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宋宫凤栖梧桐 > 第一九一节 白衣·清江

宋宫凤栖梧桐 第一九一节 白衣·清江

作者:文昌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0 01:10: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舒娥想到楚公公这“见一见”,定然又少不了许多繁文缛节,本想推却。忽然看见澜川修洁的一角,轻轻点了点头,说道:“既然来了,见一见却也不防。”

楚公公一旁微微躬身:“我这便去叫各部众人过来。”

舒娥摇了摇头,说道:“还请楚公公带我到各处走走。”

楚公公似是不相信舒娥所说的话,抬起头来看着舒娥,只是微笑。舒娥也微笑问道:“如何?”

楚公公点了点头,在舒娥身前引导。

“我朝开国之初,循唐旧制,设立教坊。太祖皇上平荆南,得乐工三十二人;平西川,的一百三十九人;平江南,得十六人;平太原,得十九人;余藩臣所贡者八十三人。又太宗藩邸有七十一人。四海之内,精擅乐律的能人,皆尽收罗在内。往后历代,也都吸取了各地举荐的才能卓越之士。”楚公公不徐不疾地说着,两人已经出了澜川的院子,楚公公回头看了看,笑道:“譬如澜川,便是一名和夷乐师。由京城的乐班举荐进宫的。一起始是在大乐署,后来我将他安排到了教坊。”

舒娥点了点头,“公公对他,也算是有知遇之恩了。”

楚公公带着舒娥走到另一处房舍,说道:“教坊初期分为四部,其后逐步增加。到了本朝,已经成了十三部。筚篥部、大鼓部、杖鼓部、拍板色、笛色、琵琶色、筝色、方响色、笙色、舞旋色、歌板色、杂剧色、参军色。”

二人说着在一处院落前驻足,匾额上果然写着“笛色”。

“不知澜川如今分在哪一部?”舒娥问道。

“澜川琴笛双绝,暂且分在‘笛色部’。”楚公公答道。

“十三部中,每一部有多少人?”舒娥又问。

“有的十数人,也有的数十人至上百人。”楚公公不知舒娥何意,但仍是恭恭敬敬地回答,“这笛色部共有一十一人。”

舒娥看了看笛色部的院落,眼中露出了疑惑的神色。楚公公看了看舒娥,又看了看笛色部的院子,笑道:“这许多乐工,绝大多数居住在宫外。出了 往东的一溜儿房舍,皆是宫人所居。像澜川这样技艺超群的,才常住在宫中,也是为了上面传唤方便。”说着向笛色部的大门摆了摆手:“夫人可要进去看看?”

“听院子里面尚有笛声,想必此刻正忙。我便不进去扰攘了。只有劳公公带我转转看看吧。”舒娥轻声说道。

楚公公带着舒娥一处处看过,各部专司何种乐器,也都一一详述。

到了“舞旋色”,楚公公说道:“舞旋色掌管各种散乐,其中来自藩邦属国、异域他乡的人士最多。”

“有没有和夷族的乐师?”舒娥问道。

“没有。”楚公公摇了摇头,“和夷是个小族,自来人丁不兴的。眼下整个教坊,嗯,连同太常寺的大乐署和鼓吹署,也只有澜川一人。”

舒娥的眉心微微一蹙,接着问道:“在澜川之前呢?”

楚公公不解何意,只是说道:“我在这里许多年,也只知道澜川一人。”

舒娥看着楚公公的神色,知道他心中必然疑惑,蹙眉说道:“澜川进宫,尚不足一年时间呀。”

看楚公公点了点头,微笑问道:“这倒奇了!如何我听杨美人说,澜川之前,有一位大理国和夷乐师,也弹得好琴。我本在想既是澜川的同乡,说不定到可以与澜川合奏的。”

情急之下,借杨美人来提到清江,是因为杨美人喜好音乐,宫中皆知。

果然楚公公想了一会儿,微笑道:“大理乐师倒有几位,和夷人却只有澜川一个。果然是杨美人说的,大理人……”楚公公眉心微蹙,“杨美人说的,想来是白衣族?当年却有一位白衣族乐师,深受皇太妃喜爱,只可惜,唉,可惜……”

舒娥听到这两个“可惜”,心中不由得“突”地一跳。极力压抑着心中的紧张,好奇道:“怎么了?”

“只可惜这位乐师命不久长,前年夏天,不幸亡故。”楚公公说着,轻轻眯起了眼睛,似乎看到了什么,喃喃说道:“算起来,清江已走了快要两年了……”

清江。

舒娥的手心中捏了一把汗。

妙元神智不清时,竟会把自己认作别人,却知道清江已经死了。反而神智清醒以后,能认出自己,却会把澜川错认成清江。

妙元神志不清时,如今的事情几乎全部不记得,却清楚记得清江死时的情景。而甚至恢复之后,却唯独忘了清江死去的事实。

这中间的关系,着实过于玄妙。

然而据今日所知,清江确有其人,清江确已亡故。

虽然舒娥早从妙元口中得知有一位在玉清宫大火中身亡的乐师,然而妙元神智失常,并不能全然相信。今日听楚公公说了出来,舒娥才确信无疑。至于清江如何身亡,只听楚公公那两声“可惜”,便知确如妙元所言,是葬身火海。

舒娥心中微微一寒,只怕,清江也真如妙元所言,是被一个女子,锁在房中,以致无法逃出生天。

楚公公见舒娥略带倦意,想必是因为天气暑热,她一个年轻女孩儿经受不住。于是简略介绍了剩余几部,便派人送舒娥回去了。

过去教坊和大乐署,走过不远,便是那座石桥。

远远可以看见,过了桥的那座殿堂,屋顶似乎还落着白鸽。舒娥只是鼓不起勇气,去看看妙元。再想到兪氏让她置身事外的话,想到身边还有教坊的人相送,朝着东边叹了口气,往永安堂走去。

“夫人明日几时来?小的去永安堂接您。”跟着舒娥的小太监问道。

舒娥回过神来,看那小太监,也不过十五六岁年纪,不由得想起小英子,心中一阵难过。看着小太监神态恭谨,说话走路,都透着一股小心,忙温颜笑道:“我想过去便自己去了,不用接的。你送到这里也就够了,快回去吧。”

那小太监听了舒娥的话,脸上却现出了可怖之极的神色,眼中满是害怕和哀求,半晌,才叫了一声“夫人……”声音却也有些发颤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