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贵妃起居注 > 第215章

贵妃起居注 第215章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20 01:10: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215章

还好,文庙贵妃去得着急,现在宫里是忙成了一片,不少人手都被召集起来,去布置明日外命妇入祭的灵棚了――这清宁宫自己院子里的小灵棚,再怎么随意那都是内部的事情,可大灵棚就不能敷衍了,天家气派可怠慢不得,虽连夜召了匠人入宫搭棚,但棚子里外也还有不少功夫要做。扣掉维持二十四衙门运转的人手、在各宫服侍打杂不能擅离岗位的那些,基本空余出来的那些人,全都过去帮忙了。再加上入了夜,清宁宫所在的西面和正经宫城之间还要下千两,多数妃嫔都已回去,留下来的敬太妃和吴婕妤,一个是正经亲戚,一个是永安宫的人,徐循那拙劣的表演,并未引起她们的侧目――又或者说,吴婕妤就算注意到了,也没多说什么。

敬太妃和文庙贵妃的关系一向极好,见到徐循过来,眼泪又下来了,等徐循上完香,她才有几分责怪地道,“怎么才来!”

徐循一时便不知该如何开口――敬太妃估计是悲痛过度,已经压根顾不得别事了,她又不便自己解释,只好含糊道,“毕竟……想着老娘娘那里,还是晚上过来,大家都便宜些。”

敬太妃明显就是一怔,思忖了片刻,似乎若有所悟,她那明显的责怪态度软化了下来,拭泪道,“来了就好,姑姑生前便是最看重你的……”

说着,两人不禁都哭了起来,徐循刚过来,眼泪还新鲜,敬太妃却是有些哭干了泪了。吴婕妤忙在旁边好劝歹劝,徐循又坚持替敬太妃跪一会,强她好歹去吃点东西。

敬太妃消失片刻,回来时,望着徐循的眼神,又自有所不同,亲手把徐循扶起,却是几次欲言又止,方才低声道,“好孩子,难为你了――趁着宫门未下千两,你还是赶紧回去吧!”

违背太后的暗示,跑出来也就罢了,要还在清宁宫里逗留过夜,那可就是完完全全地不顾地主的面子,要和老人家翻脸的节奏。徐循也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再无聊地挑衅太后,扰乱了文庙贵妃的丧事,她擦了擦眼泪,低声道,“您如此体谅我,我反而不知该说什么了……”

和敬太妃不免又对着哭了几声,方才告辞而去,出去路上,见静慈仙师站在廊下,她要停下,静慈仙师只冲她直挥手儿。徐循便不停留,一径出了宫门,往永安宫回去了。

皇妃丧礼,不比别人,自有一套讲究。皇帝已经下令辍朝五日,这五日中要开坛设祭,因是三朝老太妃了,设祭设几坛还要商议,总是要体现出对长上的尊敬,又要照顾到紧迫的时间,太后去哭了一次就回了清宁宫,和皇帝来回传话商议了一番,最终定下了在常例的皇后、皇妃、太子、亲王、公主之外,再增设宫中六尚,也就是六局一司一坛,内官内侍一坛,如此场面也热闹好看些,且又不费什么功夫。――然后就要忙着开宫库找各种应使东西去弄了,概因天色晚了,宫门上锁,今晚不趁夜弄好,明日外命妇进来,场面也不好看。

皇帝没有亲自过来,也并非摆谱,皇妃的丧事不是内宫自己的事,翰林院要撰写谥册文,这七个祭坛的祭文,还有文庙贵妃的圹志,更重要的是,他要点选文庙贵妃的墓穴――长陵那边是不会有她的位置的,虽然贵为贵妃之尊,但本朝并无妃嫔附葬的规矩,长陵内虽然有妃嫔,但那都是殉葬的人口,直接就已经埋到陵墓里面去了,作为文皇帝一朝唯一没有殉葬的贵妃,皇帝还得决定她到底是回南京安葬,还是葬在郊外金山――这些年来,公主去世后多有在金山安葬的,又或者是在长陵附近找个风水宝地,把她给葬进去。

比起他平时决断的军国大事来,这也不是什么要紧事儿,但身为一家之主,此事也必须由他来做主,而朝臣们对这种事其实也是挺看重的,内阁重臣都要列席商讨。他讨论了一个下午的谥号、封赏,又最终圈定了金山为昭懿贵妃的葬所――虽然文皇帝的一部分嫔妃得了六字美誉,不过文庙贵妃没有殉葬,就无法享受这个殊荣了,按着昭献贵妃王氏的例子,最终拟定了昭懿这个谥号。

