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调教女王 > 第七百八十七章 怎样经营新占之地

调教女王 第七百八十七章 怎样经营新占之地

作者:晴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3:41: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但越是这样,越要扶持,因为,物部氏与苏我氏过去虽然算是世仇,但是至少仇恨不会明目张胆的摆在台面上,当年物部氏族长物部守屋被暗杀,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肯定是苏我马子下的手,但至少苏我马子一直否认。

而今日,苏我马子却**裸地向着物部氏举起了屠刀,让更多的倭国大臣们看清了苏我马子残暴的一面。保留物部氏的血脉,不但可以留下一个与苏我氏有血海深仇的敌人,更因为物部氏损失惨重,不得不更加紧密的依靠在我华夏帝国的麾下来对抗苏我氏一族。

而物部氏也很识趣,深深知道,现如今的物部氏要不紧紧地跟着华夏帝国走,随时都有可能被苏氏马子给灭得连渣都不剩。至于苏我马子,对于杨恭仁留下物部氏一族的残脉十分不满,但是,他却畏于华夏帝国那强大的军事力量,只能在心里边发发牢骚,更多的是设法去讨好杨恭仁,以免杨大将军被物部氏的小崽子给忽悠了。

而这个时候,杨大将军也放慢了进攻的脚步,开始满心满意地经营起了倭岛本岛的中南部,至于北部地区,由着推古天皇和圣德太子在那里叫嚣跳脚,愣是没能等到杨大将军进军,他们终于暗松了一口气。

苏我马子的心里边很着急,生怕杨大将军打到了一半不打了,到时候,推古天皇和圣德太子挥舞着大义的旗帜窜回来的话,他苏我氏一族要是能够留下一条活着的狗都是幸运的。

所以,苏我马子自告奋勇地请命,杨大将军交给苏我马子三万倭岛降卒,让他去跟推古天皇他们单挑。双方在藤原京北部地区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血腥鏖战。

虽然推古天皇与圣德太子占了大义,而且征召来的兵马也多过苏我马子,但问题是,战斗力与就跟苏我马子手底下的农兵没多大的差别。嗯,这个时代的倭国的军队完全就是农民,只有作战的时候,才会提着竹杆上战场。

你们没看错,就是竹杆,用竹杆削尖之后,就成为了他们玩命的武器,至于什么盔甲、铁器,那可是军官级别才能够有把从华夏偷运过来的铁制武器。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兵都没有什么盔甲,只是那些军官级别的,才会披挂一些皮甲和竹甲。也就是后世倭国铠甲的起源。

至于兵种,倒是有两种,一种是农兵,另外一种就是弓手。倭人还真是与竹子有缘份,农兵拿的是竹矛,而弓手拿的是竹弓,竹弓的杀伤力可怜到令长安的狗集体笑尿,只要穿上厚点的棉衣,怕是那竹弓都没办法射穿。

双方开始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战争,而华夏帝**方则能抽身而出,将注意力放在了摆平当地势力,还有就是厘清田亩的方向上。而几个矿山在华夏帝国攻占了藤原京的第二个月就开始开工了。

前来这里工作的大部份都是来自南方的战俘,就是那些占婆国的战俘。一口气就运送来数万劳工,这样的做法,也唯有现如今的华夏帝国才能够有这样的实力。

至于为什么不把倭国的推古和圣德先拿下,是因为我们需要一些愿意依附到华夏帝国麾下的手下,例如苏我氏和物部氏。

有了他们的帮助,十分利于华夏帝国对于倭岛的治理,也利于华夏帝国对于倭岛进行掠夺式开发。这个时期,整个倭岛上的人口不过百余万。

所开发的田地,还不足倭岛本身的五分之一。大量的无土之地,被华夏复兴军打上了标签,等待着那些已经收到了华夏帝**方胜利的消息,正在赶来的商人们。

对于倭岛作战的轻松胜利,绝对令世人瞩目,高句丽和百济这两个对我华夏帝国并不恭敬的国度而言,更如同晴天霹雳一般震撼。

倭岛也同属于北方,更重要的是与华夏大陆远隔重洋,而现如今,华夏帝国却能够轻而易举地将十数万精锐之师送到重洋之外,这样的军队投送能力,还有令倭岛根本没办法抵抗的战斗力,如果不让他们心寒肝颤。

之前倭岛亦曾经向百济求援,百济虽然有心,但根本无力,百济水师派出了数百艘战船,刚刚航行到了对马岛一带,就遭到了华夏帝国北洋舰队的迎头痛击。

那些高大到令人发指的战舰利用它们强健的体魄和火炮,对这些想去求援倭岛的百济舰队一阵狂轰滥炸之后,逃回百济的不足三分之一,这还是在华夏帝国的北洋舰队没有追击的情况下,才能够得以幸免。

百济,自然也被列入了华夏帝国未来的报复目标之一,新罗半岛上的三个国家全都战战兢兢的,新罗倒是可劲地向我华夏帝国卖好。对此,我们自然也是委以虚蛇。

他们希望华夏帝国能够尽到宗主的职责,替他们新罗拿回百余年以来被高句丽和百济所侵占的领土。对于新罗国使节的想法,本公子以及华夏帝国一应重臣只当这货放了一个臭不可闻的屁。

三个国家,独留下你,岂不是可以任由你一家独大?本公子可不是唐高宗,也不是明太祖。别说新罗半岛,就算是辽东甚至是整个大西伯利亚,本公子都想要把他们全部都收割到华夏帝国的怀中。

