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高科技军阀 > (二百六十九)客观比较的结果

高科技军阀 (二百六十九)客观比较的结果

作者:银刀驸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7:16: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二百六十九)客观比较的结果

“将军,你冷吗?”曦雪看着杨朔铭,有些担心地问道。

杨朔铭摇了摇头。

黑夜容易使人浮想联翩,但此时的杨朔铭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在亭子里来回地踱着步。

东方天际的曙光和朝霞久久没有踪影,浓重的暗夜好象潮水一样无边无际,点点繁星在天幕上眨着眼晴,兀立的陡峭群峰好象巨人一般,对人的精神形成了一种威压感。最近一段时间的睡眠不足使得杨朔铭的心绪有些烦乱,但他不想回绝曦雪的好意。他深深的吸进了一口湿漉漉的雾岚,努力压抑着自己内心的烦闷和气愤,但是等待观赏日出的那点点勉强的兴致还是不可挽回地消失殆尽。

几天前发生的那场刺杀事件,对他的心情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他所碰到的刺杀事件已经很多了,他应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但这一次看起来愚蠢而拙劣的暗杀行动,却使他的心情到现在仍然难以平复。

现在,尽管战争的隆隆炮声仍在继续响彻中国北方,南中国的土地上却是一片安谧,中国南方的老百姓尽管对这场战争没有表现得麻木不仁,也出了不少的力,但歌舞升平发展经济的渴望还是分外强烈。因此在长江流域中国经济最为富庶的一带,到处都能看到繁忙的商业竞争和热火朝天的生产活动,城市和乡村都被资本主义的经济浪潮所席卷;城市在急速扩大,传统的土地耕作者大批涌进城市和工厂做工,工人、农民和资本家同心同德地站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旗帜下努力奋斗,这种情形充分显示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经济第一次起飞的良好势头。

但是,这一次看起来毫不起眼的针对自己的暗杀行动,却给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前途投下了一层阴影。

杨朔铭知道,不光是***人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起来,俄国人也是一样,无论是现在的红俄还是过去的白俄。

对于红俄们给中国带来的危害,他了解得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深刻。

在“九?二八事件”之后,虽然中国的民众对于苏俄向中国输出的革命和妄图在中国制造***的阴谋有了一定的认识,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国内苏俄地下势力的打击力度,但这一次的刺杀事件却表明,苏俄伸入中国的魔手并没有从根本上被斩断。

而这次的刺杀事件表明,这个时代的中国民众的意识其实并不象杨朔铭以前想象的那样,比“后世人”更为觉醒!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容易让苏俄势力生根发牙并滋长蔓延的“土壤”依然存在!

现在的杨朔铭,作为北京政府的一个非常任的军事首脑――边防督办,并不是那种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超级独裁者。现在的他,感到自已好象是一个心力不济的船长,眼睁睁看着中国这条大船开始操纵失灵,然后被身不由己地刮向风暴深处。

现在的中国国内,可以说出现了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东西。

这一次的刺杀事件,虽然并不严重,但对杨朔铭来说,却是一个警告。

如果任由其蔓延到军队当中,带来的将是毁灭性的灾难!

那两个人临刑时仇恨厌戾的目光,仍然在他心头回萦绕不去。

还有多少中国人,象他们俩一样?

杨朔铭感到后背有些燥热,他解开了衣领的钮扣,走出了亭阁,在一块大石头旁边站定,驻足向远方眺望着。曦雪默不作声的跟了过来,站在了他身边右后方不远处的地方。

他现在已经深深地感觉到,作为一个统治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四万万人口的大国政治家,所要承受的压力。

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快八年了,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冲动热血的年轻人,现在的他,目力虽然不能穿透辽阔悠远的宇宙空间和浓重的黑暗,但是此刻他的思想的利箭却已经飞越江河大地,飞向遥远的北方平原上那片狼烟四起形势险恶的战场。

他与其说站在群山之巅和美女秘书一起休身养性,等待观赏日出,更不如说是站在一个居高临下的制高点上梳理自己的思绪,耐心地等待捕捉任何一线稍纵即逝的宝贵时机!

曦雪看着杨朔铭显得有些孤单的身影,看着他把自己牢牢的钉在脚下这片黑色的土地上,如同一尊凝固的雕像,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亮。

此时的杨朔铭,却并没有感觉到身后美女的目光当中的异常,他的思绪,已经飞向了远方。

尽管现在,北方和***人的战争还没有结束,但“釜山海战”的结果已经表明,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中国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结束之后,中国的外患将大大的减轻,未来的中国,将赢得最少二十年宝贵的发展时间。

但外患尚未全平,内忧则已悄然而起。

国家想要发展,想要强大,内部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国家不宁,如何谈得上齐心协力对抗外侮?

