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嫡女华第 > 321|孤注一掷

嫡女华第 321|孤注一掷

作者:彩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0 01:11: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皇子一窒,道:“母妃……”

桓淑妃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你不必再说了,你的心思我明白。在你的心里,我这个做娘的,始终还是比不上你的兄弟要紧!”

桓淑妃说着满脸都是落寞。

三皇子急忙道:“母妃,你误会了。”

“你不必再说!你只须知道,我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桓淑妃说着就吩咐身边的大宫女抱来一个巨大的雕着红漆的盒子,“玉玺在这里了,你拿回去吧。”

三皇子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将玉玺要了回来,虽然有些讪讪的,到底很高兴,亲自抱了盒子站起身来,就要告辞。他脾气虽好,可是却再也不想听桓淑妃那些让他害死庾璟年,自己荣登皇位的话了。

临走之前出于好奇他问了一句:“母妃拿走这枚玉玺,究竟是要用来做什么?”

桓淑妃冷冷一笑:“你真的想知道?”

三皇子心里咯噔了一下,“母妃……”

桓淑妃已经叫人拿了一卷圣旨过来,“你看看吧。”

三皇子把玉玺放在桌子上,接过那卷圣旨,一目十行看了起来。看完了他的脸色也变了,“母妃,你为什么要这样?国家大事岂是你能开玩笑的?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做,害的不光是阿年,还有整个大晋。”

三皇子心中升起一股无与伦比的怒气,使劲地将圣旨摔在地上,他当然知道这道圣旨只是一件副本,真正的圣旨已经发到荆州去了。

原来桓淑妃以三皇子的名义,给远在荆州的庾璟年发了一道圣旨,让他立刻回师救援建康。而桓淑妃想要做到这一点,朝中一定有分量很重的重臣帮她,至少是三公级别的。否则,她就是有玉玺,也断然发不出圣旨去。

三皇子简直气炸了肺,若是庾璟年肯听从命令,那么荆州立刻就要落入慕容圭的手里,仓皇撤军只会给慕容圭可乘之机。而若是庾璟年不肯遵从命令,兄弟两人之间将会又生嫌隙。起码在一众朝臣看来,庾璟年不肯给他这个准太子的面子,是在和他对着干。

到时候随便有人在中间煽风点火,他好不容易和庾璟年重归于好的兄弟之情可能就要重新出现裂痕,在有心人的挑拨之下,庾璟年定会认为他为了争夺皇位,连他的性命都不要,甚至连整个大晋的江山都不放在眼里,都敢拿来赌博,庾璟年该怎样看待他这个兄弟?

他玉玺也不要了,转身就往外跑去。

桓淑妃大怒:“你要去干什么?”

“我要去把这道圣旨追回来!”三皇子扔下这句话就跑远了。

桓淑妃却并不着急,那道圣旨是用六百里加急送出去的,说什么追回来,根本就是痴人说梦,人的两条腿,如何能够跑得过马?

三皇子自然是无法把这道已经发出去的圣旨追回来的。

此刻远在荆州的庾璟年刚刚接到建康流血夜的情报。沈沅钰此前也写过信给他,不过沈沅钰在信中只是轻描淡写,她是怕庾璟年担心她,所以把过程尽量淡化,只说自己母子三人一切平安,自己肚里的那个,也十分听话。

庾璟年自然不会被她这点儿小伎俩瞒过去。他在建康有非常完善的情报系统,对于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可以说他比沈沅钰知道得还要清楚和全面。这些情报在他读来,现在还后怕不已。若谢纯晚上一炷香赶到,沈沅钰的结局说不定就要改写。

妻儿经历这样的惊魂一刻,而他却不能陪伴在他们的身边,他觉得心里万分过意不去。他真想立刻结束这场战争,回到沈沅钰的身边。

可慕容圭是他平生见过的最可怕的敌人,他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分心,否则被慕容圭抓住破绽,他就要被动挨打,再无翻身的机会。

越是现在,他越是要冷静。

这时有人进来禀报,神色十分古怪:“王爷,建康那边送来一道圣旨!请王爷速速去把圣旨请到帅帐之中。”

