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科幻 > 无限英灵战姬 > 第125章 兵仙韩信,杀神白起

无限英灵战姬 第125章 兵仙韩信,杀神白起

作者:草尖上的云雀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9-20 13:28:21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昨天因为又去查了一下长平之战的详细资料,花了不少时间,因而没有更第二章。现在一章5500 的大章,不分成两章了,补上昨天的第二更并算上今天的第一更吧。晚些还会再更一章的。另外,求订阅,求月票!!!)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斗的大体过程很多中学生都听说过,按照以前陈宇从中学课本上看到的描述,大约就是秦赵大战,赵国一开始用老将廉颇出战,廉颇根据双方的形势,认为“秦军远道而来,利在速战”,因此利用占据的有利地利,筑起坚壁,固守阵脚,以不变应万变,任凭秦军挑战,赵兵坚守不出,一连坚持了两三年。这个时候,秦国使用反间计,派人到赵国都城邯郸传播谣言,收买赵王的左右权臣,挑拔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说廉颇不足为惧,他之所以固守是因为他已经准备投降秦军,秦军最害怕的只有“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将。

赵王听信谗言,于是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此前虽然随同他的名将父亲赵奢在某场大战中力克秦军、取得大胜,但是那个时候他只是参谋而已,并无亲自指挥大军的经验。他的父亲赵奢死前也曾对赵括母亲说过,“打仗,是生死攸关之事,而赵括却总是很轻率地侃侃而谈。假如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但赵国如果一定要让他当上将军,那么灭掉赵军的必定就是赵括自己”。因此,得知赵王要命赵括为主将,赵括母亲很快前去求见赵王,请求不要让赵括为主帅,赵王不听,坚持让赵括为帅,赵母无奈,只得请赵王答应,如果赵军葬送于赵括之手,那么请不要因为此战失利而牵连到家族里的其它人。赵王答应了她的请求,然后继续让赵括为主帅,前去替代廉颇。

赵括是一个有自己的智慧、但却很轻率同时也缺乏实战经验的人,到任之后,不听即将离职而去的廉颇的劝告,很快全面地改变了廉颇的做法。他也改变了廉颇的战略防御方针,积极筹划战略进攻,企图一举而胜。

当然了,赵括的积极进攻战略虽然在不少书上被简单地写成是赵括自己的主张,但是更多的史学家认为,长平之战前三年,秦赵双方各自带着几十万大军僵持了那么久,双方的经济都已经耗不起了,秦国还好一点,毕竟有著名的“关中平原”在,而且之前“商殃变法”后,粮食积累量也很充足,所以还可以再撑一段时间,但赵国这个时候就已经沦落到要去齐国借粮食的地步了——当然结果是粮食没借到还引来周边其它几国趁赵国困乏而前来进攻——所以,赵国此时本身就已经快要撑不住了,用主张进攻的将领替代一直拖延、防守的廉颇,迅速结束这场快要撑不下去的战争,其实更多的是赵国王室的意见,赵括只不过刚好是他们所需要的人选罢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赵括本人的确没有实战经验,纸上谈兵、鲁莽轻敌。秦国确认赵国已经任命赵括为将之后,立刻也调整了自己的军事部署:立即增兵,并征调实战经验丰富的白起为主将,统帅全军。为了避免百战百胜的名将白起引起赵军的注意而小心谨慎,秦王还特意令军中严守这一机密:“有敢泄露白起为将者,斩”。

就这样,一方面是早已开始谋划设伏,另一方面则是轻敌大意、以为破敌指曰可待,战争不久全面打响,秦军出击,然后佯败,赵括不问虚实,立即亲率主力实施追击。然后,当赵军被引至秦军早已做好的口袋中时,秦军奇兵迅速出击,穿插到赵军进攻部队的侧后,抢占险要之地,并截断出击赵军和其存放粮草的大营之间的联系,实现了全面的合围。赵军被围四十多天,粮食断绝,甚至发展到暗地里杀人相食的地步,赵括不得不孤注一掷,亲率赵军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仍遭惨败,自己也命丧于秦军的箭下。赵军失去主帅,又已经被饿了很多天,随即几十万大军全军投降——然后,这40万降兵除了幼小的240人被白起放回赵国报信之外,其余全部被坑杀,赵国全国精壮男子在此战之中几乎损失殆尽,从此一蹶不振,秦国趁势进攻,几乎直接灭掉赵国,幸好秦国内部将宰暗斗,同时魏国又发生“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事情,赵国才算是勉强地存活了下来。