***人虽然对中国一直抱有极大的野心,但杨朔铭坚信,蛇吞不下大象,因此***人也吞并不了整个中国,更何况,英美诸国决不会容忍***独霸亚洲。最可怕的心腹大患,其实还是中国人自己!

杨朔铭的身子动了动,在曦雪的注视下,他将深邃的目光慢慢的转向了另外一个方向。

那个现在应该比他还年轻的伟人,那个曾经在后世被奉为神明的领袖,那个现在应该是留着一头长发和说一口土里土气的湖南话的神人,他现在在做什么呢?读书?开会?研究时局对策?抑或在策划一个什么阴谋?

冥冥之中,仿佛有种灵感在提醒着自己,那个人此刻绝对也没有睡觉。

他是不是也正好象他一样,站在某座山下,迎着东方即将升起的旭日和朝霞,把探询的目光投向这里,投向站在群山高峰上的自己?

他和自己的思想及目光,是不是注定不能照面?

他和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是不是也会如同积雨云中的阴电和阳电,一经碰撞就要爆发出惊天动地的社会裂变?

这种碰撞,会不会象历史教科书里说的那样,是他所不能抗拒的历史的必然?

等待已久的曙光和亮色终于显现,东方天际渐渐映出一抹鱼吐白,一道淡淡的朝霞响箭一般穿透浑沌的空间,于是淹没于黑暗之中的天地万物开始显露出各自生机勃勃的形态。当第一声嘹亮的鸟鸣从深谷中传来时,湿漉漉的空气似乎都起了震动,把遐想中的杨朔铭带回现实面前。

傅卓瑶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出现在了杨朔铭的身旁,将一件风衣披在了他的身上。

杨朔铭嗅到了第二夫人身上温馨的熟悉气息,但是他没有动弹,此时他的思想,依然在浑沌初开的天地万物之上翱翔着。

一海之隔的那个岛国,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全民族万众一心凶猛好斗的尚武精神。同虎视眈眈的邻国相比,他现在全力推动前进的这个国家的工业已经不象以前那样的落后,国力也有了长足进步,军阀割据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的扼制,民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那些居心叵测的捣乱分子,到处无孔不入地扩大势力。如果国家内政不统一的话,民心一旦涣散,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的稳定和走向强大,最需要的,还是时间。

杨朔铭的嘴角不自觉的轻轻***一下,脸上忽然有了释然的表情。此时天光终于大亮起来。极目远眺,远处的群山云蒸霞蔚,烟波浩渺,一轮喷薄欲出蒸腾而起的灿烂朝阳劈云斩雾般的出现在面前。

“真美。”傅卓瑶轻轻挽住杨朔铭的胳膊,眼中满是盈盈笑意,说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杨朔铭仿佛突然从梦中惊醒,他的身子微微晃了晃,他这才感到站立久了,腰腿有些酸胀。

“夫人心诚则灵,果然今天看到‘佛光’了。”曦雪指了指远处如同霓虹般的霞光,笑着说道,“我和将军虽然来得早,也不枉等这一会儿了。”

“曦雪这么喜欢看日出,怪不得要叫这个名字。”傅卓瑶笑着点了点头,“这日出美景,果然令人心旷神怡,看样子以后每天都应该早起看看。”

几个人正在说着话,一位军官快步从山下跑了上来。

“将军,外交部施参事到了,说有要事要见您。”军官见到杨朔铭,敬礼后报告道。

“那就是说,他们那边谈得有进展了。”杨朔铭点了点头,说道。

承德,避暑山庄。“昆山楼”别墅。

这是一幢外表看上去色调明艳但不算特别显眼的中国传统式建筑,有二层楼体,红墙碧瓦,飞檐拱廊,门前有条哗哗作响的小河,围墙四周有兀立千年的巨大古松。这座别墅由红砖青石堆砌而成,那种江南园林般的别致,与楼后参差嵯峨的山体岩石正好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师们取法自然的艺术匠心。

在这里,一场临时性的秘密会议已经进行了一整天。

面对眼下战事顺利胜利在望的大好局面,与会者们却一反平时的直抒胸臆慷慨激昂的态度,竟然个个小心翼翼谨言慎表,让会议的气氛显得很是沉闷。

“……那就是说,***人同意放弃他们一直坚持的在满蒙的特殊权益?”吴佩孚说着,脸色阴沉下来,“我一直都不知道,你们竟然在和谈这一块儿也取得了这么大的进展。

吴佩孚在现在的中***界,算得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地方军阀中有相当号召力。此次来承德汇报军情,所以杨朔铭也将他叫了过来,参加这次的秘密会议。

“……现在我的公馆天天都要收到好多信,都是要求上前线抗日杀敌的。民气如今空前高涨,我们现在却突然要告诉他们,和***人化敌为友?!”

