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大清皇家弃妇 > 第四百八十六,八十七章 七爷真走了(二合一)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而有的时候,命运的事情还真心是说不好的。

这个时候,弘历的长女出生了,然后当天下午,弘昼派人从西北送了据说是西藏的秘制藏药,据说是那边的圣药。

宁华和弘历拿到后,弘历便去找雍正了。

宁华的意思是,反正也这样了,最多,吃了那药,立马挂掉,反正雍正不来看皇后,这么死死吊着,还不如试试呢,说句大不敬的,万一活了下来,到时候咱活得比雍正长,就在雍正面前,活得比他开心,活得比他潇洒,气死雍正,哼哼。

宁华心里是这么想,嘴上可不敢说,只是说弘昼这药送来,得让皇上来定断,省得万一出了事,弘昼被吃挂落,落个谋害皇后的罪名。

反正人家西藏进贡的时候,是有几位将军看着的,每个人都上了道锁,然后把锁密封,分开两路人马,护送进京的。

因此,安全问题上,皇帝完全可以放得下心。

雍正听了,沉思了很长时间,而弘历也就这么跪着。

在雍正想来,灵药就这么一颗,倘若自己有个啥,那有这个灵药,说不定也能用,可倘若不给皇后服用……

弘历哪儿是首先交待不过去,二来,宁华那一闹,虽然是没有闹大,不过,紫禁城里哪有秘密可言的。

虽然宁华也有骂声,不过,这货也不知道是什么狗屎运,只要碰上这种事了。每次舆论那都是一边往她倒的,人家虽然没有明说,不过,雍正通过一些人的眼中,或者粘秆处的一些人也知道,宁华在朝野一点骂声也没。

那些所谓的铁杆御史据说还纷纷对宁华的行为点头称是,说人家巾帼不让须眉,说她是皇族中唯一有血性的人。

特么滴他们也不想想,某货把君王排第几了??

真不明白这年头,御史的脑袋是被驴踢了还是被门给夹坏了。没一个正常的!!

雍正就这么想了半晌。弘历是越跪越心寒,那个是自己的亲额娘!!

换了是一般人,早就让人救自己的额娘了,说句不好听的。那到底是救命的良药还是要人命的毒药还不知道呢。你说你何必这么想半天呢?

早知道。早知道皇阿玛会如此,自己担着一世的骂名,也第一时间给额娘喂下去了。

虽然雍正后来还是点头答应把那药给皇后用。不过,父子之间还真的是有了隔阂。

皇后用药后,倒还算正常,到了第二天,便发起了高烧,由于皇后陷入了昏迷,药也喂不进去,御医摇着头说,要么就是熬过去,要不就是这样去了,让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弘历听了瞬时摔倒在地,长春宫侍候的宫人立即和富察氏架着弘历出去。

皇后倒了,宝郡王可不能再倒下了。

而宁华则焦急的拉着皇后的手道,“嫂子,倘若你听得到我的话,快点醒醒,快点振作啊,人家说为母则强,弘历已经没有兄长做助力了,倘若内宫没有你,到时候,说不定,也会落到弘晖这样的下场,难道你舍心看着自己用命换来的两个儿子都这样?为了儿子,咱也得坚持下去啊,这男人靠得住母猪也会上树,靠人不如求已啊,嫂子,你为了弘历,为了你刚出生的孙女要坚持啊,你想啊,弘历还只有这么一个孙女儿,你这么一早,孙女肯定会被某些心怀叵测的人泼上罪名,你就忍心唯一的孙女儿过这样的日子……”

长春宫还有一两个皇后的亲信随侍在侧,听见宁华和皇后说的话,纷纷惊吓得捂紧了嘴巴。

宁华说得话倘若传了出去,别说她们,就连宁华自己都要吃挂落,落不到好。

虽然她们也知道,这话里有大部分是宁华为了鼓励皇后有那求生意志说的,可是你说你怎么说些大逆不道的话也不能说不是?

