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官路医武高手 > 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黑名单(三)

官路医武高手 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黑名单(三)

作者:吾畏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21 13:47: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邓兰正领着刑侦支队与特警支队的近百个警察往城东方向赶,接到陈青云的电话,不到十分钟就来到江背镇外的小山村。

陈青云没有露面,在电话里与邓兰沟通之后,远远地监视着警察围捕拐卖儿童的团伙。

没有任何意外,这个拐卖儿童的团伙被警察一网打尽。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邓兰来到陈青云办公室。审讯的结果令陈青云惊讶莫名:这个小山村,竟然是拐卖儿童的集结地,属于专业村的性质。

这些家伙每月出手一次,罪恶之手伸向全省、甚至邻省的部分区域, 凑齐二三十个幼儿,便迅速将幼儿转移到其他地方,在他们转移之地,早就有联系好的买主等候。

村里之所以家家养狗,他们不欢迎任何陌生的人进入。没有熟人领路,来这里的人都会被恶狗吓走。

当警察冲进山村的时候,这群恶狗最先跑了出来,迎接它们的,是无情的子弹。

今天晚上,再凶猛的恶狗也没用处。执政的铁锤将这个山村的所有罪恶砸成粉碎。

这个案子没有任何疑义,邓兰会做成铁案。对于拐卖儿童的罪犯,邓兰从来没有手下留情。

邓兰离去的时候,陈青云只说了一句话:“从重从快。”

水巷拆迁合同在三天之内完成了九成九,重大拐卖儿童案,当天就告破,两件事情都没请媒体进行现场报道,可在蓉城的市民中,全都传疯了。

有人说陈青云是福将,联想到城北生物医药基地的建设与招商,陈青云只要动一个念头,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情;

有人说陈青云是布局神手,他要做的事情,会将任何一个细节都想好,一旦动手,就雷厉风行,没有任何阻碍;

有人说陈青云特别善于揣测别人的心理,比如说紫郢湖片区的开发,很多部门领导想与陈青云掰掰手腕,可连陈青云一招也接不下;

有人说陈青云简直是魔鬼,凡与他作对的人,没一人能得到善终,周川就是典型的例子

……

总而言之,现在的陈青云,在蓉城的威望,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可陈青云不满足,拐卖儿童案带给他更大的压力。

现在的华夏,拐卖儿童的恶**件时有发生,受害者、或者家中有儿童、时刻担心人贩子的人,无不建议对人贩子要苛以重刑,最好抓到一个人贩子就杀掉一个。

人贩子着实可恶,懵懂无知的幼儿落入他们手中,人生的命运就此改变,并且给受害者的全家带来长期的、无法忍受的痛苦。

公安局破获了拐卖儿童窝案,蓉城市民无不叫好,绝大部分市民参与了网上的讨论。

也有不少市民与法学家则替人贩子辩解,说直接执行死刑,对人贩子很不公平,毕竟他们手中没有人命。

人贩子辩解的人,肯定没有切肤之痛,站着说话不腰疼,拿别人的痛苦来标榜自己的仁爱。

蓉城就有执这种观点的法学家,当江背镇特大拐卖儿童案宣判的时候,明明没有给这些人贩子判处死刑,这位法学家接受采访时还对记者说,法庭量刑太重。

当天晚上,法学家所住的别墅,被人砸了窗户。有人甚至放风,当下次出现人贩子时,一定要带着人贩子将法学家的孙子拐走。

陈青云非常关注这场辩论,他很清楚,当今华夏的民众,最可怕的是整个民族没有信仰、最危险的是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蓉城人现在逐步认识到这点,全面推广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是时候了。

蓉城毕竟不是安平,数百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想全面推广信用体系建设,非一日之功呀。

趁着大家讨论江背镇特大儿童拐卖案的契机,陈青云知道自己可以出手了。

这样的好机会,陈青云肯定不会放过。

这次的动作,陈青云计划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建立信用黑名单,在安平的时候,陈青云只推行信用积分,没有对主观危害社会的人下狠手。

像江背镇这人贩子,就算给他们判几年徒刑,这些人出来后仍然会危害社会,有必要告诉所有的市民:对这些主观危害社会的人,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建立信用黑名单,所有的人能够一眼就看清楚,当自己接触陌生人的时候,对方有没有危险。

有了黑名单,当不法之徒准备使坏的时候,他要面临的,不仅仅是法律的制裁,还有道德的审判、还有一辈子得不到社会认可的结局。

不能让危害社会的人有半点侥幸心理,这就是黑名单的威慑力。

这次,陈青云很慎重,他要将选择权交给蓉城的民众。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动民众对信用黑名单的事情进行讨论。

想明白之后,陈青云来到人大,与老马等人进行商议。现在的老马,对陈青云可说言听计从,对于陈青云要在蓉城发动大讨论的建议,老马举双手赞成。

让人大做这件事,而不是市委组织,陈青云有两重考虑。

市委管着意识形态,但代表着官方的意志。以市委的名义举办这样的活动,民众会有束手束脚的潜意识作崇。

人大则不同,这是代表民意的机构,从另一个角度看,蓉城市人大已经在信用建设上走出了第一步:建设项目的信用评估。

建设项目的信用评估非常复杂,到现在已经一年多时间,还停留在搜集资料阶段,没有正式进行评分。

前不久的正式评分活动,被水巷事件打断,意外终止。

信用黑名单的倡议,像是在沸腾的油锅里倒下一勺冷水,整个蓉城炸锅了。

除了政府的官网,蓉城所有的网站铺天盖地地刊登信用黑名单的文章。

所有的文章几乎都在用同一个标题:“谁主观危害社会,将谁打入黑名单”。

绝大部分市民认为,信用黑名单对于净化社会风气,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应该早就推行;

也有市民认为,不管是谁,进入黑名单意味着被社会摒弃,等于不给此人活路,属于阴暗的报复心理,不值得提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