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高科技军阀 > (三百二十二)雨夜伏击

高科技军阀 (三百二十二)雨夜伏击

作者:银刀驸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7:16: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三百二十二)雨夜伏击

“纵然曾经是暴君,只要他完全丧失了危害他人的能力,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也不妨给他一个出路。如果在布党领袖问题上这么做,对其他独裁者无疑是个很好的示范,或能警示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个机会可惜已经丧失了。其他独裁者或许因此会更疯狂,民主进程的代价或许会更沉重。所以,在我看来,布党领袖之如此死法不仅不是中国民主事业的福音,也不会是世界的福音。”

“写的真好,爸爸。”芭布丝说道,“中国现在能有人意识到这些,是非常大的进步。”

“爷爷当年就说过,中国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国家,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芭布丝想起了爷爷老洛克菲勒曾经对中国的捐助,不由得感叹了一声。

“是啊,他常常说,我相信每个个体的至尊价值,和他对自由、幸福追求的权利。”洛克菲勒点头说道,“我们应该好好的帮助他们,象上帝一样的爱他们。”

这一对父女之间的对话听起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不可否认的是,象老洛克菲勒这样“吝啬”成性的资本家,石油之王,托拉斯之父,还具有另外一层身份,就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慈善家。截止至20世纪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老洛克菲勒赞助的医疗教育和公共卫生是全球性的。他一生直接捐献了5.3亿美元,他的整个家族的慈善机构的赞助超过了10亿美元。在这些捐助当中,中国受益尤多,中国接受的资金仅次于美国,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还成立中国医学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在1921年建立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这所大学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掌握现代知识的医学人才。

老洛克菲勒的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奉献行为,使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参差不一,因而也给他本人留下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名声。他集虔诚和贪婪、同情心和凶残狡诈于一身;他是美国清教徒先祖们毁誉参半的传统之化身,他鼓励节俭和勤劳,同时又激发贪婪的本性。有人这样评论他:“除了我们敬爱的总统,他堪称我国最伟大的公民。是他用财富创造了知识,舍此更无第二人。世界因为有了他而变得更加美好。这位世界首席公民将永垂青史。他在探索方面所做的贡献将被公认为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老洛克菲勒说过,“赚钱的能力是上帝赐给我们的一份礼物”。出于对家族的责任感,年迈体衰的老洛克菲勒后来把这种人生观传递给了他唯一的儿子――小洛克菲勒,也就是芭布丝的父亲。

小洛克菲勒成了家族的掌门人后,不仅接管了家族的石油生意,同时还接管了家族的慈善事业。有时候,小洛克菲勒发现:自己要想在石油生意和慈善事业这两种祖传家业之间找到心理平衡非常困难,因此他经常经受着神经失常的煎熬和折磨。小洛克菲勒曾经对芭布丝描述说,他在做生意的时候感觉就象参加一场和自己良心进行比赛的赛跑。他所受的宗教思想教育经常使他禁不住产生怀疑:自己在生意场上所做的事情究竟是否正确?

小洛克菲勒在纽约建立了洛克菲勒中心,并设法挽救了美国西部山区的许多古老的红杉。其实,他在把家族事业发扬光大方面也放弃了许多机会,现在回过头来审视他的所作所为,他的时间很多都花在了把家族财富送出去方面,而不是积聚更多的财富上面。但是芭布丝知道,在大做慈善事业的过程中,父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看到这个世界上存在有许多问题,就想办法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象小洛克菲勒对中国的投资,一方面是为了在中国更大范围的拓展石油业务,另一方面也是想象父亲一样,为这个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的国家做些什么。

他对于中国市场的潜力有着清醒的认识,当然,他也知道,这样一个国家,如果陷入长期的***之中,会给整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一个和平而稳定的中国,对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是在现在以及未来,并没有几个人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

在“***”的浪潮席卷中国的那些日子里,洛克菲勒一直担心中国政府处置不当,成为继俄国之后的第二个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牺牲品,并且重新回到“义和团”横行的时代。但很多中国人在这场***当中的表现却还是给了他很好的印象,让他感觉到这个国家的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但此时的洛克菲勒并没有想到,还有另外一些不为人知的片断,在黑暗的角落中悄无声息的上演着。

夜雨潇潇,袭人的江风把细雨打在人脸上,好象许多冰凉的小虫子在慢慢蠕动。郊区的战斗还在激烈进行着,时不时有类似拔葡萄酒瓶木塞那样的声音发出来,睡梦中的人们当然不清楚这是什么声音,而正在执行“特种任务”的中国特工们却能够清楚的分辨出来,那是经过消音器处理后的枪声。

