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重生之医路扬名 > 第127章

重生之医路扬名 第127章

作者:春溪笛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01:02:0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一二七章:贾立

苏联那边的动作并没有传到郑驰乐和关靖泽耳中,他们做完自己能做的事就把它给搁下了——毕竟他们也没别的办法了,就算继续着急也改变不了什么。

他们开始做自己的正事。

秋天的山林是最热闹的,山脚到半山腰都是落叶林,树叶或黄或红,看上去赏心悦目。

虽说项目款还没有拨下来,但郑驰乐早就已经带着人在山里面取点试种。

前段时间有个投资商想过来买山改种经济林,出的价钱非常让人心动,许多人都蠢蠢欲动,可郑驰乐硬是让把那个投资商客客气气地请走了。

当时郑驰乐就说:“森林是宝贝,绝对不能动。我们种的药材大多喜欢阴凉的环境,大树就是它们的天然大伞,所以一定要保护好。”

这个道理很明白,大伙都能听懂,也就没了异议。

这天县里派了人下来考察,居然是郑驰乐见过的两个老熟人,米立和贾立。

米立负责县农业这一块,郑驰乐这个项目递上去后就落到了他手里。而贾立却是自己跟过来的,自从他跟王季伦闹翻以后行事就很古怪,谁也弄不清他想做什么。

他要跟,米立也甩不掉,索性就让他一起来了。

路上米立给贾立说起郑驰乐做的事,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让他别把像以前一样把人家的事情给搅黄了。

贾立一句话都没说,等到米立念叨到村口时他才回了一句:“我有眼睛,自己会看。”

米立被他噎着了。

远远地,贾立两人就看到个半大少年站在村口的大槐树底下。

那少年同样也看到了他们,他撒开腿就往他们跟前跑:“您好,你们是县城来的吗!我叫丁开怀,是小郑乡长叫我来接人的。”

听到小郑乡长这不伦不类的称呼,米立笑了起来。他可以想象郑驰乐跟乡里的人是怎么相处的了。

这家伙容易让人心生亲近,做事又靠谱,大伙自然对他又爱又敬。

他瞧着丁开怀有些眼熟,说道:“你是不是在县里念书”

丁开怀应得爽快:“是啊,上回老师带我去林场那边参观,还见过米主任您哪!”

丁开怀这么一说,米立就想起了,恍然说道:“原来是你这娃儿!”

贾立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没有丝毫用处的客套和寒暄上面。”

贾立说话一向不讨喜,米立也没放在心上:“他这家伙就是这臭脾气。走,领我们去找你小郑乡长。”

郑驰乐早早就接到了米立要来的消息,却没想到来的居然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还是不知道具体职务的贾立。

米立似乎注意到了郑驰乐的疑惑,笑着说:“县里的人都去市里学习了,这事全由我负责,所以你给我介绍就成了。”

贾立说:“明知道有考察任务还屁颠屁颠地跑去市里,不就是想着多凑点‘资历’往上爬吗一群看到粪就往上凑的苍蝇。”

这话就有些难听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扔下考察的事情往市里跑是太急切了点,但也不能说人家是苍蝇爱粪啊!

米立刚要说点什么,贾立却已经盯着郑驰乐看了。

郑驰乐穿着灰色的细毛毛衣,是孙茹给织的,入秋就寄了过来。孙茹非常用心,样式比之市面上卖的还要精致,郑驰乐穿着身上特别有精神。

他也正正经经地打量着贾立。

比之第一次见面,贾立似乎没那么瘦了,看起来也精神了许多。说话时虽然还是阴阳怪气,眼神却不像初见时那样笼着一层灰霾。

他身上好像有什么东西“活”了过来。

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感觉,但郑驰乐却非常确信它的准确性。

在这段时间里这个人也许遭遇了什么或者想通了什么,虽然古怪的脾气还没完全改掉,芯子里却肯定已经不太一样了。

郑驰乐笑着说:“林业农业都是米老哥的老本行,来米老哥一个就可以顶十个。”他看着贾立问,“不知道这位是……”

贾立自己答:“贾立,人事那边的。”

郑驰乐爽快地改了称呼:“贾哥。”

郑驰乐把丁于飞等人找来一起当陪客,领着米立两人去试点的地方视察。

郑驰乐负责给丁于飞讲解具体的举措,米立听得很认真,还把相机胶卷都准备好了,一路边做记录边拍照。

在所有栽培药物之中人参是战线拉得最长的一种,最早也要七年才能收获,要价钱高得等个八年。

不过青花乡这边有大量的森林腐殖质地质,是林下参的天然栽培基地,郑驰乐觉得不利用上就太可惜了。

要知道人参向来是野人参最受欢迎,但野人参因为人类的采挖日渐稀少,供不应求;其次就是林下参,顾名思义,林下参就是在林木底下进行人工栽培的人参,由于生长环境类似于野人参,品质也与野人参最相似,较之田园栽植的人参价钱要更高一点儿。