而宁华说着说着,便看见皇后的手突然抓紧了她身上的锦被,便道,“快快快,叫太医过来,看,皇后的手啊,多有力,快让太医来看看,万一需要施针什么的?或者别的?你们傻愣着干嘛,叫人去啊……”

这长春宫的宫人,一点眼力劲儿也没有,等皇后醒了,可得和她说说……

太医本来就是偏殿给弘历扎针,一听说皇后这儿不好了,便立即赶了过来,弘历已经被太医有些扎醒了,也在富察氏的搀扶下,赶了过来。

“七婶……”弘历哽咽了。

“没事没事,刚才我看你额娘的手可用劲儿了,估计是那圣药发挥作用了,你过去给皇后打打气啊……哎,富察氏,你也过去,别怕别怕,这个时候,皇后最需要的就是你们了……”

宁华这边指挥着,另一边又叫了一个宫人道,“你,快去养心殿通知皇上……”

“你,再去御药局再请几个人过来……”

“你,多准备些茶水热水的……”

雍正过来的时候,便是看见弘历和富察氏二人守在皇后的炕边。

那个皇后的“金兰”姐妹兼妯娌则在窗边,喃喃自语的和天空说什么话。

不知道是圣药的作用,抑或是宁华的话,或者是别的原因,总之三天后皇后的烧退了下来,五天后病情稳定了下来,还睁开了眼睛,虽然很虚弱,不过也能在弘历的喂食下喝了小半碗流质的米汤,长春宫可谓是一片的欢腾。

相比较长春宫的气氛不同,延禧宫的气氛就不太好了。

李氏可谓是心心念念的盼着皇后归天,你说那个穿越同仁也是的,据她所知的历史知道,皇后和十三爷那可是早就没了的。也不知道她使了什么妖术,偏偏使二人活得这么长。

十三爷倒也算了,你说皇后活这么长干嘛?

这不是阻拦自己的后位,还有儿子上位的路嘛。

哪怕皇上不喜皇后了,可皇后那是康熙爷亲指的,孝懿皇后看中的,就凭这两样,皇帝也不可能废了她。

你说皇后在,皇帝会把后宫的内务交别人手里?

上次玉妃不是上手过嘛,人家一病好。好了。又回人家手里了。

你说那个穿越同仁简直就是自己的克星!!

倘若没有她,哪来的弘历,弘晖倒了皇后估计也就这么归天了。

倘若没有她,另外两位穿越同仁的生活怎么着也要过得更加顺利些。

倘若没有她。自己当初在王府后院的时候。日子哪会过得这么压抑。

倘若没有她。皇后死了,以后就是自己的儿子挑大梁了,雍正可是活不了多长时间的了。自己可就是名正言顺的母后皇太后,成为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了!!

简直是太可恨了!!

你说这种人偏偏皇上还挺信任的,上次弘盼对她下手,没成功,然后还被皇上给警戒了,说以后宁华的安危就全权交到弘盼三兄弟手里。

倘若宁华有个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全部算三兄弟头上。

倘若不是如此,宁华还会不会活得如此嗨皮,那还是个问题呢。

想到这儿,李氏更加气得牙痒痒。

明明为雍正生下三儿一女的是自己,和他一起走过甘苦的是自己,凭什么到现在吃苦的还是自己,享福的是宁华啊?

凭什么凭什么??

你说自己让人把宁华骂雍正的话给传了出去,应该说,一切进行得很顺利,自己怕宁华不死,还特地鼓动了几个御史把宁华歌功颂德,更加美化了一番。

而且还特地安排了小太监宫女们把人家私下说的话,说给雍正听,雍正听了,居然没反应?

你说怎么着,你再也不让宁华进宫,或者贬了弘昼也是必须的啊,居然那货第二天又活蹦乱跳的进了宫,扯高气扬的进了长春宫!!

特么滴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

李氏恨恨的摔碎了延禧宫里最后一个花瓶。

倘若延禧宫是乌云密布,那养心殿便是雷电交加了。

别以为粘秆处的人只会窃听一些大臣贵族,三宫六院也有,只是在于多少摆了。

宁华的那番话,自然是传到了雍正的耳朵里。

要不然,他也不会气成这样!!

自己哪是这么寡情薄幸的人!!

不是!!

自己不去,还能给皇后一线希望,说不定人家不会这么苦苦撑着不是?

你看,倘若不是自己,皇后也等不到西藏的圣药来救命了。

难道自己和皇后四十几年的夫妻情是假的吗?

有的时候,真不明白这些女人心里想的是什么?

你有脸面说自己,怎么不说说你自己呢?

你男人倘若不是因为你,会这么躺在炕上?

倘若不是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的小日子通过得这么嗨皮?

雍正觉得,老七这么躺在炕上也不是回事,你淳王福晋日子过得不是很顺心嘛,行,咱就把那个会让你过得不顺心的人治好喽,朕治不了你,难道七弟也治不了你?

因此,雍正立即下旨,为了表彰宁华和弘昼对皇后做出的卓越贡献,雍正一次性放了五个太医去淳王府驻守。

在淳郡王没有完全好起的时候,五个太医就常期驻守在淳郡王府!!

