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高科技军阀 > (五百零二)钟离卫的连环计

高科技军阀 (五百零二)钟离卫的连环计

作者:银刀驸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7:16: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野炮兵第13联队,在整个作战期间共发射炮弹45747发,各种枪弹41496发,兵员战死644名,战伤555名,损失火炮54门,挽马炸死1040匹。联队长伊势高秀大佐率领残余人员向乐南方向师团司令部转移,途中遭到东北军第6坦克旅的奇袭。经过短促战斗,第2大队长森川信夫少佐阵亡,伊势高秀大佐逃脱。午后4时,山县部队被最后歼灭时,伊势高秀大佐在古鲁斯图河旧工兵桥附近剖腹自杀。

第23师团司令部的参谋全部重伤,参谋长冈本德三大佐在突围中双腿被炸断,在病院中被病院伤员用刀劈死。.

穆棱重炮联队被一歼,仅逃出一名士兵,代理联队长梅田恭三少佐在联队被围歼时自杀。

**野战重炮第7联队24门“92”式100毫米加农炮全部被击毁。兵员死伤殆尽,联队长鹰司大佐单身逃出,被剥夺男爵勋衔停职反省。

此时此刻,日军已面临战场上的全面崩溃。

桑叶河西岸,华军前沿司令部。

远处的炮声仍旧不断的传来,天空中不时有一队队的战机飞过,坐在司令部办公室里的钟离卫抬头看了看窗外掠过的中国战机和远处升腾起来的烟柱,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手中的笔记本上来。

“……荣获华夏英雄称号的飞行员在我们这里进行了大量的训练教育工作,他们把作战经验传授给新来的青年飞行员。不久这一工作即收到了显著效果。”

“……我们95架战斗机在西伯利亚的领王上空与日军120架飞机进行了激烈的空战。有不少华夏英雄飞行员参加了此次空战。他们狠狠地教训了日本飞行员一顿。8月24日,日本空军再次进行密集袭击,也再次遭到痛击。失败后,日军指挥部极度混乱地将日机撤出战斗。”

“8月26日。近60架日机出现在‘金龙鱼’地域的苏尔湖上空,与我方战斗机进行了激烈、残酷的空战。从各种迹象看,日军参加此次空战的已是较有经验的飞行员,但他们仍然未能取胜。后来证实,日军指挥部把国内最优秀的空军力量调来参战了。”

“从8月22日至26日的空战中,日军共损失164架飞机。直至9月1日,空战虽然没有以前激烈,但几乎每天都有。通过这一系列的空战。我军飞行员提高了技能,锻炼了必胜的意志。”

“……我常常怀着对士兵的感激心情怀念这些卓越的飞行员,他们具有精湛的飞行技能。而且为人极为谦逊,是优秀的领导者和教官。所有的青年飞行员都真诚地热爱他们。”

“日军飞机的活动日益加强绝不是偶然的。我们大家经过分析后认为。很明显他们在追求这样一种目的:严重挫伤我空军力量并夺取制空权,以保障其部队将要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敌人把原定在已展开的第6集团军编成内行动的部队从海拉尔调来。”

“日军指挥部原打算于8月上半月应完成这一进攻战役,以便在秋季到来之前结束西伯利亚境内的全部军事行动。日军指挥部对日军的胜利十分有把握,他们甚至把一些外国新闻记者和武官邀清到作战地区。观看他们的胜利进军。在被邀请的客人中间有德国和意大利的新闻记者和武官。”

“9月3日拂晓前,王啸来上校到巴因达岗山视察东北军骑兵第6师的防御,但完全出乎意外,他发现那里有日军。日军乘夜暗偷渡了桑叶河,正向东北军骑兵第6师进攻。日军由于数量上的优势。在9月3日拂晓前占领了巴因达岗山及其邻接地区。东北军骑兵第6师退至巴因达岗山西北地区。”

“考虑到新形势的危险性,王啸来上校立即来到军司令部的指挥所。报告了巴因达岗山的情况。很明显,在这个地域日军可以毫不受阻拦地对我军基本集团的翼侧和后方进行突击。”

“鉴于当时的情况,我们所有的预备队在接到战斗警报后立即出动,受命毫不迟延地向巴因达岗山方向前进并向敌人进攻。坦克第1l旅受命从行进间向敌人进攻。摩托化步兵第24团加强了一个炮兵营,受命协同坦克第11旅向敌人进攻。摩托化装甲第7旅受命从南面向敌人突击。同时东北军骑兵第8师的装甲营也向这一方向开进。”

“9月3日清晨,我和东北军将领来到巴因达岗山地域。命令炮兵第185团的重炮营向巴因达岗山派出观察所并对日军集团进行炮击。同时命令位于桑叶河东岸用以支援摩托化装甲第9旅的炮兵也向巴因达岗山上的日军进行射击。我方飞机在接到战斗警报后全部起飞。”

