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高科技军阀 > (二百九十三)中国单翼战斗机的诞生

高科技军阀 (二百九十三)中国单翼战斗机的诞生

作者:银刀驸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7:16: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二百九十三)中国单翼战斗机的诞生

***台湾军参谋长永田铁山把签了字的文本呈交给徐元锦,随后刘德义宣布接收礼成,请日方代表退出。全声掌声雷动。田健治郎等人再向徐元锦行礼,然后快步离开了大厅。

接收典礼总共只有短短5分钟,但却结束了***对台湾长达28年的霸占,宝岛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永久纪念台湾从日寇统治下重归祖国怀抱,中国政府决定将3月25日作为“台湾光复节”,以资纪念。

在***政府宣布将台湾交还中国后,即命令在台的日军将公有的土地、房屋、物资等,无论军事的或非军事的,统统造具图册,注明地点、品种、数量,移交中国人员接收。中国政府任命徐元锦为署理台湾行政长官,总揽其成,由于徐元锦在杨朔铭的要求下,提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民、财、建、教、军、警各部分都有负责人员,因而接收工作非常顺利,杨朔铭最为重视的海军基地的器械物资和附属设备,则由海军部派专员负责接收。

马尾造船厂总裁史选侯在给“人和集团”下属“翔宇”飞机制造厂总设计师巴玉藻的信里,记录了关于台湾接收的一些细节。

“日军在台的海军机械设施,台岛北有基隆造船厂,南有左营修船厂,还有飞机处、飞机场和土木工程处等。前者已由海军部派员接收,后者修船厂内有浮船坞一座,已于战前被日军拖回***。仓库和建筑物多在台北基隆及台南高雄附近数十个地点。储存物资皆二十余年来的积累,数量不少。仅机械处所包括的就有三个部门:设施部,管理港湾、炮台及一切土木工程;工作部,管理海军舰艇的维修制造;救难部,管理沉没船只的打捞。虽然我接事稍迟,但接收工作还算顺利,经我派员调查,只有打捞公司是民间的企业,忽现忽隐,无法究诘,这种情形在那时已相当普遍,不用多说。”

便

贿

贿

使

使

便

访

访

“这是与我有关的官方劫收的事情,再谈谈军警搜刮***人私财的事。在台的一般日人遣返回日时,每人准许携带其所属私财。然日人骑在台湾人民头上数十年,不管为工、为商、为医、为教,无一非高薪厚给,囊橐丰盈,为台民所痛恨,故遣返时多受到军警严厉搜劫,甚至有的是光着身子回去的。日方提出抗议,徐元锦将军遂下令禁止搜刮日民。有人表示反对,对徐将军说,‘这些***人所携皆台民膏脂,根本不值得同情。’徐将军回答:‘话虽如此,不过不应该便宜那些借势勒索、乘机夺取与临场搜劫的军警人员,这些财物是台湾同胞几十年来做牛做马、流血流汗的结晶,而白白便宜了贪墨之徒,台湾同胞却不曾得任何便宜,却与国家声誉有大害,此风绝不可长,是以必须严厉禁止。’我认为徐将军的处置极为得当。后有不法之徒故意违令,被徐将军依法处决,此风遂止。英美诸国闻之,颇为赞誉。而日民感激莫名,***政府亦有好评。”

“我因文永青康外表恭顺,多与闲谈。为要试探战败后***舰艇和飞机之情况,我问文永青康:‘***明治维新后,竭倾国之力,建立海陆强军,然此战后,在台许多舰队如何归于乌有,其主要原因、经过情况与避存地点,望告知一些。’文永乃答:‘自贵国******及朝鲜海岸后,***本土未能支援台湾,且战前主力舰艇多抽调回国。留台驻守者多为老旧之舰艇,稍加以修整补充,在短期内扩充兵力、添置火炮和加强新式射击武器。因而在参战后,经过双方一阵主力遭遇战,因贵国的海空军航行速度和炮火射程皆远超日军,所以贵军战舰能置日舰于死地,而日舰却无法击中贵舰的要害。自海战交手失败后,在台之***海陆军胆气皆丧,一遇贵军,即慌乱不知所措。舰艇被追紧时,有的被击沉没,有的慌不择路,所幸余者,则驶近浅滩,自行沉没,以救暂时危亡,而备将来打捞。其实台海相持虽久,成败之数已兆于开战之始。’说时愁容满面,泫然泣下。我要他提出接近台湾的沉船地点,并作一详图献来,他也答应并提供了详细的沉船船名及吨数。”

巴玉藻合上了手中的信,转头望向窗外,此时天色已晚,夜空中繁星闪烁,而远处的厂区也是灯火点点,和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

巴玉藻看着远方的马尾造船厂,心中充满了欣慰和畅快之意。

如今的马尾造船厂,在史选侯的主持下,已经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生机和活力,不但成了国内重要的造船基地,也是中国飞机制造业的巨头之一。

