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贵妃起居注 > 第229章 影响

贵妃起居注 第229章 影响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20 01:10: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若是都依徐循,自然是一切如故,这件事就算是揭过去了。反正无非就是几个人和栓儿说了点什么,孩子还没糊弄过去了,压根都没起疑心。可,问题就在于,虽然皇帝说了依她的意思来办,但这件事显然还是不能依她的意思来办。不看在别人,只看在仙师份上,她都得揣摩着皇帝的意思去办。

她估计皇帝是不会对阿黄点破什么了――点破了又能说什么?当年胡后被废的时候,阿黄已经很大了,这些年来也有大把机会和生母相处,皇帝就是想抹黑胡后,也得看阿黄会不会信。再说了,对女儿说前妻的坏话,实在有点没品。从她对皇帝的了解,以及皇帝自己的表现来看,这件事,他是打算就这么装糊涂,装无知,含混过去了事。

既然如此,那仙师那边也没必要知道真相了,按徐循提出的方针,她需要知道的便是‘徐循说动了皇帝,以避居长安宫不再管事为交换,让仙师继续居住在北京,以及安排阿黄尽快出嫁’。这么着,皇帝面子上好看了,仙师心里也安稳了,阿黄更不必面对一个不知所措的父亲,大家都各得其所,似乎是个很不错的结果。

――只除了太后现在没有多余心力、兴趣管理琐事,而仙师退出以后,宫务又需要人来管,然后皇帝还属意徐循填上以外,这个计划没有别的破绽了。徐循也找不到一条更好的路来避免自己不进一步得罪太后,虽然她很明白在太后看来这件事是怎么样的:有人和栓儿说了几句话,徐循感觉上是掺和了一脚,然后静慈仙师就去长安宫隐居了,阿黄出嫁了,宫务就交到她皇贵妃手上了,皇后虽然痊愈,但被进一步架空,太后不必说了,手里权力更弱……以太后的性子,往什么地方去编排她都不奇怪,很有可能就会把一切都归纳到她的阴谋上去。而皇帝呢,以他的性格,怎么可能会跑去和关系业已比较疏远的母亲自揭疮疤?然后静慈仙师这边,她还处在阿黄没暴露的错觉里,更不可能会去说明真相,这个冤枉亏,徐循是咬着牙都要咽下去,虽然心里冤,但……有啥办法,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了。

至于一切维持不变,那是下下策,不把真相告诉静慈仙师,人家凭什么相信徐循对皇帝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她和皇帝做了多少年夫妻了?可若告诉了真相,且不说静慈仙师未必会谅解她热血上脑,贸然违约,就说皇帝这边的感想吧,没有什么男人喜欢在自己的女人跟前丢脸,更别说以皇帝和静慈仙师的关系,若是皇帝知道他的凄凉暴露在当时废后事件的直接受害人跟前,供她幸灾乐祸,徐循根本不知道在脾气受到刺激的情况下,他会做出什么事情。权威下的孤寂,被一人知道那算是沧桑,被太多人知道,简直就是笑柄。

那天晚上,皇帝当然没有什么兴趣再来证明自己的雄风了,他很早就睡了过去,起码是好歹把眼睛给闭上了。徐循也是一晚上都没睡好,就在琢磨着这事儿,越琢磨她越是无语,到最后也懒得想那么多了,吃亏就吃亏吧,被冤枉就被冤枉好了,反正她在太后眼里估计一直都是一头白眼狼,现在也不差多这么一桩罪孽。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把这件荒谬绝伦的人伦小案给解决掉。甚至于事件各方的利益链条,她现在都懒得梳理,打从孙氏动了阴夺人子的念头到现在,这件事里牵扯到的所有人几乎都是输家,若谁还为一点蝇头小利沾沾自喜……那就让她高兴去吧,她也管不了了。

第二日送走了皇帝,她便去拜访静慈仙师,开门见山地把皇帝的条件摆了出来。

“提到阿黄以后,大哥是心软了一点。”徐循不是为了卖人情,只是若说得太好,仙师也不会信,“我求了半夜,大哥终是松了口,也不愿见到阿黄日后和生母分隔两地,只要姐姐日后在长安宫内,不再频繁出门,想来大哥也不会重提去南京之事了。”

