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贵妃起居注 > 第199章 富贵

贵妃起居注 第199章 富贵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20 01:10: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最近这宫里,几乎都能上个《后宫十月无事札子》了,从元月到如今七月初秋,宫里是熙和雍穆,虽然这么多人住在一处,每日里都免不得发生些人和人的摩擦,但重量级人物之间的关系却是越来越和谐,经过了好几年的混乱期,如今的宫里,仿佛终于是找到了一种新的秩序,大家在这体系中都有自己的位置,都也还算是比较满意,经过一年的运转,新秩序行之有效。所谓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后宫里的气氛,自然而然,也就要比前几年更积极了许多。

就比如说太后吧,如今虽然不管事,对前朝也渐渐地没有那样用心了,但人们也习惯了她对于后宫事务的积极关心。皇后在操办宫中关于万寿节、千秋节乃至各皇子皇女小生日,四时八节各种节庆时,都照例时时派人去询问清宁宫的意见,据此随时调整,没有一点儿脾气。更时常主动抄写佛经,奉献给太后一道供奉佛前,连带坤宁宫各宫人、宦官,都染上了得闲祈福抄经的习惯,一个个在待人接物上便更加圆融宽和,虽然是天字第三号坤宁宫的差役,却是半点傲气都没有,博得了六局一司乃至诸多宫人的交口称赞,都道皇后是难得的慈和人。

当然,后宫嫔妃们,也都被皇后的榜样带动,在宫中闲居无事时,不是抄经,就是从事佛事活动,再不然就是给边关的征人做些冬衣,以此表达自己支持的态度,比如咸阳宫的赵昭容就是抄经模范,曾创下一个月抄写十五卷经书的记录,迄今尚且无人超越,也换得了皇后的微笑赞许。――这就是失宠嫔妃们在这个体系里的位置,能有一件事去做,有一个途径去讨好皇后,她们的心灵也获得了安慰,纷纷感到幸福感有所提升。

至于新入宫的得宠宫嫔们,则一手承包了如今宫中的勾心斗角份儿,诸嫔和袁嫔之间本来关系和谐,可惜,袁嫔本来极为受宠,后又乍然跌落,难免心中不平,见诸嫔因美貌上位,而原本和自己无法相比的李婕妤,也得了些体面,更是酸楚得很,自然而然,也有些难掩的妒忌流露在外。而诸嫔和李婕妤,原来都无甚宠爱,又有袁嫔在上头,彼此间也没什么争斗,可如今都有了脸面,倒是攀比起来,三人居住在一宫里,抬头不见低头见,时而你和她好,说我的坏话,时而我又和你联合起来孤立她,彼此间不是争闲气,就是比首饰,口角无尽,传出来大家都当笑话看,也算是平衡了一下对新人那带着酸涩的排挤之意……反正也都是受过教导的,私下无论怎么闹,大面上都出不了格,皇后历来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她们去闹,年轻人热闹热闹,也没什么不好。至于供给,倒是一律十分公平,让人挑不出一点错儿来――别看三人私下闹得欢,到了外头又全是好姐妹了,毕竟在各自都有些根基的老人跟前,新人无子,不抱团,倒也觉得有些气虚。

至于远在长安宫的静慈仙师,日常在太后娘娘身边潜修,时不时把大女儿接去住上一阵,太后得她陪伴,也能聊解寂寞,毕竟如今年老,更爱热闹,而不论是皇帝还是孙子女们,过去请安的次数都终究有限。且孩子们毕竟天真烂漫,也不如静慈仙师聪慧解语。

因宠爱日甚,如今宫中饮宴,众人已惯了在皇后上首再安排一张座位,给仙师安坐,唯有每年新年大朝、大宴,万寿节、千秋节等隆重诚,仙师身为修道人不便出面,方由皇后居首……虽然如此终究似乎于礼不合,但人毕竟是习惯的动物,皇后本人没说什么,几次以后,众人习惯成自然,亦根本不觉得难堪。

