这是焦尾琴!”周帆一看到那张琴,就是叫了出来。这张琴周帆那是再熟悉也不过了,可不就是蔡琰整日抱在怀中的焦尾琴吗。

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

《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因称琴为焦桐。

这张琴正是自己岳父蔡邕所制的,而且琴尾也确实是有着一点焦黑的痕迹。

至于原因,周帆也曾经询问过蔡琰,不过得到的结局确实截然不同,而且这原因还真是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据蔡琰所说,这焦尾琴确实是蔡邕所制,不过其尾后的焦黑,确实一次夜晚蔡邕醉酒,无意中打翻了火烛。点燃了所至。

不过好在后来家中仆人及时发现,连忙灭火,这才没有使得焦尾琴付之一炬。

而蔡邕第二日醒酒过后,发现自己爱琴差点被烧。那也是肉疼的很,不过好在救火久的及时,并没有影响到琴音,这才让蔡邕松了一口气,而日后对于这张焦尾琴那也是视若珍宝。直到蔡琰慢慢长大开始学琴,才转赠给了蔡琰这个宝贝女儿。(纯属胡言,切勿较真。)

“姑爷,小姐说让你好好加油!”小丫鬟一把将焦尾琴塞在了周帆怀中,小声的说道,言罢,转身一溜烟的跑了。

周帆也是乐了,看向了府内,他也知道蔡琰现在就竖着耳朵听着呢,这丫头到底还是向着自己是啊。

有了这焦尾琴。那就更好了,周帆练琴的时候,用的一直就是这焦尾琴,也只有这焦尾琴,要是用其他的琴,估计还有些不习惯呢。

“女生外向,女生外向啊!”蔡邕看着这一幕,不由的幽怨了起来,养了那么大的女儿,现在居然向着“外人”。这不免让他这个当爹的心中酸了起来。

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好不容易养大的一颗好白菜,就这么被只猪给拱了,虽然这只猪也挺让人满意的。不过到底还是不舍啊。

周帆嘿嘿一笑,说道:“这都是一家人了,何来外人之说。”

蔡邕狠狠瞪了周帆一眼,怒道:“弹你的琴,做你的赋,若是老夫不满意。你休想带琰儿走。”

“诺!”周帆连忙应到,左右环顾了一下,发现居然没有一个可以落座的地方。

这时候还是张松机灵,连忙让人拿来了一张毯子,铺在了地上,而周帆看了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直接席地而坐了下来,将焦尾琴拜访在了推上。

静!瞬间无论是迎接亲队伍,还是围观的百姓们全都安静了下来,周帆亲自弹琴作赋的场面那可是少见的很,这可绝对不能错过了。

稍微试了试焦尾琴,又清了清嗓子,周帆的声音便在这蔡府门前,响了起来。

“唧唧复唧唧,昭姬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天子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天子问所欲,昭姬不用中郎将,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昭姬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曲《木兰赋》,从周帆的口中缓缓而出,当然的,其中的花木兰,也被周帆改为了蔡琰蔡昭姬。

蔡邕怔住了,早就在听到周帆《鹦鹉赋》的时候,蔡邕就已经知道周帆文采斐然了,而如今又听到了这一曲《木兰赋》,他才知道先前看到的也只不过就是冰山一角而已。

区区祢衡所著的《鹦鹉赋》,如何能够与北朝著名王泽生最著名的《木兰赋》,能够流芳百世,让无数人记住花木兰这个或许并不存在的人物的《木兰赋》相提并论呢。

蔡邕在听到前几句的时候,还有那么些疑惑,这赋似乎与今天迎亲的日子没有什么关系啊。

然而后面他就被这一首赋给深深吸引住了,用四个字来说,那就是自愧不如。

而现在再那么细细回味一番,蔡邕瞬间悟了,周帆这琴声不咋地,歌声一般般,但是这赋那绝对是世间少有,这一点蔡邕十分满意。

而且这一赋那绝对是能够最能打动蔡琰的一首赋,相信蔡琰会更加满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