从前元帝身子好的时候,有什么指示都用信函来传递,那样形式更灵活一些,也给了庾璟年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因为圣旨的分量不同,皇上的圣旨,就是层级最高的命令,是必须遵守不可的。庾璟年实在不明白,在荆州之战日趋白热化的时候,三皇子还有什么事,是必须通过圣旨来向他传达的。

庾璟年压下心中的烦躁,亲自到营门之间请了圣旨回来。

焚香沐浴之后,请了专门的营官来宣读圣旨,读完了大家全都傻眼了。圣旨其实很简单,先是说了一下,建康被宇文周围困,城内只有左右羽林卫,如今岌岌可危,随时有可能被攻破,限庾璟年在五日内,整顿大军回师救援建康。

能陪着庾璟年在营帐里听营官宣读圣旨的,至少都是中高级的军官。就包括了新任的荆州刺史陶铿在内。众人听完了圣旨全都面面相觑。

已经有脾气火爆的将领开骂了。“建康那边不是抵挡住了宇文周的第一轮进攻,城池还好好的,并没有破吗?怎么建康的相公们,一个个胆子都小的像是兔子一样,现在让咱们挥师回京,不是让咱们去死吗?慕容圭衔着咱们的尾巴杀过来,咱们这八卫兵,最后还能剩下几卫,建康城里,就没有懂得军事的人吗?”

这位也是一个莽汉,平日里天不怕地不怕,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最服气的就是庾璟年。所以他才敢这样大放厥词。

不过这话却也说进了很多人的心里,绝大部分的人都开口附和。大家自然不敢骂皇帝骂三皇子闭着眼睛胡乱决策,就纷纷大骂建康的大官们,说他们胆小如鼠,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财产,胡乱指挥。

陶铿也道:“王爷,圣旨不可违,可是王爷若是这么走了,荆州末将是再也守不住了。到时我也只有一死以报皇上多年的隆恩了。”慕容圭实在太过可怕,好不容易来了个能和他抗衡的庾璟年,这是哪个脑子烧坏了的,非要把他调回建康去啊?

陶铿可不想再独自面对一次慕容圭了。

“王爷,您不能走啊!”

“王爷,您不能走啊!”

荆州系的将军们纷纷出言挽留。

中军大帐之中各人纷纷发表意见,热闹得和菜市场似的。

庾璟年面沉似水地在帐篷中走来走去,他被大家吵得脑仁疼,“都闭嘴吧,现在都给我出去,让本王静一静,好好想一想!”

这段时间,庾璟年已经在军队中树立了巨大的威望,一众将领们把他当成神一样地敬重,他说向东,众人绝对不敢往西。众人十分听话地退了出去。

庾璟年一屁股坐在帅帐中的大椅上,程先生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王爷有何打算?这份圣旨王爷是遵还是不遵?”

庾璟年有些心烦意乱地看了老家伙一眼,“程先生有什么要说的?”

“请恕在下无礼,以在下愚见,三殿下这次,叫王爷回京救援是假,要王爷的性命是真啊!王爷请想,若是您听从了他的命令,回师救援,打败了宇文周,因为三殿下在城中揽总,他的功劳是头一份的,您得屈居第二。若是您被慕容圭抄了后军,那就是您指挥无能,借机给您治个罪,至少也能让您的威望一落千丈。从此以后,您就再不能威胁到他的地位了。”

这些道理,庾璟年也想到了。他不知道这份圣旨是桓淑妃发出来的,所以他对三皇子非常失望。三皇子想要登上皇位他理解,让他最痛心的是,三皇子为了皇位竟然置大晋的存亡于不顾。

“王爷,此时此刻正是需要您决断的时候啊!”

庾璟年一拍桌子,猛地站了起来:“程先生,你现在就替本王写一道折子,就说荆州战事吃紧,本王须臾不得离开,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道圣旨本王只能原封不动地封还了!”

