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高科技军阀 > (二百二十三)示威

高科技军阀 (二百二十三)示威

作者:银刀驸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7:16: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二百二十三)示威

“这一次咱们青年党打头阵,风险其实是很大的。”左舜生叹息道,“弄不好可是会血流成河的。”

“冲突肯定是会有的,但血流成河应该是不至于,现在已经不是前清那会儿了,袁世凯尚且不敢如此,更何况他段祺瑞了。”曾琦说道,“他如果敢这么干,就更应该尽早把他推下去,免得为祸天下。”

“是啊!就象今日之苏俄,如果当年列宁被沙皇政府逮捕杀死,这苏俄便也不会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了。今日之俄民,当不会想到,他们在所谓革命成功之后,还会有这样的一天。”有人感叹起来。

“所幸咱们中华现在还没有沦落到那一部。”

当会议最终结束,具体行动方案也基本确定之后,已经是深夜了。

看着阴沉沉不见一点星光的夜空,曾琦的心头也禁不住沉甸甸的。

1920年6月4日,清晨,北京,居仁堂,中华民国大总统府。

“打倒***帝国主义!”

“还我东北!还我主权!”

“打倒亲日***贼!”

听着窗外远处传来的阵阵示威学生们发出的吼叫声,黎元洪有些无奈地看着副总统冯国璋、国务卿徐世昌和财政部总长梁士诒,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段芝泉这一次借***人的钱花,果然借出麻烦来了。”徐世昌叹息道。

对于段祺瑞从***人那里借款的事,黎元洪徐世昌等人虽然知道得不甚详细,但却也不是一无所闻。

自从***寺内正毅内阁上台后,寺内正毅的私人特使西原龟三来华,在中国政府高层频繁活动,特别是在西原龟三主持的日元借款大笔地涌进中国政府之后,中国和***的关系是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是这种所谓的改善,是当时的北京政府,或者说是当政的段祺瑞和他周围的人跟***政府之间的事,其他的人则不这么看。

说是中日关系改善,但***依旧占着旅大和中国的东北地区,而***对中国主权的蚕食,并没有停止的意思,在一般中国人的眼里,***和中国之间的不平等条约也没有废除。所谓中日亲善能看得见的成绩,也就是这西原借款。

但是,对于滚滚而来的西原借款,一些知情的人都不约而同的发出了疑问:为什么***人会这样大方地借钱给中国人?按照从前的借款的惯例,但凡这钱进来,就有交换的权益出去。所以,从一开始,借款的消息在中国政府内部走漏之后(以这时的中国政府,绝对保密的事情是根本做不出来的),人们就开始怀疑段祺瑞政府是不是跟***之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这种怀疑,报界有,知识界有,在华的英美人士以及中国的亲英美的人士有,至于那些跟段祺瑞靠得并不近的军阀政客就更不用说了。

而当报纸上最终披露了段祺瑞的西原借款内幕之后,民间的猜疑和焦虑,一下子演变成了失望和愤怒,并如同火山爆发一样的喷涌了出来。

报纸上披露的关于西原借款的内容中,最为要命的是,着重点明了******方地大笔借钱给段祺瑞政府,主要的目的是用来支持段祺瑞成立私人武装打内战!

“***人的钱,是那么好花的么?芝泉糊涂啊!糊涂!”一身军装的冯国璋用拳头用力捶着大腿,痛惜地说道。

听了冯国璋的话,屋子里的中***政要员们全都忧声叹息起来。

此时的徐世昌,听着外面的阵阵吼声,目光又不由自主的落到了桌子上的报纸上。

报纸上那一行行触目惊心的文字,无一刻不刺痛着徐世昌的神经:

“事实上,如果没有西原借款,段祺瑞即使有心武力统一,也难以调遣一兵一卒,因为困窘的北京政府,除了京张、京汉等几条铁路的收入和北京城的一点税收之外,只能靠支付历年赔款剩余的关余和盐余 (支付赔款外的剩余盐税)活着,寅吃卯粮,动辄就滥发公债,维持局面,发到最后一点信誉都没有了,发了公债也没人买。显然,这样的中央政府,是没有力量调动军队的。而有了西原借款,一切便都不同了。”

“虽然说,在西原的参与策划下,***寺内政府及原敬政府的对华策略,从形式上一改大隈政府的强横,呈现出怀柔的一面,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放弃大隈内阁想要拿到的东西,或者说,他们的目的,只是要使‘拿’的这个过程,显得动作柔和一些,不太象明火执仗的硬抢。这种柔和的‘拿’,被掩饰在大笔的日元后面,让当权的中国人更容易接受。”

