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官笙 > 第0131章 太忠史

官笙 第0131章 太忠史

作者:望海99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0 01:05: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对于张太忠的态度,牛范也颇感无奈,因为张太忠的为人,他牛范最了解不过。

张太忠出身安泰市区,高中毕业后,原本是一个街道小厂里的电工,八十年代初,各种自学考试风起云涌,张太忠也是那个庞大阵营里的一员。经过数年苦学,其间多数课程都经历过补考,终于获得一纸电大文凭,算是挤进了知识分子的行列。

后来,凭借这张文凭和天生见风使舵的个性,他从厂办、街道办文书到区政府办秘书,一路奔到市府。在牛范当山岳区区长的时候,张太忠是市府办副主任,跟随当时的市长张浩。后来,张浩升任市委书记,他又死心塌地追随吴麒。张、吴斗得如此不可开交,张太忠竟然两头都不得罪,这在安泰官场也属绝无仅有了。

对于张太忠的马屁术,机关里曾经流传过很多故事―― 当年张太忠在街道小厂当电工时,厂长是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革命,一条腿有些跛。那时厂里条件差,不要说汽车,就是像样的人力三轮车、板车也没有几辆。厂长家住南门,工厂在城西,张太忠家则在市东北角,三点正好构成一个三角形。

因为厂里效益和条件都很差,大家工资水平低,厂长家负担又很重,老革命就每天坚持步行上下班。张太忠为了讨好厂长,居然每天提前一个多小时,先从安泰东北角的家里骑车赶到城南,守在厂长家附近,等待对方出来时“碰巧”遇上,然后驮着厂长赶往城西的工厂。

晚上下班时,自然又“顺路”先把厂长驮回家,而后再折返。因此,在工厂三年间,包括厂长在内的同事们,一直都以为张太忠家就在城南。

九十年代中期,张太忠经过几年艰苦努力,已经从工厂调到街办,又好不容易借到城区政府办,临时帮忙参与全省卫生城市创建,做些上传下达跑前忙后的打杂工作。

表面上看,这种借用只是临时性质,区政府办也不是什么大机关,可张太忠却看准了这是一次机遇。那时借用的人员很多,时间也仅仅半年左右,张太忠一心考虑如何留下。其时,主管副区长是个从农村调上来的干部,喜欢喝点小酒,且好一口红烧内河小杂鱼佐酒。

那时,安泰农村经过多年的农田基本建设,小河小沟大多已经绝迹,寸把长、二指宽的小杂鱼几乎成了出土文物,市场上摊贩出售的大多是池塘里养殖的伪货。可是,那个副区长是个真正的吃家,味觉特别灵敏,是否正宗货色很难蒙混。于是,当其他借用人员把精力集中于本职,忙于卫生城市创建的种种事务,张太忠却另辟蹊径,专注于在安泰广阔的农村寻觅小河小沟,并如愿找到副区长喜爱的正宗小杂鱼。

在那个寒冷的冬季里,张太忠无数次奔波于城乡之间的逼仄小道上,一心忙乎副区长的美味杂鱼。最终,卫生城市创建失败,张太忠却成功留在区府办。

又过若干年,张太忠被调到市府办秘书科,跟随一个分管科教文卫的副市长。这个副市长是个保党派,原先在师范学校做校长,有些知识分子的清高傲气。

刚开始,这位副市长因为张太忠文字水平很差,写出的东西词不达意,甚至还有错别字,就很有些不屑。加上,张太忠一副阿谀奉承、唯唯诺诺的样子,也让这个学者型市长感觉很不舒服。因此,相处没几天,副市长就萌生出换秘书的念头,只是碍于自己刚刚当选,生怕别人说闲话,才没有急于付诸实施。