程先生大喜。他一直是希望庾璟年能够奋起争夺皇位,而他也觉得庾璟年有足够的资格和能力问鼎皇位,只可惜庾璟年一直过于看重他和三皇子之间的兄弟情,不肯迈出那一步。

如今三皇子步步紧逼,庾璟年为了妻儿,为了不至于落得个鸟尽弓藏的结局,就算不肯和三皇子争夺皇位,也必然会将兵权牢牢抓在手里。

庾璟年地位稳固了,程先生才能安享晚年。

程先生很快写了一份奏折,庾璟年将这份奏折送达建康的同时,将圣旨一并封还。程先生的奏折写得十分委婉,摆事实讲道理,把不能奉旨撤兵的原因分析得十分透彻,饶是如此,还是不能掩盖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庾璟年对三皇子发出的这道圣旨十分不满。

非但是庾璟年不满,就连沈昀、谢纯等人对于三皇子的此举也极为不满,建康正处在风雨飘摇的境地,三皇子不肯与大晋的定海神针庾璟年同舟共济,反而在背后使绊子,就算是为了皇位,各大世家也觉得不能苟同三皇子的所作所为。

三皇子先是被庾璟年封驳了圣旨,接着失去了各大家族的支持,一时间威望降到了冰点。

三皇子也是无可奈何。他现在就是和大家解释,这道圣旨不是他发出的,估计也没有人肯信。这件事,他只能咬牙认了。为了补救,他先是将帮助桓淑妃草拟圣旨的御史中丞李常下狱,又与各大家族的宗主进行约谈,好不容易稳固了局势。

紧接着三皇子又连续给庾璟年写了几封书信,表示绝对不会再让庾璟年回军救援建康。庾璟年看了三皇子的书信之后,只是淡淡一笑。对于三皇子的朝令夕改,他心里有些疑惑。但是三皇子毕竟已经背叛过他一次,这次又想在他的背后捅刀子,再让他毫无保留无条件地相信这个三哥,也是万万不能了。

庾璟年甚至开始考虑派心腹返回建康保护沈沅钰母子。毕竟沈沅钰在三皇子的眼皮子底下,三皇子为了争夺皇位,会不会对他的妻子动手,他现在也不敢肯定了。

而恰恰在此时,慕容圭为了配合宇文周在建康的攻势,接连发动几场会战,庾璟年只能打起精神应付。

而宇文周进攻建康的频率也是越来越急迫。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经历过一次流血夜之后,三皇子和众大臣们明白了安定内部的重要性。派了一支千人的队伍整顿建康的治安,稳定内部。

其实自打谢纯灭了河东裴氏满门,城里的内患基本就已经差不多解决完了。

宇文周试探性地进攻了几次之后,终于调集了两万步兵和五千骑兵集中兵力攻击建康南门。这一次宇文周差点就成功了,北燕的士兵们已经攻上了城墙,最后是三皇子披挂上阵,亲自提着片刀将攻进城内的敌人砍翻在地,士兵们见堂堂皇子亲王亲自杀在最前面,勇气倍增,奋不顾身地将攻上城墙的敌人全都杀死。

北燕军至此已是强弩之末,再也无力发起下一波的攻击,宇文周无奈地退军。

此后,众人又经历过几次险情,最危险的三皇子将棺材抬到了城墙上,表示城破之时,就是他身陨之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士兵们觉得连三皇子这样的天潢贵胄都能视死如归,他们这些人又怕什么呢,一时间全都勇气大增。

经过这段时间的战争,三皇子、沈昀、谢纯等人也摸透了城防军的软肋所在。其实建康的军队并不比北燕军少多少,关键的问题就是组织建制不健全,各行其是,一盘散沙,上头的命令颁布下来,根本没有人贯彻执行,很多人为了保持家族的实力,出工不出力,北燕军打到跟前了,都不愿意派自己的兵上前抵抗,生怕自己的私兵死太多了,将来家族地位受损。

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就怪了!

因此谢纯给三皇子写了一份奏折,建议三皇子趁着北燕军队修整没有攻城的当口,赶紧整编军队,将所有的私兵置于统一的指挥之下,将各大家族自己的指挥官就地免职,而是在左右羽林卫中选拔一批中下层军官,接管这些军队。

三皇子早就想这么干了,因此大笔一挥,将这件光荣的差事交给了谢纯。

这绝对是最得罪人的一件差事,没有之一。

各大家族都觉得自己肯出动私兵帮助守城就算是仁至义尽了,现在让他们交出指挥权,那不是从他们的身上割肉一样吗,真是要了命了。

三皇子早就想这么干了,只不过他知道这件事让谁去干都干不成。因为没有人有这个协调能力,以前的谢纯也不行,因为他能力足够,但是地位差了点儿。不过他现在已经成了陈郡谢氏的宗主,又因为灭了河东裴氏满门,得了个“谢阎王”的雅号,成了全建康城人人谈之而变色的存在。所以三皇子决定让谢纯试一试。

谢纯果然雷厉风行,立刻将各大家族的宗主召集了起来,具体的谈判过程三皇子并不知晓,只知道“谢阎王”当场和众人拍了桌子,最后也不知怎么软硬兼施,硬是让众人同意了整编私兵的方案。

三皇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由感叹道:“季平真乃神人也!”

