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香港小亨 > 第二十四章 八卦乱飞

香港小亨 第二十四章 八卦乱飞

作者:香港大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0 13:19:05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呵呵,少杰,你小子也不老实啊。不声不响的,用《大唐》的出版、漫画改编授权,换了玉郎机构的5%股权,这生意做的真划算!”胡波爽朗的笑道。

张少杰闻言,小心道:“胡哥,是你啊!这件事是这样的,你听我解释........”

张少杰开始噼里啪啦的如同豆子一般倒出来。

昨曰因为见到黄玉郎这等大名人,张少见不禁有点震惊。

接着,黄玉郎的说服力也非常惊人,所以他稀里糊涂的就答应把实体书出版授权,以及漫画改编授权,出售给黄玉郎。

当然了,黄玉郎的价钱确实比较高......

“这哪里是比较高,根本就是天价!”胡波笑道,“玉郎机构现在发展势头,我是知道的。五年前,玉郎机构一年销售额仅仅有300万元,只要是靠黄玉郎本人的漫画。而现在,仅仅用了5年时间,这家公司年销售额就达到3000万。5年增长10倍,这让的高速增长速度,确实是非常罕见的!”

张少杰试探的问道,这件鲁莽的交易,是不是给胡波带来了麻烦。

“呵呵,麻烦?没有的事情!”胡波说道。

“那.......金老爷子的反应......”张少杰再次试探道。

“你还知道担心金老爷子的反应?”胡波奇道。

张少杰提心吊胆,自己这么大胆私自接触黄玉郎,对于金老爷子看来,简直是叛逆,会不会被封杀?

他知道,老一辈的娱乐文化产业中的掌门人,都喜欢家长制读才。比如,香港影视行业最具权威的邵逸夫,他的TVB旗下再大牌的艺人,如果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邵逸夫都是封杀、冷藏没有商量!

“金大侠知道你和黄玉郎合作之后,开始意识到你不是一个没有门路的新作者!而他又知道你和我的私交不错,所以,金大侠对我更重视了!”胡波自信笑道,“当然了,金老爷子也是忌惮我那位姑姑!”

胡波出身报业豪门,这一点在金庸眼里是公开的秘密。

事实上星岛集团的那位女掌门胡仙,多次邀请胡波前往星岛集团担任重要职务。

不过,胡波因为在《武侠与历史》这个报社干的比较惬意,而星岛公司的武侠小说出版并不是强项,所以就拒绝返回家族企业。

要是明报真的排挤胡波,那么回到星岛集团,显然是他的最有可能的选择。而以胡波与张少杰关系,到时候,张少杰可真的会跳槽星岛报业了。

胡波这番解释之后,让张少杰松了一口气。

——————

关于张少杰与黄玉郎之间的合作,就这样过去了。

虽然,一些报纸上流传八卦新闻,称:“《明报》旗下当红作家张少杰,私自与黄玉郎合作,金庸大侠勃然大怒!”

这一番的八卦消息,惹起《武侠与历史》的读者们搔动。

不少的读者,纷纷担心《大唐双龙传》的连载,会不会因此夭折。也有不少张少杰的铁杆粉丝,关心张少杰的个人前途。

据不靠谱八卦消息,一名豪门小姐,写信给《明报》:“张少杰的《大唐》是我家老爷子喜欢看的小说,哪怕你是金庸,如果敢封杀张少杰,就等着我们联合其他报社封杀《明报》吧!”金庸接到威胁之后,连忙拨通某电话,去解释.......

市面上八卦消息乱飞,市民们有了可以闲暇时候的谈资。

不过,实际上作为当事人,这件事已经过场了。

明报集团既没有封杀冷藏张少杰,也没有给胡波小鞋穿。

事实上,金庸虽然在同等级报刊中是以“小气”闻名。不过,作为一个文化名人,至少比普通商人更在乎廉耻。

像TVB电视台那样动不动封杀、冷藏艺人的行为,《明报》一般是不会去做的。

事实上,明报旗下最著名的小说家亦舒、倪匡等人,实体书出版也是与明报之外的公司合作。

张少杰这样与黄玉郎之间的版权合作,虽然没有与《明报》通过气。不过,这已经是行业的常态。

所以,金庸也犯不着为了这个,去“惩罚”旗下这名最红的武侠小说作者!

事实上,到了80年代,在经济上金庸已经非常的富有了。此时的金庸也超脱了普通商人的在财富上的追求!

金庸晚年的追求,更多是在于史上留名,或者是得到更多的承认!

金庸早年的理想,是想要去新中国谋求外交官职业。因为,金庸年轻的时候,是在国民党开办的学校读过外交专业,因为得罪学校里面有权势的同学,而被开除。之后的金庸,在《大公报》等等报纸上当过翻译,当过编辑。

《大公报》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的时候,金庸一度担任过副主编的高位。不过,新中国成立之后,以前金庸的好友,在外交部担任官员。所以,金庸闻讯后大感振奋,孤身前往燕京,希望能够谋求一官半职。不过,现实是残酷的,哪怕是金庸的好友奔走,甚至金庸还在燕京认识了周总理。但是,最终周总理遗憾的告诉金庸,因为他的出身地主家庭,并且以前是在国.民党的外交学校读过书,所以共和国的外交部,不能聘用他。

心灰意冷的金庸,返回香港。

这番的经历,无疑说明,金庸的人生最大理想是做官。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做成共和国的外交官,才使得他回到香港重新打拼,成为了一名报社老板。

成为《明报》老板后,金庸开辟“北望神州”等等栏目,不断的写社会评论。其实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内地政斧高层的注意。

金庸通过迂回的方式,实现了被内地政斧高层注意的目标。

这么多年来,《明报》不但成为香港市民了解内地政治动向的窗口。也成为了内地政斧了解香港舆论动态的重要参考刊物。

而到82年时候,中英之间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开始密集。金庸多次奔赴内地,受到邓首长、[***]等人的接见。连香港起草基本法,金庸也是香港基本法起草小组负责人之一。

金庸的一生,追求有两大件——第一是名,第二是利!归根结底,传统文人教育,使得他更重视名一些!

金庸知道,人的名誉,不但决定于公众、官方对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是文人对于自己的看法。

张少杰怎么说,也算是作家。作家在这个时代,也是拿笔杆子的文人。

为了“名”,金庸一般是不愿与任何拿笔杆子的人结仇!

——————

PS:感谢“武侠VS仙侠”、“霞飞双颊”慷慨打赏。更非常感谢霞飞双颊在书评区写下的长篇评论。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