林下参的栽培技术郑驰乐是有的,他跑了趟省会找蔡老打探消息,一批好种子也被他弄到手了。

人参种子要提前催芽才会发芽,郑驰乐一早就组织好人口展开前期的准备工作。

经过两个半月的催芽,人参种子都在半个月前裂了口。所有人都知道人参是好东西,干活都非常积极,很快就在郑驰乐划定的区域播下种子。

半个月过去,林下的一块块小苗圃就长出了喜人的绿,矮矮小小,但看起来生命力旺盛得很。

郑驰乐说:“林下参这边是长期战线,短期的我准备种白芍、半夏、甘草、百合、麦冬这一类,这些药材市场价格不是很高,但长得快,销路稳定,收益回得快,这样就可以‘以短养长’,在人参这边还不能收获的时候维持收入。而且像甘草、麦冬、百合这些可以开发成食材——这是另一个设想了,等栽种规模确定下来就可以商量后续的发展方案,总之要让大伙种下去就不用为别的事发愁。”

米立本来就是这一块的行家,虽然不太了解药材这一块,但越听郑驰乐的说法越靠谱。他已经不怀疑它的可行性了,反而更好奇郑驰乐接下来想怎么做:“你把你后边的打算也给我说说。”

郑驰乐也不隐瞒:“后边的打算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跟别的地方一样搞个‘农家乐’而已。现在经济发展起来了,有钱的人也多了,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就多了品质这一项,等我们的林下药圃搞起来了,正好可以在山下造些简单的农舍供人住宿和吃饭。”

这确实是没什么新意的想法。

米立皱起眉:“这恐怕不好搞,我们这边太偏了,肯来的人恐怕不多。”

郑驰乐说:“落后的地方永远都会有,但不会有永远落后的地方。”他笑得很笃定,“说不定等过两年,想来我们这边的人就多了呢?”

一直在一边跟其他人说话的贾立突然转过头看着郑驰乐。

郑驰乐注意到他的目光,微微讶异,然后朝他笑了笑。

贾立偏开头,心里却回荡着郑驰乐随口说出的那句话——“落后的地方永远都会有,但不会有永远落后的地方”。

郑驰乐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很平和,可给人的感觉却十分自信。事实上郑驰乐这个人本来就非常自信,回头看看他来怀庆后走的每一步,几乎都是又稳又平,大步大步地往前迈。

青花乡贾立以前也来过几次,不是说青花乡以前不好,毕竟丁老书记也是个很好的领头人,以前的青花乡内部纵然有纷争,对外时却还是很团结的。可因为以前两边心里都有疙瘩在,一见面难免有些剑拔弩张的敌对感。

这一次来却有些不一样,每一个同行的人都把腰杆挺得直直的,脸上也带着笑容——不是假意应对也不是谄媚逢迎,而是真心实意的笑。问起自己负责的事他们都答得非常爽利,显然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很熟悉,并且为它感到自豪。

青花乡的面貌也许还看不出有什么改变,但这些人的面貌却绝对已经焕然一新。

而一个地方要改变,靠的就是人。

贾立回想着郑驰乐朝自己露出的笑容,心头猛跳。

自从跟王季伦交恶,贾立就有些心灰意冷。

贾立并不是延松人,他是正正经经地从党校分过来的。他其实是首都贾家的人,但他最不喜欢的也是这个贾姓,因为他的父亲去得早,他又不讨老爷子喜欢,早就被家族排除在外。

他跟贾家那边的关系一直很糟糕。

而贾立最反感的人就是他叔叔贾贵成,贾家这些年渐渐没落,偏偏贾贵成还顶着贾家这块招牌上蹿下跳地招人厌!

更别提那些年来贾贵成给他下的绊子了。

贾立曾经也是有志气的人,结果他才出来没几年、刚刚得到王季伦的信任就被贾贵成耍了一大把。别看贾贵成没走上仕途,他在首都的人脉却不容小觑,贾立来到这边后贾贵成假笑着给延松招来了几个投资商,说是要尽尽作为叔叔的义务帮侄儿一把。

贾立从小被贾贵成那一系的人打压,都被挤到边缘地带了,哪会相信他有那么好心?他二话不说就把那些投资商骂走了。

结果就是王季伦跟他翻了脸,将他扔到个闲职上。

贾立知道这事是没法解释的。

他是拿贾贵成一点办法都没有,贾贵成那人心思阴险,要是想弄死他怎么都会有办法。比如这件事吧,如果他不把人赶跑,后面贾贵成就能动用更多的手段来针对他!

