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高科技军阀 > (四百二十七)石原莞尔的烦恼

高科技军阀 (四百二十七)石原莞尔的烦恼

作者:银刀驸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7:16: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全文字无广告

(四百二十七)石原莞尔的烦恼

“但是现在的苏联,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如果中国能够抓住时机,发动进攻,不但能够解除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还能将苏联人民从斯大林的暴虐统治下解放出来。 全文字无广告 ”俄国人用恳切的声音说道。

“我会把您的建议如实的转告给上头,至于是否采取军事行动,得由大总统和国会决定。”中国人说道,“感谢您提供的宝贵的情况,希望您和您的家人在中国生活愉快。”

结束了这次秘密会谈,中国人离开了密室,很快,相关报告便送到了杨朔铭的手上。

而此时汇总到他办公桌上的其它报告,也已经有厚厚的一叠了。

“其实,苏德结盟是必然之事。”杨朔铭放下手中的报告,看着坐在面前的蔡锷、张孝准、水井、周冠笙和蒋百里说道,“从我们夺取中西伯利亚的那一刻起,这样的结果其实就已经注定了。”

“也就是说,我国和苏联的‘决战’不可避免。”蒋百里赞同杨朔铭的看法,并特意强调了“决战”这个词。

“如今德意两国已然结盟,若再加上苏联,欧战势必再起。”周冠笙说道。

“恐怕又是一场世界大战。”蒋百里说道,“以情势而论,我国必然站在英美一边,而日本,这一次却是有可能和德国结盟。”

“那是肯定的。”水井点了点头,“日本近年来不遗余力发展军备,以我国和美国为假想敌,他们会站哪一边,已经不言自明了。”

“那样的话,就是德意苏日四国同盟了。”杨朔铭点了点头,目光不由自主的落在了桌上的一张地图上。

“如今形势已经非常明显了。”蒋百里看了看大家,说道,“此次大战,现在已经无可避免。而我国所面临之形势空前险恶,因为在东方,将是苏日两国夹击我国。”

听了中国第一战略家的话,室内的几个人不约而同的陷入到了沉默之中。

所有的人都明白,蒋百里并不是在这里危言耸听。

“我们能否先发制人?”水井率先打破了沉默,问道。

“先发制人亦未尝不可,但需要师出有名。”蒋百里说道,“不然,哪怕国会通过开战决议,民众不理解战争的目的,便无法进行全国总动员。毕竟,咱们中国现在是民主国家,不象以前,皇帝和朝廷说了就算。”

“师出有名的问题并不难解决。”杨朔铭说道,“只要宣传到位,引导舆情,民众还是会理解的。但问题是,这样做是否真正对我国有利。”

听了杨朔铭的话,大家的都将目光集中到了他身上。

“总长认为,先发制人,对我国不利?”水井有些惊奇的问道。

“是的,先发制人,无论对苏还是对日,对我国都不是很有利。”杨朔铭说道。

“瀚之竟然会有这样的想法。”蒋百里也显得有些吃惊。

“冰火,你的先发制人的想法,是怎么来的?”杨朔铭转头看着水井问道。

“最早来源于苏联投诚人员的建议。”水井笑了笑,说道,“他们很多人认为,斯大林的大清洗已经使苏联处于崩溃的边缘,对我国来说,是进攻苏联的好时机。”

“原来是这样。”杨朔铭点了点头,“这些俄国叛逃人民的话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刚才说的,也是基于他们提供的情况。”

听了杨朔铭的回答,水井不由得扬了扬眉毛,露出了愕然之色。

“如果我们任由斯大林这么无休止的‘清洗’下去,苏联自己就垮了,为什么还要我们动手呢?”杨朔铭笑着说道。

“瀚之竟然是这么想的。”蒋百里也笑了起来,“不错,有道理。”

“对一个国家的执政者来说,想要摆脱内部危机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发动对外战争,”杨朔铭说道,“这样不但可以缓解危机,还可以转移国内民众视线。”

“瀚之的意思,是如果我国现在进攻苏联的话,其实是在帮助斯大林脱困,是这样吗?”一直没有说话的蔡锷笑了笑,问道。

“是的。”杨朔铭点了点头。

作为一个熟悉另一时空战争史的穿越者,杨朔铭给出这样的答案,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他一直相信,在自己原来时空的历史中,如果不是希特勒对苏联发动大规模的入侵,使苏联人一致对外凝聚到了斯大林的麾下,斯大林的大清洗很可能就会提前结束苏维埃政权的统治!

