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电霸 > 第三百六十一章 “都是观众”

电霸 第三百六十一章 “都是观众”

作者:寒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0 13:05:32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教授,请问获奖后与获奖前的生活都有哪些变化,比如nb实验室有没有考虑过给你加薪?”

对科大学生而言两位获奖者并不陌生,史密斯教授一登台,女同学就拿他开起玩笑。 章节更新最快

“我还是我,跟前天并没有什么两样。”

“那您能否跟我们分享下得知获奖时的心情?”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史密斯教授微笑着道:“刚开始很激动,但接完第二个电话之后我意识到我只是运气比较好。众所周知,全世界有很多科学家从事与我类似的研究,虽然具体目标不一样,但这是一个异曲同工的贡献,我们的工作都将造福人类。尤其想到还有更多的优秀科学家,特别是比我强的科学家还没有获奖,我自然就不应该把这项奖看得有多么重。”

这番谦虚的话又赢得一阵热烈的掌声。

能够零距离接触大师,能够抢在新闻记者前提问,担任主持的科大男生自然不会就这么“放过”他,举着话筒笑问道:“教授,那您能否告诉我打算如何处理这笔奖金?”

史密斯教授岂能上当,回头看了一眼乐队里的老伙计们,以幽默的口吻说:“坦率地说我在香港过得并不轻松,有一个研究项目,在科大和大兼任客座教授,还要带三个研究生,日程排得满满的,目前还没有时间考虑到如何处理那笔奖金。”

什么“在香港过得并不轻松”,那个项目是nb医疗的委托研发订单,作为nb医疗旗下的nb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他说白了是在为自己干活。至于在科大和港大的兼职。纯属挂了个名。一个星期才两堂课。

除了指导指导三个研究生之外,他在香港就是吃喝玩乐,看着那么多来宾肃然起敬的样,章程差点爆笑出来。

抬头不见低头见,两位科大主持人同样心知肚明。

但花花轿众人抬,现在可不是拆穿的时候,况且大师能够如此配合的抛头露面,完全是为了帮科大提高声誉。帮学生会和化学兴趣小组筹集经费。

按照活动议程,女同学再次表示了下祝贺后,便热情的把他请到临时设置的讲坛前,恳求他给所有来宾和参加接待工作的科大师生作一个演讲。

包括郑局长在内,前来赴宴的国内客人大多不懂英语,也不听不懂男主持一句一句翻译的东广话,章程、黄丽安和孙晓光干脆轮流给他们当起翻译。

“……在科大上发表演讲,有一个难处,那就是你们有些人可能会有意见,不喜欢我重复前人演讲说过的话。我恳求你们谅解我。因为两个理由。

首先,为了产生影响力。很重要的方法就是重复传递同样的信息。在科学,第一个发现者是重要的,但是在得到公认前,最后一个将这个发现重复做出来的人也许更重要。”

现场聆听诺贝尔奖获得者演讲,这个机会可不是什么人都有。李所长居然掏出个小本,像前面的记者们一样飞快地记录起来。

同声传译不仅需要熟练掌握英语,对翻译者的记忆力也是一个考验。

生怕章程一下记不住那么多,孙晓光很有默契地接着翻译道:“其次,一个借鉴他人的科学工作者,正走在一条前人开辟的最佳道路上。美国著名诗人爱默生曾说过:‘前人把我最好的一些思想都偷走了’。画家毕加索也曾宣称‘优秀的艺术家借鉴,伟大的艺术家偷窃。’那么,为什么像我这样的演讲者就不适用同样的标准呢?”

接下来,史密斯教授不无感慨地讲到了他的经历,并试图给在场的科大学生们一点启发。他循循善诱地说:“当你开始生活的新阶段时,请跟随你的爱好。如果你没有爱好,就去找,找不到就不罢休。生命太短暂,如果想有所成,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深情。我在你们这个年龄,是超级的一根筋,我的目标就是非成为化学家不可。

在曼彻斯特大学读完本科后,我移居加拿大,在温哥华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又待了几年,不管是读研究生还是从事教学工作,还是在生物技术实验室,我关注的心和职业上的全部乐趣,都来自化学……

最后我想给各位同学几个忠告,这些忠告很少被重视,几乎注定被忘记,永远不会被实践。但是,就像王尔德说的:‘对于忠告,你所能做的,就是把它送给别人,因为它对你没有任何用处。’”