“上午7时,我方第一批轰炸机和战斗机飞抵巴因达岗山,开始对敌人进行轰炸和强击。在我方实施反突击的预备队到达以前,用航空兵的袭击和炮兵的火力把敌人钳制并阻止在巴因达岗山,这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阻止敌人继续渡河和在巴因达岗山地域集中兵力,我命令加强对桑叶河渡口的轰炸和炮击。”

“上午9时左右,坦克第11旅前卫营的先头分队进抵巴因达岗山地域。”

“我方投入战斗的有英雄的坦克第11旅(近150辆坦克),有摩托化装甲第7旅(154辆装甲车辆),还有装备有45毫米加农炮的东北军装甲第8营。”

“因此,我们的王牌是装甲坦克兵团,我们决定,立即使用它们从行进间歼灭刚渡河的日军,不允许敌人构筑工事和组织对坦克防御。对敌人的反突击绝不能拖延。?因为,敌人在发现我坦克部队到达后,已迅速采取防御措施并开始对我坦克纵队进行轰炸。可是敌人无处隐蔽,因为周围几百里。完全是开阔地,甚至连灌木丛也没有。”

“9时15分,我们见到了坦克第11旅旅长姜登选少将,他随前卫营的主力前进,指挥该营的行动。我们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决定召唤全部航空兵,加速坦克和炮兵的运动,不迟于10时45分向敌人发起进攻。10时45分。坦克第11旅的主力展开,从行进间向日军发起进攻。”

“下面是一个日本士兵中村在他的日记中所写的关于9月3日的情况:”

“几十辆坦克突然向我们冲来。我们当时惊慌失措;战马嘶叫,拖着火炮前车四处奔跑;汽车也四处乱窜。空中我军两架飞机被击落。官兵上下都胆颤心惊。我们嘴里越来越常说的字眼是‘可怕’,‘可悲’。‘心惊胆颤’,‘惊心动魄’。”

“9月4日,白天晚上战斗都继续着,直至5日凌晨3时,敌人的抵抗最后被粉碎。日军开始仓惶向渡口退去。但是,他们自己的工兵,由于害怕我们的坦克的突破,已经把渡口炸毁。日军军官全副武装跳入水中。我们的坦克兵亲眼看见他们溺死在水中。”

“侵占巴因达岗山的日军残余部分全部被歼灭在桑叶河边巴因达岗山的东面斜坡上。几千具尸体,大量被击毙的马匹。一堆堆被击毁的火炮、迫击炮、机枪和车辆铺满了巴因达岗山。在这几天的空战中,日军损失飞机145架。其中包括60架俯冲轰炸机。”

“日军第23师团司令官小松原道太郎看到战争的发展不妙,于9月3日夜里即率领作战组退至河对岸。关于日军司令官及其随从人员撤离战场的情景,其司令部的小谷上士在日记中是这样记述的:”

“小松原道太郎将军的汽车缓慢地、谨慎地向前开。月亮把平原照得如白昼一般。夜是静悄悄的、紧张的,象我们这伙人一样。月光映照在河面上,河水反映着敌人投下的照明弹的光亮。多么可怕的夜景。我们终于找到了桥,顺利地渡过河。据说,我们的部队被敌人大量坦克围住,面临覆灭的危险。真要特别警惕。”

“9月5日晨,巴因达岗山和桑叶河西岸已无枪声。这一带的战斗以日军主要集团被粉碎而结束。这一仗是红军积极防御行动的典范。这一仗以后,日军再也不敢冒险跨过桑叶河。”

“此时,在桑叶河东岸战斗仍然紧张地进行着。在巴因达岗山被击溃的敌人把残余部队调到河东岸,企图支援担任钳制任务的安冈部队,这支部队也遭到惨重损失,没有获得任何进展。”

“我军粉碎了日军在巴因达岗山的重兵集团并守住了桑叶河东岸的防御阵地,这两个胜利大大鼓舞了我军的斗志。部队的官兵们真诚、热情地祝贺我们取得的胜利。”

“在巴因达岗山这一仗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坦克第11旅、摩托化装甲第7旅、东北军装甲第8营及同上述部队协同作战的炮兵和空军。巴因达岗山的作战经验表明,一支善于同空军和机动炮兵协同作战的坦克摩托机械化部队是实施带坚决目的的快速作战行动的决定性武器。”

“现在,敌人只限于采取战斗侦察行动;但8月12日,一个加强有炮兵、装甲车和部分坦克的步兵团,在22架轰炸机的支援下,向东北军骑兵第22团进攻并占领了战线南端的大沙高地。”

“敌人沿全线积极建立防御:运来木材,挖堑壕,构筑掩蔽部,进行工程作业加固阵地等。敌人空军在遭到严重损失后(从9月23日到8月4日被击落116架飞机),只限于对我方中央渡口,炮兵阵地和预备队进行侦察飞行和小规模轰炸。”