事实上,这应该也是符合皇帝性格的。徐循无法想象皇帝在意识到自己的惨淡后,还会乐见‘敌人’活得逍遥自在,比当皇后的时候好像也差不了多少,动不动还可以践踏一下现任皇后的尊严。

静慈仙师显然松了口气,她不禁露出一点略带自嘲的笑意,“我倒是该多谢陛下了,修道之人,本不该再牵涉红尘之事,只是老娘娘厚爱,又不好拂了她的面子。”

徐循昨晚倒没想到这一层,现在听仙师说起,一想也是这个理:之前助理宫务,还可说是为阿黄日后的婚事着想。现在阿黄做了这样的事,能顺利出嫁都要求神拜佛了,期望值低了以后,再管宫对仙师来说根本只是白做工。皇帝能出面帮她辞职,她说不定还求之不得哩。至于在宴会上坐在孙后之前这样的事情,纯属太后和孙后之间的斗争,这里都不必谈了。

好歹有个人能从这一团乱麻里得到一点安慰,虽然难免带有心酸,但也实属不易。徐循的心情亦是开朗了一些,她笑道,“正是,且看吧,这几日大哥也许会去清宁宫一趟,到时一切顺其自然,若他真属意我管宫,阿黄的嫁妆,我自会尽点心意。若不是,我也会多提醒大哥几句的。”

仙师颔首道,“我总之就都托付给你了――能与你相识,真不知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徐循自然连忙逊谢,两人说了几句客气话,外头有人来报:“大公主来了。”

仙师便令进来,她偏头对徐循道,“这些年来,我是亏待了阿黄,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未能悉心教她……”

她叹了口气,“总觉得孩子还小,一转眼也这么大了,展眼就要出嫁,日后相见的机会,又有几次?人生到了我们这个年纪,看的也就是下一代了。是以最近我都天天让她过来,好教导她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她忽然又自嘲地一笑,“其实也就是谈谈说说而已,论到底,我也未必擅长,否则,又如何会落得如今这样地步?”

徐循不知如何安慰她,恰逢阿黄进来,她更有几分尴尬,却又不好就走,颔首受了阿黄的礼,便没话找话道,“如今也开始留头了吧?今年二月二,不必去剃头了。”

宫里规矩,皇子皇女留的都是光头,只皇女有两个小揪揪而已,要到十多岁才开始留发。阿黄去年以前都保持孩童发型,从腊月里开始不剃头了,孩子年轻,头发生得快,现在已有寸许长,全都支棱着,看来像是个刚还俗的小尼姑。她点了点头,抿着唇并不说话,徐循见她眉眼间有些郁色,也不禁轻轻地叹了口气:历来百姓女,成婚都在十七岁前后,她提早三年就要出宫嫁人,起因不过是一桩在她看来不但不大,而且还很正义的行事。这孩子就算很有些心眼,又受过些坎坷,但毕竟是当作金枝玉叶养起来的,就如同当年刚进宫的她一样,虽说明知道宫里有些残酷的事,只怕一时也不易接受自己亦不能幸免,是无常世道中毫无特殊待遇的一员。

她如今身居高位,外人看来无限荣宠,对比仙师的待遇,高下立判。观阿黄眉宇,自己多说她也未必听得进去,倒说不定激起她的反感,觉得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徐循轻叹一声,也不搭理徐循,只对仙师道,“如今咱们且说择婿的事,你也知道,此事都是宫里宦官们去办,我这里多少还能托人打声招呼,姐姐只想着,觉得阿黄这性子更适合什么样的人,且托人告诉了我,咱们也尽尽自己的努力吧。”

仙师自然一口答应下来,也不顾阿黄的反应,以及徐循的谦逊,又令她叩谢徐循,阿黄只得跪下来给她磕了个头,徐循忙弯腰将她扶起,阿黄这厢也要起身,两人眼神一对,徐循见她脸蛋尖尖,大类乃母当年,心中不免叹了口气,低声道,“你还小,以后慢慢地就懂事了,不论如何……”

