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嫡女华第 > 310|狼子野心

嫡女华第 310|狼子野心

作者:彩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0 01:11: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吃完了饭,庾璟年简单冲了个澡,就进到被窝里把沈沅钰抱在了怀里。美人在怀,肚子里很有可能还怀着一个小美人,庾璟年只觉得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夫妻俩说了几句儿子们的事。沈沅钰就劝他道:“王爷,下回你不要这么晚回来了。”

庾璟年好看的黑眉一挑:“怎么?不喜欢?有了孩子就忘了我这个丈夫了?”

沈沅钰笑道:“你也知道啊,我和咱们闺女都快要睡着了,又被你吵醒,我倒是没什么,咱们闺女可还小呢,哪里受得了你这么折腾。”其实她是心疼庾璟年这样来回奔波,实在太辛苦了。

庾璟年笑笑,他又怎么会不明白沈沅钰的真意。“既然累了,就早点歇着吧。”他这么晚了回来,当然想和妻子多说几句话,可是又怕妻子怀着身孕睡不好觉,就假装自己累了,长长地打了个呵欠,“我也累了,咱们早点睡吧。”

说完了先闭上了眼睛,沈沅钰靠在他宽阔的肩膀上,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再醒过来的时候,庾璟年早已离开王府去了京郊大营。

如此一连几天庾璟年早出晚归,以至于沈沅舒在姐姐这里住了这么多天,竟然不知道庾璟年每天晚上都回来陪伴姐姐。

听丫鬟们说起来,她还有些难以置信。沈沅钰心疼庾璟年,一连劝了他好几次,让他不要这样来回奔波,庾璟年每次答应的好好的,转头照样回来看她。沈沅钰也没有办法。

等周氏再来看沈沅钰的时候,沈沅舒悄悄把这件事告诉她,周氏听了,对这个女婿更是满意。

就这么着,庾璟年每天痛并快乐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庾璟年再请了史神医来给沈沅钰把脉,史神医笑着说她一切安好,胎气稳稳的,连安胎药都不用吃了。

庾璟年听后十分高兴,给王府里所有的下人多发了一个月的赏钱,伺候沈沅钰的,更是每个人多发两个月赏钱。一时王府上上下下一片欢腾。

所谓乐极生悲,成王府里事事顺遂,朝廷里却出了大事了。慕容圭占领益州之后,就一直不断地从国内向益州增兵,但是因为觉得反正北燕也没有战船,因此大晋虽然一直十分紧张,并且密切关注着那边的动静,但是却没有给予最高程度的重视。

某一日,益州忽然传出消息,慕容圭爱将周凯的传家宝,一块老祖宗传下来的古玉丢了。而且偷了古玉的小贼竟然在近十万大军的眼皮子底下,施施然地乘船跑到荆州避难去了。

周凯当即向桓奇发去书函,表示古玉对他十分重要,他必须要带人去荆州搜一搜。想来桓奇通情达理,是不会不给他这个面子的。

桓奇立刻将这封信原封不动地转给了晋元帝。什么古玉丢了,根本就是找个借口和大晋开战而已。

元帝收到桓奇的紧急求援,正在犹豫着要不要派庾璟年出兵对付慕容圭的时候。慕容圭已经动员了十万大军,水陆齐下,直扑荆州。

慕容圭的阵容一亮出来,大晋上上下下就全都傻眼了。本来以为北燕军队都是旱鸭子,哪想到慕容圭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支建制完善的庞大的水师,光是大型战船就有上百艘。

而且兵员训练有素,这样一支像模像样的水师,至少也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建立起来。也就是说,慕容圭在三到五年之前就开始筹划灭亡大晋,进而统一天下的计划了。

真是狼子野心始终不改。

大晋君臣上下愤怒之余,也只能感叹慕容圭手段了得。藏了这么一支水师,大晋也好北魏也好,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前知道的。单是这份隐忍和保密的功夫,就足见慕容圭的可怕了。

