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高科技军阀 > (二百八十九)“英米援支统计报告”

高科技军阀 (二百八十九)“英米援支统计报告”

作者:银刀驸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7:16: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二百八十九)“英米援支统计报告”

“我从见到你的那一天起,便立下了志向,再不做那样的山大王。”唐璟定定地看着爱妻,说道,“我不能让你跟着我受委屈。”

唐夫人开心地一笑,将他搂得紧了些。

“九妹那里有没有消息?我怎么觉得,她越来越喜欢呆在北京,似乎是不打算回来了。”唐夫人说道。

“你不用绕着弯儿提醒我,她喜欢上杨瀚之了,我早就看出来了。”唐璟笑了笑,说道。

“那你打算怎么办?让九妹给他做小?”唐夫人笑着问道,“你肯让亲生女儿就这么受委屈吗?”

“杨瀚之这样的人,是不会让她受委屈的。”唐璟平静地说道,“这件事,还是让九妹自己选择吧,毕竟现在是新时代,青年男女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不能事事都由父母包办。”

唐夫人让他一句“自由恋爱”说得笑了起来,“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啊!”她看着唐璟,似乎听出了他话里有话,“象你这样‘开明’的父亲,还真是少见。”

在现在这个时代,尽管已经有了自由恋爱的风气,但传统观念仍然大有市场,并不是象后世那样的开放。在青年男女的婚姻问题上,父母仍然有着很大的决定权,但象唐璟这样完全放手的父亲,在现下的社会,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杨瀚之既然要从边防督办的位置上退下来,你觉得他会给自己做出什么样的安排?”唐夫人换了一个话题问道,“他总不会什么职位也捞不到吧?”

“他对海军一直非常感兴趣,他现在哪怕不当边防督办,仍然是代理海军部总长和海疆巡阅使,这一次很可能是转为正式的海军部总长。”唐璟说道,“因为如果没有他,咱们中国的海军,根本不可能有现在的规模。”

“他其实本来就是一个造船专家。”唐夫人想起了杨朔铭当年制造袖珍潜艇时的情景,不由得感慨不已,“真是很难让人相信,短短七八年的时间,他就能弄出一支这么大的海军舰队出来。”

“所以不管他做什么,我一直都很相信他的判断。”唐璟说道,“当然,他不是圣人,也难免有失误,这时就需要我们帮助他了。”

唐璟说着,目光落在了桌面上的信上。

东京,皇宫,御花园。

今天的天气很好,碧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坐在花园里的摄政宫裕仁亲王一边享受着户外清新的空气,一边在阅读刚刚送来的关于中国的一份特殊报告。

“……还在战争开始前,支那的宣传系统上就喜欢夸大西方援助对中国的巨大作用,象一些对西方列强对支政策持敌视态度的中国学者也对此多有记述。例如,在陈绍禹写的《欧洲战争期间的支那战时经济》一书中,作为一名社惠主义者,他把支那的重要西方盟国米国称作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靠吸人民的血汗发展起来的米国的资本主义’,而且米国‘现在站在帝国主义和**阵营的前列,同时成为了在世界各地实行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倡导者’。”

“还有一些中国学者对西方国家对支那的经济支持有过详细的描述,在关于欧洲战争的《欧战短史》一书中就指出,‘支那实际上在战争期间得到了从美国运来的某些武器,还获得了一些对人民生产来说比较重要的汽车、装备和材料,其中包括蒸汽机车、燃料、无线电通信设备、各种有色金属和各种化学制品。其中最重要的援助是,米国和英国提供的大量汽车。这些援助所起的作用非常之大,对中国参战后欧洲战争的进程起了决定性影响。’接着,作者们证实说,国外援助在支那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为:大炮产量占总产量的39%,坦克占47%,作战飞机占到60%,在1918年,支那军的汽车总量中,进口汽车占44%,而在1920年占到了59%。盟国援助的总量约占到支那军事生产的60%以上。而实际上,为了掩盖支那某些种类的武器和技术装备的生产总量,西方提供的援助在支那军事生产中所占的比例很可能被大大的压低了。”