发人深省又不失风趣,包括港督在内的所有人,又给这位来自英联邦国家的化学奖送上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章程这一桌配合的也很默契,史密斯教授刚稍作停顿,黄丽安便接着翻译道:“教授说。首先取得成就的时候,不要忘记前人。要感谢为你所取得成就领域奠定基础的无数科学家,要感谢你的父母和支持你的朋友,要感谢那些启发过你的教授,尤其要感谢那些上不好课的教授,因为他们迫使你自学。

从长远看,自学能力是优秀的理教育必不可少的,将成为你成功的关键。你还要去拥抱你的同学,感谢他们同你进行过的许多次彻夜长谈,这为你的学习带来了无法衡量的价值。当然,你还要感谢你的大学,即使忘了这一点,校友会也会来提醒你。”

太幽默了,众人不禁哄笑起来。

“我还有最后一个忠告,就是兴趣爱好固然重要,但你不应该只考虑兴趣爱好。当你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时,你需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自豪。你的物质生活和得到的承认,都不会产生自豪。只有那些你出手相助、被你改变过的人和事,才会让你产生自豪。”

史密斯教授话锋一转。聚光灯不失时机的打到两侧的同学们身上。

他包含深情地说:“在大学工作。最大的优点就是学生。他们生机勃勃、充满热情。思想自由,没被生活的重压所改变。虽然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但是他们是这个社会你能找到的最佳受众。如果生命曾经有过思想自由和充满创造力的时期,那么那个时期就是你在读大学。

刚进校时,他们对课本上的一字一句毫不怀疑,渐渐地,他们会发现课本和教授并不是无所不知的,于是开始**思考。从那时起。就是我开始向他们学习了。

我教过的学生、带过的博士、合作过的年轻同事,都非常优秀。他们有40多人,现在已经是教授了。他们所在的研究机构有不少是全世界第一流的,其就包括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美国常春藤名校。

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即使现在,我偶尔还会在周末给他们打电话,向现在还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学生请教……”

没有官话套话,全是肺腑之言。

郑局长深有感触,禁不住叹道:“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章先生。贵实验室有这么多位大师,有这么好的条件。将来一定能够成为国的常春藤名校!”

nb实验室虽然带研究生、招实验员,但都是为研发服务的,在人员组成所占比例也很小,章程从未想过把nb实验室变成一所大学,立马摇头道:“想成为最一流的教育和研究机构谈何容易,不仅要大师,还要有大成果。比如两位大师获得了诺贝尔奖,获奖成就却不是在我们实验室诞生的,也正因为如此,除了这个晚宴之外,实验室不再有其它活动,也不会去大肆宣传。”

想想的确挺丢人的,孙晓光冷不丁地冒出句:“就看蔡博士和陈博士了,他们搞得是开创性研究,属于打开第一扇门的人,只要成就能够得到验证,我想应该有机会。”

z大自动化研究所的康教授问道:“碳纳米管?”

“是的,现在国际上非常热,成千上万的科学家都在搞这方面研究,而且成果不断。”

科学界也是赶时髦的,正如孙晓光所说的一样,蔡扬志博士和陈午寿博士获奖的呼声非常高,香港教育界甚至把他们当成了香港获得诺贝尔奖的种。

然而,“碳纳米管”的难以被制备性,决定了这条路三十年内很难走通。而诺贝尔奖又必须授予被确认了的成就,从这个角度上看,他俩获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章程不想继续这个话题,更不想把获得诺贝尔奖当成基础研究学部唯一的追求,端起果汁杯淡淡地说:“获不获奖无所谓,关键是要有突破性成就。英国科学家霍金了不起吧,可黑洞将一切----包括时间和空间全都约束在自己的引力场内,人类永远无法探测到,只存在于理论上。他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谁也不能否认他的伟大成就。”

夏遥禁不住问道:“那为什么爱因斯坦可以?”

