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行戈 > 第301章 三〇四

行戈 第301章 三〇四

作者:火棘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0 01:12: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三百零四章】

郑奕的优势在权谋与权术,而迟衡则在他出其不意的战略与用人。如果是同在一个朝廷,迟衡毫无回击之力。如果是同在一个战场,郑奕将没有任何优势,毕竟太多时候是主将的决策决定属下们的成败,何况他是个心思太过缜密的人。

陶霄想,郑奕是一个独断而兼疑心重的人。

他若全力支持自己,那一切就好说;他若有一丝动摇则全盘计划将毁之一旦。

陶霄撑得异常的吃力,唯有看到厉煜祺的密函时他才轻松了。厉煜祺远比他想的豁达得多,对京城发生的事并不在意,他再三保证只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开州和半个淇州一定会回来。在函的最末,厉煜祺才隐隐透出担心,他详述了开州与砚州的战略,明晰地阐述了拿下开州的重要性,并说砚州肯定能撑得住。

砚州能撑得住,但朝廷呢?

陶霄忍不住揣测,当初迟衡到底是以如何的勇气在即将拿下京城时急流勇退,又以如何的自信让岑破荆一人扛住京城的攻击,以及,他竟然能让容越从淇州攻开州以期突破,那可是数十万大军啊。

陶霄的担心并非没有理由。

因为郑奕发了话,所以平息了争论。表面上,莫问参等主助战砚州的文臣武将都消停了些,喧嚣之后往往是更可怕的沉寂。陶霄发现所有针对自己的那些动作都悄然消失了一样,而朝堂上那些一贯政见不合的同僚们也都奇迹般地同时缄口了。这样更可怕,暗流之下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陶霄密令暗使们刺探消息。

那些文臣武将们大多是得到皇帝的召见后沉默的。

而同僚们私底下密会变得频繁起来。

反观陶霄,不结党营私,但平素往来的人也是有些的,而这些时候,却一个都不见上门了。有一天,在陶府的门口遇上了莫问参,莫问参也不刺了,反而态度温和,这令陶霄大感意外。同时,莫问参觐见皇帝的次数比以前多了。这是一种不祥的迹象,陶霄试探郑奕的意思,郑奕微笑说开州如今太平,说明厉煜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郑奕越这么说,陶霄越不安心。

十二月初,厉煜祺的捷报又传过来,攻下了淇州东部的一个城池,郑奕大喜,在朝廷上狠狠赞了一番;于此同时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颜翦主攻砚州和淇州的边界,试图连通两地的乾元军。

次日,阳光明艳。

上朝前陶霄整了整头冠,瞥见了一旁莫问参高扬的头,今天的莫问参异常的愉悦,陶霄不由得惊讶,涌上一种不祥的预感。果然,龙椅之上,郑奕将当下的战事简要的说了,最末轻描淡写一句:“朕对砚州忽视已久,若再让颜翦和岑破荆连在一起,京城就危了。”

连在一起?怎么可能?

难道当砚州的将士都是死的吗?陶霄胸口一闷,据理力争了几句。

谁知郑奕坚定地说:“朕心意已决!”

陶霄环视周围的同僚们,竟然一个一个都沉默了,没有一个站出来说话。陶霄顿时心凉了,他知道,自己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在郑奕犹豫的时候他会听一千句一万句理由,但他一定决定就不会再容下别的。纵然如此,陶霄又岂能轻易放弃,他昂然抬头:“圣上,今年五月,因没有听从良谏,致使迟衡从安州到信北州再到淇州,长驱直入,兵临城下,这个教训还不够吗?如今,淇州收复在望,不一鼓作气,反而抽兵援砚州,坏的是整个的战线啊,请圣上三思!”

郑奕不悦:“陶爱卿,你怪责当时朕犹豫不决?”

“术业有专攻,圣上庙堂之上,慧眼如炬。但若论前线征战,还请听从微臣等人的建议。胜败在此一举,既然我们已经孤注一掷,就不该左右摇摆,再三改变战策。”陶霄直视皇帝,看着那张脸变得阴沉到可怕,却无法不说。

郑奕忽而一笑:“那么,征战的建议是否该参照大将军的呢?”

莫问参慨然开口:“末将请战砚州!”

周围一片沉寂,竟然没有一个同僚说一个异见,而莫问参是如此踌躇满志,仿佛发兵的虎牌已经一一摆到他的跟前一样。陶霄的心情瞬间跌落谷底,而一封封厉煜祺的信函在眼前划过,那是一句又一句的一定不能抽兵砚州,仿佛如血一样。陶霄蓦然激愤了,仰头厉声质问说:“莫将军又能保证一定旗开得胜吗?一个战役的胜利能挽救整个战策的失策吗?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坚定地赌一把,明明淇州收复在即啊!厉煜祺几十万大军压在淇州开州,浴血奋战,如今开一个口子在砚州,就是给迟衡引兵来犯的吗?圣上!前车之鉴,我们一定要为了一个京城,而丢掉大半个元奚吗!”

砰!郑奕一掌拍在龙椅上,豁然起身:“陶霄!”

呼啦一声,几个御前带刀侍卫瞬间就围了上来,个个手执明戈,目光冰冷,陶霄浑身力气一下子被抽干了:“圣上!我只知道,一不做,二不休,一旦做下了战策,只要是对的就一以贯之,当初,如果厉煜祺不去攻打开州,而换成莫问参去攻打砚州,同样也能收复大块疆土――我反对的不是谁去征战,我怕的是朝令夕改,负隅顽抗。莫问参,京城真的这么重要吗?”