谢纯成功收编了各大家族的私兵,谢家沈家为了作出榜样,首先放弃了家族私兵的指挥权。虽然兵员素质和羽林卫那样久经战阵的羽林卫不能同日而语,可是想来凭这些军队,三皇子还是看到了守住建康的希望。

只是让他心里难过的是,他给庾璟年接连写了几封书信,庾璟年却没有回一封信。

庾璟年忙着和慕容圭打仗,也许是没有时间吧,三皇子只能找这样的理由安慰自己。

荆州之战依旧打得精彩纷呈。到了慕容圭和庾璟年这个档次,一般的诱敌惑敌的伎俩根本就瞒不过两个人的火眼金睛,想要耍点阴谋诡计就能转变战局,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就像是两位武功高强的绝世高手,每个人都小心谨慎,不露丝毫破绽,你给我一拳,我给你一脚,归结到最后,还是要看谁更能挨,谁的耐力、持久力更强,谁的兵员素质更高,这些硬件条件。

慕容圭固然不能占领荆州全境,庾璟年想要收服益州,短期之内也绝无可能。

两人接连打了几场大战,水军陆军,都投入了较大的兵团作战,各自损失了数千军队之后,不约而同地收缩战线。他们这个层次的将领,没有绝对的把握,是绝不会把所有的筹码赌上,一把梭-哈掉的。

北燕的中军大帐中,慕容圭烦躁地在猩红的地毯上走来走去。建康、荆州两线受挫,都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慕容圭有些沉不住气了。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距离沈沅钰的距离越近,他就越是心浮气躁,没了以往的冷静从容处变不惊。他咬牙切齿道:“庾璟年,好一个庾璟年!”当年在司州的时候,庾璟年虽然初露锋芒,他却还没有把他放在眼里,用铁甲骑兵将他玩弄于鼓掌之中。

如今四年过去了,他竟然成长到如斯的境地。用少于他的兵力就将他阻拦在荆州,庾璟年只是一个王爷,呆在荆州多久都没有问题。可是慕容圭却不同,他是皇帝,是北燕的最高统治者,御驾亲征,若是长时间不能返回老巢长安,那问题就很严重了,很有可能让有心人有机可乘。

从战略上说,两人相持不下,就是他输了。

慕容圭真的很不甘心。尤其是在沈沅钰的眼皮子底下,输给她的男人。

慕容圭豁然止步:“传我的命令,调集潼关的五万大军星夜驰援荆州。”

“陛下不可啊!”帐篷里立刻就跪下三四个位高权重的大臣。潼关乃是进入长安的门户,五万大军在那里驻守,主要是为了防备北魏人的突然攻击,若是把潼关的大军开进益州去,就相当与把长安的大门敞开了,等着北魏人进入。

万一北魏迅速平定了国内的战乱,挥师攻打长安怎么办?

老成持重之人自然立刻反对。

慕容圭面露狰狞:“北魏如今自顾不暇,哪里腾地出兵力攻打我大燕!只要再有五万大军,朕就可以在一个月内打败庾璟年,攻陷荆州,倒时候再让潼关的军队还军回去就是了。朕意已决,你们不要再劝朕了!”

慕容圭是下定了决心孤注一掷了。

很快潼关的军队就开到了荆州,慕容圭坐拥十五万大军,而庾璟年加上荆州军不过九万人,两人段数差不多,兵力上的差距无法用战略战术进行弥补,慕容圭很快开始了全面的进攻,庾璟年人数上吃亏太多,只能节节败退。襄阳外围的土地接连丢失。

一时之间,北燕占尽了优势。

庾璟年已经做好了与襄阳共存亡的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