“诺贝尔物理学奖规定只给那些已经证实成果,有实践意义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获奖不是因为他的相对论,而是搞了一个光电效应的小试验,可见不能以有没有获奖来论英雄。”

正说着,第一个上台的史密斯教授被请到港督那一桌,据说等会还要一个授勋仪式,末代港督彭定康将代表女王授予他爵士爵位。

急促的鼓声又响起来,聚光灯再次把光柱打到两位主持人身上。

男同学用一口流利的英语,抑扬顿挫地说道:“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1918年的流行性感冒病毒,这段时间正全球热映的电影《侏罗纪公园》,这三件事情到底有什么相关?答案是没有。但生物技术的一项发明,却把它们给连在一起,这就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pcr技术利用dn双链复制的原理,将一条dn序列不断加以复制,使微量的dn以几何级数方式增加。因此。无论是化石的古生物、历史人物的残骸。还是几十年前凶杀案凶手所遗留的毛发、皮肤或血液。只要能分离出一丁点的dn,就能用pcr加以放大,进行比对,这也是‘微量证据’的威力之所在。

尊敬的各位来宾,尊敬的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现在请允许我荣幸地邀请pcr技术的发明者、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另一位获奖者、香港nb实验室基础研究学部化学心副主任、香港nb医疗股份有些公司首席化学家卡里-穆利斯博士!”

没有比一个实验室同时诞生两位诺奖得主更令人激动的事了。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宴会气氛再次被推向**。

“博士,您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获奖时的感受?”

与刚才一样,主持人一左一右地站在刚上台的穆利斯博士身边,先进行一个简短的访问。

“当然可以。”

穆利斯博士很滑稽的踮起脚四处张望了一下,旋即不无自嘲地笑道:“相信在坐的来宾有很多人参加过nb实验室创始人、nb实验室技术应用学部研究员章程先生与夏遥女士的婚礼。”

他的话音刚落,一道刺眼的光柱突然打到55号桌。

被人点了名,章程不得不抱着小章晴和夏遥一起站了起来,朝众人挥了挥手,然后用英语大声招呼道:“嗨。卡里!”

穆利斯博士搞怪地问:“嗨,章。还记得我吗?”

一个早就准备好的科大学生,不失时机地递上一支话筒,在一千多来宾和师生们的哄笑下,章程只能接过话筒笑道:“这显然很难忘记,不仅因为我们是同事,还因为你上次去实验心路上借了我100港元到现在都没还。”

来宾们笑得更凶了,连郑局长那么严肃的人都流露出一丝不经意的笑容。

“抱歉,我的确搞忘了,不过放心,等领到奖金后我会给你开一张支票。”

穆利斯博士顿了顿,一脸坏笑地接着道:“刚才主持人问得知获奖时有什么感受,我现在可以告诉大家,当时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如果你再举行一次婚礼,那我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加入你的主婚团,而不是像上次那样被排除在名单之外,以至于我不得不采用非常手段站到高主席和阿尔费罗夫教授身边。”

科大这帮孩,为人让来宾们认为这顿高价饭吃得物有所值,竟然跟他串通好了,用投影机现场播放起去年在海边的婚礼录像。而画面他那滑稽的举动,让客人们笑得前仰后合。

“夏,非常抱歉,我无意破坏你们美满的婚姻,只是借这个机会表达下我获奖时的心情。祝你们永远幸福,还有晴晴,下次去实验室时一定要记得叫卡里叔叔,而不是称呼我卡里爷爷。”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乐队指挥阿尔费罗夫教授大手一挥,急促的鼓声顿时响了起来,让喜剧一下变成了哑剧,只看见他站在台上眉飞色舞地说话,却不听不到他到底在说什么。尤其看到他作势要操家伙往乐队砸的时候,众人的眼泪都差点笑出来。

鼓声刚刚平息,女主持人就一脸同情地说:“通过刚才的对话,章先生和夏女士婚礼的录像,以及乐队的失控,有理由相信穆利斯博士在nb实验室不仅过得不轻松,而且很可能受到了一些不公正待遇。对此,我深表遗憾,并强烈建议我们吴校长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在迅速转移的聚光灯,来宾们看到了科大吴校长。

他刚起身给众人挥了挥手,男主持便煞有介事地问道:“嘉丽,我想我听出你的言外之意了,科大的确需要聘请一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教授,但你想好请博士来担任什么职位了吗?”

“化学系教授?”

“几十万年薪,博士不会考虑的。”

“化学系主任?”

“拜托,博士在nb实验室就是化学研究心主任,你没听说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吗?”

