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调教女王 > 第五百九十三章 华夏英灵殿,陛下好计谋

调教女王 第五百九十三章 华夏英灵殿,陛下好计谋

作者:晴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3:41: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回到了府中,本公子可没让杨琼与韦云起离开,就在别院内的玻璃花房内摆下了酒宴,没办法,被困了两个时辰,早误了饭点了。

三个人全都儿狼吞虎咽的,吃得肚皮浑圆之后,这才端起了酒盏。

“华夏脊梁不倒,华夏必将永存……陛下啊,您,您真的把我们这些丘八,看得那么重吗?”打了个饱呃,满足地灌了一盏美酒,韦云起端着空了的酒盏,表情依旧显得有些激动,仿佛,他的内心,还停留在水师医院的那一刻。

“什么丘八?”我瞪了他一眼。“你们是帝国的军人,勇士,知道吗?没有了军人,华夏必将遭受异族的侵扰,再一次陷入五胡乱华的悲惨乱世,哪怕是有了军队,那些视一已之私为目标,称天下安宁如无物的军队,他们根本就没资格称为军人,因为他们的心里边,没有国家与民族……”

“而今的你们,是真正的华夏百姓的守护神,你们的刀枪,你们的骄傲,正是华夏民族脊梁的具体体现,没有了你们,再繁华的华夏大地,也将会处处烟尘,再美丽的华夏女子,也会落入贼手,再美丽的家园,也毕将生灵涂炭……”我望着远方,看着那天空闪烁的星辰,想着,回味着,那令无数华夏儿女悲伤的历史,让无数华夏儿女抛头颅散热血的华夏。

千百年来的磨难,一次次的痛苦轮回,哪怕是我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我的血脉里,流淌着华夏先人的血,深深地了解自己民族的耻辱与荣光。

那些沉重的血淋淋的历史,伴随着我从一个稚嫩的少年长大成为青年,却在心里边,仍旧牢牢的记得身为华夏民族的子孙所背负的。

杨琼与韦云起也是一脸的凝重与感慨。“陛下言之有理,难怪陛下要建立军事学院,想必是要让帝国的军人们,明白自己为何而战。”

“不错。”我点了点头。“另外,朕已经决定了,要在长安城北,建立一座殿堂。一座祭奠华夏英灵的殿堂,一座名为华夏英灵殿的殿堂。让我们,让我们的后人,都要明白,他们的幸福与安宁,有多么的来之不易。”

“陛下您的意思是要建一座华夏英灵殿来祭奠这些为国家献出生命的勇士?”杨琼的呼吸不由得粗重了几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之后,神情有些复杂地道。“可惜微臣无提剑之力。”

“不光是是这些为国家献出生命的军人,还有许许多多华夏民族的英雄,他们的英灵,也将会被铭记,被后世祭奠。不论是蒙恬还是苏武,又或是卫青、霍去病,又或者是马援,冉闵……又或者传承我华夏文明的老子、孔子,墨子”

“每一位,对华夏民族的复兴和文明,贡献了他们心血和汗水的优秀人物,都将会被供奉在英灵殿内,以供后人凭吊……”我笑了笑,朝着杨琼敬了一盏酒。“当然,目前,这个构思还未完全成形,朕到时候,或许会把这个人选的名单,交由天下的百姓来选择。”

听到了这话,韦云起与杨琼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天下百姓,那也就是说,每一位能够被选入英灵殿的人,都将会被天下人看到,读到他们的事迹,他们的过往。

而后,无数代的人,仍将会在此凭吊祭奠。

“陛下,您可玩得真够大的。”韦云起苦笑着摇了摇头道。

“朕可不是在玩,朕是要让华夏的百姓都明白,他们凭什么有这个资格名垂千古,凭什么有资格,让天下人凭吊铭记。”我的大手拍在了案几之上,狠狠地说道。“朕要让天下的所有人都明白,只要他们有这份勇气,有这样的能力,为天下的百姓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天下人所承认,那么,他们也有资格如此……”

“陛下画了一个饼,一个美味无比,足令天下人前赴后继的大饼。”韦云起咧了咧嘴,像是哭,又像是在笑,而目光,却是那样的灼热,就像是那贪婪的暴徒,看到了一个已经打开了密码锁的金库。

而杨琼也好不到哪儿,嘴里不停的在那念叨着什么,两眼里的灼热,也不比韦云起好到哪儿。

“这是自然,朕就是要靠着这些手段,将华夏民族拧在一起,拧成一股绳,让他们明白,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愿意为我们的民族,为我们的文明去努力奋斗,那么,终究会有人,有资格,成为英灵殿中的一员。”我的手狠狠地,用力地一挥。