“之所以压低了西方援助在支那战时条件下的作用,首先是为了证实支那在对抗帝***队的战争中‘民族经济的胜利’这一神话,同时还要证明支那的军事经济优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经济——不仅包括德国,也包括英国和米国的经济。只有到了1921年以后,在支那的公开刊物上才开始对盟国援助有更为准确的评价。例如,冯基善将军在后来同一位美国神父罗文芳的谈话中就指出:‘如果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谈论我们对战争的准备情况,不能隐瞒从盟国一方获得援助这一因素。当然,首先要提到的是从米国朋友那里获得的援助,因为在这方面英国朋友对我们的帮助相对有限。在分析战争的各个方面时,不能不考虑这一点。如果没有米国提供的弹药,我们就会处于很艰难的境地,我们就不可能生产出战争所需的那么多的弹药。没有米国人民给我们的卡车,我们就没办法去运输我们的大炮。它们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证了我们的前线运输。战争各个方面都很需要的特种钢也是由米国朋友提供的。’同时,冯基善将军还强调指出,‘当我们开始参战的时候,与***人相比,我们在工业方面还是很落后的。’罗文芳于1915年到1918年与冯基善的这几次谈话的可靠性,被冯基善后来的论述所证实——这是1921年我国情报部门监听并录下的冯基善谈话的内容:‘现在有人总说西方盟国在战争中从来没有帮助过我们……但是要知道,不能否认的是米国人民为我们迅速大量生产并供应了许多物资,没有这些物资我们就不可能组建我们的后备部队,也不可能把战争继续下去。我们没有炸药和火药。没有这些东西,步枪就没有子弹。米国人民真诚地给我们提供了火药和炸药,他们还给我们迅速生产并提供了多少钢材啊!如果没有米国人提供的钢材,难道我们能很快地生产出这么多军舰和坦克吗?而现在情况当然不同了。我们自己这些物资装备已经很充足了。’”

“与支那人的含糊其辞不同,米国的学者们把援助支那的作用一直都看成是支那能够继续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米国学者亚当斯在今年出版的专著中论述了米国援助对于支那至关重要的军事经济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有关支那生产的相关资料,他无法表明米国和英国提供的援助在支那的个别至关重要的生产中所占的分量,虽然他能够列举出根据一些非正式的和民间的协议所供应物资的详细清单。英国学者哈得逊也在专著中首次从平衡性的观点论述了米国、英国和加拿大根据协约国有关协议向支那所提供物资对于支那军事经济的意义。但是,他在研究中所列举的产品清单要比亚当斯少得多,同时受国民经济平衡理论的影响很大,哈得逊主要计算了武器和战斗装备的数量,同时象一般人所做的那样,没有逐项分析的、具体的产品清单(有关于石油产品的总量,而没有具体燃料的类型;钢材也是只有总量,没有分类。其他也是如此),这就使得局面对支那经济比较有利,比它实际上的情况要显得好得多。我们的专家学者试图计算一下西方的援助在支那某些战略物资的生产中所占的份额。同时,我们不仅利用一些不久前公开的资料,而且还利用了我们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战前,支那经济的最薄弱处是汽油的生产,尤其缺乏的是高品质的坦克用汽油。但在战争进行的那几年中,米国根据相关协议运输了大量汽油到支那,其中也有很多转道运向了其他地区。显然,没有西方在燃料方面的援助,支那空军和坦克部队简直不可能把自己的部队维持在起码的规模上。应该指出的是,由于西方的廉价汽油的输入,所以它保障支那军队用油的作用实际要大得多,如果单纯只按重量来计算的话,它的作用就被低估了。虽然,有米国汽油的大量输入,但其实际发挥的作用要小得多。因为在这种燃料方面,支那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支那军汽车汽油匮乏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的时候。比如在1921年年底时,在支那军总参谋部委员会、后方司令部和汽车运输管理总局所提交的报告中,在谈到对各集团军中正确使用交通工具进行检查的情况时,指出***第一集团军中‘集团军汽车运输工具的进一步增加与燃料调拨的数量没有同步’。这种局面在南方第二集团军中也存在。显然,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部分是由于支那方面申请根据协议运输的物资结构不合理,而较为合理的物资结构应该是少要一些汽车,多要一些汽油。”

“支那军的汽车总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西方援助保障的。在战争结束前,根据战时协定运来的米国汽车占到了支那军汽车总量的72.8%(其余15.1%是支那自己生产的汽车,而剩下的是缴获自敌军的汽车)。考虑到米国汽车的吨位比较大及性能比较优良,所以它们起的作用还要更大些(其中大量卡车被用做大炮的牵引车)。战前支那军汽车的总量(包括支那军现有的以及战争开始后从民间中征用的)都损坏严重。由于损耗太严重(轻型汽车中属于1类和2类的,即不需要马上修理的,占45%,而货车和特种车占68%),实际上在战争的头几个月里从民间只征用到很少量的汽车,而在战争开始后,支那军汽车的损失已经非常惊人。显然,如果没有西方的援助,支那军至少在1919年以后的战斗力就会大受影响,而且直到战争结束前,支那军汽车的利用一直受到汽油匮乏的影响。”

