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132章普及军事常识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第132章普及军事常识

作者:黄昏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15:10:35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赵朴从来不认为,他的军事才能有多高,一直是半桶水。作战计划也往往是王彦、王守义、李破军等人制定,然后他充当修改者,决策者。在每次大战时,也往往是他们率领士兵冲杀,冲破敌军大阵,歼灭敌人。而他只是坐在一旁,静静的看着,直到战斗结束。

外行指挥内行,是军事上的大忌。

身为统帅,身为最高领导人,赵朴需要的是制定大致的作战方略,制定训练大纲,严肃军纪,鼓舞士气,做好后勤工作等等,至于具体的作战指挥,还是交给专门人吧!

因为是半桶水,赵朴深知自己的不足,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水平。此时,军事水平依旧不行,却远远超过了在场的各个军事盲。

在赵朴看来,李纲的十议,完全就是军事和政治上的白痴,谁用他谁倒霉。

“一议国事,专力自守,在要害之地建立藩镇,在黄河以及长江、淮河之南设置帅府,修固城壁,整治器械,教练水军,练习战车,使敌人进无抄掠的收获,退有被拦截打击的忧患。这样敌人虽然有时出没,但一定不敢因此而深入内地。三数年间,军政更加修明,甲士战车全都具备,然后大举讨伐金国。”

这是人论军事,白痴无比。从东到西,构建千里防线,损耗费的钱粮有多少,国库能否支撑尚且不说,单单是兵力就不够,从东到西,至少需要三十万精兵,还有数之不尽的乡兵作为辅助才能守住。

可是兵从哪里来?将从哪里来?

都统统没有考虑,在不考虑现实的情况下,提出这个看似宏伟的防御计划。

实际的情况是,两次与金军交战,禁军尽数覆没,留下的只是土鸡瓦狗;西军尽数覆没,只留下残兵败将。此时,宋朝正规军全军覆没,新的军队还未练成。没有兵,没有将,没有财力,如何构建,这个防御体系只能是空想,只能是在脑海里意淫一下,没有一丝实践的可能性。即便是运气爆表,真的组建下这个防御体系,可是能防得住金军吗?

集优势兵力,才能消灭敌人,若是将兵力分散在千里防线上,只会被金军一口一口吃掉。

处处防御,必然是处处失守。

李纲设想的是,三年时间北伐,也太小看金军了。金军不是土鸡瓦狗,金军比契丹,比党项更为凶残,三年时间就北伐,太急躁了,有些空想。

赵朴看来,北伐金国,必然是慎之又慎,盲目北伐往往是“元嘉草草,仓惶北顾”。

历史上,蒙古灭西夏十年时间,灭了金国二十四年时间,灭了南宋四十五年时间。灭国,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灭半农半牧的政权,更为艰难。赵朴看来,能用二十年时间灭了金国,就是运气爆表了;花上一辈时间,能灭了金国,就是走大运了。

三年后北伐,赵朴无语了……真是天才的想法。

“二议巡幸,天下的形势,关为上等,襄阳、邓州次之,建康则又次之。今天应该以长安为西都,以襄阳为南都,以建康为东都,分别任命守臣,修筑城池,整治宫室,积聚干粮,以备皇帝巡幸。三都建成以后,有三项好处:第一项可以借巡幸的名义,督促各方使国势不至于失之太弱;第二项不设置固定的都城,使敌人无所窥伺我虚实;第三项四方希望陛下巡幸,奸雄无所觊觎。至于汴梁是宗庙社稷的所在地,是天下的根本,陛下即位之初,怎么可以不见一下宗庙,以安定都城百姓的心呢!希望先颁降敕,以修整朝拜陵寝为名,选择日期巡幸汴梁。”

赵朴看来,又是人梦幻般的想法。

“天下的形势,关为上等,襄阳、邓州次之,建康则又次之。”这句话再次显示出了李纲军事上的无知。

关为上等,那是唐朝期以前;在唐朝以后,则是上等变成了下等。在唐期以前,经济重心在北方,北方占据着主要的人口,财富;南方只是配角。这时掌控了关,等于是掌控了天下。

那时,关的水土流水不太严重,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关有着险要的地势,人口密集。背靠着陇右,可以从获取良马;又北边依靠着河东,可以获取北攻草原的主动权;南面的四川,又提供大量粮草,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最佳的定都之地。

可是在唐朝以后,尤其是在北宋末年,关则是成为一处死地。

因为关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大减;而北方的陇右一代,又被西夏割据,失去了良马之地,河东之地又被金军占据,此时定都关,面临着三面受敌,必死无疑。

定都关,只会是落得三面受敌,既不能自保,也丢失了东南之地。

定都关,只是下下策。

而定都建康,这相当于将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等大片土地,拱手让于金军。而最可怕的是,建康,位于江南,是一代繁华之地,在奢靡的环境下,强兵会变成弱兵,雄才大略,会变成废渣。

定都健康,这也是下下策。定都健康,意味着北伐成空影。

而定都襄樊一代,才是上上策,不仅可以链接江南,四川等地,更可以威胁河南,让河南变成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赵朴看来,天下的形势,襄阳、邓州为上等,建康次之,关则又次之。

…………

三议赦令,则是不赦免宋钦宗时代的臣,有些打击报复。这显示出李纲心胸太差,气度太差。

四议僭逆,要将张邦昌砍了,陈尸于市朝,以警戒乱臣贼。这是打击报复,**裸的挑衅不杀士大夫的准则。总之,李纲前面是砍倒了贼,如今又是要砍张邦昌,又要开内斗置人于死地的先例,也客观上,为秦桧陷害岳飞,做了榜样作用。况且,张邦昌只是一个傀儡皇帝,失去了他,金军会在扶植一个,想要做到杀人诛心,几乎不可能。

五议伪命,要严惩在伪周任职的士大夫,或是投降金军,失去气节的读书人。

看到这一条,赵朴只有一种感觉,李纲真是政治白痴,无可救要的白痴。如今金军退去了,可谁知道什么时候再度南下,此刻最重要的不是清算,而是稳定人心,缓和紧张的局势,稳定压倒一切。等局势稳定了,再清算也不迟。

可这货,竟然这时间搞清清算,时间不对,地点不对,场合不对。一旦搞起清算,打击面太广了,至少意味着上万的士大夫受到牵连。若是加上篡改事实,携私报复,人数会更多。这不仅使稳定的局势更加混乱,还造成朝廷不稳,一个不好,他这个皇帝也得垮台。

议战,军政荒废已久,应该制订一套新的纪纲,使赏罚分明。七议守,沿黄河及长江、淮河,安排抗击力量以扼住敌人的要冲。

这两条倒是说得很好,只是太简略了,不详细。

八议本政,政出多门,宦官、恩幸、女宠,都得以干预朝廷大政,要重用贤臣。议责成,靖康年间提拔和贬退大臣太快,功效没有明显,应该选择人才而长久任用他,以要求他成功。

这两条,客观上有得罪了许多人。

十议修德,陛下刚接受天命,应该有美好的孝悌恭俭之德,以与天下的期望相称。这不是说我无德吗?

总之,李纲的十议,或是空想难以现实,或是对军事上的无知,或是得罪人,或是打击报复,或是扰乱朝局。总之有用的一条也没有,若是实践下去,负面作用太大了。

这就是后世的那个被世人称赞的李纲吗?

赵朴很是失望。

这个名臣尚且如此,而许多大臣还不如他,普及军事常识很是重要。

Ps:翻看历史上李纲的《十议》,就会发觉李纲是多么的政治白痴。李纲尚且如此,许多人还不如他,猪脚的路还很是漫长。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