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重生之医路扬名 > 36晋江独家请勿转载

重生之医路扬名 36晋江独家请勿转载

作者:春溪笛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01:02:0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三十六章:讲和

负责岚山这一带的邮递员正好是岚山人,每天第一件工作就是把岚山的信件收起来,最后一件事则是把岚山的信件和报刊送到每家每户。

郑驰乐收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跟邮递员也很熟了。这次邮递员又给郑驰乐带了一大把邮票和信封,正巧郑驰乐也在,他笑呵呵地说:“乐乐,我们局长说你可成了他的大户啊,回头得好好认识认识你。”

郑驰乐说:“要是你们邮局只靠我这点‘业务’过活,你可得早点儿另谋高就了。”

说完郑驰乐又跟邮递员聊起天来。

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处,住久了所有人都相互认识、什么消息都能互通有无,郑驰乐跟邮递员聊了一会儿就把附近的情况了解得差不多。

末了邮递员想起郑驰乐对医学好像挺感兴趣,就跟说起郑驰乐说起最近说的一则传闻:“听说在老雁镇那边出了个怪事,有两家人在卫生站那生了‘穿山甲’。”

郑驰乐不解:“穿山甲?”

邮递员说:“就是刚出生的孩子跟穿山甲一样长出了鳞片,而且被人一抱就缩成一团,怎么都不吃奶,听着怪吓人的。卫生站那边发愁了好些天也没找着办法,都叫转移到省城去检查。”

郑驰乐见过的疑难病例不知凡几,自然没太惊奇,但他表现出了应有的好奇心:“都在老雁镇卫生站生的?”

邮递员说:“没错!现在都没人敢去那儿生孩子了。”

郑驰乐点点头,笑眯眯地说:“这事儿真够稀奇,多谢老哥你告诉我。”

郑驰乐从门卫那挑出寄给“岚山野医”的信件,意外地发现还有关靖泽寄给自己的包裹。

他抱着报纸、信件、包裹回到已经归季春来管的“校医室”。

由于季春来决定留在岚山小学跟进成钧的种植项目,“魏阎王”决定压榨出季春来的最大作用,直接给他划了教师宿舍一楼当“校医室”,其中几间宿舍中间打通了,连在一起变成了药房和资料室,专门摆放季春来收回来的药材和医书;成钧的工作地点也迁到了这儿,占了一个大柜子堆放开项目资料,只要不往外跑就是呆在资料柜前伏案书写。

前段时间走村过桥地走了那么多地方,季春来碰上疑难杂症时也露过几手。

季春来给人的印象是医术好,脾气也好,一来二去附近一些村子里的医生们要是碰上治不好病,就会亲自领着病人过来求医――因为季春来从不藏私,整个诊治过程都能让他们旁观,提出疑问后也会耐心解答。

几个月下来,季春来在这一带也有了点名气。

当然,这相较于他之前的名头自然是远远不如,不过经历了那么多年的牢狱之灾后季春来对这些东西也看淡了,他甚至不愿意太有名。

要不是成钧把这个药材种植项目说得重要无比――直接上升到会影响整个药材市场的高度,郑驰乐觉得自家师父也许会跟“前世”一样选择远走各地去行医,不向任何人透露踪迹。

虽说他师父向来随遇而安,在监狱里也能过得安然自若,耿家在这件事上到底还是伤了他师父的心,在他师父心里这些人的信用已经告罄,即使口上说得再好他师父都不会再相信。最好的证据就是当初治好潘胜男的腿后他师父就坚拒潘明哲的挽留,带着他直接离开华东省。

郑驰乐理解耿家迁怒自家师父的心情,瞧瞧耿修文死后耿家的状况就知道了,啧啧,那叫一个凄风惨雨,难怪会因为耿修文的死而发飙――整个耿家就这么一个人还能撑撑场面嘛!

咱不能跟这种耍起横来不够横、耍起政治来又不够脑的人计较。

郑驰乐没想太多,搁下一大沓信件后拆看关靖泽寄给自己的包裹。摆在最上面的居然是一件外套,上面搁着关靖泽写的字条:“快冬天了,买的时候顺便把你的也买了。”

郑驰乐笑了笑,拿开衣服一看,底下还有几本书,同样也夹着关靖泽写的字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原来是关靖泽托人弄到的国外原版书,一半是研究免疫学的,另一半则是药剂学专著。

这时候免疫学在国外也是刚刚才起步,很多观点都还挺原始,但是这对郑驰乐却正好挺有用:这种起步式的探索轨迹正好可以给他提供比较好的思路。

郑驰乐并不排斥西医,得到季春来的应允后还正正经经地学过几年,正像关靖泽说的那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中医的底子很扎实,西医也学得不错,两边的基础他都不差,他缺的是把它们结合起来的办法。

后来中医最为人诟病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是知道这样可以治好病,但要说清楚原理却比较困难;知道这个药方疗效颇佳,却很难说清楚为什么每一味药的药效相加起来会有那样的效果。而且中医比较考验医生的个人能力,要是没有扎实的理论基赐长期的临床经验的话,根本没法很好地为病人诊治。