“如果没有西方国家的援助,支那铁路的运输也不可能发挥作用。支那铁轨(包括窄轨)的生产情况一直处于低下的状态。但是根据战时的协议,米国向支那提供了大量的铁轨,这占到了支那从1916年年中到1920年年底的铁轨生产总量的大约76.5%。如果从这一统计结果中减去窄轨的生产量——根据相关法案西方国家不向支那提供窄轨——那么米国提供的数量就占到支那生产总量的83.3%。如果从这一结果减去1920年下半年的生产量,我们把它至少看成是年生产量的一半(实际上支那1920年下半年的生产量不足以往铁轨的年产量的一半,这是因为其用于铁轨生产的规模缩减了),那么西方国家所提供的数量就占到支那铁轨生产总量的92.2%,这样,用于支那战时铁路上的铁轨,几乎有一多半是由米国提供的。支那通过大幅度削减工业铁轨的生产,得以把额外的生产设备和钢的储备用于武器生产。”

“西方国家提供援助物资所起的一个更加明显的作用就是,保证了支那火车头和车厢生产的总量维持在一个起码的水平。在战争期间英米两国共向支那提供了440台蒸汽机车。它们所提供的蒸汽机车是支那生产总量的2.4倍,支那在1916年至1920年间自己生产的货车车厢很少。英米提供的车厢也无确切统计,但根据估算,应为支那1917年到1921年间车厢生产量的10倍以上。众所周知,在欧洲战争期间,俄国于1916年至1917年间在边界发生交通运输危机在很多方面引发了1917年席卷全国的革命,其实1917年的危机是由于铁轨、蒸汽机车和车厢的生产不足引起的,因为工业生产设备和轧材的储备都被用于生产武器。但在整个战争期间,西方国家向支那提供的物资就预防了支那铁路交通陷入类似俄国的瘫痪状态。”

“除此之外,西方国家所提供的火药和其他爆炸物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17年年中到1921年年中,西方提供的爆炸物资就占到了支那生产总量的63%以上……”

“西方国家提供给支那的有色金属也对保障其战时经济的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支那在1917年到1920年间主要的有色金属的生产数字至今仍是保密的。所以,这里我们就不再依靠官方的数字,而是靠估算。我们得到的结果是,米国向支那提供的铜实际上占到了支那战时铜生产总量的82.5%,使支那铜的匮乏情况在很多方面得到了缓解。此外,也是由于米国提供给支那大量先进的无线电通信设备。此外支那还得到了大量的战地电话线和海底电缆,满足了支那军的主要需求。米国还提供了大量摩托车,占到支那在1918年到1921年间摩托车生产总量的1.2倍。”

“德军的情报机关在1920年时就记录下了支那对统计数字有意识地进行歪曲这一事实。在战争年代,反正惩罚也不能理清财务报表,也不能扩大武器和装备的生产量,而且很可能只会使管理更加混乱,而这只会减少生产量,而不会增加生产量。”

“根据支那军历年各种武器和装备单位劳动消耗开始减少这一情况,我们估计西方国家所提供武器和装备的数量就要比一般大家所认为的大致高2倍左右。米国向支那提供的坦克有857辆,而英国和加拿大援助了248辆。米国援助的飞机有781架,英国提供了384架。其中大部分是作战飞机。考虑到支那的生产数据中存在着浮夸的因素,西方援助的作战飞机数量在支那战时生产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就不再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35%,而是升至60%左右;西方提供的坦克和火炮所占的比重也由传统的42%升到了54%。至于谈到大炮,则米国援助的主要是重型火炮。支那历史学家们常会把米国援助的数字与支那的大炮和轻型火炮生产数量笼统地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米国提供的火炮数量在支那大炮生产总量中只占到很少的份额。但是,我们在这里应该把它们只跟支那火炮的生产总量相比。要知道,支那军最匮乏的是重型火炮,这样一来,米国援助火炮的数量所占的份额就会大大提高(遗憾的是,由于缺乏支那火炮生产的相关数据,我们暂时无法列出准确的计算结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