可就算把人赶跑了,他还是着了贾贵成的道。

偏偏这些事又不能跟别人说,简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贾立意识到这一点后就变得很消沉,两年以来没再管过任何事。

那天看到郑驰乐报道,贾立不知怎地就对郑驰乐关注上了。

等发现郑驰乐没跟自己一样急着往县城发展,而是踏踏实实地留在原处做事时,他开始去了解郑驰乐做过的事。

越了解,他就越心惊。

这个比他小上七八岁的家伙实在很了不得,以前的事情不说,光是他来到延松后的事就足以叫人吃惊了!

即使他已经被挤到贾家外围,对于首都那边的消息却还是比其他人要清楚。郑驰乐分明是关家人起内讧的炮灰,因为跟关振远的儿子走得近所以被殃及池鱼了!偏偏郑驰乐没有半点炮灰的自觉,硬是把事情做得有声有色。

而且处在这种紧张的工作状态之中,他在前段时间居然还在《医学平台》上发了一篇文稿!贾立是在互联网上看到的消息,有个网站专门在网路上授权转译国外的新刊,其中就有一篇郑驰乐的稿子——因为是国人写的,所以在互联网上的关注度非常高,贾立也看了。

当然,稿子在《医学平台》上署的名并不是郑驰乐,而是“岚山野医”。贾立之所以知道它是郑驰乐写的,是因为他那天在邮局偶然看到郑驰乐往外寄的稿件,那时候是下雨天,邮递员不小心把外封弄湿了,手忙脚乱地给稿子更换外封。

就是那么一瞥,贾立就把那份修改稿上的内容给记住了。没想到隔了一段时间,《医学平台》就把它归在“岚山野医”的名下。

岚山岚山,可不就是淮昌那边的吗?联想到郑驰乐就是淮昌那边的人,贾立意识到自己发现了非常了不得的事情。

他回头查了查以前的旧刊,将“岚山野医”的稿子都读了一遍,敏锐地察觉前期的文章跟后期的文章有点儿差异。而且这差异非常古怪,“岚山野医”早期的文章非常老练,像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医生,风格正好和他的名字非常贴切;后期“岚山野医”中后期的文章却慢慢地转变了,像是注入了新的思想,所有的观点都在原有基础上往前走了一大步。

贾立一下子就得出了跟事实很相近的推测:“岚山野医”这个名字前期肯定不是郑驰乐自己在用,到中后期才慢慢由郑驰乐接手,只不过郑驰乐也不是独立使用它的,每次发稿依然要听这个名字的原主人的意见。

这样的解释让贾立稍微能接受一点。

毕竟按这个岚山野医出现的年头来算,郑驰乐那时候才十一二岁,真要能写出那样的文章就太耸人听闻了——像他推测的那样,有人手把手地带着他走出来才合理!

不过不管怎么样,郑驰乐的种种表现都足以让人吃惊得合不拢嘴。

于是不知不觉间,贾立对郑驰乐的关注越来越多。

这次听说米立没管住底下的人,只能自己跑青花乡考察,贾立就自个儿跟了过来。

他是想近距离地看一看郑驰乐。

郑驰乐有些纳闷贾立的表现,但想到这家伙的脾气本来就很古怪,也没放在心上,继续领米立走在新开辟的山路间。

没想到走到一半贾立突然开口:“我记得上头有间道观,我们上去看看吧。”

郑驰乐微讶:“贾哥来过?”

贾立说:“来过两三回。”

郑驰乐也听说过贾立的事,顿时有些意外。贾立在传言中都是孤僻又孤傲的家伙,一张嘴能刺得人浑身不舒坦,没想到连青花乡这些穷地方他都来过几回。

郑驰乐还没回话,一边的丁于飞就说:“上头确实有个道观,不过那个守观的老道长一般不让人进的。”

贾立说:“听说你们给王书记家里道歉了,那你们给那个老道人道歉了吗?”他是问丁于飞,目光却瞧向郑驰乐。

要是以前提起这些事,丁于飞可能会不当一回事。可深入地了解了当初的真相之后,丁于飞听到相关的话题后神色变得很郑重,他认真地回道:“当然,我们都道过歉了。老道长虽然不太理会我们,但慢慢也开始允许我们帮忙修缮道观。”

贾立点点头。

郑驰乐可是人精,哪会不明白贾立提起这个话题的用意。从贾立的脾气来推测,要是丁于飞说出否定的答案,这家伙肯定会不屑一顾地蔑视他:“小小年纪光知道作秀!”

郑驰乐也没生气,笑着插话:“走了这么久还真的有点累了,道观也不远,穿过前面那片松林就是了,我们可以上去喝口水。”

米立不知道贾立打的是什么主意,但确实有些口渴,闻言也就跟着郑驰乐往松林那边走。

老道人正在扫道观大门呢,见到郑驰乐领着人来,面色一黑,转身就要关门。

郑驰乐跑过去扯住老道人阻止他关门的动作:“道长你别忙着赶人,我们就坐一会儿,喝口水就走。”

老道人乜斜他一眼:“你别把我这当自己家。”

郑驰乐还是扯着老道人的道袍不放,没脸没皮地拉关系:“师叔祖!”