好在桓奇也不是吃素的。晋元帝和桓奇斗了这么多年,对桓奇的老谋深算十分了解,因此他向荆州增兵,却并没有让庾璟年出征,皇家八卫还没有整编完毕,现在贸然出击,只会降低军队的战斗力。

庾璟年不得不加快了整编的速度。原来每天都能回家,慢慢的频率就变到了三天一次,再然后甚至变成了五天一次。

沈沅钰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一次,慕容圭肯定是来者不善。荆州,恐怕是很难守住的。

这一天庾璟年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王府。到王府的时候,已经是三更天了,沈沅钰本来已经睡了,庾璟年进门的时候刻意放轻了脚步,不过她这几天心事重重的,还是立刻就醒了过来。

庾璟年有些歉然地摸了摸鼻子:“吵醒你了?”

沈沅钰挣扎着坐了起来。“王爷你可算回来了。”她这些天一直在等着庾璟年呢,有些话一定要对他说。

庾璟年因为自己这阵子冷落了她,有些愧疚道:“这阵子实在是太忙了……”

沈沅钰忙道:“王爷,我没有怪你的意思。国难当头,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道理我还是明白的,王爷是做大事的人,我不会也不想给王爷添乱。”

庾璟年上前来,扶着她让她枕在自己的大腿上,伸手抚摸着她的长发。“等外祖父打败了慕容圭,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如今路萧然已经到了邺城,正和北魏的大臣们谈判,北魏和北燕相互征伐多年,仇深似海,北魏是绝对不会放过这次的机会的,到时候只要北魏出兵攻打长安,慕容圭老巢不稳,只能回兵去救,荆州之围不解自解。”

沈沅钰冷静地道:“王爷这些话,我都明白。不过……”说到这里她微微一顿,才又继续说下去,“不过王爷所说的一切,都是最好的设想。凭慕容圭的聪明,不会想不到这一切,我正是要提醒王爷,千万不要小瞧慕容圭,也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

庾璟年挑了挑眉毛,“慕容圭就那么厉害?”

“慕容圭此人奸诈狡猾,王爷应该比我更有发言权。他肯这样不管不顾地离开长安,必定会留有后招,不怕北魏端了他的老窝。就像咱们之前从来没有想过,慕容圭能在短短一段时间内,训练出一支足可以和大晋水师相抗衡的水师一样。”

庾璟年听得一愣,沈沅钰说的对,之前大晋就是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了,一开始是觉得北燕没有水师,现在又希望北魏能出兵救大晋一次,这些慕容圭怎么会想不到,一定有后招的吧。

不数日,邺城传来消息,北魏皇帝同意出兵攻打长安,大晋全力牵制北燕在益州的十万军队,日后所得的北燕土地,两国四六分成,大晋四,北魏六。

消息传回建康,大晋上下君臣一片欢腾。

庾璟年想起和沈沅钰的那番对话,心里隐隐不安。

才过了五天,北魏就又传来消息,北魏大将陈欧叛乱。陈欧乃是北魏数一数二的重臣,官拜河南道大行台,也就是河南道最高军政长官,拥兵十万,专-制河南,权力极大。对北魏的皇帝一向不怎么恭顺,早有反心,但是却早不反,偏偏选在了这个时候造反,若说陈欧和慕容圭没有勾结,谁能相信呢?

这下子北魏自顾不暇,北魏皇帝能不能坐得稳自己的宝座还两说呢,哪里有能力帮助大晋,路萧然就算是口才再好能力再强,在这种情形之下也只有灰溜溜地返回到建康。

慕容圭摆开阵势,率领大军一路攻城略地,水陆两线,相互配合,很快就攻克了天门郡,兵锋直逼荆州首府襄阳。桓奇整顿大军,派数路大军水陆并进,勉强遏制住慕容圭的势头。正当大晋上下松了一口气的当口,慕容圭又给了大晋一记重拳,将大晋君臣全给打蒙了。

桓奇被刺杀了。

原来慕容圭早就在桓奇的身边安排了内应,他这次出动了天机阁几乎所有的高手,趁着桓奇视察军队的时候,忽然展开雷霆一击。桓奇为人是十分小心的,却也禁不起这样的内外夹击,胳膊上中了一箭。