宁华接到雍正圣旨的时候,心里骂了雍正五百遍,特么滴,小人啊小人,太特么滴阴险了!!

你说现在有太医每天驻守了,自己还能自由活动?

这要传了出去,自己的名声可就完了,太特么滴无耻了!!

可圣旨也下了,自己能怎么办?只能接旨呗,乖乖关在府里禁足。

皇后的病康复很快,连太医也佩服那灵丹妙药,可惜,只有一粒,倘若有两三粒,他们巴不得拿来做下研究。

因此,雍正便下了密旨。让弘昼和宁远去探寻这密药,是人都怕死,雍正也是如此。

弘历和皇后自然是知道宁华被禁足的原因,皇后虽然是半昏迷状况,可是,还是能隐隐约约听见宁华在讲话,事后自然会问自己的贴身宫女亲信了。

那些亲信也不敢隐瞒,自然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皇后,皇后听了沉默半晌。

和皇后身体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七爷在那些太医驻守后。病情突然恶化了。太医们自然是下了病危通知书,宁华见状,只能给那些庶子们送信,让他们赶回来当当孝子贤孙。

淳王府的庶子基本都成了亲。由于人口过于庞大。因此便在弘曙搬出去之后。只要人家媳妇家家境不错,有陪嫁庄子,陪嫁别院的。只要庶子们来提出要搬出去住,宁华基本也都答应了。

人家庶子自然乐得搬出去,能当家作主,谁乐意寄人篱下啊,这也是宁华家的庶子抢手的原因。

为人额娘的,自然疼女儿了,虽然人家庶子名声不显,不过,怎么着也是郡王府出来的,而且宁华也是会帮人家去求旨请赐婚懿旨的。

再加上人家答应让自己的女儿搬出来,你想啊,一不用在嫡婆婆面前立规矩,二不用侍候亲的庶婆婆,人家的庶子哪还会不成为抢手货的?

虽然一些人的媳妇娘家名声不显,可架不住嫁妆丰厚,因此,人家庶子也可谓是过得逍遥自在。

再加上宁华和宫里的关系良好,和十三,十六十七关系也不错,因此,十来个庶子不是被塞进宫做侍卫了,便是去了宗人府或者去了别的户部啦,兵部衙门什么的。

再加上没有双重婆婆压着,人家媳妇和男人那也叫过得那叫一个柔情蜜意。

宁华又不送通房送妾氏,人家的亲额娘自然不会送了,哪怕送了,宁华也会开口,让人家三思三思再三思。

这种情况下,人家亲家母自然是领宁华的情,媳妇们也十分尊重宁华,婆媳关系那叫一个融洽。

就像这次人家回来,宁华也给人家排了值班表,反正每对夫妻各侍候三天,白天由媳妇带着丫头婆子们侍候在边,晚上,就由当儿子的值夜,淳王府庶子多,每家一个月也就轮到一次,人家媳妇听了自然愿意了。

反正侍候人的事有丫头婆子呢,自己还能担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而弘曙便提议,媳妇和弟妹不到是没事,不过,他由于是长兄,所以,会每天都到的,万一有个啥事不是?

弘曙这么一提,那些庶弟弟们表面上自然纷纷说,他们也会每天前来报道诸如此类的,可心里一个个都骂他骂得要死。

说句不好听的,那些庶子不管是年纪大些的,还是年幼些的,和七爷有个毛感情,年纪大些的,他们出生有弘曙兄妹在,七爷满腔的爱子爱女之心都给了人家三兄妹,他们一丁点儿也分不到。

分不到还算是小事,由于七爷的不上心,侍候他们的奴才哪会上心?

年纪大些的几个,不是有过被奴才欺负的经历就是被别的堂兄弟欺负。

因此,能不恨七爷,人家已经算不错了,谁家家里都有事好不好!!

而年纪小的,人家会记得宁华的慈爱,但阿玛,那更加没这概念了。

连弘昼这个嫡子都没感受到七爷的关爱,更何况是这些庶出之子了,再加上那些年幼的庶子长大后便一直被奶娘还有自家的额娘说你们要孝顺福晋,只有讨好福晋了,到时候你们搬出去,等七爷一走,额娘也能跟着你们去享福,做做当家老太太。

要知道,这可是宁华亲口答应过的。

再者说了,那时候七爷在世的时候,有定下过,庶子成亲,走公中是五千两,反正是宗室子弟嘛,很多事儿都有内务府去安排了,所以,他给安排的真心不多。

前面几个庶子都是如此的。

而七爷倒下后,有庶子成亲后,宁华倒也是走公中五千两,不过,都会把人家娘俩叫来,私下补贴三千两或者一千两不等,完全看人家额娘在后院的表现。

有没有给自己添麻烦啦,有没有做一些让自己讨厌的事了。

这年头。那都是有奶便是娘,人家收了宁华的银子,自然和宁华有感情了,至于七爷,哪边凉快待哪边去!

