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秦皇纪 > 第八十二章 异族读书人

秦皇纪 第八十二章 异族读书人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13:46:02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邯郸,秦异人府第,一派忙碌景象,上自秦异人本人,下至佣仆,无不是风风火火,忙得热火朝天,仿佛有着天大的事儿似的。

随着时间的临近,已经有不少读书人、士子赶到邯郸了,他们的到来,秦异人这个主办人要为他们安排食宿,自然是忙得不可开交。

而秦异人眼下身边没有什么人手可以调用,好多事儿都得亲力亲为。不是秦异人没想过要招收人手,而是一时之间找不到合适的。

好在,有王绾相帮,王绾虽然创新不如李斯,却是精明干练,厚重,办起事来妥妥的,让人放心。可是,王绾也有一大摊事儿,他要协助司马梗招揽人才,要宣扬秦国的国策,能帮秦异人的时间并不多。

“公子,再这样下去不行啊。”孟昭红着一双眼睛,提醒秦异人:“赶到的士子、读书人越来越多,我们的事儿越来越多,而我们的人手有限,忙不过来了。”

他的眼睛之所以红,充满血丝,就是因为他太过忙碌,没能好好歇息所致。实在是事儿太多,秦异人把孟昭、马盖、范通、鲁句践和护卫、佣仆都派了出去,这才勉强维持。

“莫急。”秦异人倒不怎么放在心上,道:“人手有的是。这些读书人、士子里面肯定有善于周旋、调度的人才,我们多留意下,从中抽调出来,给他们工钱,他们一准会帮忙。”

这是解决眼下困难的好办法,孟昭重重点头,道:“好主意。我这就去办。”转身而去。

孟昭刚走,马盖红着眼睛进来,向秦异人禀报,道:“公子,又有不少读书人、士子赶到了。这是名册。”把一张羊皮纸递给秦异人。

秦异人接过,展开浏览起来,嘴巴猛的张大,眼睛瞪圆了,一脸的惊讶。

“公子,怎生了?”马盖看在眼里,大为不解。

不就一个名册,有什么好惊讶的?

名册上有好几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尉缭、韩非、李斯、蔡泽、姚贾、顿弱、庞煖……哪一个不是大名垂于后世?

其中,尉缭、韩非、李斯三人更是如雷贯耳,两千多年过去了,仍为无数人景仰。

尉缭,秦始皇发动的统一战争的“军师”,一手策划了这场对中国历史影响极为深远的战争,统一了中国。

韩非,法家集大成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奇才,他的思想影响深远,两千年过去了,仍为无数人推崇。

李斯,秦朝著名的丞相,《谏逐客书》一举成名,为无数后人赞颂;强烈要求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很好的维护统一。若是没有李斯驳倒那些守旧、不知变通、固守分封的人,就不会有郡县制,很难有统一的中国,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变得毫无意义,中国历史又会陷入春秋战国的大乱之世。

他们的名字赫然在列,秦异人能不惊讶吗?

“太好了!”秦异人大叫一声,脸上全是欣喜之色。

秦异人举办抡材大典,是一石二鸟,一箭双雕,一是他要成名,需要一个舞名,这抡材大典必不可少。二是他要趁机招揽一批人才,为将来统一天下做好准备。没有人才,王霸雄图皆是空谈,唯有聚集到一批雄杰之士,方能成功。

尉缭、韩非、李斯这些未来之星,秦异人也曾想过,也曾盼望他们前来,不一定眼下能招揽,至少结下善缘,为以后招揽打下基础。不过,他们能不能前来,秦异人也没有把握,全部到来,还是来上一两个,还是一个也不来?

让秦异人想不到的是,他们竟然全来了,还有比这更让秦异人欢喜的事儿吗?

“马盖,你立时给尉缭、韩非、李斯、蔡泽、庞煖、姚贾、顿弱他们下帖,就说我今晚上请他们饮宴。”秦异人双眼放光,不住搓手,很是兴奋。

“公子,这不好吧?”马盖哪里知道这些人都是未来之星,会在未来的统一大战中绽放出无比辉煌的光芒。

“有何不好?”秦异人摇头,道:“孟昭提醒我,人手不够,无人主持办事,就着落在他们身上了。”

尉缭、韩非、李斯、蔡泽、庞煖、姚贾、顿弱都是未来之星,盘盘大才,请动他们帮忙打理事务,是再好不过了。有了他们相助,这抡材大典要想不成功都不成。

“既然如此,那我就去办。”马盖一拍脑门,仿佛记起来了什么,道:“公子,这几人都是异族读书人,他们也来参与抡材大典了。”