而斯大林正是因为对德作战的关系,加入到了以英美为首的同盟国阵营,得到了英美的大力援助,才得以巩固了自身的统治,确立了战后苏联帝国的地位。

从某种程度上讲,希特勒应该算是斯大林的救命恩人才对。

而现在,熟知历史教训的杨朔铭,当然不肯去当斯大林的救星。

“先发制人进攻苏联不可以的话,那先进攻日本,瀚之以为可行否?”蔡锷又问道。

听了蔡锷的问话,大家的目光再次集中到了杨朔铭身上。

“如果苏日结盟,一旦我国对日开战,苏联肯定不会坐视,那样我国便陷入到了两线作战的境地了。”杨朔铭说道,“所以对日先发制人,亦不可取。”

“瀚之的意思是……”蒋百里有些明白杨朔铭的想法,试探着问道。

“苏联很可能不战自溃,而日本慑于我国和美国联手,未必敢先攻我国。”杨朔铭说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国从现在开始,即需做好全面战备工作,但是否动手,如何动手,还需要看具体情况。”

“敌不动,我不攻,但准备却要充分。”蔡锷笑了笑,说道,“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策,但最后的结果,还是需要用战争来决定的。”

“是啊!而且到那时打起来,很可能还是两线作战。”蒋百里有些忧虑的说道。

“从现在开始,多给国家争取一些准备时间,未尝不是好事。”杨朔铭知道大家并不完全同意自己的看法,但他仍然坚持了自己的主张。

想起在另一历史时空中的“八年抗战”(实际是十四年)中国因仓促上阵而付出的惨重代价,杨朔铭的心里就隐隐作痛。

那时的中国,因为没有时间和能力用钢铁来铸就长城,就只能用血肉来铸就长城了!

而现在的他,就是要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中国这一次,将用钢铁的洪流,将敌人通通淹没!

“从现在开始,大家最好多下去看看。”杨朔铭说道,“争取多发现问题,在开战前完成整改,要不然等到真打起来再去抓,可就晚了。”

蔡锷明白杨朔铭的意思,不由得又是微微一笑。

他知道,这位财政部长大人,又要马不停蹄的下去视察了。

日本,东京。

漫步在东京街头的石原莞尔,看着繁华热闹的街市和来来往往的面带微笑的人群,心里不知怎么,却感到分外的沉重。

如今的日本,可以说迎来了历史上最为富裕和繁盛的时期。

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战后的日本曾一度陷入“大陆泥潭”,两次侵华战争的失败不但使日本丢失了台湾、琉球和北部朝鲜等重要殖民地,还严重影响了综合国力的发展和战备建设。所幸社惠主义的苏联的出现给了日本机会,日本很快结束了和中国的战争,并和中国一道进攻苏联,取得了比台湾和北部朝鲜更加富饶和辽阔的东西伯利亚地区。

在随后的日子里,日本开始了全面发展,日本天皇裕仁和元老们听从了永田铁山和石原莞尔等人的建议,结束了日本在中国大陆的军事冒险,缓和了同中国的关系,专心经营东西伯利亚属地。在向东西伯利亚地区大量移民发展建设的同时,日本国内也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国家建设运动,使得日本快速转入经济发展的时代,由于专心致力于国内建设和打造东亚经济贸易圈,日本不但缓解了国内的经济危机,军备建设和军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经过一战后的十余年发展,日本的综合国力增长了200%,煤炭、钢铁、造船、人造石油等产业都增长了三倍以上,其中水泥产量因为日本在国内外大兴土木,甚至增长了500%。日本成为了世界建筑大国。与德国不同,由于缺乏石油,日本国内重点建设铁路和港口,铁路全部实现了复线,东京、大阪等城市建造了地铁,港口吞吐量高居世界前茅,九州成为日本与东亚大陆的航运中心,业务非常忙碌。

在战备方面,除了扩充国防工厂的产能以外,日本的全国各地还建造了统一的防空体系,建造了许多民防设施,日本政府已经做出了规划,准备逐步把各地易燃的木屋改造为不易燃烧的砖瓦水泥房屋。除此之外,日本在太平洋外海的一些据点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强化,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要塞化并不充分,远不能和英国的新加坡以及美国的夏威夷相比。

由于对坦克的重视,到现在的1939年为止,日本坦克的年产量已经提高到了2000辆,其中有不少出口给了亚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日本的火炮和飞机产业也同样依赖出口来拉动军需生产,实现了经济上一定程度的良性循环。日本的轻武器稍有不同,大部分出口给泰国、缅甸等亚洲国家,改善了日本在亚洲的形象,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日本虽然和中国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无法和北京结为同盟关系,仅仅是平等的互利合作,而石原莞尔等人已经认识到,这将影响到日本在未来战争中的部署。担忧被中美前后夹攻的日本,一度曾卷入中国内部的权力斗争,暗中支持地方势力反对北京政府武力,但可惜的是,北京政府的统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日本陆军到1939年为止,共有51个师团,其中三个装甲师,其他都是步兵师。日本的师团人数平均为25000人,比欧美以及中国的师更大。但是武器装备较为落后,20年代经济危机时没有钱升级换代,长期都以1905年定型的38式野炮和1908年定型的41式山炮为陆军主要制式火炮。十年发展期间才陆续添置了一些新式火炮,编组为**的炮兵联队,在战时加强给主要作战方向的部队。