至于宫中宠爱最盛,十年来荣宠不衰的徐贵妃,三天一次往坤宁宫的请安,从未断过,坤宁宫四季应时该送的份额,以及份额以外的特权物事,也未曾亏待过她,两宫见了面彼此都是笑意盈盈……不过除此以外,却没有任何私下的交往。徐贵妃无事常往西苑、南内去,或是侍奉皇帝,或是带着孩子们踏青,或是操练马球队,除了何惠妃、静慈仙师以外,并不大同宫嫔来往,也完全不参与佛事活动,给清宁宫请安次数,也并不多。虽然宫中皆传说她是个慈和人,只是人望却又比不上兢兢业业操持宫务,处处都是贤良淑德的皇后了。

至于皇帝,如今宫里安安静静,后妃再无嫌隙,皇后上侍奉婆母,下照料子女妃嫔,对自己也是嘘寒问暖、呵护有加,三伏送冰、三九问暖,偌大一个宫廷,被她管得有条不紊,四时八节若干盛事,也是操办得花团锦簇。不论太后如何揉捏,她都是逆来顺受,而妃嫔、子女若有行差踏错之处,也是照应、教诲周到――所谓贤后,亦不过如此。他几次公开表彰皇后的辛劳,夫妻之间,举案齐眉,而同几个宠妃,或是蜜里调油、你侬我侬,或是多年默契、温馨亲切,母子之间,数年没有龃龉,太后退居二线不再过问政事、宫事,关系自然日趋缓和;父子之间,每三日共享一番天伦之乐,眼见儿女们日渐长大,亦是一番享受。朝政中,司礼监渐成气候,和内阁互相制衡,统帅六部,极大地减轻了他的工作量,身为天子,几乎可以垂拱而治,把住大弦儿不错已经净,外有贤臣,内有能宦,这太平天子,真个是垂拱而治,可以说是无一处不顺心,享尽了人世间的种种富贵福禄。――皇帝的幸福感也很高。

该主持中枢的主持中枢,该退居二线的退居二线,该安分度日的安分度日,该变着花样邀宠的就变着花样邀宠……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新的利益链条之下,后宫运转日趋稳定,太后便授意皇后,意在安排些从前没心力铺陈的大事了。

“老娘娘有意增开女学堂?”徐循不禁笑道,“如今这女学,难道还嫌不够吗?”

“老娘娘意思,觉得如今天下太平,久不闻金戈。皇子皇女,必然是长在深宫妇人之手,即使到了年岁出阁读书,也难以真正地体会民间疾苦,”静慈仙师轻轻地呷了一口茶水,“倒不像是文皇帝、昭皇帝乃至当今,都多少经历过风风雨雨。这是大势,难以改变扭转,既然如此,只能从都人、宦官的质素着手,务求让皇子身边聚集着才德兼备的宫人,最好还是各有所长,如此一来,皇子才不至于被宠纵坏了。”

这想法当然是好,但徐循听说了,也不禁有点同情皇后――好容易做上手,把宫务都给理熟了,按徐循想,坤宁宫里的那几个亲信,模仿她的字迹也到了炉火纯青、难辨真假的地步,还没喘上一口气呢,太后的新招数就又出来了,还是打着为了下一代的幌子,说得也的确极有道理,只怕皇帝听了都会点头。至于点头完了谁来操办,那自然是皇后娘娘了。

“这可是大事。”她道,“说来,如今宫中人口逐年增长,宫女已有数千,也不是谁都识字的,不说什么栽培人才了,只说教会所有人识字,都是浩瀚工程,女学堂哪有这么多教习?我记得原来宫里的教习这些年都逐年被抽调走了,不是去了各宫主子身边,就是机灵懂事,去了乾清宫服侍。”

能当教习的,自然都有一定的学问,各宫日常庶务也需要人才打理,六局一司更是少人管事,比如王振这样又有心眼又会来事的,更是找到机会就往乾清宫钻。静慈仙师点头道,,“就是因为教习抽调得快,才显得各宫都少能人,老娘娘不信这数千宫人里没有堪用的,如今就是要建立一个制度,将她们中间的能人种子筛选出来多加教习,日后派到各宫听用。”

“我猜,老娘娘只管出主意,这件事肯定是皇后娘娘主办了。”徐循问。

静慈仙师微微一笑,尽显恬静,“皇后娘娘精明能干,才能胜任如此重责。如今我对她也是心服口服――我在她那个位置上的时候,也做不了她三成的事情。”