倘若不是为了孝顺的那层皮,谁愿意来侍候七爷啊!!

宁华本来是觉得,自己排得好好的,毕竟那些庶了也是要当差的,这身体累坏了,办起白事来的时候。哪吃得消。可偏偏弘曙来这么一遭。

这年头,讲究的是长兄为父,自己也不能拦着庶了们不要来七爷这儿尽孝不是?

因此宁华便答应了下来。

宁华在七爷病情恶化之后,便立即写了折子递进了宫。大意便是。弘昼怎么着也得回来不是?

毕竟是嫡子。有些事儿,他必须做,虽然宁华是不怕雍正会因为自己的事迁怒弘昼。不过,表面文章总得做。

而据十七来递消息的意思是,雍正驳回了宁华的要求,而且据十七估计,到时候弘昼估计会被夺情,不会丁忧。

宁华专门为此事还和熊正良商量过,主要是怕会影响到弘昼以后的仕途。

不过,熊正良却是笑着安慰道,先有国再有家,自然是国事重要,没哪个御史会以此事来攻击弘昼的,请宁华放心。

十七和宁华说完了正事,便又回到了私事上来。

“七嫂,你说我媳妇肚子那么大会不会有事儿啊?这才五个月的,都有别人**个月大了,这太医也说不上来是什么问题。”

说到自家媳妇的肚子,十七那是一脸的忧心冲冲。

自从江南回来后,人家也表示放弃了,虽然十七家的让十七找通房妾错,不过,十七不愿意。

以前他在宫里看着自家额娘受苦受难,可心疼了,因此,不愿意夫妻之间有别的女人。

更何况,有了弘历,弘昼两府后院的对比,十七是更加的放弃要有妾氏的想法了。

不过说来也奇怪,回来一年后,十七家的倒是意外怀上了,虽然在九个月后只生了一个女儿,不过,这对十七来说那绝对是件好消息,大消息。

而现在,隔了两年,人家媳妇又怀上了,十七顿时化身为二十四孝丈夫,虽然问过太医,太医说没啥问题,说估计是怀的是双生子,不过,十七还是不放心,因此便来问问宁华。

“我感觉,太医说得在理,说不定还真是双生,你侄媳妇不也去看过了嘛,你放宽心,上次你说要那种接生高手,我也安排好了,你挑几个你府里信得过的,让那些人多教教人家,在去庄子里找些快要生产的妇人,让人家去多接生几次。”

虽然自己这边的人是可以直接借给十七,不过,现在十七家的可是十七的心肝宝贝,这些年来,十七和十六因为帮着雍正做事,也得罪了某些人,你说万一有些人打算用此事来打击十七,那可也是说不好的。

十七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宁华的意思了,便笑道,“那谢谢嫂子了,不过,还是想请那些接生高手在府里待命,毕竟我府里的那些人是生手,怎么指导指导总行。”

“这自然可以了,呵呵,我都在庄子上开办了专门给人产前辅导,接生,照顾妇人做月子的课堂,别人家的都可以来学习,更何况是自家弟弟弟妹的事儿了。”

宁华笑道,这门生意还别说,还挺有利润的,人家会接生,照顾妇人做月子,不过,产前辅导可不会,现在咱提供一条龙服务,在生产消息互通有无的情况下,开办这个学校四五年来,还别说,那些被主人家特地送来学习的人,在主人家面 前可风光了。

哪个大家族的孩子不是一个接一个生的。

有些婆婆媳妇一起做月子的都大有人在,可以说年年都有孩子出生。

因此,别看稳婆是个卑贱的活计,可办得好了,照样有银子赚,照样可以帮助大清增长人口。

七爷在炕上又挺了一个多月近两个月,便就去了。

雍正下旨,晋封为和硕淳度亲王,由弘昼袭爵,而又为了表彰七爷曾经为大清做的贡献,弘昼的办事能力,因此,不降爵,承袭和硕淳亲王,并被加封为西北大将军。

而宁华也由淳郡王福晋变身成淳亲王太福晋。(未完待续。。)

ps: 今天有事情出去,一次性发了6k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