只是一点小伤,桓奇本身也是身具武功的,可是那箭上却被涂抹了剧毒,荆州方面找来了最好的军医给大司马救治,却还是没有丝毫用处,当晚桓奇就毒发身亡而死。

桓奇在荆州经营多年,荆州乃是他的大本营,荆州的兵马几乎就是他的私兵,桓奇一死,荆州顿时大乱。

消息传回建康,皇帝差点一口气没上来,当场晕死过去。他对四大门阀的宗主没有任何好印象,可是也绝不希望桓奇在这个节骨眼上死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是荆州丢了,扬州立刻便岌岌可危。皇帝当然还要以江山社稷为重,内斗什么的,不妨等击退了北燕的大军再说。

皇帝当即紧急召开御前会议,会上路尚之极力主张任命浔阳陶氏的宗主陶铿为荆州刺史。各大世家却激烈反对,一直认为朝廷应该保护士族的利益,桓奇为国捐躯,有大功于大晋,理应让他的嫡子,也就是桓淑妃的哥哥桓劲为刺史,都督荆州军事。

可是那桓劲能力平平,远远不能和桓奇相比,比起陶铿也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可是士族政治下,刺史往往都有家族世袭的传统,以维护大家族的利益世世代代得到保障。若在平时,皇帝自然不好说什么,可是现在这等危急时刻,将荆州交给桓劲,就相当于将荆州交给了慕容圭,皇帝自然百般不愿。

大臣们分为两派,相互争吵不休。一派是高门士族,一派是寒门。其实寒门更占着道理,奈何高门士族这边人多势众,又都在朝廷中占据着要职,寒门而能得到高位的,不过数人而已,如何能够和士族们相提并论。

皇帝是真的快要被气死了。他看到身为沈家宗主的沈昀一直闭口不言,就道:“沈爱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是该任命陶铿为刺史呢,还是桓劲。”

沈昀却向士族众人拱手道:“在下身为兰陵沈氏的宗主,与各位同气连枝,我只想问一句:到底是士族的传统更重要,还是国家的安危存亡重要?若是慕容圭攻下了荆州,扬州还能守多少天,若是连建康也被攻破了,慕容圭待咱们会不会像待八柱国一样,是能让咱们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还是将咱们的地盘、部曲赏赐给有功的北燕八柱国家族?”答案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沈昀目光和各位士族的大佬一一对视,在座的几乎都是他的前辈,可是他没有丝毫畏惧,目光毫不退让。“所以,我是支持陶铿任荆州刺史的,桓劲可以让他做陶铿的副手。”也算是一种折衷的平衡了。

庾璟年早就被这帮士族吵得火冒三丈了,立刻开言道:“本王支持陶铿任荆州刺史,如今整个荆州,除了陶铿,还有谁会打仗,打过仗,若是真把荆州刺史交给了桓劲,大家不如直接打开建康的城门,向慕容圭下跪投降算了。”他如今手握重兵,说话的分量自然与从前不同。众人听了他的话,不由全都闭口不言起来。

皇帝的目光最后落在了三皇子的身上。“老三,桓劲是你的亲舅舅,你有什么看法没有!”

三皇子心里一阵挣扎,从国家大义角度考虑,当然是陶铿作刺史更为合理,可若桓家失去了荆州,那么不但桓家的势力一落千丈,就连他也要受到牵连,势力也要跟着大打折扣。

三皇子犹豫了片刻,看见庾璟年正用殷切的目光看着他,他暗想反正自己也不想再争这个劳什子的皇位了,管那么多干什么。干脆一咬牙道:“父皇,我觉得五弟的话在理,现在这种情势之下,还是陶将军为刺史更符合咱们大晋的利益。”

皇帝本来以为三皇子是一定会站在桓家这一边的,没想到他如此的深明大义。不由欣慰的连连点头,“好好好!你能这般说,就是父皇没有白疼你一场。”