“陛下此策大善,华夏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更重要的是,天下志士,谁不愿意自己能够名垂青史?”杜如晦深深地一叹,朝着我长施了一礼道。

“英灵殿,华夏英灵殿,陛下好计谋。”魏征也难得地露出了一个笑容,两眼里边,同样是灼热的精光。看看,连魏征这位清廉实于的人都不能免俗,毕竟名垂青史,谁都渴望。

“陛下,真的要举国选拔?”房玄龄眉头紧拢着,思量了半天,这才朝着我问道。

“这是自然。”我点了点头。“这可不是噱头,而是一项工程,可以⊥千千万万华夏百姓明白那些为国为民分忧,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英雄的事迹。更让他们明白,之所以有华夏的今日,正是他们的努力,更激励他们的雄心壮志,让更多的人,明白,什么才是华夏”

最终,经过了诸位重臣的激烈讨论。终于在正式的大朝会在拿了出来讨论,另外,还交给了在我登基为帝之初,刚刚成立的议会进行讨论。

而现如今,议会的规模又扩大许多,又有一票来自西秦、河西以及已经被征服的几个巴蜀郡县的各界代表赶来。

他们所组成的是国民议会,每年召开一次。而这个时候,算是第二次国民议会正式召开。而这一次的议会上,许多议员,都提交了他们的议案,不过很多议案都显得很是奇葩,或者说,大部份的议案都是在拍马屁。

只有极少数的议员,提出了自己用心的提案,比如河西地区的议员提出了希望能够在河西地区推广棉花的种植,因为这些家伙已经知道了棉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但是,河西地区除了靠近黄河的区域,还有许多地方,可以说很多荒地不适合种植粮食,但是却适合种植绵花。

这个提案,经过了国民议会讨论之后,呈递到了内阁,由内阁的第一任负责人房玄龄呈到了我的手里边,之后,圣旨下发,同意河西以及西秦无法种植粮食,或者是因为极度缺水而难以种植粮食的田地,改为棉田。

不过,是否能够种植棉花,不是当地的百姓说了算,而当会由农业部的工作人员亲自前往勘察之后,确定哪些区域能种植棉花,哪些地方不行,哪些地方仍旧可以种植粮食之后,经由农业部上报内阁作出决定。当然,谁敢弄虚作假,对不起,本公子的情报系统可不是吃素的,最高法院的魏大院长更不是吃素的。

另外,本公子身为帝国皇帝,拿出来的提案,直接就获得了国民议会的全票通过。然后再交给内阁讨论实施。

如今的国民议会虽说仍旧还属于是应声虫,但是,至少这些家伙已经享受到了一种参政议政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并且,成为议员之后,若是犯罪,必须由国民议会监督委员会和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联合派出陪审人员,全程监督审判过程。

如果证据确凿,那么,犯罪嫌疑人将会先被剥夺了国民议员的身份,才能够成为罪犯。想一想吧,军人受审,不得加刑,国民议员不得加刑,还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人不得加刑,长此以往,那么,刑罚所能够起到的效果将会越来越弱,而那些残酷的刑罚也将会变成无用武之力而陆续被淘汰掉,这才是我所希望的。

更重要的是,我要让国民议会成为常例,反正,宪法业已经规定,任何一位华夏帝国的皇帝,都不能违背大宪章,而大宪章内,有条几律法,是一经成立,就不允许更改的。

其中就有,宪章的权威性,在皇帝之上,而国民议会,是华夏帝国的人民参政议政之所。当国民议会超过五分之四的议员赞同通过的法案,皇帝是不能违背的。而任何一位皇帝,都没有权利取消和剥夺国民议会的责任和权利。

只不过现如今的国民议员,或许还没有意识到,他们拥有着多大的权利,不过,权利越大,责任也越大,这可是相辅相成的。国民议员,五年换届选举一次,而只允许连任一次,之后,不得再成为国民议会的议员,这自然是要保证不能让他们形成一种利益团体,或者说,不能让他们成为新的特权阶层。

另外,本公子已经在考虑,在国民议会之上,准备会在未来,成立参议院,当然,现如今全国还没有平定,根本没办法于,现如今我所占据的地盘,最多也就相当于后世三到四个省的地盘,除非将整个华夏大地都纳入了我的统治范围,否则,参议院只能是水中楼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