女同学故作沉思了片刻,突然托着下巴欲言又止地说道:“那就请博士来我们科大担任校长。”

“这是个好主意。吴校长。非常抱歉。您被解雇了,不过在您向博士移交职位之前,我们要先请穆利斯博士给大家做一个演讲。”

调侃玩章程调侃校长,香港大学生的“无法无天”,让李所长等人来自国内的客人大开眼界。

不会玩就不会搞研究,黄丽安已习以为常,穆利斯博士刚讲完第一段,便低声翻译道:“博士演讲的主题是《为实验喝彩》。他带我们回顾发生在17世纪科学界的一些故事,说在17世纪的英国,人们就已经开始在酒吧里面谈论哲学、宗教等问题了。

那时候没电视机,看不了足球赛,人们很可能为一些话题,比如罗伯特-波义耳发明的真空泵,也就是吸尘器的前身是否妥当之类的,涌上街头,扭打起来。”

这次记录的不仅仅是李所长,张院长、陈所长和康教授等人也不约而同的拿起纸笔作记录。以便回去后跟同事和师生们分享这一盛况。

为了不至于有遗漏,翻译的人同样要作记录。

穆利斯博士稍作停顿。孙晓光便看着刚记下的几个要点,低声翻译道:“波义耳是查理二世的朋友,周末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平日里他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无神论科学家。他发明了一种可以把内部空气抽完的仪器。一开始他并不知道空气究竟有什么作用,反正抽完气体后,关在仪器里面的鸟就死掉了,于是他便给那玩意儿取名‘真空’。

但麻烦接踵而至,牧师禁止他造这个仪器,因为上帝无处不在,而‘真空’仪器里面什么也没有,也就意味着没有上帝。波义耳却对此毫不在乎,这很快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

查理二世坐不住了,他不想因为人们谈宗教科学,而使自己步父亲的后尘,被送上断头台。便他出钱为这些科学家们成立了英国皇家学会,任何人都能出席,只要不谈论宗教即可。科学家可以在台上展示各自的实验,阐述各自的机器或仪器是怎样运作的、会产生什么。要让所有的人都实实在在地看到,而不是假大空地说些虚幻的东西。”

史密斯教授之前的演讲富有哲理,发人深思。

穆利斯博士的演讲则非常具有趣味性,像是在科普,在不失幽默的一番介绍,来宾们知道了“真空”这个词和“皇家学会”的由来。

只有章程和高校长等实验室大佬,才真正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他是对自己的获奖资格仍表示怀疑,并试图以此给实验科学正名。

不出章程所料,穆利斯博士突然话锋一转:“就这样,到了17世纪,实验科学渐渐被分离出来。而在此之前,科学一直与宗教、哲学、数学纠结在一起,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在这之后的300多年里,科学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实验科学的起源!”

接下来的15分钟,他为大家介绍了他和科学的邂逅。他为大家讲述小时候是如何花6个月在自家车库后造了一个火箭,还把青蛙送上了天的故事。

他打趣道,他颇为庆幸当年的大胆无畏,若是听从别人的话,或请求政府批准,那只飞上天的青蛙就可能会丧命了。

他继而表示,科学家的形象总是令人感到神秘和古怪,猜测他们整天躲在象牙塔里,拿着试管做些荒谬的事。这一形象,直到二战后开始有了改变。二战得以进行,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科学的力量。科学家们发明了更大火力的枪支、药品、炸弹等。

不过,也有一些人从看到了商机,科学家地位骤升,很多人也开始为了谋钱而从事科学,所以不要指望他们总是说实话。

通过故事,他告诫大家,在从事科学工作的过程,如果你有了一个点,不要盲从权威。权威很多时候给你的答案都是“不行”,而你应该走到实验室自己去搞个明白。“每个人是通过自己看到、触到、感觉到、或者听到的东西来认识现实的。”

当然,你要诚实,不能编造结果,否则后果会很糟糕。

他说自己一旦“有了点就会立刻冲回实验室去,即使是在开车回家的路上。”他也同别人进行学术讨论,但他从不盲从。对他来说,是那种与生俱来的诚实和好奇心在不断驱动着他进行科学工作。

演讲非常成功,间被掌声打断了次。

港督被两位主持人请上了台,看着他与两位获奖者握手祝贺的样,章程突然回头道:“郑局长,各位领导,今天我们都是观众,但我深信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会成为主人,走上台向国的科学家表示祝贺,并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郑局长重重点了下头,紧握着杯道:“是啊,我也期待那么一天。”(未完待续。。)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