“异族读书人?”秦异人颇为惊讶。

春秋战国时期,其实就是华夷共处的时代。尤其是在春秋时期,异族大举入侵中原,差点把中原占领了,好在五霸力征,把异族打出去了。

“中山国”就是异族入侵中原后建立的一个小王国,存在数百年,才被灭掉。

到了战国时期,胡风不仅没有减弱,反倒是更盛了。赵国的胡风因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国策,最为有名。在邯郸见到异族,见到异族大官,一点也不稀奇。

不过,异族读书人前来参与抡材大典,秦异人还真是没有想过,不得不惊讶。

“公子,这是好事呀。”马盖提醒一句,道:“抡材大典连连异族都知晓了,抡材大典一定能成功。”

连异族都知道抡材大典,都赶来参与抡材大典,说明抡材大典的影响很大,这是天大的好事,秦异人微微点头,赞成这话。

“公子,这个乌孙落是匈奴小部落乌孙部的王子,心慕华夏文明,读华夏之书,从大漠中赶来参与抡材大典。”马盖指着名册上的“乌孙落”三字解释。

回想当日挫折匈奴首领的嚣张气焰,连匈奴首领都能见到,一个小部落的王子出现在邯郸,一点也不稀奇。

“还有这山戎复,是东胡山戎部的王子。”马盖指着“山戎复”三字解释。

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困扰中国数千年的边患,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这些游牧民族为害,有些是在边境滋扰,有些更是攻入中原,建立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北方边患不仅仅有匈奴,还有东北的东胡,西北的羌、楼兰、林胡、浑邪、休屠……这些游牧民族。

东胡世居东北之地,山戎部是当时很名的东胡部落,经常滋扰燕国,让燕国苦不堪言。燕将秦开,还有秦国上将军司马错晚年都曾在辽东击胡,打的就是东胡部落。

“还有这个,博格牙是越族博格部的王子。”马盖指着名册上的“博格牙”三字为秦异人解释。

中国为何叫“中国”?简单的说,中国就是“居于世界中心的国度”。

我们祖先认为的世界当然不是我们现在认知的地球、全世界,而是指以中原为中心的世界,其大小还没有现在的中国大。

中原主要是指现在的河南、河北一带,居于当时的中心之地。在中原四周,都是“蛮夷”所居,就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是当时的边患,中原无时无刻不在被侵扰。

东夷是被谁解决的呢?是被遗臭万年的纣王征服的。

纣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率兵打到东海之滨的帝王,他把主要精力用在经营东夷之地,他的大军也在这一带活动。这让周武王钻了空子,突然起兵伐纣,纣王的军队调不回来,不得把奴隶武装起来迎战,而这些奴隶战场倒戈了,这就是“牧野之战”的由来。

这些奴隶为什么会战场倒戈?因为史料的不全,难以说得清,很可能并不是如周天子自我粉饰的那样,是受不了纣王的**。很有可能,这些奴隶就是东夷之民。因为当时是奴隶社会,纣王征服了东夷之地,肯定会抓大量的奴隶,这些东夷奴隶肯定会对纣王怀恨在心,周武王开出好条件,他们倒戈就是必然的了。

西戎又是谁解决的呢?是秦穆公解决的。

秦部族本是陇西河谷的一个游牧民族,应周平王之请而出兵关中,大破西戎之兵,收复镐京。周平王眼见镐京残破,而洛阳宫室完好,就放弃了镐京,迁都洛阳,东周(春秋战国)由此开始。

秦部族进入关中后,一直在与西戎作战,取得的战果不俗,然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直到秦穆公,任命戎人由余为军师,灭西戎二十余国,秦国由此坐大,成为当时的大国,秦穆公也因此而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北狄,一直为患,中原不能讨。

南蛮,主要是荆楚之地,最后发展成楚国。楚国占地很大,敢与周天子叫板,周天子怒了,南征南蛮,楚国最后以供祭祀用的茅草而收场。几经演变,楚国为中原承认,成为七大战国之一。

楚国并不是最南之地,在楚国之南还有一个部族,这就是“越族”。在战国时代,越族所在之地就是五岭以南的地方,主要是现在的福建、广东、广西、越南之地。

越族向楚国称臣,当然,这是理论上的,只是名义上是楚国的属国,楚国无法有效控制越族,只是象征性的收取一些贡品。

当时的越族心慕中原文明,不时就有越人出现在中原,一个越族王子前来参与抡材大,这也不稀奇。

“还有浑邪、休屠、楼兰、胡林的读书人,他们都来了。公子,抡材大典已经广为人知了呀。”马盖几乎是唱出来的。

异族读书人的参与,是抡材大典广为人知的最好明证,能不欢喜吗?

“是呀。”秦异人点点头,道:“你有没有查过他们的身份?”

“公子放心,我查过了,没问题。”马盖是精明人,自然会把事儿做到头里。

“那就好。”秦异人也就放心了。

(未完待续)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