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高科技军阀 > (二百四十九)摄政宫殿下的难题

高科技军阀 (二百四十九)摄政宫殿下的难题

作者:银刀驸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7:16: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二百四十九)摄政宫殿下的难题

而在中国轰炸机的炸弹攻击下,除了炮兵阵地,那座修筑得最隐蔽用于屯集预备队的大掩蔽部也未能幸免。几枚重磅炸弹同时击中了掩蔽部的顶棚,随着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五百余名憋足了劲的日军官兵未及放出一枪一弹,就被活活埋在地底下,全体壮烈“玉碎”,无一人生还。

当月,瓦房店成为中日双方反复争夺的焦点,当地村镇几乎全部被炮火夷为平地。中日两军浴血奋战,双方均死伤逾万,尸骨遍野。***军队最多一天伤亡达qiuyelou 平板电子书0余人,创下中日战争史上最为激烈残酷的战争记录。

大沙河口,华军防御阵地。

夜幕渐渐降临,河口开始涨潮,温暖的河水一阵阵的涌入芦苇荡里,浑浊的河水在暗夜中发出哗啦啦的响动。潮水一直涨到堆着沙袋的南岸阵地下面,“螭龙”特种部队的官兵在黑暗中默默地啃着牛肉干,擦拭着枪械,做好出击前的准备工作。河对岸几百米处就是日军的阵地,那边大约也在开晚饭,晚风中不时随风飘来***人哇啦哇啦的吼叫声和烧烤饭团的香味。

年轻的特种部队指挥官刘致远上校带领营、连指挥官沿着沙袋工事巡视出击阵地。

同中***队大多数的将领和指挥官相比,从美国西点军校进修三年毕业回国的刘致远年纪仅有22岁,属于最年轻的军官,但由于是杨朔铭的养子,在杨朔铭的悉心教导之下,当年的少年土匪,如今已经成长为真正的军人。

“螭龙”特种部队是一支装备相当精良的正规武装部队,为杨朔铭一手创立,武器装备为国内最新式的,和中国陆军中另外的一些特种部队不同,“螭龙”部队的成员更为年轻化,而且中下级军官大多数由留美学生担任。由于部队的任务主要是特种破袭作战,而且成立时间并不长,所以该部队官兵并未真正经历过炮火纷飞的战斗。

由于辽东半岛登陆作战关乎全局,杨朔铭亲自下令,命“螭龙”部队和其它部队一道增援旅大战场,当刘致远率领“螭龙”部队从江西乘船紧急奔赴战火连天的辽东半岛时,他已经意识到,真正的战斗,将从这里开始。

按照上头安排的命令,“螭龙”部队和友军的防区在大沙河镇西北的九寨乡。这一带地势平坦,水网纵横,敌人的大兵团无法展开,是军事教科书上讲授的那种散兵作战易守难攻的理想防御阵地。然而完全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刘致远上校所经历的生平第一仗竟是如此的险恶,竟然险些埋葬了这位未来将军在军队中继续发展的诱人前途。

敌人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早上不声不响地开始进攻的。

狡猾的***人没有中***队通常做的那样先来一番声势浩大的炮击,然后排成散兵线开始进攻,他们好象最凶狠的狼狗一样在黎明前龇开牙齿悄悄地扑上来,这就使得因为连日作战困倦不堪的中国守军暂时放松了警惕。当第一个哨兵发现芦苇丛中有些异样动静时,几百名日军已经通过事先连接好的小船在河面上搭起了简易浮桥,向南岸的中国守军发起猛烈进攻。

当天防守在那里的中国陆军一个团和白俄营几乎全线崩溃。除了刘致远的“螭龙”部队退至二线苦苦支撑外,他的右翼奉军第五师第三团的阵地多处被突破,团长刘兴阳不幸阵亡,那些没有在欧洲战场打过仗的奉军士兵和军官惊慌失措,纷纷逃离阵地后撤。

在得知战况之后,奉军第五师师长张学良少将直接将打电话到了“螭龙”部队的指挥部。

“刘团长,请你务必替我顶住。”比刘致远还小一岁的张学良声音里透出无可奈何的悲观,“你知道,如果防线从我们这里垮下来,你和我都得去上军事法庭。”

尽管张学良的军阶比刘致远高得多,但张学良知道刘致远的身份是什么,声音里并无丝毫颐指气使之意。

“张师长放心,我保证夺回阵地,人在阵地在。”刘致远咬了咬牙,说道,“但是现在的关键是,我的右翼缺口必须堵住。”

“你都需要什么?”张少将沉默了一会儿,问道。

“您手里还有能调动的预备兵力吗?”刘致远说道,“一个营就行。”

“那好,我手中还有一点预备队,可以全都给你。”张学良说道,“你有什么办法没有?”

“我打算天黑以后炸掉浮桥,切断敌人的增援部队,然后发动反攻。”

“还有什么要求吗?”