日本海军重点强化了航空力量和水下力量,以弥补水面舰艇对于美国海军的劣势。到1939年为止,日本共拥有14艘航空母舰母(其中10艘大型航母,4艘轻型航母),70艘潜艇,另外新建了“大和”级超级战列舰,作为联合舰队的旗舰。在这些年间,日本还建造了大量的巡洋舰和驱逐舰,以及很多运输船和油轮,使日本的海运能力大幅提升。日本人的思路是,在战争时期,运输船可以被改造成武装商船和辅助巡洋舰、护航航空母舰,强化海军的护航作战能力,虽然无法与美国相比,但多少可以减轻联合舰队的压力。

由于重视航空技术发展,到1939年为止,日本海军航空兵大量装备了世界最先进的“烈风”式舰载战斗机,陆军也装备了“飞燕”式战斗机。“飞燕”式战斗机拥有优异的水平机动能力,与“烈风”式战斗机优异的垂直机动能力刚好形成互补。为了增强“飞燕”的战力,航空本部责成相关工厂继续研发更大功率的发动机,提供给“飞燕”装备。

国际形势方面,日本也迎来了“左右逢源”的好时候。由于日本后来追随国际联盟各国承认了苏联,日苏关系开始稳步发展,双方甚至开始交易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令日本人感到高兴的是,日本还从苏联获得了大量的石油。为了对抗中美同盟,日本进一步密切了日苏经济关系,用苏联急需的武器装备(例如海军除装的96式舰载战斗机)换取苏联国内的丰富资源。同时日本还和德国进一步发展了合作关系,日本增加了对德国的商品出口,换取日本缺乏的精密机床。

在日本有意接近苏德的同时,苏德也为了拉住日本而使出了浑身解数,德国慷慨地向日本提供了88毫米高射炮的图纸,苏联则提供了坦克发动机的样品,日本由互开始研发装备88毫米坦克炮的重型坦克,计划两年内拿出样车,按照估算,在太平洋战场上不会有任何坦克足以匹敌。不过到目前为止,日本坦克仍以97式为主,装备75毫米炮的“三式中坦”还在研发中,幸好除了中国之外,美英法三国在亚洲都没有强大的坦克部队,中国庞大的坦克部队又要分散对付苏联的机械化军团,因而不至于对日本构成严重威胁。

现在的日本,已经变得空前强大,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但石原莞尔知道,现在的日本,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从历史上来看,日本一直处于中国、苏联和欧美等西方列强的包围之中,这一情况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而日本想要打破包围,就必然要通过一场战争来改变!

改变命运的决战!

“在想什么呢?石原君?”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打断了石原莞尔的思绪。

“噢,原来是迁政信君。”石原莞尔回过身来,看到了迁政信,不由得点了点头。

“石原君在想什么?”迁政信又问道。

“我在想,在未来的战争中,日本是应该先打支那,还是先打米国。”石原莞尔答道。

“我记得我们不止一次的讨论过这个问题。”迁政信听了石原莞尔的回答,大声笑了起来,“看来这个问题困扰石原君实在是太久了。”

“你怎么看?”石原莞尔笑了笑,问道。

“我当然还是坚持我原来的看法,先打米国。”迁政信答道。

“先打米国,太冒险了吧?”石原莞尔听了迁政信的回答,沉吟道。

“不错,米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日本无论国力军力,都不能与之相比。”迁政信说道,“但太战争其实就是一次大冒险。日清战争时,日本就在冒险,那时的清国,国力难道不强于日本吗?日露战争时,日本还是在冒险,但日本战胜了国力更加绐大的露西亚,日本其实一直在冒险中渡过。”

“可这一次,我们要面对的,是不是清国,也不是露西亚,而是米国!”石原莞尔说道。

“米国又怎么样?米国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不错,米**力强大,但米军有两处大洋需要防守,米军的防御重点,是在大西洋,而不是太平洋。从现在米军在亚洲和太平洋的兵力来看,要远远的弱于日本,只要日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美军决不会想到我们会登陆夏威夷。只要我们克服万难,一战成功,就能够从此奠定太平洋的胜局!”

!#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