在马尾造船厂的厂区不远处,便是“翔宇”飞机制造厂的所在地。

借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身为“人和集团”最高领导者的杨朔铭于1917年在“人和”的旗下成立了“翔宇”飞机制造厂,而巴玉藻则成为了这家飞机制造厂的总设计师。

现在的巴玉藻,对杨朔铭给自己的这个放开手脚大展鸿图的机会,可以说分外的珍惜。

尽管现在夜已经深了,但巴玉藻却丝毫没有困意,此时他的脑子里,全都是新式单翼飞机的影子。

巴玉藻打开抽屉,取出那些杨朔铭送给他作为参考的图纸和数据,不由得再次被杨朔铭脑中的奇思妙想所震撼。

而现在,杨朔铭的“单翼战斗机”的设想,即将变成现实。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翔宇”就积累了很多制造战斗机、水上飞机及大型轰炸机的经验,在很短的时间里便确定了中国飞机制造业的霸主地位。“翔宇”在1919年得到一笔大宗的飞机订货:为中国陆军航空队制造400架战斗机。“翔宇”在人和公司原来的“青鸟”系列侦察战斗机原有的设计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改进,结果制成了“青鸾”型战斗机。该机重新设计了尾部翼面,修改了散热器以及钢管焊接机体结构(取代了原来的木制结构)。值得注意的是,“翔宇”公司就是凭着“青鸾”的良好口碑而逐步走上了正轨。“翔宇”的下一个战斗机方案是“青凤-1”,计划使用钢管骨架机身加木制机翼,装备435马力(约320千瓦)的“人和”液冷引擎。“翔宇”发展该型机的目的仍是与外国公司争夺中国的市场份额,由于对该机充满期待,“翔宇”公司甚至自行出资制造了原型机。

中国陆军在1920年与“翔宇”签订了生产300架“青凤-1”战斗机的合同,中国海军也购买了124架“青凤-1”。“翔宇”就此开创了量产型“青凤-1”战斗机的先河,1921年出现的“青凤-12”战斗机是其在双翼机研发领域的颠峰之作。在随后的时间里,“青凤-12”及改进型号陆续得到来自中***方的定单。

尽管巴玉藻主持设计的“青凤”系列战斗机取得了相当优秀的成绩,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杨朔铭却比他提前预见到了双翼机的时代行将结束。在杨朔铭的要求下,从1921年开始,“翔宇”公司便进行了单翼战斗机的可行性研究,1921年8月,“翔宇”即向国内外公开展示了其制造的3架单翼战斗机原型机。最初两架(由“翔宇”公司自担风险制造)是去掉下部机翼、仅保留上翼部分的“青凤-12”。其中一架原型机还在美国进行了展示,另一架(装有尾钩)则送交海军进行测试。尽管试飞结果表明二者都比双翼型战斗机更加快速灵活,但在机动和爬升方面的表现却无法令人满意,这两架飞机最终都没有被军方相中。不久,“翔宇”的第三架原型机出现在世人面前,它的设计源自巴玉藻的助手茅雷的创意,其设计充满时代气息:采用肩扛式上单翼加铝制硬壳式机身,使用一台600马力(约441千瓦)的水冷引擎,最大时速可达213英里(约343公里),比采用旧式传统机翼的前两架原型机要快很多。遗憾的是,该机座舱被布置在机翼支柱后面,飞行员的视野因此受到较大阻碍。此外,这架原型机在操纵性方面的缺陷也着实令人头痛,最终中国陆军航空队几经权衡后,还是做出了购买原先的“青凤-12”双翼战斗机的决定。

巴玉藻随后设计的另一款原型机――“青凤-122”单翼邮政飞机更加引人注目。该机起初是被当作一种高速邮政飞机来设计的,其研发成功得益于“翔宇”在民用航空领域所取得的经验(杨朔铭同时创办的“翔宇”航空公司是后来的“华夏联邦航空公司”的前身)。“青凤-122”采用了先进的悬臂式下单翼布局,采用全铝制硬壳式机身和收放式起落架,全长12.8米),翼展18米,可携带1100公斤有效载荷(邮件或乘客)飞行约920公里。“青凤-122”的气动设计相当优秀,但是最高时速只有254公里,问题出在其装备的引擎功率(约386千瓦)偏低。“青凤-122”的性能虽然有很多缺陷,但随后“翔宇”公司在“青凤-122”的基础上为中国陆军航空兵研制出一种双发快速轰炸机“雪雁”,其最高时速达到惊人的288公里,它的出现使中***队装备的双翼战斗机立马过时,变得无所适从。

也就是在同一年,“翔宇”公司的设计师们在巴玉藻的领导下,开始了代号为“乾”的新型战斗机的开发工作,该计划于同年12月被更名为“乾一”。这是一种全金属下单翼战机,采用铝制硬壳式机身,外形类似于缩小后的“青凤-122”。原型机于1922年2月10日首飞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引擎和仪表的费用外,该计划的3架原型机的制造经费大多是由“翔宇”公司自己解决的。这在外界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翔宇”毕竟是私营公司,它进行投资的唯一目的是获取利润,而不是造出外形前卫却无人问津的试验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