那是因为,当时的宫里需要皇后做的事,大概也就是如今的三成……太后这是在称量皇后的背到底能负担起多少重担,一个包袱搁下去,她背住了,那就再多添一个包袱。皇后呢,似乎也是心甘情愿,一点都没有二话地受着她的称量。就事论事地说,如此表现,也堪称是孝顺典范了。

徐循望着静慈仙师,心中亦有些感慨:仙师和如今皇后之间的恩怨情结,不是她可以多说什么的。她扯开了话题,“今次来见你,倒觉得你的脸色比上回好些了,想是病已经大好?我请你去西苑走走,你总不去,如今裁了,倒可以和阿黄一道出去骑马。”

“毕竟是修道人,太常出门冶游也不大像话。”静慈仙师柔柔一笑,“倒是多亏你常带阿黄出门,她见了我,常念叨你的好,我也不知该如何谢你了。”

“可没什么好的,都是该做的,不敢居功。”徐循笑道,“阿黄如今长高得快,才几个月,又抽条了。倒是点点如今,长高慢了,食量却不减,几个月胖了好些,我现在不许她多吃呢。”

两人说了一番儿女经,倒比刚才更高兴了些,静慈仙师终究是应允了和她一道去西苑走走,徐循方才从她这里告辞出去,去看望文庙贵妃――如今她是越发弱了,天气才刚转冷呢,就又病倒了,终究是隔了辈儿,又是妃嫔,门庭冷落,没有多少人过去看望,徐循今日多来清宁宫,倒是为了探她的。

和文庙贵妃也说了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徐循出来已经是午饭时分,正好就不去打扰太后用饭,回了永安宫才刚坐下,便有人来传,“皇爷问娘娘吃过没有,请娘娘去南内赏桂花。”

“前年种的那几本丹桂开花了?”徐循先有几分惊喜,醒起又问,“就请了我,还是也喊了别人?”

“还是同上次一样,请了诸嫔。”来人自然只能老实回话。

徐循的喜悦顿时就消散了不少,她点点头,笑了一笑,“知道了,换身衣服就去。”

皇帝来人喊,除非不舒服,不然一般也没有谁拿乔不去,换衣服就是真的换衣服,来人就在外头等着,没什么好拖延时间的,亦无需徐循出主意,孙嬷嬷带了人尽职尽责将她装点一番,出门上了轿,穿过长长的甬道,几层门扉,便到了亭台楼阁星罗棋布,仿佛人间仙境般美不胜收的南内。

她毕竟耽搁了一会,诸嫔早已到了,正在下首陪坐皇帝,两人一道静听教坊司的伶人吹笛,她身着棋盘格罗衣,手持纨扇,丹桂香中眉目如画,徐循望之亦觉动人,可皇帝却似乎有些无聊,见到徐循来了,倒是精神一振,直起身道,“怎么耽搁了这么久?”

“是从清宁宫回来的,探文庙贵妃的病,只好换一身衣服再过来。”徐循在皇帝身边坐下,和诸嫔互相颔首为礼,“诸妹妹今日真漂亮。”

“姐姐太夸奖了。”诸嫔轻声细语,却无别话。――她性子毕竟是木了几分,此时便不知道吹捧徐循几句。

徐循亦不在意,她捺着腹中饥饿,听了一会笛音,见诸嫔含笑为皇帝斟了一杯酒,皇帝亦回了她一笑,终不免暗暗笑叹一声,转过头去,又默念起了赵嬷嬷‘阳根便是是非根’的总结――如同皇后抄经一般,她念这真言,一日总要念上几百遍。

不过,皇帝对她也十分照顾,并不曾因为诸嫔而冷落了她,拿着酒喝了一口,见徐循神思不属,便奇道,“这不是吹的你爱听的《鹧鸪飞》吗?怎么倒是漫不经心的。”

徐循有点不好意思,但仍直说道,“我没吃午饭就过来的,现在有些饿……”

皇帝被她逗笑了,“你都多大了,怎么还和点点似的?就不能先吃过饭再来吗?”