一举灭掉东方六国中最有战斗力的赵国40余万军队,长平之战对于战国末期各国局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它那重大的影响力,这场战争在各种史书或者涉及到历史的书中被提到的次数也很多。所以总的来说,现在陈宇、吴仁和林飞对于这场战争的过程或多或少还是了解一些的,英灵们当然也一样。

这次战斗,NPC与历史上那场战斗所投入的士兵数比例为1:5,即一个NPC相当于五个士兵,秦赵目前NPC数量对比为70000:90000,对应到史实的话,就是35万秦军对阵45万赵军。据记载,在战争中期,秦王还亲自到河内,赐民爵一级,让河内15岁以上的年轻男子全部投入战场,以堵住赵军外围的援军。这些后来临时征调的部队目前还没有被计入总量。

战场的缩放比例为1:2,不过河流的宽度和山川的高度不加缩放。整张地图地形很复杂,战场外围四面都是无法翻越的高大山脉,东部、东南部是太行山,西南为王屋、中条二山,西面是太岳山脉,北面则为五云山、八赋岭等山地。只有东北角有一个叫做“故关”的隘口,是赵军从邯郸派援军过来的唯一路线,而西南角则有一条长长的山中狭道,是秦军大军从西面挺进的唯一选择。另外,在战场外围边缘、西面的太岳山背面,还有一条狭长的河谷,虽然不便于大军行军,但是少量部队轻装简行的话,还是可以绕道过去的。这条河谷,就是后来秦军派出奇兵包抄赵军后路并截断赵国邯郸援军的最重要路线。

在地图中央,有一条从北往南,从西北一带的山脉发源、然后一直延伸到正南偏东、可以说是几乎横贯整个战场的河流,叫做丹河(丹水)。这条河的西南面是秦军的营寨区,多山,几乎没有什么平地,便于秦军步兵作战。而东北方向则是赵军控制区,山也很多,不过在“正中”一座从正北向正南的叫做“韩王山”的大山与丹河之间,还是有着一定的平地。这块平地也就是后来秦军为赵军做“口袋”的地方,因为韩王山从正北往正南一直延伸到丹河附近,与从西北流向东南的丹河相“配合”,很自然地就在二者相接的地带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狭口,就像两条粗壮的直线相交一样,这种交点地区显然是兵家必争之地,赵军的大营本来就设在这里,筑有坚垒,不过后来赵括轻率出击之后,阵地被秦军另一支奇兵一占领,赵军筑成的坚垒就反而变成秦军掐死赵军出击大军的“袋口”了。

这个狭口叫做“泫氏”城,是韩王山、丹河以及丹河的一条从东北方向流过来的支流交界的地方。在它的东北面,韩王山与另一座叫做“大粮山”的山脉之间那条支流河所形成的河谷地带,就是赵军原本放在大本营泫氏城背后的辎重粮草基地,有守兵,但不多,而且战斗力低下。河谷的北面也是高山地带,与东北方向之前所说过的“故关”隘口相接,赵军就是从故关沿河谷派遣援军、同时也运送粮草。在“故关”所在的山地,老将廉颇之前已经修建了一条在群山之上自西往东、长达百里的“百里石长城”,这个长城,东面就是故关,是赵军增援的入口,西面有一个关口叫做长平关,是建在丹河上游的源头“丹朱岭”上,可以用来防范秦军从太岳山背后的那条河谷偷袭,同时也是借助山地高处有利地形,必要情况下可以从长平关增援丹河一带的战场——不过后来在赵括大意之下被秦军奇兵夺取之后,这个关口也就成了秦军堵死赵军、包围赵军的一个重要基点。