“要是再给我一到两个营,我保证收复全部阵地。”

听到刘致远的话,张学良不由得吃了一惊。

“军中无戏言,敢立军令状吗?”

“当然!”刘致远对平日里总愿意泡在女人堆里的张学良竟然这么问感到有些恼火,但他的声音里并无表露。

并无多少战场经验的年轻“少帅”在电话那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样吧,我让第四团全力牵制敌人。”张学良象是下定了决心,说道,“……第五、六团暂时划归第四团指挥,你务必于明日天亮前夺回全部失去的阵地,不得有误,否则按军法从事!”

就这样,刘致远被推到了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的绝境中。

许多年后,一位名叫刘洪滨的作战参谋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刘将军打仗的特点是,在任何情况下,他的手中都要掌握一部分预备队,以随时增援战况最紧急的方面。”

尽管出身于土匪,但刘致远毕竟是杨朔铭亲手调教出来的精锐战士,又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学习和钻研许多先进国家的现代军事战术,曾经指挥部队进行过多种情况下的野外防御和反击演习,因此他对收复阵地的战斗充满信心。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他根本没有退路,与其上军事法庭,不如拼死杀开一条通往将军阶级的血路。

这也就是兵法上常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不成功便成仁”!

“弟兄们,你们都看到了,今天晚上是决定我们荣誉的关键时刻。”黑暗中,刘致远的声音微微有些颤抖,“其实我军的人数是敌人的好几倍,但是白天我们的阵地还是被敌人突破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这里失守,我军十余万大军的防线将从这里开始崩溃。”

阵地上的响动声消失了,各战斗单位的指挥官和突击队员全都屏息静气,聆听年轻的长官的战前训示。从某种意义上说,背水一战的中***队没有官兵之分,因为他们的利益和处境还有目标都是一致的。

因此同仇敌忾的凝聚力就这样形成了。

“其实这些天大家也看到了,***人并不象传说中的那么可怕,他们虽然也有飞机军舰大炮撑腰,但是力量并不如咱们的强,而且一到晚上他们全都成了瞎子,我们的武器是国内最先进的,连美国人都说好的,我们有最好的迫击炮和冲锋枪。更重要的,这是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打仗,如果我们不能打败敌人,我们就不要在这片土地上活着站起来!”

阵地一片沉寂,只有枪刺和钢盔在暗夜的星光下反射着暗弱的微光。

“……现在我命令,各战斗单位准备出击,祝各位好运,收复阵地后我亲自为大家请功!”刘致远看了看带夜明指针的手表,信心十足地挥了挥手,“突击队随我出发,如果我不幸为国殉职,由蔡经远副团长代替我指挥战斗。”

领头的不怕死,下面的士兵自然更没有理由退缩不前,何况中国人还有爱国主义的精神传统。于是这天晚上数千名抱着必胜决心的中国官兵勇敢地冲向敌人阵地。刘致远亲自率领突击队用厚钢板做掩护,沿着河堤顺利推进至日军的浮桥附近,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几大桶汽油倾倒于上游的河水中。

这可以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绝妙战术。

汽油很快便被点燃了,熊熊的大火顺流而下,一时间河里烈焰冲天,日军用小木船搭起的简易浮桥很快便在大火中化为灰烬,日军官兵被烧死无数。被切断退路的上千名日军孤立无援,只好做困兽犹斗,双方激战了一个通宵。到次日天明,当日军的指挥官切腹自杀,最后一名***士兵被击毙时,“螭龙”部队和配合进攻的友军官兵们在黎明的曙光中发出了胜利的欢呼声。

刘致远策划的反击大获全胜。中国陆军部随后发布命令,通令嘉奖作战有功的全体官兵。刘致远在战场上初露头角,在参战到现在的四十余天里,“螭龙”部队共歼敌4000余人,成为旅大前线最有战斗力的王牌部队之一。

自从同***开战以来,占有人数优势的中***队发扬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不怕牺牲,采取轮番进攻的方式消耗瓦解日军的兵力。到6月底,***海陆军伤亡共计达四万余人,日军的两个增援师团均遭受重创,已经十分残破,不得不在中***队炮火的打击下固守待援。 而中***队的伤亡人数也超过了一万余众。

7月初,中***队再次大规模增兵辽东半岛。5日至8日,华军五个陆军精锐师共计十万人陆续抵达辽东战场,总兵力接近二十万人。

为了对抗华军的进攻,***政府则从各地紧急调拨四个师团,打算由海军护送前往朝鲜,但由于中国海军的***,增援行动难以展开,***海军军令部下达“壹号作战”,决心同中国海军决战,取得制海权。

中日战争再次大规模升级。

***,东京,帝国战时大本营。

“……辽东前线登陆之支那军总数已达三十余万人(看样子***人情报有误),我关东军及后到之援军共计十万大军与之对抗。据可靠情报,支那方面决定再次投入川、粤、桂军共计十二个师对我军发动代号为‘天雷’的作战行动,战役由支那军边防督办杨朔铭亲自指挥……”