她本想说:‘不论如何,也不该亏待圆圆,她毕竟和你是一块长大的’,但见阿黄神色漠然,便又把话吞了回去,改口道,“不论何时,这世上都有艰难的事,就看你怎么想,怎么去度过吧。”

阿黄默不吭声,徐循和仙师是何等人物?焉能看不出她的不以为然,两人对视了一眼,均都有些无奈,仙师叹道,“还是早嫁早好吧――唉,我就把她托给你了。”

徐循虽然心中亦有感慨无奈,但却不愿再做颓唐之语,她微微一笑,似乎是勉励自己,又或者是在勉励仙师,“是啊,起码咱们的女儿也还是能嫁出去的。”

仙师被她一说,亦是不禁从眼睛里笑到了脸上,与徐循又交换了一个眼色,方才欣然道,“不错,早日嫁出去,也未尝不是好事。”

世间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就看你用什么心态去做了。抱定了不喜阿黄的心态去为她忙碌,那自然是忙得没劲儿,但是转换一下心态,徐循又觉得也不是什么坏事。起码就利己角度来说,这也算是为了点点婚事的一次练手,有这个盼头在远处,眼前的烦心事便没那样讨厌了,她也能比较容易地鼓起勇气,请皇帝去清宁宫摊牌。

“不是都说了,依你的意思去办吗?”某皇帝嘟嘟囔囔的,“怎么还要我出面啊?”

“我的意思就是请您去办啊。”徐循哭笑不得,“不然又该怎么和老娘娘说?老娘娘那里可还什么都不知道呢。”

“让胡氏去说好了。”皇帝无脑推卸责任。“她不是娘的腹心吗?就让她说自己身子不好,不能管宫了,这差事可不就卸下来了?”

“胡姐姐到现在都一心以为你被瞒在鼓里,”徐循又开始和皇帝掰扯了,“让她以此借口去说也不是不行,只是你这性子,她也是熟悉的。本来生大气呢,忽然没声没响,就这么算数了?只怕胡姐姐会生出些疑惑来。”

“那就让她疑惑好了。”皇帝还是嘴硬,“她劝不下我的脾气,也不许别人能劝下不行?”

徐循只能无语地看着他,皇帝被她看了一会,可能也觉得自己幼稚,到底还是缓和了语气,“其实真的让她去说也不是不行,就说她身子不好不能管了,不是挺好的吗?”

“老娘娘只是老了,又还没糊涂。”徐循低声说。“您这是要让仙师莫名其妙地再得罪个老娘娘啊……”

皇帝没法了,又回到原点,“那就你去说好了,就说是我让你去的。”

徐循真快被皇帝弄疯了,“大哥你也为我想想吧,我本来就和皇后不合了,在老娘娘眼中,虽也不是什么好货色,但到底没怎么往死里得罪过她,偶有龃龉,也都是因公而发。您现在是也盼着我往死里得罪个老娘娘?那我在这宫里,以后还有没有落脚的地儿?”

“有这么严重吗?”皇帝都被她急赤白脸的样子给逗乐了,“也就是帮我传个话而已。”

“乌鸦还不报丧呢,有个名声而已,不一样是人见人憎,”徐循使劲推皇帝,“我不管了,您去吧,去吧,去吧!”

皇帝没得办法,只好答应了下来,又威吓徐循,“我去是去,你可不许管我怎么说。”

徐循能得他答应,已经心满意足了,料皇帝也不会胡说八道,便笑而不语,皇帝看她笑得满足,便拧了她的鼻尖,戏语道,“就该让你去得罪她,这样,日后看你不尽心侍奉我?若惹恼我了,只需三四个月不理你,瞧你还有好日子过不。”

“又何须还要再得罪她一番?便是现在这样,你三四个月不理我,到时皇后来踩我时,难道她又会出面为我说话了?”徐循就事论事地反驳道,“她心里又何曾看重过我?我不得宠了,她自然提拔得宠的人和皇后斗去,不踩我一脚已算是有情分了,还理我呢?――倒是胡姐姐,说不定还扶我一把。”

皇帝摇了摇头,叹息不语。徐循也觉得提这些事好让人不舒服,遂转移话题道,“年前说好的,过了年为壮儿开蒙,如今他在韩女史手里,已经读了几本蒙书了。外头的先生给物色好了没有?”