整个战场的地形大抵上便是这样了。高山居多,山川错杂,这种战场本来就是兵家所谓的“险地”,行军布阵当小心谨慎的场所,当然赵大将军对此是不以为意的——赵大将军已经在着手调配部队了,因为秦军完成前置准备后,已经正式开始诱敌。

“系统提示:据报,秦军向我军进军中。”

在众人草草地各自介绍了一下之后,很快,副本里秦赵双方就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

“那么,我们现在怎么安排?”大叔道。

他说着,看了看林飞身边的韩信。

“韩将军,你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吧。”林飞明白他的意思,随即也很快向韩信说道。

即使已经没有前世的记忆,但韩信却显然还有着前世的才华。眼前这种情况,比起陈宇、大叔和林飞这几个很容易就会像赵括一样“纸上谈兵”的后世玩家,显然还是韩信这种“兵仙”来安排我方的战略布局要更加靠谱。

“以在下所见,我们现在有三位玩家和各自所带的英灵,正好兵分三路,各自行事。”韩信想了想,很快便蹲了下来,一边在地上快速地比划了一下战场简图,一边不紧不慢地说道,“虽然不太清楚历史上这场战役的详细过程,不过眼下这种战场地形,如果我是秦军主帅的话,除了按大家应该都知道的那样将赵军引诱进这片‘死地’(他说着,指了指韩王山与丹河之间的那块区域)之外,必然还会趁着双方大战之际赵军抽调走大部分兵力的时候,派两支奇兵部队,第一支,从这座山脉(太岳山脉)背后绕到赵军身后,然后迅速兵分两路,一路快速夺取长平关,一路快速夺取故关,在长平关协助围堵赵军,在故关堵住赵军外围派来的援军。而第二支,则趁赵军主营空虚,迅速占据泫氏城这个狭口,借助高山和丹河,将赵军一分为二:进击的赵军被挡在狭口以西,有兵无粮,留守的赵军则被挡在狭口东北的后勤基地,有粮无兵。然后凭借高山和丹河,再加上长平关和泫氏城,把出击的赵军逼入四面围死、动弹不得的‘口袋’型死地。围死赵军之后,凭借山川险要以及防御壁垒,据险坚守,耗尽出击赵军所带的粮食。与此同时,泫氏城和东北方向的故关则借助这两座高山(韩王山和大粮山),将留在后方负责粮草的赵军做成第二个‘口袋’,这部分赵军没有战斗力,围久了自然会投降。这样一来,秦军配合其它奇袭兵以及山川关隘,占据一个泫氏城,就一下子做成了两个连环的袋子,将赵军掐死在这里。所以说,这个泫氏城,是整场战役的重中之中。”

“那么依你的意思,这个地方……我们死守?”陈宇道。

“不,这个地方是需要丢掉的。”韩信缓缓道,“必须把它暂时借给秦军,然后才能慢慢地把它拖住。”

“这是什么意思?”陈宇和大叔闻言,随即不解地说道。就连韩信的主公林飞也是颇为不解。

“你们听说过一个东西,叫做‘鸡肋’吗?”韩信淡定地说道。

“鸡肋?”

“鸡的肋骨一带多是骨头,有肉,但不多,人若得之,食之无味,但若要弃之,又会觉得可惜。”韩信不紧不慢地说道,“假若我们从一开始就死死守住泫氏城,那么秦军在奇兵失败之后,很快就还会考虑其它策略,即使不攻打泫氏城,他们也还会有其它的不少选择,主动姓就依然掌握在他们手上,毕竟我们自己不是主帅,在下就算有一百条谋略,也无法得到赵括的认同,无法让赵军摆脱被秦军那位名将牵着鼻子走的境地。”