“我军指挥部仔细地进行总攻的准备工作。总攻预计不迟于8月20日,目的在于最后粉碎侵入西伯利亚领土的日军。”

“为了进行总攻,根据第1集团军群军事委员会的要求。从国内调来新的兵力兵器及物质技术器材。另增派2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2个炮兵团和其他部队到这一线,并加强了轰炸航空兵和歼击航空兵。”

“为了进行这一极为复杂的战役,我们还必须从供应站沿长达650公里的土路把大量物资运到桑叶河,要在战役开始以前把上述物资运来。需要3500辆卡车和1400辆油罐车,而当时集团军群只有2724辆卡车和1912辆油罐车。直到8月14日以后,才从国内又调来2250辆卡车和1375辆油罐车,但这两种车辆还缺少几百辆。”

“运输的主要重担由部队的汽车和队列车辆(包括火炮牵引车)承担。我们之所以决定采取这种不得已的措施是因为,第一,没有别的出路,第二,我们深信我军的防御是相当坚固的。”

“我们的勇士――汽车司机做到了实际上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在热风灼人的条件下。往来一趟1200至1300公里要费5天的时间!”

“在组织运输、后勤工作方面,蒙古军区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肯定无法在极短期限内建立起战役所需要的物资技术器材储备。”

“我们认为,战役战术的突然性是决定这次战役胜败的决定因素。我们将以突然的行动使敌人既无法抵挡我方歼灭性的突击。也无法进行反击。当时我们特别注意到,日军没有良好的坦克兵团和摩托机械化部队,无法迅速从次要地段和从纵深调来部队抗击我方的突击集群(我突击集群的行动是突击敌防御阵地的两翼以达合围政第6集团军的目的)。”

“为了隐蔽我方行动,使行动绝对保密,集团军群军事委员会在制订战役计划的同时。还拟制了在战役战术方面欺骗敌人的计划。该计划中包括:

――隐蔽运输和集中为加强集团军群从国内调来的部队;

――隐蔽调动在桑叶河东岸进行防御的兵力兵器;

――部队和物资储备隐蔽地渡过桑叶河;

――对出发地域,部队的行动地段和方向进行现场勘察;

――增加此次战役的各兵种特别隐蔽地演练各种科目;

――各军种兵种隐蔽地实施补充侦察;

――发布假情报,欺骗敌人,使敌人弄不清我方的真实意图。”

“我们通过上述措施极力给敌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我们没有任何进攻性质的准备措施,使敌人认为。我们进行的大量工作是为了组织防御,也仅仅是为了组织防御。为了欺骗敌人。决定一切运动、集中、变更部署只在夜间进行,因为夜间敌人的航空侦察和目视观察都受到极大限制。”

“在8月17日至18日以前,严禁部队进入出发地域(从该地发起突击,旨在使部队前出至敌军集团的翼侧和后方)。进行现地勘察的指挥人员必须穿着陆军战士的服装,只能乘坐货运卡车。”

“我们知道敌人会进行无线电侦察和窃听电话,为了制造假情报,我们拟制了全套无线电和电话通话计划。通话只涉及建立防御和秋冬战役的防御准备。无线电通话主要使用易于被破译的密码。”

“我方印制了几千张传单和一批战士防御须知,把它们投到敌方阵地,使敌人看到,我军的重点是什么。”

“我军的集中(翼侧突击集群的集中)及进入进攻出发地域的时间预定于8月19日夜间。20日拂晓前,全部军队应隐蔽地进入沿岸树丛中预先构筑的隐蔽工事内。火炮、迫击炮、牵引工具及各种技术器材应小心地用就便器材制作的伪装网遮盖起来。坦克部队应在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开始之前以小群为单位从不同方向进入出发地域。坦克部队的行进速度很快,因而容许他们这样做。”

“部队的夜间调动皆以各种嘈杂音响(飞机飞行,火炮、迫击炮、机枪及各种枪支的射击)掩护。各部队严格按照根据调动计划制定的时间表制造各种嘈杂声音。”

“为了伪装部队的运动,我们还使用了各种音响器材。这些器材能逼真地模拟打桩、飞机飞行、坦克运动等声音。在突击集团开始调动以前12至15天,我们就开始模拟各种音响,使敌人对之习以为常。起初日军把这种模拟的音响当成部队真正运动的声音,于是向发出音响的地方进行射击;可是后来,他们也许是习以为常,也许是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便对任何声音都不再注意。而这一点对于我们真正变更部署和进行集中时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使我方进行进攻战役的消息不至泄露出去,在集团军群司令部内,总攻计划由司令官、参谋长和作战部长亲自拟制。各兵种司令官和后勤部长只根据司令官批准的计划分别制定有关计划。战役计划、命令、战斗号令及其他作战文的打印只由一名打字员负责。”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