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调教女王 > 第六百三十四章 部曲的消亡以及警卫的产生

调教女王 第六百三十四章 部曲的消亡以及警卫的产生

作者:晴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3:41: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吴起采取由单兵到多兵、分队到合成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使武卒完全脱离生产,专心操演,成为“常备兵”,明显不同于过于业余兼职的“征发兵”,是一种史无先例的创举,开后代募兵制的先河。

这种“募兵制”的选兵标准很高,要求全副三层衣甲――即“上身甲”、“股甲”、“胫甲”。当时没有裤子,人们下身是裙子――对于军人来说就是裙状的皮革“股甲”。裙子里边光着大腿,从膝盖以下有半截裤筒似的胫衣套在小腿上――胫衣是由从前远古时代的绑腿进化来的,未来将继续向上扩张成为裤子(但现在还没有裤子,只是小腿上的胫衣),对于军人来讲小腿上的胫衣就是皮革的“胫甲”。

穿好这上身甲、股甲、胫甲三层衣甲,脑袋上再着胄(青铜头盔),操十二石之弩,挎箭五十枚,荷戈,带剑,裹三日之粮,负重奔跑,由拂晓至日中,能奔跑一百里者,才能应征人伍。当时的一百里相当现在的4[6公里,等于全程马拉松赛,要求半天跑完,而且这些大兵背了那么多兵甲武器,可不是背心裤衩呀。

如今从预备役挑选正规军将士,也同样要采用这样的方式,另外还得通过文化课考试,因为所有的预备役士卒每个月有三次集中训练时间,每次两天。

早上先进行文化课教育,中午开始到下午才是正规的军事训练,正是因为有了文化课,使得很多原本反感预备兵役制的老百姓很是热烈响应。

不过,本公子规定的预备役只允许十八岁到三十五岁之间的青壮年参加,其他超龄或者是低龄的,预备役部门不得让其参与。

征兵制在秦代和西汉时期很是盛行了一阵,而之后,渐渐地衰败了。自光武帝刘秀实行罢兵政策后,东汉的兵役制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秦及西汉的普遍征兵制逐渐取消,代之以募兵制的盛行。东汉无论中央军,还是地方临时组建的军队或长期屯兵,大多采用募兵的形式召募士卒,如象林营、长安营、雍营、渔阳营等,其士卒均系召募而来。

东汉的募兵制与西汉有很大区别。西汉募兵制是作为征兵制的辅助和补充,召募的士兵为数不多,但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精勇之士,战斗中往往以一当十,战斗力极强。

而东汉的兵役制度由于以募兵制为主要形式,对于应募对象不再有所要求,因而士兵成分复杂,多以社会散闲人员、无业游民为主,也有农民、商贾、少数民族男子,甚至还有死刑囚徒,如度辽营即是由召募的死刑囚徒组成的,其他各要地屯兵也有不少刑徒。由这些人组成的军队素质低、战斗力差,而且军纪败坏。

东汉募兵的主要手段是以财物诱引。最先采用这种手段的是光武帝刘秀。刘秀初起兵时,因兵少问策于任光,任光建议道:可募发奔命,出攻傍县,若不降者,恣听掠之。人贪财物,则兵可招而致也。这种思想,影响了东汉历代统治者,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应募当兵,他们往往支持、纵容兵卒劫掠财物。而许多应募从军者,也往往意在掠夺他人财物,而无心作战。

如此,募兵虽多,但战斗力也可想而知了。东汉募兵的其他手段,还有以免除赋役为条件召募士卒的。如东汉末军阀混战时,孙策初入江东,即以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为条件募兵2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形势转盛

东汉募兵战斗力差,除成分复杂、素质低、军纪败坏等原因外,还有,募兵制往往是应急性临时招兵,士卒平日未经军事训练,不习骑射,长期屯兵虽为职业军人,但终身从军,当兵时间很长,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样使军中存在着大量病老羸弱之卒,战斗力自然日趋低下。

东汉募兵制的盛行,最严重的弊病是为地方军阀的武装割据提供了方便。东汉前期,中央集权有所加强,地方官吏拥兵不多,募兵须由中央下令。

中期以后,随着皇权的衰落、募兵制的发展,各地军政长官纷纷自行召募士兵,组建军队,到东汉末,这些军队均成为他们自己的私家武装,使之得以割据称雄。

这样的募兵制自然是扯蛋的,被本公子狠狠鄙视,招募军队,只能由国家出面,任何人,不得私募军队,不然,一律按叛国论处。是的,在本公子上台之后,就对于作出了极为严格的规定。

