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高科技军阀 > (五百八十二)南方战区的战斗

高科技军阀 (五百八十二)南方战区的战斗

作者:银刀驸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7:16: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斯大林打开值班助理的房门,里面坐着的是鲁缅采夫少将。他急忙站起身来,探询地看着斯大林。别墅主人用茫然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将军的身影,轻轻地关上门,又走回自己房里去了。

斯大林在挂着窗帘的窗缝边站了一会儿,注视着夜间花园的轮廓。不知为什么他突然想起了图哈切夫斯基很久以前写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未来的战争将是发动机的战争。装甲坦克部队的集中可以形成强大的突击拳头,要抗御它们是很不容易的。”这个人很聪明,然而他想搞宫廷政变……如果让图哈切夫斯基处在巴甫洛夫的位置,也许很多事情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可是现在想这个有什么用?斯大林试图驱开往昔的阴影,希望一觉解千愁,但是“睡梦”难成:现实太令人胆战心惊了。不但东部战区全面告急,南方战区也陷入到了危险之中。

在中苏战线南段部署的是华军西北集团军群,由已有63岁,也曾长期从事指挥和参谋工作的徐树铮陆军元帅指挥。集团军群拥有42个中国师(6个装甲师,3个摩化师,3个警卫师,4个轻步兵师,1个山地师,25个步兵师)和兵力只相当于一个旅的内务部队“刀锋”师。该师编有4个加强步兵营,2个炮兵营,1个防空营,1个侦察营,1个强击火炮连。连同后方陆军总司令部预备队,西北集团军群共编有57个中国师。陆军兵员110余万。在集团军群所属第1装甲集群编成内有6个装甲师,共有坦克装甲车926辆(“行者”85毫米炮型221辆,“行者”100毫米炮409辆,“雪狼”坦克歼击车125辆)。另有4个强击火炮营和1个坦克营加强。支援这个集团军群的是谷长清上将的中国空军第4航空队,其航空部队包括第4,5航空军,有飞机1140架。其陆军支援高射炮部队主要是第2高射炮军,负责支援第1装甲集群。另外,西北集团军群还得到哈萨克军队的配合,其部队编成2个集团军(第3、4集团军),共有14个步兵师。5个步兵旅,4个骑兵旅,1个摩化旅,兵力36万。有坦克201辆,火炮迫击炮约3000门,作战飞机623架。从4月6日起,由巴特兰将军指挥的哈萨克“阿尔泰”集群5个旅(包括2个摩托化旅)40000余人也投入了作战。在西北集团军群当面的苏军有2个方面军:南方方面军(战前的里海军区)和突厥斯坦军区(4月3日在其基础上组建了西南方面军)。前者是苏军最强大的方面军,指挥官基尔波诺斯上将在1939年还只是一个师长(虽然在内战时他就已经是副师长了)。由于在苏芬战争中他的部队表现突出,基尔波诺斯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并迅速被提到现在的位置。他的方面军有58个师(26个步兵师,16个装甲师。8个摩化师,6个山地师。2个骑兵师),兵力达864600人。其所属的8个机械化军有坦克4525辆,其中“t-34”、“kv”坦克就有758辆。全军区共有坦克5645辆,其中1124技术状况良好。航空兵有作战飞机1672架。突厥斯坦军区有22个师(13个步兵师,4个坦克师,2个摩化师,3个骑兵师),其2个机械化军编成内有坦克769辆(“t-34”、“kv”坦克60辆),军区空军有飞机950架。里海舰队另有飞机626架。对中国方面而言,在西北地区,其兵力虽略多于苏军,但坦克力量则从数量上处于劣势(华坦克在质量上则处于优势,当然这里并未考虑双方部队的机动能力)。南部苏军包括西南方面军、突厥斯坦军区、里海舰队的空军在内,飞机总数达3248架,在数量上大大超过华军第1航空队和哈萨克军队装备的1763架。虽然苏军飞机在整体质量上也不如华军,但其新式飞机的装备情况却比其他军和方面军要好。而且突厥斯坦军区苏军航空兵战备状况最为充分,其飞机在华军来袭之前均已疏散,各航空团都派出值班中队,因而到中午只损失飞机23架,其邻近的西南方面军却损失了277架,超过该军区10倍以上。因而在南部地区,华军不具有显著兵力优势。

部署于哈萨克的华军部队,在开战当日没有发动大规模攻势,原因是杨朔铭一直担心如果西北的攻势失败,苏军有可能会对哈萨克发动进攻,从而威胁到哈萨克及新疆的油田这一中国战争机器的血库。有鉴于此,在战局明朗之前,他决定在这一方向采取守势。