此时,国防部情报局别动总队大队长许石友上校背过身去,用**的风衣挡住寒风,他用双手围住火柴点燃了一支香烟,然后使劲吸了一口。他实在太困了,眼皮沉重得好象灌了铅,里弄对面几十米处的那座被监视的房子在风雨交加的夜里变得若隐若现恍恍惚惚,有一刻连他自己也闹不清这场秘密行动是不是在做梦。

他们的暗中埋伏监视已经持续了整整三天了。

早在这场“***”之前,中国和苏俄的情报机关的间谍战就已经在中国各大城市里不动声色地进行。“第三国际情报局”好象一只阴险的毒蜘蛛,悄悄在中华大地上织起一张张无形的大网,从北到南渗透到中国的政府机关和军队里,大肆网罗那些对中国政府不满的军官、失业工人和知识分子,安排他们潜伏下来进行间谍活动。在“红潮风暴”爆发后,上海的苏俄特务就异常地活跃起来。他们到处刺探各种情报,进行策反工作,破坏通讯线路,引导策划轰炸,搞爆破暗杀等等。杨朔铭随即命令情报部门限期找出线索并彻底肃清敌特。

接到杨朔铭命令的中国情报部门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清网”行动,一些情报部门负责人甚至亲自赶往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等大城市坐镇反间谍行动。由于“人和公司”及中国各大商业企业地方行会和帮会的积极介入,一支以中国情报部门特工(包括“人和”的非官方特工)为骨干,各地警备部队及各大行会帮会为外围,吸收大量男女工人和青年学生参加的中国特工武装“特别行动总队”就秘而不宣地诞生了。别动队肩负的使命一是反间谍,二是深入到***组织和工会农会中完成各种特殊任务。曾经是“螭龙”特种部队的许石友也被从正规部队抽调到这条特殊战线担任上校大队长。

到现在为止,这场不是战争的战争的结局已经变得明朗化,但在一些地方,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经过几次大规摸清剿行动后,苏俄特务人员及布党分子的猖狂活动有所收敛,许多白天的公开破坏改为夜间进行。别动队在一次夜间行动中偶然缴获了一份有价值的情报,发现这幢紧邻昔日法国租界的外貌平常的灰色楼房原来就是苏俄间谍的首脑机关,并得知近期苏俄间谍头目将进入灰楼召开一次重要会议。

机会千载难逢,国防部情报局外勤科长“王老板”亲自出马布置和指挥这次重大行动,许大队长带领一队精悍的别动队员潜入灰楼对面一家废弃的作坊,四面埋伏昼夜监视灰楼的动静。为了防止走漏风声,许大队长除了同“王老板”保持联系外,其余人一律***消息,进入伏击现场的别动队员全部经过严格挑选,保证万无一失。

一张严严实实的大网在黑暗中悄悄的张开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人们瞪大眼晴,只等鱼儿钻进网里。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三天三夜过去了,信号竟然一直没有出现。别动队员们因为睡眠严重不足而警惕松懈,许大队长的眼睛也充满血丝,情绪烦躁不安。他盯着黑沉沉的雨夜,觉得自已的脑袋好象一只拧得过紧的发条,无数不祥的推测和问号折磨着他,使他绷紧的神经不堪重负脑袋一阵阵发痛。

黑暗中他仿佛看见“王老板”那双无所不在的眼晴。

“……计划很好,我已呈报局长批准执行。”“王老板”说话声音不高,却很有分量,那双微微眯缝着的眼晴里射出一种类似钢铁一样冷冰冰和寒气逼人的东西,让每个信心不足的人都会背心里嗖嗖地冒冷汗。

“……你代我向参加行动的全体同事传达局长的指示,第一句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第二句是‘肃清内奸,保护百姓’……这次行动哪一级出了纰漏,我拿哪一级队长的人头是问。你记住,我将随时把你们的胜利消息报告北京……”

许大队长已经下达命令,一旦围捕开始,一定要做到谨慎,决不放过一个苏俄特务和布党分子漏网。他要亲自把这伙凶恶的苏俄间谍头目一网打尽。

但是狡猾的敌人偏偏迟迟不肯露面。

许石友不自觉的伸出手摸了摸怀中已经装上了消音器的特种手枪。

在这个时刻,只有武器那冰冷的金属质感才会让他安定下来。

而消音器这种不会引起恐慌的先进装备,也让他感觉更加的踏实。

消音器这种东西,其实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美国人马克沁1902年就发明了商品化的消音器。但许石友和战友们所装备的消音器,却是“人和”公司的产品。