“尤其让我等中国人感到痛心的,是***人竟然借此借款的机会,插手我们中国的军械制造和军队事务当中!这本是‘二十一条’第五号的内容,那时候,***用武力没有让袁世凯政府接受的东西,现在凭借着大把大把的日元,也都偷偷摸摸的实现了!听说准备编练的中央军,军械全由***提供,而且清一色使用***的教练。我们不难看出,这中央军的编练,其实就是***军队的翻版!不仅经费来自***,军队的编制是日式的,教官是***派来的,武器装备也全部采用***的,连拖炮用的马,都从***进口!从晚清到民国,国人军事现代化,初学普鲁士,后学***,本不奇怪。那时中国的很多军校、讲武堂,甚至连校舍都模仿***士官学校,从***士官学校毕业的中国学生,按道理学的只是如何做士官,兵头班长,结果回国之后,都当了将军。但是,象中央军这样,武器装备、军队编制加上马匹军装,从头到脚由***方面主动包揽下来的军队,还是第一次。大方地出钱出人出力的***人,还特意强调,新编练的中央军,‘须有国家性质,将来可备中央自由调遣为断’。这意思就是说,中央军以后就是北洋的中央军。而现在,北洋即皖系,至少皖系自己是这样认为的。因此,所谓中央的军队,就是皖系的嫡系军队,也就是他段祺瑞的私军。听闻中央军的一个旅长在队列讲话里竟然这样说:‘军队就好比是狗,主人让我们咬谁我们就去咬谁。’从这话便不难看出,这中央军的主人不是国家,更不是人民,理所当然,就是段祺瑞!”

梁士诒忧心忡忡地放下了报纸,说道:“芝泉到底是怎么想的?他现在应该出来给个说法啊?要不然,咱们这政府怕是没法子再做下去了。”

“咱们还是派人去边防督办府问一下他的意见吧!”听了梁士诒的话,黎元洪如释重负般的出了一口长气,叫过一名总统府官员吩咐了几句,官员领命而去。

而此时的黎元洪和徐世晶冯国璋等人并不知道,段祺瑞已经在给学生们“说法”了。

差不多就在同一时刻,边防督办府外面也是人头攒动,上千名学生和北京市民将整个胡同堵得水泄不通。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个高校的学生们,高举着手里的标语牌,聚拢在边防督办府的门前,而边防督办府的大门紧闭,外面大约有一百多名持着枪的军人们组成了人墙,阻住了学生们的前进道路,学生们虽然一直在高呼着口号,但却并没有向前冲击,而是显得很是理性,而他们面前的军人们,也都将枪上的刺刀取了下来,***到了腰间的刀鞘之中。事实上,刚才在督办府卫队长的命令下,他们已经将步枪内的子弹退了出来。

“我们今日来此,并非是专和段督办为难,只是我们心中有疑惑不明,想请段督办出来,当面给我们一个说法。”为首的一名学生领袖对面前的一位军官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事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我等虽为一介草民,但虫儿虽小,亦知亡国之耻!希望段督办能给我们大家一个明白的交待!”

“兄弟知道,诸位一片爱国赤诚,兄弟已经派人进去通报了,段督办一会儿就能出来给大伙儿一个说法。”面前的军官无奈的说道,声音里似乎有一丝哀求之意,“请诸位稍安勿躁,别让弟兄们为难,弟兄们混口饭吃也不容易啊!”

此时,如果有后世的粪情站在这里,看到这样的一幕,一定会吃惊得目瞪口呆。

对粪粪五毛们来说,他们所了解的这个时期的历史,大都是学生举行爱国游行示威的时候,军阀当局出动军警残酷镇压,爱国学生喋血街头的故事。而现实的情况,却和他们想象的正好相反!

如果说以前他们理解的学生是老鼠,军警是猫的话,而事实上,却是学生是猫,军警是老鼠!

粪青五毛们当然不会了解,自晚清以来,达尔文的进化论,经过甲午战争的催化,已经成为中国上流社会的统治性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落实到了政体上,往往被解读为民主共和优于君主立宪,君主立宪优于君主***。从***到共和,彼此是沿着进化的路径进行的。袁世凯的弘宪帝国的覆亡,更是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上流社会进化论的信念。使得即使是拥有武力的军阀武夫们,也不敢对这个被西方证明具有强大魔力的政体有所轻视。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时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当家的武人对民主政府抱有很大的迷信,因此,他们宁可忍受体制对他们的束缚,也不会对体制采取大动作的背离行动。另外,加上中国社会的传统,学生***,往往高调的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具有相当大的“天然合理性”,即便他们是无理取闹,社会对他们也有相当的包容性。在清代帝政时代,每届科考,应试的举子***,只要闹得不太过火,最后几乎都会被优容。在士子和丘八之间,不仅存在着社会地位的悬殊差距,而且有声望方面的天壤之别。士兵天然地就对读书人有敬畏之感,在晚清的时节,士兵们就不大敢进学堂生事,哪怕这个学堂里有革命党需要搜查。到了民国之后,这种军警怕学生的状况,并没有消除。即使有上峰的命令,军警在学生面前依然缩手缩脚,怕三怕四。有的军警甚至当面称学生们为丘九,说我们是丘八,你们比我们大一辈!