这两件大事定了,余下写册文不过是程式功夫,至于该如何在圹志里吹得天花乱坠、增光添彩,那就是翰林院的事情了,皇帝也不会管他们居于外朝,根本没有渠道得知宫内的消息,反正一切定下以后,他就该干嘛干嘛去了,人在深宫里有没有守礼茹素之类的,只能自由心证,反正别人根本也管不到。

至于圹志怎么办?通过司礼监请个贵妃身边的内侍出来,问点基本情况,然后就……夸呗。给人写圹志自有一番技巧,这都是文人随着考进士等等慢慢培养出来的本事,你拾过一个馒头,那就是‘妃性简朴’云云。翰林院里有人专精做这个的,而且还很惹人羡慕――圹志写过,外戚家里必定是要打点的,今次如昭懿贵妃是英国公家的姑娘,他们家出手还能小了?对于清苦的京官来说,这也是不小的补贴了。

至于皇帝,在乾清宫享用了一顿低调的晚餐,漱过几遍口,确定不会被闻出异样的味道了,他便动身往清宁宫去,给昭懿贵妃上香。宫门虽然已经下了千两,但这对于皇帝来说,自然并不是障碍。

宫里规矩,年轻的妃嫔,和太子、太孙都是不相见的。等做了太妃以后,一般年过四十以上,人老色衰了才会和皇帝偶然见上一面。皇帝小时倒还和敬太妃有些熟悉,自从她成了太妃以后,竟没有什么诚相见,此时见到她憔悴的样子,想到自己小时她待自己殷勤和气之处,倒不免勾动情肠,很顺利地就掉了几滴泪,体体面面地给昭懿贵妃行了礼――若非如此,以他和昭懿贵妃相见的次数,这眼泪可未必逼得出来。

又劝慰了昭懿贵妃几句,见吴婕妤守在一边耐心陪护,他不禁暗暗点头:吴婕妤是永安宫里的人,这一点他还是清楚的,徐循偶尔也和他说起一些同吴婕妤、曹宝林的来往。素日在长宁宫时,没觉得她们如何,现在到了永安宫,心倒都善了起来。守夜是个苦活,又未有什么收获,吴婕妤肯在这里陪着,可见她的厚道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徐循不能久留,所以暗示吴婕妤来为她尽孝,不然,以她的为人,以及和昭懿贵妃的关系,肯定是要自告奋勇前来守灵的。

这些思绪,几乎是自动浮现在脑海之中,皇帝摇了摇头,不去想徐循了:昭懿贵妃去世,各宫都要守孝,起码这出殡之前,他也不好乱跑到妃嫔宫里去。即使是去探病的,传出去也不好听,不又给太后添了个话柄吗?就是刚才给徐循传话,也都是通过马十的,这几天他人不打算过永安宫去,自然也就不能安慰她了。――来上香都要遮遮掩掩,明日大灵棚众人致祭,她更不可能出面了。昭懿贵妃对她有恩,不能参与她的丧事,甚至在他这里都得不到支持,徐循心里想必十分憋屈沮丧,正需要他的开解。

现在也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就算有矛盾,也要把昭懿贵妃好生发送走了再说。皇帝按下思绪,示意马十前导,转身往太后居所行去。

走到一半,见有人影隐约躲在廊下一根柱子后头,他还有几分诧异――在宫里当然不可能出现见面不礼的事情,起码在皇帝身上不可能发生。

正欲扬声查问时,马十忽然一声咳嗽,他很含糊地低声说,“爷爷,是仙师……”

皇帝顿时恍然大悟,他不免微微露出冷笑,想了想,又懒于和一介女流计较,便不曾做声,加快脚步,很快就拐过了弯角。

到得殿内,太后这里议事的女史还未散去,皇帝进门时,一屋子人都是矮的,当下自然又是一番扰攘,不过,有皇帝参与,太后也很迅速地就把一些事项定了下来。

待得众人告退,母子两个对视了一眼,似乎均都在猜度对方的心情,只见对方都是若无其事样子,便都没多说什么,皇帝又给太后请了安,便退回往乾清宫去了。

他走出门时,心中忖度:看来娘根本不知道徐循来过……清宁宫事事忙乱,若得了一两个人照拂,这件事还未必能传得到她耳朵里。徐循能听她的话,连昭懿贵妃葬礼都不露面,以娘的性子,应该能够满足了吧?起码这几个月,是不会再找永安宫的麻烦了。