“人和”公司生产的消音器是一种配备给特工人员用于附加于枪械上的装置,用来减低子弹发射时所产生的噪音和火光的程度。因为在中国,刺耳的枪声总是能够引起民众的恐慌,让人们联想到镇压和暗杀,不利于特殊任务的遂行。而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特工人员的麻烦,在美国及欧洲国家并不太让人看好的消音器,在中国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人和”公司1918年便开发出了新式的消音器(主要设计都来自于杨朔铭本人的创意),通常它是安装于枪管上的呈圆柱状的金属管,不同型号的产品会具有不同的用来减少射击的声音的内部构造,大多数型号是通过改变推进气体的排溢方式来降低噪声,有的则是通过降低弹头的射速,来达到抑制声音的效果。

“人和”公司发明的绝大多数消音器的原理是使枪管内的高压气体在喷出枪口之前得以相对缓慢地膨胀,由于降低了气体喷出的速度,便可显著地降低噪音。这个过程就如同慢慢打开一罐碳酸饮料时听到的是“咝咝”的声音而不是通常的“啪”的一声。消音器其实不可能完全消除武器的声音、或是把射击声减弱成一种很小的啸声。实际上,即使使用消音器,在相当远的距离外也仍然可以听到射击的声音。

消音器在声特性抑制方面另一个重要的影响是对弹头初速度(膛口速度)的影响。对发射超音速弹头的武器,主要是步枪来说,超音速弹头会在射向目标的过程中本身会产生很响亮而尖厉的声音(一个小型的声爆现象)。这通常被称作“弹道爆声”。由于这个原因,很难有效地消除此类枪械的声特性。亚音速弹药可减弱爆炸声,但因为其速度低于超音速弹药所以杀灭率和射程也相对较小。

消音器还有除消减噪音外的其它优点。消音器能改变射击的声音和声音的散播方式,因而增加了对方确定射手位置的难度。多数消音器还可有效地减轻后座力。消音器还可使射出枪管的高温气体足够冷却,以使从枪管喷出的铅蒸汽的绝大部分可在消音器内部冷凝,而降低了射手及其周围的人们可能吸入铅的程度。在因武器的声音造成的声音和压力影响较强的近距离上消音器显得特别有用。因为这些影响会使射手和周围的人感觉很不舒服,因而会导致射手注意力和准确性的下降,还可能会很快地造成对射手听觉的永久性损害。不使用消音器时,象卡宾枪这样的短枪管步枪在室内或走廊里射击时的枪声难以置信的响亮。消音器可降低枪声造成的类似冲击波的压力效应,减轻这些问题以及因永久性听觉损害造成的损失。

使用特种步枪的中国狙击手发现消音器带来的许多重要优点要远远超出了它在枪体外观、额外重量和枪械平衡性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由于可减少噪音、后座力和膛口气体,这可以使射手能在平静地完成首次射击后不必过多停顿而进行仔细瞄准了的后续射击。因为能减弱推进气体在弹头从枪口射出时产生的湍流,优质的消音器还能轻微地提高射击精度;而且当射击被有效抑制时,对手常常搞不清射击的方向。不过,在战场上,如果碰在石头上或是蹭到植物上,这种大而中空的步枪消音器会造成讨厌的声响而使目标惊觉,所以很多使用者都给消音器弄上了贴身的胶皮套筒或者是用厚布将它包裹起来。

中***人们也很快发现,军用步枪使用消音器也有很多好处。因为诱导气体的排溢,消音器能显著减少后座力。通过使气体喷出枪口的速度达到射体速度的两倍,这能使感觉到的后座力减少百分之五十。而消音器造成的增加的重量同样也对减少后座力有些贡献,不过明显偏重的消音器也的确可能会破坏武器的平衡性。消音器还具有一个常被忽视的好处,就是可将射击闪光减少达百分之九十。如果战斗发生在夜间的话这点可是非常重要。在通常的射击训练科目当中,都有训练士兵辨识射击时发出的闪光,因而在战斗时士兵们会朝出现闪光的位置开枪。而配备了消音器的步枪则消除了这种危险,更利于隐蔽作战。

而现在别动队的队员们,大多数都装备了带有消音器的枪械。

风声和雨声中,许大队长感到一阵阵寒气已经透进了他的心里。

莫非情报有误? 或者走漏了风声? 再不就是敌人狡兔三窟,已经了转移开会地点?

凡此种种,敌我形势变化莫测,任何难以预料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问题是如果这次伏击失败,他该怎样向“王老板”解释,他能承担失败的责任吗?

就在许大队长有些心烦意乱的时候,灰楼里突然有了灯光和人影晃动。接着一个队员压低声音报告,说内线发出信号,敌人已经全部进入监视地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