“物色是物色好了,也就是前几日的事。”皇帝道,“我特意找了都是人品方正的翰林老儒,希望耳濡目染,能让这孩子学些好吧。”

“他可是没什么不好的地儿。”徐循即刻护短道,“要说有什么不是,也是我不该让他去看吴美人,不然,他未必会有疑惑。”

“可还不是?”皇帝便很方便地怪到了她头上,“还不都是你多事?――现在壮儿还有去看她吗?”

既然连仙师的事都说了,壮儿的事也就不必瞒着皇帝,徐循借机道,“没有了,我把他的身世原本都和他说过。孩子听了很羞耻,再也不要见她,如今两个月过去,都没念过她一句。”

皇帝神色微霁,“还算知道些廉耻,懂得要好,那便是有救的。”

“他可也有一半是你的骨血。”徐循终忍不住为壮儿说话道,“多大的孩子,一件坏事也没做过,怎么听你的话,他像是时时刻刻都预备犯下大罪似的,竟不是父子,反成仇人了。”

“就是因为我的血脉也不算太好,所以才担心不是?”皇帝嘿了一声,也不是没有自嘲。“像妈要担心,像爹也要担心,这该让人如何不担心他?”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还如何进行下去?皇帝摆明了就是不喜壮儿,就如武姜不喜长子庄公一般,这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徐循虽为壮儿不平,却亦是无能为力,皇帝虽然口口声声十分爱她宠她,但基本上和他有关的事,似乎没有一件是她能改变得了的。

把事情推给皇帝以后,徐循便不再管了,一心只教导点点和壮儿,连出游的次数都减少了。仙师的话,令她感触颇深,算算点点也就只能在身边再养个十年左右,十年以后,她才四十出头,游幸的时间还怕没有?但和女儿朝夕相伴的日子,却真是过一天,少一天了。――当然,她也是怕自己教得不够用心,将来把点点养出阿黄那样执拗的性子,那就是再后悔都来不及了。

点点懵懵懂懂、没心没肺的,自是不懂大人们的事,只觉得娘忽然多了时间陪自己,也挺开心。不过,她虽对永安宫外的事毫无所知,但却不代表这孩子真是个傻瓜,徐循听钱嬷嬷说,点点背了人,同她、欢儿抱怨过好多次,觉得弟弟的性子如今是阴晴不定、喜怒无常……不过,到底都还是孩子,点点也并未因此而疏远弟弟,还是照旧想要亲近他。

至于壮儿,表现要复杂一些,除了那天爆发性的哭号以外,如今他很少和徐循有肢体接触,如以往那般扑入怀中撒娇的情景已经少见,不过,好在和她在一处时,壮儿也远远不至于同在皇上跟前一样紧张。徐循对他反正尽量一如既往,也不想太小心了,反而还让孩子觉得不自在。

虽然两个孩子都还很小,但徐循如今也时常说些为人做事的道理给他们听,暂时还以钱嬷嬷从前教她的那些仁义道德为主,其余别的东西,她打算等孩子上了十岁,渐渐懂事了以后再提。

这日两个孩子都不必上学,徐循便接来到主屋玩耍,教点点和壮儿下围棋。两个孩子都不笨,迅速理解了围棋的基本规则:圈地,点点已经开始在棋盘上啪啪乱下了,徐循忙着把她叫回来,道,“这还有提子、无气没教你们呢。”

她正在这教点点数气,又解说一些游戏规则,壮儿那边倒是已经明白了不少,拉着韩女史下了起来。一边下一边问,“这里是不是不能下?”

“为什么要放在这里?”

间了点点的笑声,“哎呀,我明白了――应该这么下!”

“我不嘛,为什么不能这样?我偏要这么下!”