期间,张太忠自然早就看出苗头,也是心里着急且猎鹰一般寻找突破机会。碰巧,那段时间正好副市长父亲生病,从农村来到城里休养。老人也没什么大毛病,就是有一阵内火特别重,便秘得厉害,憋得难受时浑身颤抖,几近痛不欲生,令孝顺的副市长和家人在一旁看得眼泪汪汪。有一次,张太忠接副市长上班,正好看到这一幕,二话没说就挽起袖子,硬是用手指一点点帮老人抠出排泄物,当场把副市长一家给感动得泪雨倾盆。此后数月,张太忠每天都如此侍奉副市长老父,直至其病愈返乡。由是,副市长对张太忠观感陡变,从此视若知己。

最精彩的故事,自然是有关张浩和吴麒。

张浩当市长时,张太忠以办公室副主任的身份,跟随左右。张浩是个粗人,本身倒也马虎,对人要求并不苛刻,可张夫人却是个不太容易服侍的主儿。别看张浩在外边神气活现威风八面,唯有在夫人面前规规矩矩。

张浩还在县里主政时,据说某次因为家庭琐事,夫人竟然从常委会议室里,当着一帮常委的面儿,揪起丈夫耳朵就往外拖,说是要到法院办离婚。张后来当了副市长,因为与安泰宾馆某女服务员有染,夫人也是在市府宿舍大院里吵闹不休,其境况相当于孙行者大闹天宫。

对于这样极具雌威的夫人,张太忠采取了以柔克刚的做法,用了大量时间深入张府,陪夫人聊天解闷做家务。其时,在张浩家里,张太忠买米买菜搬东运西伸手就来,拖地洗碗抹桌子也是见眼生勤,就连夫人来了例假换下来的卫生巾也帮着收拾。

而且,张太忠摸准了张夫人的喜好,每逢红白喜事总要热情帮助操办,张罗安泰官场中人前来捧场,光是一家三口的生日每年就要过上好多次。最为离奇的是,某年张夫人生日,张太忠先后帮助操办四次,阳历过了再过阴历,就连闰月也没放过,最后还添了一个所谓的“跨日寿”,说是其出生时正逢子夜。如是,他便获得了张夫人的赏识。后来,张浩升任市委书记,直接把张太忠从办公室副主任提为副秘书长。

吴麒主政市府时代,虽然与张浩关系形同水火,却并不因此排斥张太忠。相反,时间不长,张太忠就成了他的红人。

个中缘由,据说是缘于吴麒上任后的那次中央党校培训。吴麒接任安泰市长后,参加了一期中央党校的中青班,时间三个月。这种封闭式培训,纪律要求严明,生活相对清淡,对吴麒这种官员来说,本来是一件相当枯燥的事。

可是,张太忠却从中发现了玄机。他主动跟到北京,悄悄落足安泰驻京办,做起了吴麒的专职陪读。期间,他一方面发动在京城的所有关系,包括安泰籍官员、商人之类,每天都安排了丰富的宴请与娱乐生活。

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安排安泰方面县(市)、区、部、委、办、局的要员,分批来北京慰问,除了顺便带些烟、酒、茶之类货物,有的官员还把吴麒喜欢的女人也一并捎上。如此,吴麒的京城党校生活便显得繁忙且多彩。在他任上,张太忠再次官升一级,成为市府大总管。

张浩、吴麒们也知道张太忠的为人,对机关里的非议多有耳闻,可最后还是无一例外地喜欢并提拔之,如此便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悖论,更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张太忠现象”。

“有些能力差、品德一般、口碑不佳的干部,正是因为在群众中比较孤立,自己有相当重的危机感,所以也就不敢有个性,不敢张扬,只能忠心耿耿紧跟领导,除此,别无他途。这样的人,领导既不用提防他耍什么花招、搞什么阴谋阳谋,更加不怕他颠覆自己的官位权威,容易让领导放心。反之,如果身边工作人员能力太强、水平太高、群众基础太好,在下边一呼百应,这样的干部容易起哄闹事,也易于滋生野心与反骨,领导往往不容易驾驭,你说能让人放心吗?”张浩曾经隐晦评点过“张太忠现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