一时情势逆转,支持陶铿的势力占了上风,皇帝也没有时间挨个安抚众人,就直接拍板发下圣旨,认命陶铿为荆州刺史。同时命令庾璟年尽快整顿皇家八卫,半个月之内,带兵顺江而上,支援荆州,支援陶铿。

陶铿虽然也算是个人才,家族势力在整个建康也能数得上,但是比起来,和桓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要不然这么多年来,也不会甘心屈居桓奇之下,比起慕容圭就更加不能同日而语了。

众人几乎都认为陶铿是无论如何守不住荆州的。所以才一致同意庾璟年立刻带兵前去增援。

御前会议一直开了四个时辰。

庾璟年一大早进了皇宫,直到天色擦黑才回王府。沈沅钰消息灵通,早就知道桓奇被刺杀的消息了,便一直在家里等着。

“王爷怎么样了?”庾璟年一回来,她就立刻站起来迎了上去。

庾璟年拉着她在贵妃榻上坐下,“皇伯父已经任命陶铿为荆州刺史,都督荆州各路军马,抵挡北燕的大军。不过荆州兵力薄弱,如今又是一盘散沙,北燕兵锋正锐,所以皇伯父叫我加紧时间整编军队,半个月内顺江而上,将北燕军赶回老巢去!”

沈沅钰早就猜到了庾璟年又要出征了,不过知道归知道,她心里还是一阵阵的难受,尤其是如今她怀着身孕的当口。

“王爷,”她紧紧抱住了庾璟年宽宽的肩膀,“你是国家重臣,又得皇伯父悉心栽培,率大军抵御外侮也是应当应分的,我不求你名声显达,建立盖世功勋,我只希望你能平平安安地去,平平安安地回来。”

庾璟年只觉得心里愧疚已极,紧紧抱着她说道:“阿钰,在这个时候把你独自一个人留在这里,对不起!等这一仗打完了,我就向皇伯父辞去所有的军职,到时候咱们只管养儿育女,游山玩水,做对快活的夫妻。”

“王爷!”沈沅钰的眼底露出惊心动魄的笑容:“你要记住你说的话,我等着你。”

皇家十二卫,皇帝把三分之二的兵力交给了庾璟年,八卫兵马一共有五万多人,虽然人数不算太多,但都是精锐之师,庾璟年花了三年的时间打磨这一支队伍,几乎所有的中下层军官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这八卫兵马对庾璟年的忠心程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也只有他能做到如臂使指。

不过虽然皇帝下了圣旨,大军出动,粮草、辎重、衣被,要准备的东西多不胜数。三皇子脚不沾地地忙活了半个月,总算把大军开拔需要的东西准备齐全了,庾璟年这才又回到建康,皇帝为他准备了盛大出征的仪式,庾璟年却是先回了成王府。

沈沅钰亲自到门口迎接他。这些日子,庾璟年实在太忙,中间就只回府过一次,看见沈沅钰略显清减的样子,她已经怀孕了快四个月了,可是不但没显怀,人反而瘦了不少,可见也是在为他担着心事呢。可他平日里回来,她又总是百般温柔地待他,只说些好话,让他不要担心自己,不要担心家里,只一心顾着外头的战事。

庾璟年就快步走上前去,一把抱住沈沅钰,紧紧地抱住。“阿钰,我一会儿就要从正阳门出发了,中间不方便再回府了。你在家里一定要好好的,不要担心我,只养好了身子,照顾好孩子们,等我回来,知道吗?”

沈沅钰点了点头,强笑道:“王爷,家里好好的,你走了以后,我就让八妹妹过来陪我,还有金灵,今天下午就从将军府搬过来,有她们陪着我,您还有什么好担心的!”金灵去年又给萧十三生下一个儿子,三年抱俩,这两口子也是蛮有效率的。如今萧十三官运亨通,又儿女双全,庾璟年有时候想想都觉得挺嫉妒他的。

这次他出门,放心不下沈沅钰,就和萧十三一商量,让金灵过来陪着沈沅钰。金灵虽然做了两个孩子的娘亲了,可是武功却没有丝毫荒废,有她保护沈沅钰,庾璟年也能安心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