“那你的意思是,我们借助这个地方……主动牵着秦军的鼻子走?”陈宇惊道。

“也不算是牵着对方的鼻子走,但是能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的话,对战役应该就还是很有帮助的,同时也正好让我们这边的主将意识到对方的实力不是他所想象的那么简单。”韩信笑道,“我们把泫氏城这个关键地带借给秦军,秦军得之不易,必然不忍放弃,这个时候,如果这个地带遭受到猛烈的攻击的话,那么秦军就不得不被动地抽调兵力过来,一再增援这里。这样一来,秦军反而是被钉在了这里,这就像一个人伸过来一只手掌想取东西,结果却猛然被铁锥钉住一样,手掌受制,全身被动。如果这个时候赵国还有援军能从东北方向赶过来的话,那场面可就有意思了。”

“但是这样的话,出击的赵军没有粮食,也撑不久吧?”大叔道。

“历史上这支赵军撑了多久?”韩信笑道。

“好像……是四十多天吧……”陈宇悻悻地说道,“就算赵括再轻率,他也还是知道稍微携带一点儿口粮的,更何况被逼急了还可以想其它办法——丹河附近,村落不少。”

“那么这里要他们撑半个月,应该还可以吧。”韩信道。

“……”

半个月,应该的确还可以撑住。

“只要半个月的时间,秦军被钉住的那支‘手’就会流掉他们大量的血。”韩信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与此同时,我还会尽量想办法让秦军在这里集结尽可能多的兵力,到时候,如果赵军援军来到,然后两面夹击,这种情况下,被做成‘口袋’的,恐怕就反而是秦军自己了——高山、河流,这并不是只有秦军可以借用的地形,我们也一样可以用。”

“……”听他说完自己的思路,陈宇和大叔不由得一时默然。

这种让敌军由主动转被动,由包围转为被包围的策略和眼光……

果然是名帅级的人物才拥有的。

“但是按照你这种想法,除了吴仁刚才所说到的粮食问题之外,还有两个最重要的问题。”半晌,陈宇才又张口说道,“第一个问题是你刚才所说的‘猛烈的攻击’。历史上赵军也曾反过来猛烈攻击过秦军、试图夺回大营,但是在这种口袋的形势下,攻击了很多次也没能成功,现在我们……”

“这个攻击,我们可以做到。”不待陈宇说完,一边的林飞已经习惯姓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淡然自若地说道,“赵军士兵是赵军士兵,而我们……有自己更强、也更会配合作战的士兵。”

“是吗……”陈宇闻言,喃喃地应了一声。

说起来,作为“兵仙”,韩信这种人有自己的招兵技倒也不足为怪,更何况林飞之前也明确说过,韩信的技能就是不断增兵,而张巡、班超、徐达也都是带兵能手,想必都有相应的“强兵”技能。韩信手下的兵本来组团打仗就很强悍,更何况现在还有其它名将的技能辅助了。

所以,韩信在这里说可以对秦军发动“猛烈的攻击”,说得出,就做得到。

“兵仙”韩信VS“杀神”白起,这两位在历史上虽然只相隔不到百年、但却很遗憾的未曾交手过的绝世名帅,竟然在这里对上了。

“那么如你所说,泫氏城一带由你来应对,牵制秦军,”在心里暗暗感慨了一下,陈宇又接着说道,“但第二个问题,你刚才所说到的赵军援军……”

“这个就要交给你或者另外一人,去把‘故关’做成第二个钉住秦军、然后吸引赵国倾尽全力来救援的地方了。”韩信听他问起,不紧不慢地微笑道,“故关东南一带,群山之间有条山间小道,想必就是秦国以后从南面的河内增派援军的路线,山道地形险要,只需要你或者这位主公带着属下的英灵即刻出发,在故关丢失之前前去山道之中卡住要害,据险死守,秦军援军纵有十万(NPC)也没法飞得过来。而赵国援军则可以攻打没有后援的秦军派在故关的守兵,十五天之内必然夺回故关,然后向泫氏城长驱直入,便可完成对秦军在泫氏城守军的前后夹击——那么,现在你们谁去卡住那个要害?”

“……”(未完待续。)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