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眼前的这一幕,也就不足为奇了。

听了军官近乎于谄媚和哀求的话,学生领袖们也不好发作,他们只是在那里和同学们一遍又一遍地高呼着口号,一些学生上前将一些传单发给了军人们,而当他们发现这些军人们好些人竟然不识字之后,干脆给他们讲解了起来!

大约又过了半个小时左右,边防督办府的门开了,一身便装军服光着脑袋的段祺瑞,在卫队们的簇拥下,出现在了学生们的面前。

此时的段祺瑞,面色显得有些灰暗憔悴,但身子挺得笔直,步伐稳健,一举一动不怒而威,看到段祺瑞出现,本来高呼口号的学生们一下子便得安静了下来。

为首的几名学生代表看到段祺瑞出现,先是愣了一下,他们飞快地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一名学生代表张传琦便大步来到了段祺瑞的面前,先是鞠了一躬,然后双手向前,将一份请愿书递给了段祺瑞。

段祺瑞点头答礼,然后平静地接过了请愿书,打开后认真地看了起来。

看到段祺瑞在那里看起了请愿书,学生代表们也并不着急,就站在那里,等他看完。

很快,段祺瑞便看完了请愿书,此时他的面色变得更加灰暗,显然是在强压住心头的怒气,才没有发作。

“请段督办解释一下,关于这日元借款,到底有无其事?如果有,目的是什么,背后是否象坊间传言那样,有权益的交易?”

“这借款当然是有的。”段祺瑞点了点头,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尽管段祺瑞的声音不大,但听了段祺瑞的回答,学生领袖们的脸色却全都一变。

象是知道学生们会如此反应,段祺瑞深吸了一口气,给出了他的解释。

“自共和重建已来,国家财政窘迫,为使政府能够正常运作,才不得已向外借款,之所以向***民间借款,是因为条件优厚的关系。”段祺瑞说道,“客观地说,西原借款,比起此前中国跟西方各国――当然也包括***――的那种高利贷式的所谓借款,条件不可谓不优厚,跟袁世凯时代的善后大借款相比,此笔借款高达数亿日元,数目当然不算小了,但前者的抵押物是中国命脉的盐税,而此次日元借款的抵押物,则是电线、森林等不涉及主权领土的东西,西原之借款利息低,无回扣,无切实抵押,诚借款条件之最优者。”

听了段祺瑞的解释,学生领袖们面面面相觑,没有说话,而是静静地等着他的下文。

而差不多是同一时刻,在赵家楼,交通部总长曹汝霖也在向在座的陆宗舆和章宗祥,解释着西原借款的详情。

“虽然对中国来说,***很可能是想以投资手段使中国殖民化。然自另一种意义言,亦可谓彼等之***。盖以二亿巨资,一无切实之抵押,二无高息回扣,结果强半流为无着落之滥债,主持之寺内、胜田诸人受其国人之谩骂攻击,不可胜数。事实上,这借款的抵押,连中央政府的国库券都算上了,实在是滥无可滥。不过,严格地说,跟此前的外国借款比,西原借款利息其实并不低,一般都是7厘半或者8厘,只是借款时规定,借款的款项可以放在***银行,由银行支付5厘的利息,一来一去,实际的利息就低了。可是我政府用钱孔急,根本没有存放的可能,所以这项优惠,实际上等于没有。相比较起来,此前的借款,虽然有高至1分3厘的,而且按月支付利息,如清时左宗棠西征借款 。但也有比较低的,比如甲午战后,清政府跟四国银行的借款,也就是4厘左右。唯一的区别,就是这样的借款都有巨额的回扣,借款实付打折,四国银行贷款,就按折扣付款,而且抵押物一点都不能含糊。清朝最后一年,当时邮传部跟***银行的1000万日元的借款,虽然是5厘利息,但95折支付,而且还要加付2?5‰的佣金。所以,所谓西原借款的优惠,主要体现在不要回扣、十足支付和没有切实抵押上。当时中国的外债,无确实担保的借款,以***最多。因此,从纯粹的经济账上看,***的借款是亏了。但不管结果如何,西原借款的日方操办者们,即使***也绝对没有人想卖***的,他们大方的借款,背后还是有所图的。实际上他们算的是获利更大的政治账,只是由于现在整个国际形势的变化,寺内、胜田和西原他们的如意算盘,没能实现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