开战第一天,西北集团军群主力从苏军西南方面军第5、6集团军接合部向卢茨克,杜布诺方向发动突击。在这里,由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指挥的苏军第5集团军在兵力上,只相当于向其进攻的张至忠上将第1装甲集群和第6集团军的不到1/3,火力也处于劣势。在战争开始时,该集团军部署在国境线的兵力仅有边防军和步兵第87师主力。在这些部队的后方,第5集团军的步兵第45、62、124师及步兵87师其他部队正在向国境开进,其中除步兵第124师外,其余各师只能投入2个团,而第3个团由于当时还在后方进行营建,因此无法赶到战场。而就在苏军行进到离国境线10到25公里处时,冲过了边境的庞大华军装甲纵队就已经涌到了他们面前。面对无数咆哮而至的装甲巨兽,苏军顿时陷入一片混乱,根本无法组织抵抗,只得拼命后撤。

为了遏制猛扑过来的中国第1装甲集群。红军第5集团军投入了所属的机械化第22军和步兵第135师、反坦克第1旅进行反击。结果他们撞上了华军装甲第13、14师。就在红军机械化第22军军长孔德卢瑟夫少将还不能肯定在他面前隆隆开来的庞大坦克纵队是敌是友的时候,中国坦克的炮弹已经落到了他的身边。孔德卢瑟夫身受重伤,并在第二天死去。但他的部下和苏军反坦克第1旅(莫斯卡连科上校指挥)则以猛烈的炮火暂时阻住了华军的前进。尽管如此,在当天的战斗中。华军仍然得以从第5、6集团军接合部突入10到25公里。与第5集团军相比,在穆兹琴科中将指挥下,担任掩护任务的苏军第6集团军防御暂时还比较稳固。在该集团军防守地段中部,步兵第6军所属的步兵41师从战争开始后几小时就组织了有效的抵抗,华军的进攻在很多地段被打退,曾一度被占领的城市也被苏军夺回。但这里毕竟不是华军的主攻方向。

就在斯大林一会儿愤怒,一会儿乐观的时候,原来准备在4月1日度过一个愉快“节日”的俄国人民也获知了战争爆发的消息。在国境和受空袭地区。人们看见了漫天飞舞、疯狂投弹扫射的中国飞机,有的则遇上了猛烈的炮火和隆隆逼近的中国坦克。鄂木斯克车站的一列苏联火车遭受了空袭,很多人还没明白这飞来横祸是怎么回事就丧失了生命,幸存者这样回忆:“车上一片混乱。人们哭喊着,呻吟着。我抬起头,看到到处都是尸体,碎玻璃和鲜血。一直坐在我身旁的那些乘客,我发现他们的身体还在抽搐。可是他们的脑袋已经没有了。”而在后方城市,更多的人通过莫洛托夫当天中午12时在电台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得知苏联遭到入侵的消息。由于过分紧张,这位曾参与十月武装起义、以毫不妥协的坚定而著称的苏联二号人物在广播时有些结结巴巴,他试图打动苏联人民、包括那些在狂轰滥炸中倾听着的人民的心:“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敌人将被击溃,胜利属于我们!”但实际上却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中苏战争的爆发在全世界也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反响。这一事件的发生。对英美而言倒并不突然。他们在事前已经获得了这方面的情报。英国人对这场战争持欢迎的态度,因为从此战争的主要压力将由中国人来承受。这无疑是给日暮途穷的大英帝国送来了救命稻草。对英国人来说,战争最好的结局,自然是中苏双方两败俱伤。按当时英**事专家们的意见,俄国这块“岩石”将被华军这把“锋利的巨斧”劈开,但不会很容易。美国人的看法和英国人大致相同,按美国陆军部估计,中国击败苏联最少需要一年,但最多也不会超过三年。

在发动这场战争的中国,情况要平静的多。杨朔铭在中午睡了一个好觉,他的幕僚们大都去游泳了。向苏联人宣战的任务则由外交部来执行。

1944年4月1日下午,午睡醒来后的杨朔铭接到了令他满意的战报,但为了等候更确切的消息,直到第二天中午12点,他才踏上了驶往设在蒙古首府库伦的指挥部“鹰巢”的火车。火车从下午开到晚上,在茫茫夜色中,不知出于什么情绪的影响,杨朔铭什么话也不说,只是望着车窗外的景色。几乎与此同时,苏联总军事委员会的第三号令也已经发到了西部红军各方面军的司令部。如前文所述,这道根据“敌军在国境线大部分地段的进攻已被击退,并蒙受损失”的错误情报发出的命令充满了乐观情绪,竟然要求各方面军“使用一切力量及手段进攻敌军并将其歼灭在边境地区”。但是各部队实际上不仅没有打退华军猛烈的攻势,反而已经陷入极大的混乱并损失惨重。即使不考虑这些因素,要求装备有大量技术兵器的庞大机械化兵团在没有弹药、没有油料、没有敌情资料,有的只是一堆需要修理的坦克的情况下,用一个晚上做好进攻准备,并且从远近不同的地点开到进攻出发地域,然后在完全不进行侦察的条件下发动进攻。这样的命令只有军事外行才能做得出来。但斯大林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反突击必须进行!”正如当时担任西南方面军作战部长的巴格拉米扬上校所承认的那样:“总部文件在判断上的乐观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我们发去的充满豪情的文件引起的”。既然如此,前线部队也只好将那无奈的“豪情”进行到底。