而且上汤药难以入口、针灸原理不明等等问题,都给中医设立了高高的门槛:有心学医的人对它望而生畏、有心求医的人也却步不前。

郑驰乐知道要解决这些难题并不容易,所以才在信里跟关靖泽提到想借鉴借鉴国外的探索思路。西医也不是一下子发展起来的,参考西医相关学科的探索过程也许能得到点儿启发。

没想到关靖泽动作这么快,没几天就帮他把书找来了。

郑驰乐把包裹收起来,趁着太阳还没下山翻出信纸给关靖泽写信。

就在郑驰乐埋头书写的时候,有人敲响了校医室的门。

郑驰乐抬起头一看,原来是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穿着黑色的中山装,脸上胡渣子刮得很干净,看得出是个正经人。而且他的地位应该不低,因为他整个人都透出上位者的威严。

就是那眼神给人一种不太好的感觉。

说得玄乎点儿,人的眼睛是精气聚集的地方,目光是聚还是散、是坚定还是游移、是锐利还是怯弱,都直接透露出他身体与情志的状况。比如一个人目光涣散,显然是遭遇挫折、悲痛或惊吓;一个人目光坚定,必然是心智成熟,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用通俗的话儿来说,那就是“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这个人的眼神倒是不怯弱不游移,可却又锐利过了头,像是把随时准备削人一刀的利刃――戾气太重。

更重要的是郑驰乐认识这个人:他是耿修武!

郑驰乐对这个害自家师父做了那么多年牢的人还是有点印象的,他没给耿修武下绊子,但每次看到耿修武受挫也暗爽在心,所以偶尔也会关注耿修武的事。

郑驰乐不动声色地站起来问道:“你找谁?”

耿修武说:“我问一下校长室在哪里。”

郑驰乐收拾好自己的桌子,走过去说:“你找校长吗?他这时候应该在食堂吃饭,我带你过去吧。”

耿修武借着夕阳的光辉看清郑驰乐的脸后微微一怔。

郑驰乐的五官让耿修武想起一个人,因为他离开首都前敲去见过那个人,因而对比起来才格外明显。

耿修武讶异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郑驰乐自然没错过耿修武的讶异。

耿修武的出现不在郑驰乐的预料之中,也没来得及避开,他很清楚耿修武之所以会惊讶是因为自己这张脸跟叶仲荣长得有点像――至少在没长开之前几乎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以前他知道叶家有意“抹杀”自己时刻意做了小小的乔饰,就算是跟叶仲荣站在一起也不会有人把他们联想到一块。

他“回来”后过得滋润无比,也没遇上认出自己来的人,反倒忘了这茬。

郑驰乐暗怪自己大意,脸上却笑开了:“我叫郑驰乐。”

耿修武说:“迟来的迟?”

郑驰乐摇头:“驰骋的驰。”

耿修武说:“不错的名字。”说完又看了郑驰乐几眼,郑驰乐带上笑容以后跟那个人倒是不太像了,因为那个人似乎永远都不苟言笑,正经到让人受不了。

姓郑,那就跟叶家没关系了。

华国将近十亿人口,有两个相像的人也没什么好惊奇的。

耿修武也不说话,跟在郑驰乐往食堂那边走。

耿修武这次来淮昌是有目的的。

耿家当年因为耿修文的死而发飙,举家上下都在撺掇耿修武“狠点,狠点,再狠点”,耿修武当时可比关振远还没经验,也不管人家是场面话还是客气话,什么都往狠里做。

可最近耿家耍不了横了,因为老爷子的身体每况愈下,家里又出了几个惹祸精,忙得他焦头烂额不算,旧账还被翻了出来。

耿家全盛时期做什么都没人敢吱声,这会儿就不成了,魏长冶是什么人?别的地方不说,但凡华中省出去的人哪个会忘记他?至少参加恢复高考以来第一次考试的那批人就对他崇敬有加。

现在过了好些年,那一批人也拧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再加上还有家世本来就不错的人在领头,耿家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

就连与耿家有世交情谊的关家不也决定在华中省“拨-乱反正”,彻底更变耿家当年在这边定下的发展规划吗?

这个当口那些怂恿他“狠点”的人倒是缩卵了,一个两个不见人,还有更无耻的是反咬一口:“你惹出来的烂摊子你自己去收拾!”

耿修武气得不轻,却又拿他们没办法。

临行前耿修武去见叶仲荣就是想寻求解决办法,叶仲荣在那批知青里面有着不一般的地位,在这方面他有着极大的发言权。

叶仲荣只给了他一个建议:“解铃还须系铃人。”

其实就是家里那些人的话换个委婉点儿的说法。

耿修武只能亲自跑淮昌一趟。

他当然知道自己和魏其能不可能尽释前嫌,因为他在来时就得知了魏其能离婚的消息。

魏其能一生中最应该意气风发的岁月被他毁掉了,美满的家庭也随之分崩离析,他能指望魏其能跟他哥俩好吗?当然不能。

但是他需要魏其能配合自己做出那样的姿态。

这一点他倒是有把握。

魏其能这个人说白了就是理想主义者,只要家里那帮子人不再执着于“报复”、肯退那么一步帮关振远搞好华中省,魏其能肯定会答应――就算魏其能不答应,成钧也会劝他答应!

想到成钧,耿修武脸色变得很难看。

他巴巴地跑来求和,那家伙一定会笑死他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