***陆军参谋本部总长上原勇作大将看着面色铁青的“摄政宫”裕仁亲王,用沙哑的声音说道。

由于大正天皇的身体每况愈下,在内阁和元老们仔细商议后,推戴大正天皇的儿子皇太子裕仁亲王为“摄政宫”,代理国政。

因为头天晚上在剧院观看歌剧,摄政宫裕仁睡得很晚。那幕歌剧是一出颂扬***传统精神:复仇、暴力、忠君爱国和自我牺牲的古老剧目,由***著名的男歌伎主演。剧院由于摄政宫殿下的驾临,气氛显得格外热烈,许多人热泪盈眶不能自已。演出中间,全体演员和观众几次欢呼。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场面,因此摄政宫殿下的情绪受到了一定的感染,回到宫里失了眠好久,后来又写下了几首文理并不算通畅的俳句。

裕仁刚睡下不久,就被一名宫内文官唤醒。可能是因为骤然被叫醒的关系,摄政宫殿下懵懂了好一阵才弄明白,原来是有紧急军情。

那位官员简单的向裕仁说了一下目前的战况,摄政宫殿下不由得深受震动,脸色苍白,以至于嘴角哆嗦了好一会儿才把衣服穿好。

如果去掉罩在***天皇头上那种万众景仰的神灵般的光环,人们将会看到,这位传说中天照大神的第 124代后裔其实只是一位相貌平常身材尤其矮小的***男人。如果人们打量他的目光再稍稍挑剔一些的话,他们将会发现,这位“下一任天皇”不仅前额窄小,眼珠凸突,一双易怒的鼻翼常常无缘无故地翕动,而且背脊有些佝偻,走路脚步相当拖沓,准确的说不是走而是在地上磨蹭,这就容易使人联想起一条患了遗传变异病的性情古怪的热带鱼。

由于***皇室的历史源远流长,为保持“血统纯正”,宫内规定皇室不得与平民通婚。因此久而久之,皇族的后代们身上就有了许多***繁殖的可疑迹象,比如说骨骼短小,智力低下,精神不大正常,等等。裕仁的父亲大正天皇嘉仁的“望远镜事件”就是一个例证。问题在于***繁殖并不妨碍血统依然高贵,所以天皇和皇室成员的一举一动仍然受到***公众的疯狂崇拜。而且每当出现重大事件的时候,天皇总会被各方请出来进行“圣断”。

当满脸阴云的摄政宫殿下被众人簇拥着出现在战时大本营里的会议大厅的时候,已经等候在这里并且议论纷纷惊慌不安的内阁大臣、贵族元老和军部首脑全都立刻匍伏在地,鸦雀无声。

代理天皇在一把镶有菊花浮雕徽纹的檀木椅子上坐了下来,俯身环顾他的大臣将军们,略微寒暄几句之后,便直奔主题。

而上原勇作的回答和对目前战况的解说,显然再次震动了裕仁脆弱的神经。

“支那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不是蔡锷上将吗?这个杨朔铭,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以前好象听说过这个名字。”裕仁皱起了眉头,问道,“支那人竟然让一位文官来指挥这样重要的战役?”

“这个杨朔铭不算是文官,”上原勇作有些纠结地回答道,“支那人的官制和军制一向混乱,以他的经历来看,他还应该算是军人。”

“说说他的情况吧。”裕仁显然对上原勇作的回答感到不满,他哼了一声,说道。

“杨朔铭,字瀚之,二十几岁便出任赣西镇守使,后来被袁世凯收罗到帐下,出任南直隶巡阅使,替袁世凯收回广东、广西和云南三省,袁世凯死后又出任两广巡阅使,全国实业督办,成为实力强大的中国地方军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此人为人极精明,足智多谋,擅长军事谋略和理财,尤其擅长指挥大兵团运动和攻坚作战,和蔡锷并称‘北蔡南杨’。据说此人曾在青岛及山东同我军交手过,立下了战功,可见其虽然不算是真正的行伍出身,但能打仗也是支那人公认的事实。据我军情报员发回的报告,这一次发动攻击的设想就是他在北京亲自向中国最高统帅部提出来的。”

听了一位情报官员的简要汇报,裕仁对目前其实是***帝国最危险的敌人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由得点了点头。

“目前从军事战略的角度考虑,参谋本部认为帝***队必须实施一次出其不意的大规模反击,才能打破辽东战场眼前这种对帝***队越来越不利的僵局。即使从政治谋略出发以战迫和,如果不打一两个大胜仗,支那人也绝对不会主动坐到谈判桌上来。”原敬首相在一旁突然说道。

听了原敬的话,上原勇作故意沉默不语,只有那双深不测底的眼睛不动声色地掠过原敬的脸,然后重新落到了地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