按第3号命令的具体规定,红军在西部国境地区的3个方面军(东北。东方,东南方面军)都应派出强大的机械化部队迎头痛击正在大举进犯的中**队。其中东北、东方方面军所领受的任务是“采用集中突击的办法包围并歼灭敌方进攻集团(即指在两个方面军接合部进攻的华军第3装甲集群),至3日黄昏时占领那一地区”。但东北方面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上将不知何故,却并不重视正在推进的华军第3装甲集群。或许,他认为那因该由巴甫洛夫大将指挥下的东方方面军去对付。

在库兹涅佐夫自己的计划中,真正需要认真对待的是正向他的方面军防御地带中央进攻的华军(即北方集团军群所属第4装甲集群及掩护其两翼的第18、16集团军)。为了打退这股敌人,库兹涅佐夫决心调动下属的2个机械化军:机械化第3、12军。前者编有坦克第2、5师,摩化第84师。在战争爆发时拥有坦克692辆,其中“kv”坦克52辆,“t-34”坦克3辆。后者编有坦克第23、28师,摩化202师。当时有坦克691辆,包括“t-34”坦克54辆。按照东北方面军的反击计划,机械化第12军应该在第8集团军步兵第10军配合下进攻华军左翼,而机械化第3军则应向华军右翼进攻。整个反击将由第8集团军司令员索宾尼科夫少将统一指挥,命令在当天上午9时30分发出。东北方面军的计划在理论上是无可挑剔的。但实际情况却偏偏不买理论的帐。首先,作战中的苏军,无论是上级司令部与下属部队、还是各友邻部队之间都无法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对当面的敌情也几乎一无所知。这样的反击无异于盲人跑瞎马。而在具体的措施上,苏军又完全没有按照集中兵力的原则来行事。参战的2个机械化军。机械化第12军的下属的2个坦克师中的坦克23师被交给步兵第10军指挥,未能配合该军坦克第28师的行动。这一奇怪部署的原因连苏联人自己在战后都说不清楚;而机械化第3军也只出动了一个坦克第2师,另一个师即坦克第5师则与华军第3装甲集群的部队发生了战斗,未能参加军主力的反击。这样,苏军用于对第4装甲集群反击的坦克机械化部队虽然有3个坦克师,但由于彼此并无战术协同甚至起码的联系,因而根本形不成突击力量。而且由于准备时间过于仓促(不到一夜),各部队都未能领到足够的弹药和油料,同时由于缺乏运输车辆,在即将进行的战斗中,他们也很难指望得到补充。后来中方的战场报告也证实,被击毁和遗弃的苏联坦克中往往没有几发炮弹。这不仅是东北方面军,也是整个西部地区苏军机械化部队所共同面临的巨大困难。坦克部队应有的巨大威力因此难以发挥。4月3日晨,红军的坦克开始向战场进发。他们的行动被华军的侦察机发现。这一情报很快就转到了华军第4装甲集群司令官萧逸陆军上将那里。此时,萧逸手下的2个摩托化军中,右路薛镇远上将的摩托化第56军由于遭受的抵抗较小,因而领先于左路王超勇上将的摩托化第41军,此刻正向安瓦河冲去,而被发现的红军坦克正是向该军侧后逼近。萧逸最初打算让薛镇远掉过头来吃掉这股苏军,但考虑到尽快抵达安瓦河关系到华军能否歼灭里海苏军的大局,因此,萧逸打消了原来的想法,决心让薛镇远继续前进,而由王超勇的摩托化第41军消灭这股苏军坦克部队。这场战斗是华军摩托化第41军和同时得到骑兵、炮兵掩护的3个苏军坦克师之间展开的力量对比悬殊的恶战。苏军的确投入了3个坦克师,但在战斗过程中,这3个师却未能采取一致行动:在4月4日战斗开始时,机械化第12军的坦克第23师在战斗中没有取得什么战果;而该军的另一个师――坦克第28师由于没有燃料,以致其主力在当日压根没有出动,只有该师所属的坦克第55团的40辆坦克与华军发生了小规模战斗,这支部队将华军击退了5公里,并宣称摧毁了14辆中国坦克和20门火炮。但由于没有友邻部队的配合,苏军未能取得更大进展。未完待续。。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