有了蒸汽机车,有了铁路,就相当于是帝国的血脉可以灵动的流淌起来,那么,这些在过去看起来那么荒蛮与偏远的地区,就变成了可以通畅自由来去的乐土。

现如今,华夏帝国已经开始在修建黄河大桥,而晋阳车站以及山西的铁路也在加紧修建当中。最新的华夏九号机车业已经出厂,其拖拽能力和速度更是前所未有,最高时速可达到半个时辰一百六十里。也就是说一天的时间,可以跑出一千九百二十公里,约合三千八百多里路。

未来,如果修建好一条从长安直抵辽城的铁路,那么最多也就只需要一天的光景,一节蒸汽机车头就可以将上千人运抵辽城。想想吧,在过去,从洛阳出发去征讨高句丽,大军从洛阳出发,抵达辽城一带都需要花上一个来月,而未来,如果情况紧急,那么可以一天之内,向辽城方向发出二十四列火车,一天的功夫之后,两万五千名武装到牙齿的精锐帝国将士就能够抵达辽城投入到战斗当中。

这绝对是极为可怕的行动能力,有了蒸汽机车,若是人口足够多,华夏帝国甚至有能力掌握住整个欧亚大陆。

高句丽在华夏帝国向倭岛发兵之后的第三个月派来了使节,愿意向我华夏帝国称臣纳贡,百济也同样派来了使节,对于这一次的对马岛海战冲突表达了最诚恳的歉意,希望华夏帝国大人不计小人过,放过他们一马。

对于这两个国家,我们作出了区别对待,高句丽的使节直接被就扔在了国宾馆里边,由着几名外交部的官员跟他们哼哼哈哈的扯皮。根本就没有让他们能够入朝进贡的机会,一句话,高句丽是必须要收拾掉的。

而百济的舰队,那可相当于是送上门来找抽,更重要的是,给了我华夏帝国未来收拾百济一个这么明显的借口,怎么可能让你丫的认错就完事?所以,直接就在朝堂之下,宣布了百济这个与倭国联系密切,甚至还敢帮助倭国来对抗我华夏帝国的藩属之国为必征之国。

对此,华夏帝国诸藩都只能于瞪眼又或者是心有惴惴亦或兴灾乐祸,毕竟,谁让你自个屁眼痛去惹华夏帝国,他不收拾你还收拾谁?

而新罗的使节也跑过来上窜下跳,一个劲地哭诉,今天被高句丽欺负,明天被百济强暴,总之新罗就像是一个哭啼啼的小女人被两个粗野的壮汉欺负得已经快要坚持不住,希望伟大而又强盛的宗主国能够伸出援手,挽救新罗于水深火热之中。

而我们自然是拍着胸口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会还给新罗一个公道。不过这个公道该怎么还,那还得慢慢的讨论,另外,你新罗想要我华夏帝国的帮助,那么,也是需要条件的。

例如你说新罗是最最倾慕我华夏帝国的藩属,那么,你们国家有没有汉学馆?普通的文人士子认不认得汉字,会不会一口流利的关中腔,你们新罗有没有对我华夏帝国的商贩采取封禁态度……林林总总的条条款款,差点把新罗前来的使节给折磨疯。

最终,经过了双边的磋商,新罗终于跟我华夏帝国签下了一系列的条约,承认我华夏帝国的宗主国地位,愿意在其国内大力的推行汉语和汉字,允许华夏帝国皇家学院在其国境之内设立大量的国学馆。将汉语和汉字立为其国的官方通用文字,另外,愿意接受我华夏帝**队的保护。还有就是开放通商,同意我华夏帝国商贩在其国外自由贸易。

总之,一系列的条约签定完之后,仰慕中原文化,没有自己的文字的新罗臣工莫明其妙的就把新罗卖给了我华夏帝国。此后十数年间,虽然有新罗的有志之士站出来反对这些政策,他们终于惊醒过来,可怕的文化侵略已经让越来越多的新罗人忘记了自己的传统与文化,甚至认为自己也属于华夏民族的一份子。

不过这些人经常没报怨几声,就消失在了茫茫的人海里边。

当然,绝对是悄无声息的,不引人瞩目的消失掉,就算是那些文武大臣也不行,不过这些人的节操早在进入官场的时候就已经掉得差不多了,再加上我华夏帝国的人员暗中许以各种承诺,他们对于我华夏帝国的进入高唱赞歌,极少有敢唱反调的人。

而不少人更是主动的为我华夏帝国歌功颂德,毕竟相比起他们这天寒地冻产出极少的新罗而言,美丽、强大、富饶的华夏帝国更值得他们倾慕,恨不得自己也是华夏帝国的一份子,甚至已经有新罗的学者主动的跳出来指着不知道从哪个坟坑里边玩出来的破帛,指着上面已经认不出来的字迹,大声地告诉新罗的百姓,他们原本就是华夏民族的一员,只不过时间太久,才渐渐地繁衍出自己的语言与风俗。

汉化,这已经成为了新罗人最为时髦的一个词,人人以会汉语,用汉语交流,穿汉衣为荣,就连他们的国主真平王的女儿善德公主也以擅长汉学而闻名,甚至还特地请求其父给其请了一位饱学的汉学大家。

相对于新罗的全面汉化,百济现如今已经完全龟缩在自己的地盘里边无法动弹。他们的水师已经在之前的对马岛海战时损失了大半,而现如今,已经收拾倭国收拾得差不多的北洋舰队开始全面对百济进行封锁。

我华夏帝国已经遣使告知百济王,要求百济必须无条件投降,不然,等我华夏帝国收拾了倭国之后,他们就是下一个目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