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官路医武高手 >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帮助一把(五)

“在潜龙会里,头脑清晰、思维缜密、大局感最强的,除了青云,应该是黄轩。”余真已经打好了汇报的腹稿,言语流畅,面对田华没有半点怯场。

“他的观点呢?”田耀华插了一句。

“支持大部委制,也准备在h省的关洲实施。关洲市委已经有了充足的准备,改革的幅度没有蓉城的大,并且成立了再就业扶助中心,可以预见,关洲的改革,问题不会很大。”

“王成的表现如何?”

“比较激进,他主张在改革的同时,要实行领导干部责任追究,特别是违规提拔干部与聘用普通公务人员的领导,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

“好,我们党需要这样的人才。”在田耀华的心里,已经将王成定位为纪委的接班人。

聊了半天,田耀华最后问道:“给你印象最突出的,不是说表现最佳的,是谁?”

余真毫不犹豫地说:“胡景。”

“胡奎家的小子,那个龙老说情凑上来的小家伙?”连胡景都有印象,潜龙会的成员在田耀华的中心,确实份量不轻。

余真点点头:“没错,在培训班的时候,除了羞涩,连情绪也不会掩饰的毛头小伙子,现在说起大部委制来,还一套一套的呢。”

“对大部委制,你的观点呢?”

余真笑道:“华夏要走出当官为民做主的怪圈,大部委制也许是唯一的选择。”

“哦,理由呢?”余真的观点,引发了田耀华的兴趣。

余真抬起头直视田耀华的眼睛:“华夏几千年的正统思想,浓缩在‘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话里。”

“可现在的商品经济社会,不是过去的封建时代。”田耀华?着余真的思路发问。

“现在提倡的是主人翁思想和公仆意识,不论哪种说法,都是将公务员置身于民众之上,以俯视的角度看待民众,其实质,字里行间表示出公务员高人一等的内涵。”

田耀华点点头:“有点意思,难度实施大部委制就是提倡公仆意识,不对呀,以你的观点,公仆意识的本质,也是置身于民众之上。”

能在田耀华面前表述这种前所未有的观点,余真在紧张中掩饰不住淡淡的兴奋。

“机构臃肿的弊端,起源于计划经济,发展于主人翁思想,壮大在我们的考核机制上。”

“为什么说起源于计划经济?”田耀华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计划经济时期,整个华夏就像一个生产队,或者说就像一个超级大企业。政府将生产、销售、分配全都管起来,唯独本身的职责没能做到位。”

“自己的职能没做到?说清楚点。”

“政府的职能着重于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民众的权益。而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只知道‘先生产、后生活’,对民众的需要,基本不放心上。”

“有点过了吧?”

“这是最客观的,说重一点,因为政府将自己当成了主人,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做主,客观上将全社会的创造力与积极性压制到最低水平。”

“那个时候,政府花了很大的气力推动民众的创造力与生产的积极性呀,比如评劳模、评奖评先等。”

“评奖评先,是主人给民众的,不是民众自己的。我有个同学,出身于工人家庭,曾听她说过,她们的父辈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工作,福利好、工资高,可工人们就是不干活,只要能占到公家的便宜,任何机会都不会放过。”

“这是贪腐的前兆。”田耀华叹息。

“正是因为主人翁的意识太浓,当官的人将公共资源当成自己家的财物,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想给谁就给谁,这种思想,在现在的政府决策机制上,表现仍然很突出。”

“是不是离题了?”

“没有,政府的决策,受主人翁思想的影响,完全不需要考虑政府的投入是否有效益、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是否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反应在我们的政府机构方面,主政者脑袋一o,想设一个部门就可以胡乱添加,更有离谱的主政者,当自己的亲信安置不下的时候,能够将一个部门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三。”

“说得没错,主人翁的意识,让我们的主政者就敢这怎干。但机构臃肿,与我们的考核机制有什么关系呀?”

其实,田耀华已经看到了余真后面要说的话,他的提问,纯粹是对余真的鼓励。

果然,余真的紧张,消除得一干二净,脑海里只剩下兴奋二字。

“我们提拔主要领导,无外乎gdp、财政收入与城市建设,造成主政者一门心思搞经济、搞建设,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

“搞经济与搞建设,没什么不对呀?”

“我认为,整个社会都在抓经济,唯独政府没必要。政府就是裁判,谁在搞经济的时候犯规,立即吹哨子纠正。”

“搞建设呢,政府搞建设总是没错吧?”

“政府完全没必要介入城市建设中,只需要做规划、定标准,其他的事情,都可以通过买服务的方式交给社会。”

“有点道理,但这与大部委制,好像不搭界呀。”

“政府的职能转变了,原来有政府包办的事情都交给了社会,那就不需要这么多的部门与工作人员,实施大部委制,就能做办事效率最大化。”

……

同样的询问,在王家、云家、黄家、杨家、贺家全都在上演。

王珏与王立华听了王成的叙述,两人沉默好好一会,王立华有点小小的失落,最后还是王珏鼓励地说:“好,这样也不错。”

在胡家,胡奎听完胡景的话,非常开心:“好小子,终于没让老子失望。回去后给青云带句话,改日老子好好请他喝顿大酒。”

在潜龙会,唯一反对大部委制、或者说认为华夏需要温水煮青蛙似的改革,只有杨卓。

杨老爷子听完杨卓介绍完会议的情况,同样开心。

“不要人云亦云,这才是上位者应有的素质。虽然大内有考校你们的意思,但并不需要你们意见提供参考。既然有了想法,大胆实施吧。”

对于这次的潜龙会,陈青云没有放在心上,他已经离开市委书记的岗位,蓉城市的改革,就看于春辉与何杏花怎么唱戏。

因为时闻道打来电话,陈青云急于回蓉城。散会之后,陈青云与大家挥手告别,急匆匆回到箭营的醴泉小区。

陈青云已经订好机票,可王菲突发奇想,向陈青云提出一个要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