屋内正是乱哄哄的热闹时,忽又来人宣徐循去清宁宫觐见。徐循心底咯噔一声,多少有点底了,便让孩子们径自下棋,自己匆匆换了衣裳,赶往清宁宫去。

到了清宁宫内,并不见仙师,太后面上神气也不大好,徐循入屋时,还见她同乔姑姑轻声细语,不知商议些什么。见到她进来了,两人方才住口,徐循也不多问,上前行过礼。太后道,“起来吧――坐。”

她寻思了一会,方道,“今日让你来,是有一件事想问你:你愿不愿意把宫务再接到手中?”

徐循听太后话头,和皇帝谈得好像还不是很崩,心中不禁纳罕:按她对这对母子的了解,这一番对话,应该是火花四射才对。除非是他俩都改了性子,不然,皇帝肯定没按原来的策略行事。

“这……”她略现踌躇之意,没有一口答应。

太后见她如此,便叹了口气,道,“说与你听,也是无妨。年前栓儿来此时,不知谁对他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被大郎知道了,不禁是勃然大怒。他自然知道并非我的授意,便疑心到了胡氏身上,把栓儿的大伴,叫那什么――王振的?拿来一问,果然如此,那两人都是胡氏身边的老人。”

“可――”徐循故作不知,故作得也很辛苦。“仙师不是这样的人呀。”

“我也是这么说了,刚才把她喊来,这孩子果然一无所知。想是那两人跟她许久,心怀忠义,也是为她不平。”太后叹了口气,“不论如何,大郎拿准此事,是不许胡氏再管家了。胡氏自己也是羞惭无地,坚决要回长安宫去住一阵子……我已许了她。”

“如今宫中事多,少了仙师调度,只怕老娘娘精神头不济,若有个寒暖,未必能照应得周全。”乔姑姑接口道,“恰逢皇后痊愈,本该还宫务于她,只是,皇后娘娘从前管宫时疏漏颇多,比起她来,老娘娘还是属意于你――”

徐循哪还不知皇帝的用意?这么做,虽然打了仙师的脸,又直接牺牲了两个不知名倒霉蛋的前途,累得她们要被赶出宫去,也不知是直接回家,还是发往浣衣局服役,但却能维护他和太后的关系,也能避免更大的冲突,又为徐循接掌宫务铺平道路,在他看来,自然是很合算的买卖。

而拒她对管宫的热情,几乎约等于无,但皇帝既然已经做了如此安排,又仁至义尽到这个地步,且在他来说,也的确没第二个人选――再说,又还有阿黄的婚事……

徐循在心底叹了口气,她垂下头轻声道,“老娘娘虽看得起我,但妾身资质愚钝,只怕……”

虽然是谦逊推辞,但语气绵软,一听就知道,徐循的立场并不是很坚定。

以她和皇后的关系,乔姑姑都把话点得如此明白了,她若还坚定回绝,那才有鬼。乔姑姑眼底,也掠过了一丝笑意,她请示性地看了太后一眼,见太后微微点头,方道,“这事,也不是老娘娘同你两人自说自话能定下来的,自会和皇爷商量。”

她顿了顿,又说,“只同皇贵妃说道两句,盼你别忘了那就行了。”

都要如此赤.裸.裸地出言提醒了,可见太后心里,有多不放心她的政治觉悟,若不是再没第二个人选了,也未必会找到她头上。徐循心中苦笑,面上却不敢露出分毫,只柔声道,“那就听凭老娘娘和大哥的吩咐了。”

却是口口声声,不离皇帝。

乔姑姑停顿了一会,方才笑道,“知道就好,这就不枉老娘娘看重你了。若是由你接掌,少不得要留心几件事……”

便开始滔滔不绝地和徐循交代些近期的事项,填充突来的寂静和空白。

徐循半心半意地听着这些废话――在这些音节底下,隐隐约约地,她仿佛听见了上首传来的一声冷哼。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咯。

ps 猫酣睡了整个下午,8点准时起床,开始跳到我电脑旁边要吃的。一直蹭我,示意我摸它,大概感觉亲热够了就跳下桌子要领路去厨房,发现我没跟来就又不屈不挠地重复第一步骤。如此一个半小时以后,她大概觉得曲线救国没希望了,便开始大叫讨吃……吃完了,安耽了,继续睡,我去摸她她也丝毫都不搭理,顶多舔舔我的手示好……

我真希望我和她换一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