莫问参沉默了。

陶霄喉咙发疼,他的声音却陡然高了:“你我都知道京城之所以重要,只因为皇帝觉得他重要而已。我们之前固守着京城,让所有的兵力压在京城及周边州池的护卫之上,反而让迟衡有了可趁之机。如今,你再告诉我京城如何如何,我们之间,固执的是谁?千百万兵士,护卫的本该是整个元奚国而不是孤零零的京城!因小失大,愚蠢至极!”

莫问参脸色一青:“陶霄,住口!”

陶霄厉声质问:“迟衡没有京城,一样从炻州打到了这里。元奚旧朝有京城,还不是当今皇帝夺了?京城算什么,如果论兵家的重要性来说还不如一个关隘。我们一直守京城守京城,最终就是把它守丢了!”

“陶霄!放肆!”龙椅上,郑奕脸色铁青。

陶霄穿着干净的囚衣,惨然地看着墙面。

因为朝廷上,他与郑奕公然相抗,在郑奕拍断龙椅龙颜大怒之后,依然执迷不悟地争执,甚至口出不逊,终于致使皇帝将他投入狱中。在离开时,他看到了同僚们的眼神,有幸灾乐祸、有同情、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在他入狱后没有一个人来探望,陶霄的心由激怒变成了苍凉,他想起了厉煜祺近乎恳求的信函,一句句都是对皇帝的担忧,和对陶霄的期许,如今,自己已入大狱,期望厉煜祺能随机应变,僵持就是最好的结果,胜过乾元军突然的攻击。

皇帝的命令很快,莫问参不日出征。

出征前一晚,陶霄正在面壁,忽然听得狱门一响,锁开了,背后很雄浑的一个声音响起:“陶相,出征在即,莫某特来道别!”

陶霄转身,眼皮抬了一抬:“祝莫将军凯旋而归。”

莫问参并没有志得意满,也没有炫耀,反而是一脸肃色:“陶霄,你我同僚十数年,你知道我不是争功夺利的人。砚州眼看就要失守,京城一旦沦陷,意味着郑王朝前途莫测。”

陶霄挑起嘴角:“京城沦陷又如何?”

莫问参道:“京城是皇帝的命脉,京城不稳,朝廷不复,他是绝对不会放弃京城的――陶相,你怎么还想不通呢?”

“我,比谁都清楚。”

莫问参轻笑:“你觉得我去攻砚州一定会输?”

陶霄说:“当然不是!”

“你还不明白吗?我们是因为一个京城,才丢了一个又一个城池。你们明明知道皇帝在征战上平庸之极,却一味依顺,这不是忠诚,这是佞臣,正是因为这么一次次的奉承才让元奚长城毁于一旦!迟衡或许现在正躲在哪里看笑话呢,他要的,不正是让我们无法分心去攻击淇州吗?现在,我们让他如愿以偿了!”陶霄铁青着脸。

莫问参沉默半晌,而后缓缓回答:“陶霄,你太固执!”

陶霄指了指牢门上的铁链:“我固执,无非就是落得我一人陷身囹圄。而你固执,将让我们整个大军为你陪葬――不,应该说是皇帝的固执,我没有机会再劝第二次,但是,莫问参,胜也好败也好,都是一时的,整个北线都赢了,才能保得住郑氏江山,你,好自为之吧。”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回说十一月的战事,天气极冷极冷。

迟衡七天七夜没有成眠。

自从厉煜祺从开州反击以来乾元军就陷入了僵局。不可否认,厉煜祺太狠了,他看准了乾元军战线过长的弱点,集中所有兵力从开州反击,令战事发生了完全转折。迟衡在昭锦城也坐不住了,火急火燎赶到被攻得最严重的容越这里,谁知道一连数战都中了厉煜祺的计,即使迟衡坐镇也无济于事。

终于在最凶残的那一战栗,容越大败。

多亏迟衡在容越出征之后左思右想不对劲,随后领兵去探查,终于将容越救了出来。这一战死伤十数万人,元气大伤,迟衡无法再将兵力集中起来,所以开州淇州节节败退,迟衡和容越退到了淇州的泉蒙庄。

泉蒙庄地势险峻,迟衡想即使倚仗这个地势也是撑不了多久的。

没想到,隔日,纪策和石韦也来了。

迟衡不佳的心情变得更加急躁,把头盔往营帐里一甩,恼火地瞪着纪策:“你来干什么!不好好呆在昭锦,成心让我担心是不是啊,备马!赶紧回去!你在这里我就没法打仗了!”

纪策笑:“你毛都没长齐时我就打仗了!再说,你进颜王军时怎么没这话!”

迟衡更恼火:“我不是开玩笑!”

纪策收起了笑容,表情严肃:“我当然不是来打仗的,也不是来看你打仗的,我来,只因为这里离京城近而已!迟衡,和厉煜祺硬拼硬,我们没有多大的胜算。郑奕军的家底在那里摆着,比我们厚实得多。”

迟衡又何尝不心知肚明,厉煜祺竟然罔顾其他战事,只咄咄逼人攻此一处。

别人不知道,迟衡岂能不知,他最怕就是这种。

纪策沉吟道:“我很纳闷,郑奕一直是死守京城,为什么突然将厉煜祺派出来了,直到前些日子,我才知道,是陶霄一直力撑厉煜祺出战的。那么,我们可以换一种法子,别死磕,让厉煜祺祸起萧墙,打不成战!”

这才是纪策来的目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