而屈突通等人也很是心领神会的向本公子,或者说向朝庭交出了他们的部曲。而本公子自然懂得投之以李,报之以桃,对各级官员进行了规定。

例如,屈突通大将军这一级别的军方大员,将会拥有一个警卫队,一个队是一百人。而警卫大队中的百分之九十都是由禁卫军将士选拔,另外的十名,则是从特种兵中选拔出来。

而若是文职官员,像魏大院长这样的,是一个警卫中队,也就是五十人。另外,官员可以允许使用自己的家身子或者是役仆为自己的贴身警卫,不过,人数不得超过二十人。

另外,所有的警卫,每隔两年一个轮换。并且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够拥有警卫。而四品以下,自然是不会有这样的福利。如此一来,诸位朝庭重臣的安全获得了足够的保证,更重要的是这些兵是朝庭的,是国家的,不再是私人的。

使得这些朝庭重臣不再拥有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使得他们无法使用武装力量来对付朝庭或是于啥坏事。从根本上解决了一件隐患。

要知道,过去,本公子身为堂堂的齐国公,家里边有数百部曲,这是很正常的事,甚至在其他勋贵门阀的眼里,数百部曲少得可怜,就拿观德王杨雄来说,光是观德王,就有部曲三千,这还不算护院,庄丁。

而杨玄感这货更是了不得,私募部曲近八千,而这八千部曲,就是他的根本力量。就像当年杨玄感进进攻洛阳之时,光是洛阳城中的世家勋贵所凑出来的私军部曲数目就达到了数万人之众,占到了守城的一半还多。

也就是说,若真是有人有威望并且有心把这些部曲私兵全联合在一块,甚至有可以在杨广北征高句丽时,组织一只强大的军队从内部拿下洛阳城。

正是因为当时见到了这一幕,所以,本公子对此留上了心。所以在建国之初就立下了规定,而很多老牌的世家门阀,不管是否有家人在朝中任职,也必须按此规定遵守。

当然,你们不想解散也成,但是不得再称之为部曲,最多只能称为保镖或者是护院。并且对于人数也有了严格的限制,也不想想当朝一品的大将军也才一个警卫队,你们难道还能比大将军牛叉不成?

所以,勋贵世家用来看门守院的护卫私兵数量都不得超过五十人,并且都必须要到长安警备司令部报道登记注册。

另外,在本公子治下,早在去岁末就开展了武器排查活动,所针对的,自然是那些世家门阀。对于私藏弩及甲仗的,都会有一定的惩罚,但是,对于家传铠甲,则不在此列。

毕竟,本公子是很喜欢古代的铠甲,后世,中国几乎找不到一件古代制作的铠甲,就是因为在古代,对于刀剑之物,没有太严格的管控,但是对于弩、长兵器,还有铠甲是控制得极为严格。

在我的眼里边看来,等火枪研究出来之后,再牛叉的铠甲也将会渐渐地退出历史的舞台,既然如此,还不如让那些人当成传家宝保留,让人能够在后世瞻仰到古代的军事文化和艺术真品。

从一开始我在韩城主掌军政开始。所有的军人,都采用的是募兵制,当然,预备役是强制性的,但是,只是在当地进行训练,而想要成为职业军人,自然是从预备役中挑选。

也幸好本公子会挣钱,使得国库的财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才能够养得起这么多的兵马,而给予这些将士们的军饷,每个月的月饷为五百钱,虽然不算多,甚至比不上一些技术好的工人又或者是商铺的大伙计,但是却已经足够一家子生活在半个月。

另外,每名将士退役之时,还将会获得一笔不菲的退伍津贴,最低等的就是只入伍两年便退役的普通士卒,也能够获得十贯钱的退伍津贴,十贯虽然看似不多,但是却也够买上十数亩薄田的。

最重要的是军人退伍之后所获得的那些与议员、贵族同等的特权,使得很多人都恨不得能够成为华夏帝**队的一员。

“军队,是国家的脊梁,更是华夏能够平安的保证,必须保持队伍的纯洁性和严肃性,任何违背军纪的行为,都绝对不能姑息。”我拢起了眉头,冷冷地道。

跟前的一大票文武大臣都不敢吭声,嗯,主要是我刚刚发了一大通火,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新编三十军的军人,居然乘夜跑到长安来玩。

玩也就算了,反正长安已经取消了宵禁。但问题是,近二十名新编军的士兵连同一名队长并没有到他们的休假日,而是悄悄的溜来的。

而且去了啥地方,却了妓馆,因为跟人争风吃醋,在妓馆里边大闹了起来,最终被昨天夜里巡夜的警备军抓获。而有五人见机得快,偷溜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