“不是怕你等久了吗……”徐循低声嘀咕。

皇帝听了,不免抚抚她的秀发,冲她微微一笑,多少深情厚意,尽在其中。“想吃什么?过了午饭时点,随便垫巴两口吧,免得到了晚上又吃不下。”

他们在丹桂树下铺了锦垫,随意坐卧其中,自然潇洒,不过这并不适合进餐,身旁的随从宫女人数亦不大多,一时点心来了,皇帝便令诸嫔,“你也到廊下去,伺候你姐姐用饭吧。”

此时笛音已住,诸嫔正翻看曲谱,拣选下一首曲子,听了皇帝说法,不禁微微一怔,她还未开口,徐循已道,“算了,让她陪你吧,我自己吃一口也就过来,哪要那么多人伺候?”

诸嫔本待起身,听说了便又坐了回去,皇帝看了她一眼,没有多说什么,徐循吃过饭来,他又召了几名宦官在下首跪坐着,令他们作诗来看――如今内书堂里,颇有些风雅的宦者,也能做得几首诗词,只是不曾流落在外。

皇帝拿着稿子,边看边笑,又令一边伺候的马十,“明日召翰林饮宴于此,也以丹桂为题,或是为赋,或是作诗,都献上来我瞧瞧,和内臣们的比较一番。”

又和徐循道,“娘昨日和我说,欲再兴女学,教晓都人文理,数年以后,没准还能多些女学士,到时候,内廷文气,指不定真能和翰林院分庭抗礼。”

虽然是用说笑话的口吻,但毕竟是透露了对内外皆能文的期许。徐循笑道,“被翰林们听见,仔细他们气得偷偷写诗骂你。”

皇帝不免哈哈大笑,有些得意道,“若论优容儒臣,我可胜过祖父多了,他们在我手上,日子还比从前好过。”

一边金英也帮腔,“爷爷说得对,眼看这翰林们秋日得赐宴、观御树、制新诗词,又是一番文气荟萃的风雅盛世。自高祖立朝以来,风风雨雨五十余年,如今方是有了天下升平的气象。”

接着诸位宦官自然有许多阿谀之词奉上,又做得了不少诗词,更有教坊司笛箫琴筝相伴,这个下午过得无比雅致。回宫路上,皇帝召徐循相伴时,又和她计划,“明日若天气好,可以去西苑看打马球,正好把几个孩子带去,大家秋游一番。”

徐循除了说好,还有什么别的话?她笑道,“今年回想起来,好像就光是玩了,春天赏百花、打秋千,春游,夏日又划船又钓鱼,如今秋日该赏桂花、菊花,打马球了,天气冷了,再去堆个雪人儿,那今年便算是玩得痛快了。”

皇帝笑道,“太平盛世,不玩做什么?没听人家王安石公都说,愿为长安轻薄儿,生当开元天宝时么?”

顿了顿,又叹息,“只可惜,陪着一起玩的人,却难找。我看诸嫔当日过选秀,肯定是因为长得特别美……不然,就她那个性子,怎可能留到最后。”

皇帝虽然厚道多情,但却的确算是个精细人,徐循从他下午看诸嫔那一眼,便知道他有些不满,她倒为诸嫔说了两句话,“都是妃嫔,虽说我比她位分高些,但也不至于有主仆之分。她又没学过伺候人……性子又老实,不知所措也是自然的事。”

“就是因为不懂得个眉高眼低的,才嫌弃她。”皇帝叹了口气,“笨得可以,这样的人,和她多说几句话都觉得无聊起来。”

徐循听他这么说,倒是想起袁嫔来,“你这一阵子少唤袁嫔了,要说机灵,她是比诸嫔机灵几分,又会唱歌,今日我还以为你会唤她的。”

皇帝瞅了徐循一眼,顿了顿方才道,“嗯,是有几个月没唤她相伴了……”

徐循毕竟是女人,也有点很基本的好奇心,“是哦,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她惹恼你了?”

“其实说来还是因为你。”皇帝扫了徐循一眼,拧了拧她的鼻尖,“不过,难道我宠她你就不吃醋?没见你这样大度的,我在你身边,你还主动提别人,有意思。”

自从元宵和好,两人的关系毕竟是有了更进一步的感觉,许多以前不会说的话,现在也能随意出口。三百字先更后替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