听了吴佩孚的话,杨朔铭不由得微微的皱了皱眉头。

吴佩孚的话无疑使在座的许多人感到刺耳。关于对日和谈这样的“敏感话题”,早已成为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相互利用攻击的敏感武器。

“子玉此言谬矣!”外交部参事施肇基耸了耸肩膀,说道:“‘和’与‘战’之间,并无矛盾之处,如果能在谈判桌上得到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不是更好吗?”

“满蒙如今已经为我军所收回,他们现在说放弃,不是耍人吗?”吴佩孚有些恼火地问道。

“***人所谓的满蒙权益,具体都是些什么东西?”杨朔铭不动声色的问道。

“简言之,主要有七项。”施肇基打开了一份文件,看了看,给大家解释起来。

“第一,是到1997年为止的包括旅顺、大连在内的关东州租借权。”

“第二,是到2002年为止的长春以南的‘南满洲铁道’(即所谓的‘满铁’)的经营权,这里面还包括附属地的行政权和禁止铺设平行线路以及支线等‘有害满铁的线路’。”

“第三,是到2007年为止的‘安奉铁路经营权’。”

“第四,是满蒙五条铁路的‘合资敷设权’和两条相关铁道的‘受托经营权’。”

“第五,是满蒙的‘矿山开采权’和‘森林砍伐权’。”

“第六,是满蒙的‘土地商租权’日侨自由往来居住权和工商营业权。”

“第七,是‘铁道守备兵驻屯权’,也就是一公里铁道15名士兵,总数16665名以内。”

“这些东西大都是出自于1905年9月日俄战争后的《朴茨茅斯和约》从帝俄手中接过来的,又由当年的《日清善后条约》得到确认。”施肇基说完,合上了文件,“正如吴子玉将军所言,这些东西现在其实已经不存在了。”

“现在主要的问题,并不是出在这里。”陆军部长蔡锷把目光转向会议主持人也就是最终决定大计方针的杨朔铭,杨朔铭微微颔首,示意他说下去。

“……大家其实也都知道,我国同***开战,如果一直就这样的打下去,势必将两败俱伤。”蔡锷说道,“现在的局势其实是,我们虽然在海陆两个战场都打败了***人,但却不一定灭亡得了***,国内‘灭日’的呼声再高,军队中也有部分将领要坚持与***人一拼胜负,这其实正好中了奸人的诡计。想要完全洗雪国耻,现在并不是时候。”

“你蔡部长身为军人怎么也跟着鼓吹起和谈来了?你如果害怕***人就让不怕死的上前线打仗好了!”吴佩孚终于有些忍耐不住的发作了,拍着椅子的扶手叫道,“什么奸人的诡计?哪来的奸人?”

“松坡的话决非危言耸听,吴将军应该冷静一些才是。”蒋百里劝说道。

听了这位保定军校校长的话,吴佩孚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他点了点头,脸上现出专注之色,倾听着蒋百里的发言。

“在座诸位恐怕对敌我双方军力战力并不完全了解,我在这里不妨向大家简单的通报一下。”蒋百里翻开了一份文件,说道,“……先说说我国的情况。我国现有陆军一百二十一个师,七十二个混成旅,九个战车师,六个骑兵师,十二个炮兵旅,总兵力约二百二十万人左右。装备情况为,每师兵员一万五千余人,步骑枪八千七百余支,轻重机枪六百挺。各式火炮二百余门。以上装备为原欧洲远征军整编师的规模,而地方部队的兵员装备约达到远征军的七成左右。”

“海空军情况:截止今年六月,我国共有飞机一千八百余架,其中能够用于作战的有一千三百零五架,海军共有舰艇一百七十六艘,主力为十二艘五万吨级巨舰。”

“***方面的情况是,步兵常备师团十七个,兵员三十八万人,如果本土遭到进攻,***一个月内可以三倍动员。也就是说可以组织装备一百一十余万人。日军每师团下辖四个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一个山炮联队,一个重炮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辎重兵联队,兵员二万二千人,马五千八百匹,步骑枪九千五百支,轻重机枪四百五十挺,各式大炮六十余门,战时每师团会增补舟桥、探照灯、通讯器材、航空支援和红十字队等,因而战斗兵员可增至三万左右。”

“***航空力量则无法同我军相比,据情报显示,***陆军现共编有六个航空中队,各类飞机三百余架,作战飞机约为一半。***对我国威胁最大的仍是海军,共计舰艇三百余艘,海战虽遭败绩,现在仍然拥有八艘主力舰,还是世界海上强国。更重要的是,***国力强大,钢产量为我国数倍,以其现在的规模,一年之内便能制造飞机八百架,大口径火炮四百余门,各式车辆五千余辆,舰船亦可增加二十多万吨。而我国重工业相对落后,一些主要装备目前还要依赖进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