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宋宫凤栖梧桐 > 第二七二节 寄问钗头南飞雁明年几时归珠馆

只是乞巧节的热闹,很快便将舒娥心中的愁思冲淡。

很快便有太后、皇上、皇太妃、皇后赏赐下来的“摩侯罗”塑像,有泥塑的,也有木雕的,原本是佛教中的一个叫做“摩侯罗伽”的神,又叫做蟒神,是世间的庙神。太后赏赐给舒娥的有一尺大小,其余的都只有手掌大小,雕像身上皆饰以金玉珠翠,十分精致华丽。

幸喜这一日天气晴朗,日间虽热,到了晚上,苍穹中满天繁星,皆是清晰可见。一眼望去,只剩下身处于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莫名的感动。

天色初暗,丁香帮舒娥重新梳了发髻,舒娥顺手从匣子中拿出了三少爷送给她的那对簪子,别在鬓角。

丁香又问舒娥换什么衣服,舒娥微微一怔,看到丁香穿着今夏新作的浅水红色绫子裙,上面是丁香紫色的细棉碎花交领襦衫,外面罩着粉色无袖绵绸对襟褙子,襦衫和褙子的衣领,都是丁香自己绣的紫色丝线的丁香花。

舒娥方才笑道:“是了,怪道今日看到的人个个盛装。”

丁香正打开柜子帮舒娥找衣服,听了这话也笑道:“你就是打扮的太素净,府上带来的钗子虽好,可也不能只这两支,总是带来带去呀。上面赏了你那么多,也不见你带。”

这话又触动了舒娥的心事,舒娥只觉得心头恍然一动,仿佛被重锤敲击,仿佛被手掌攫住,不是那样清晰明显的疼,却是一种发钝、发蒙的震撼。连日里心中不断地期盼,不断地等待,不断地祝福,不断地思想,仿佛都被这一句话连根撅断。

然而舒娥细细想着丁香的话,却是想不到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感触。

丁香探出头来,问道:“还穿皇后赏的那身衣服怎样?那料子是顶顶上好的,今日人多,穿出去也好看。”

舒娥“噗嗤”一笑,说道:“这话一听便是你说的,明明是好好的东西,却让你说得这么小气。柜子里那么多衣服,何必偏要穿这一身?”顿了顿又说道:“还是穿我绣的那一套吧。”

丁香捧着衣服说道:“真是一找就中。”舒娥看着丁香,不解何意。丁香笑道:“因为你绣的衣服,统共也就这么一套。”

统共就这么一套,还是当日在大内苦竹林中所穿的那一套,还是为三少爷遥祝生日时所绣的那一套。舒娥笑着接过衣服,嗔道:“丁香姐姐!”

丁香伸手抚了抚衣领上面的竹叶,说道:“好是好,可惜还是素了点。”

舒娥抬头看了看丁香的发髻,轻声叹道:“你不也是……惠风毕竟刚走三日。”

丁香的衣服倒也鲜亮,只是发髻上只簪了两只纯银扁方。丁香低声说道:“我与惠风虽无什么交情,只是叹她可怜。也算是帮你尽尽心意。”

舒娥低声说道:“难为你了。只是万事顺其自然,别让她……瞧出端倪。”舒娥话中那短暂的停顿,便是因为舒娥说到紫毫,忽然心中一动,想起了紫毫头上那一支蝶翼流苏素银钗。

舒娥眼前只是惠风的银钗在晃动,不自禁地伸手扶了扶自己头上的珠钗。

丁香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舒娥拈着这一对钗独子发呆,此时又见到舒娥伸手按着发钗发呆,伸手点上了蜡烛,轻声叹道:“难为你在宫中战战兢兢、提心吊胆如此苦熬,府上半年来除了送来几次银子衣物,除了少爷的婚期,竟是一点音信也没有。”

舒娥心中又是一震,方才听丁香的话时心中的那种奇异的感觉也越来越是明晰。原来,心中的异感,竟是为此。

丁香又说道:“你也不要无谓担心,林公公不是说了吗,曹家老爷精神奕奕。府上想必一切安好吧,只是可恨太没有良心……”

舒娥轻轻摇头道:“许是宫里没有府上的熟人,捎不了口信。写封家书,又是要被检阅的。”

丁香不再言语,叹口气走开。走到门口的时候,回头看见舒娥兀自扶着发钗在发呆,随手掩上门轻声说道:“就要拜织女了,早点换衣出来吧。”

一时舒娥出来,看见林公公他们则忙着从厨房里端出一件件精奇的食物,都摆在门外的石案上。

两只白色的大碗中盛满琥珀色的液体,里面各放着一只金色的不知是什么的瓜果,透过液体可以看见一个瓜皮上面雕着织女下凡的图案,另一个则雕着天孙织锦,衣饰人物,无不栩栩如生。

四碟精巧的面点,皆制成典故里面的人物形状或者新巧花朵形状,十分逼真。那形状做的肖似也就罢了,奇就奇在花朵的颜色也如同真花一模一样。

四样时新瓜果,新藕,莲蓬,红菱,鸡头,衬着洁白的瓷盘,精雅清新,还散着淡淡的沁人心脾的香。

舒娥照旧是大半不识得,虽在宫中也有半年之久,许多吃食都曾见过,然而这些应时应节气的时鲜,却许多不曾见过。

果然丁香笑道:“林公公,这花瓜也是小魏子雕的吗?浸果子的是什么蜜?”

林公公忙道:“小魏子已经练了许多天了。姑娘就不觉得这几日来甜瓜吃得多了些吗?这浸果子的蜂蜜用的是黄连蜜,香味十分特别,甜而不腻。夫人近来饮食有减,用些黄连蜜也好。”

舒娥感激一笑,丁香又问道:“这‘笑靥儿’的颜色极好,却不知是怎样做的?”

“人物不必说,那花朵的颜色,都是用真花拧成汁子和的面。待会儿夫人尝一尝,看可口不可口。”林公公说道。

舒娥点头说道:“难为小魏子费心。”

一时华芙取过香烛,林公公便退在一边。舒娥领着华芙、丁香和紫毫便在星空下露天焚香礼拜。又因为织女乃是天帝的第七个女儿,俗称“七姐”,所以女子礼拜织女,都是礼拜七次。

拜完之后,孙娘子笑道:“林公公,今晚便辛苦你们爷儿两个看家了,夫人带我们去逛乞巧楼,可不知道几时才回得来了。”

林公公将几只小巧的手提灯笼分别交在丁香和紫毫手中,笑道:“夫人只管请去吧。”

【注】题目原句是:寄问钗头双白燕,每朝珠馆几时归。李商隐《圣女祠》:“松篁台殿蕙兰帏,龙护瑶窗凤掩扉。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着五铢衣;人间定有崔罗什,天上宁无刘武威?寄问钗头双白燕,每朝珠馆几时归?”

钗头燕”典见《洞冥记》:“元鼎元年,起招灵阁,有神女留玉钗与帝,帝以赐赵婕妤。至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谋欲碎之,明旦发匣,惟见白燕飞天上。后宫人学作此钗,因名玉燕钗。”义山用此典,正暗指女道士是宫人出身。至“每朝珠馆几时归?”系女道士有事他去,义山来访未见,故戏问钗燕以归期。

【注】花瓜,七夕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八•;七夕》:“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

巧果:七夕最为出名的应节食品。巧果又名“乞巧果子”。《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靥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