太后望着儿子的背影,也还算满意:自己压制贵妃也有段日子了,太后又何尝不清楚此事她不算占理?从强力压制贵妃的那一天起,她就等着皇帝来为她说情,毕竟,这也不是皇帝第一次为了自己的贵妾过来开口了。

不管是徐循没开口,还是皇怠择了沉默,起码今日他并没有为贵妃说情的意思,哪怕自己这一筐梨送去,贵妃只怕是按捺不住,早就给皇帝递了话了。

毕竟情分还是不如孙氏,又或者说,在那次以后,皇帝也改了性子,懂得在宫里行事,也该讲宫里的规矩了――做婆婆的搓摩皇后的时候,他都没开口,这回为了一点小事就给贵妃出头,无疑就很不合规矩。

太后的唇角,不禁便微微上扬――对她来说,皇帝乐于讲规矩,总不是一件坏事。这宫里若是没了规矩,那才叫心烦呢。

至于徐循此刻的心情该是如何,她也多少能想得出来。要让一个人难受,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对症下药,让孙皇后难受,捧起个皇子养母便足够了,而要让徐贵妃难受呢……

说实话,在太后心里,徐贵妃一直是要比孙皇后更棘手些的,不是昭懿贵妃的死,她还很难恰到好处地宣泄掉心头的这口恶气。

自然了,她漫不经心地想――也不能太过分了,徐氏就算毛躁些,究竟也还是好的,起码,把她压得太厉害,孙氏就又该起来了……比起孙氏,她倒宁愿看徐氏得意。只是在这之前,要好好地磨一磨她的性子,教晓她明白事理罢了。

等丧事过后,若她懂得过来请罪示好,胡氏自然会为她说话的。就看在胡氏面上,这个下台阶,太后也没打算往外推,只不过到底什么时候往外走,就得看她的高兴了。

虽是盛夏,但昭懿贵妃的丧事办得到底还是很有条理,很有皇家的体面。几乎是一夜之间,大灵棚就立了起来,祭坛也齐全了,祭文也齐全了,至于黄纸白幡、孝服麻冠之类的东西,也在一夜间全置办了出来。各外命妇入宫致祭时,一切早已经有条不紊,过去一夜的忙乱,压根没留下一丝痕迹。

不论僧道,皇家供养的出家人也自然到了个齐全,该做法事就做法事,该拜就拜,各外命妇每日侵晨入宫,至晚方回,虽然辛苦,却没有敢于怠惰不出面的。如今东厂横行,若是真补好,若是装病,对景儿这就是天大的罪名。风险和收益,并不成比例。

如是劳累了七天,昭懿贵妃的陵址也衙了,不过起坟又是一件很缓慢的事了,七日后出大殡,棺柩暂时停于长陵庙中,待到金山陵成,再正式下葬。出大殡时少不得又要给全城百姓看了一番热闹,文武百官并外命妇均要参与路祭,凡是宫里有丧事辍朝的时间,泰半都不可能让朝廷官员闲着的,反正过去的七天里,总有好多礼仪要他们参与,态度亦是丝毫怠慢不得。

出过大殡还不算全部结束,之后七七、百日,都还要再加祭祀,宫里诸人引了成穆孙贵妃的例子,各藩王为昭懿贵妃服期年孝,至于皇帝和众妃嫔,自然更减上一等,服上三月大功孝,也就算是意到了。

当然了,不是父母热孝,肯定不会禁止行房,只要不闹得太过分,也不会有人出来约束。基本上,众人在出殡以后不久,也就恢复了日常生活,只不过原来宫里沸沸扬扬的内安乐堂一事,被昭懿贵妃的丧事一岔开,现在倒是暂时转入了低沉期,没有多少人再谈论这放人出宫的事。反倒是有人传言,说徐贵妃娘娘的病已经不大好了。

――理由也很简单,连昭懿贵妃的丧事,她都没出面,好歹皇后都在出大殡的时候出来了一次,贵妃娘娘却连一点动静都没有,以贵妃娘娘的为人,若非病重,必不至于如此。

自古谣言,都是越惊悚越有市场,即使没有实证,众人也都愿听信――仿佛是为了证明此事的真实性,皇帝忽然下发了一道旨意,更是引发了轩然大波。

――以贵妃多年服侍勤谨,辅佐管宫有功,奉皇太后慈谕,从皇后所请,循太祖皇宁妃旧例,为贵妃再上嘉号,为皇贵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