老道人哪受得了郑驰乐这作派,绷着脸把掃把一扔:“……你自己招呼!”

郑驰乐麻利地帮他把掃把捡起来放到一边搁好,回头又是一脸正经的模样:“米老哥,贾哥,你们进来吧,我给你们倒水去。”

一路乖乖跟在一边的丁开怀马上说:“师父我去!”

郑驰乐也乐得有人提自己跑腿,拍拍丁开怀肩膀说:“那就你去。”

丁开怀撒腿就跑。

米立说:“你什么时候当了这小子的师父?”

郑驰乐解释:“这小子上回见他以前的校长病了,心里又着急又难过,过后就找上我说要学医。”

米立说:“倒是个有心的孩子。”

贾立没再说半句话。

休息了一会儿,米立又继续跟着郑驰乐考察,一直走到傍晚才回到山脚。

想到郑驰乐把大院还给了王家,米立问:“你们住的地方建好了吗?”

郑驰乐说:“建好了,就在东村和西村之间的空地那儿。”瓦房建得快,乡里人都齐心地来帮忙,小学开学时他们就已经搬进了新住处。

米立往郑驰乐指的方向一看,就瞧见县委的新住处刚好把东村和西村连起来。

这倒像个好预兆:两村大概要重修旧好了。

米立说:“现在大都改建楼房了,你们这边怎么不跟他们一样一步到位?”

贾立嘲道:“何不食肉糜。”

米立也意识到自己问了个傻问题,青花乡哪来的经费!可被贾立冷嘲热讽了一路,他的脾气也上来了,没好气地说:“贾立,您能消停一会儿吗?”

贾立没说话。

郑驰乐打圆场:“都到饭点了,不如米老哥你们到我们乡委的小食堂这儿吃个饭吧。”

小食堂的“小”字非常贴切,它是由乡委众人的家眷分批轮流地给大伙做饭,全部人坐在一起吃——饭钱是大伙月头统一交好的。这是在学校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后来大伙都觉得这样吃饭省时省力,还能边吃边讨论事情,就把它当新传统延续下来了。

听说县里来的人要留下吃饭,饭菜很快就张罗好了。

丁老书记和郑驰乐都不喜欢铺张浪费,菜色一向都很简单,不过营养很均衡。条件所限没找多少肉菜,就切了块大火腿来招待客人,余下的都是平常吃的菜:自家产的蛋、自家发的豆芽、自家栽的菜……

正等着上饭呢,丁开怀就提着个大篓子跑过来:“师父我给你们抓了鱼!”

郑驰乐揉揉他的脑袋瓜:“又给我们加菜来了?你帮忙杀一下再拿去给丁姨她们做。”

丁开怀爽快地捋起袖子:“好!我这就去!”

郑驰乐坐回原位摇摇头说:“这小子就是精力旺盛。”

米立笑了:“有活力是好事。”

饭桌上众人边说边聊,很快就把饭菜都解决掉了。

米立和贾立又坐了一会儿,终于动身回县城。

一路上贾立都在闭目养神。

米立见沉默太久了,忍不住起了话头:“这个郑驰乐给人的感觉真的不太一样。”

贾立还是不吭声。

米立也没兴致拿冷脸去贴热屁-股了,索性也闭起眼睛不再说话。

没想到第二天米立就得了个让所有人都大掉眼镜的消息:贾立要去青花乡当副书记!

青花乡好像突然就变成了抢手货,本来大伙都觉得大概就是丁于飞勉强顶丁老书记的位子吧,偏偏上头把郑驰乐派了下来。这郑驰乐还没呆多久呢,贾立又要跑下去凑热闹!

别看贾立现在只是兼了个闲职,算起来却也是县委的人!调职一般只有平调和升迁,哪有往回跑的道理?

很多人都觉得贾立肯定又狠狠地得罪了王季伦才被这么安排。

米立跟王季伦交情不错,他没瞎猜,直接去问王季伦。

一问之下才知道贾立是自己要去的。

王季伦说:“贾立这人没那么你们想的简单,变成这两年那模样肯定事出有因。这两年来我也劝过他几回,都没什么效果。听说他很关注小郑乡长的事,大概是动心了。”

米立讶异:“动心?”

王季伦说:“都过去了,我也跟你说实话吧。其实当初贾立给我提过很多建议,都很有用,只不过上回我因为投资商的事跟他闹翻了,他就没再来找我了。我觉得他可能是出于某些原因不想走在明面上,所以才想找个理念相合的人暗中出出主意,”他顿了顿,摇了摇头,“只是我不太符合他的要求。”

王季伦站在窗边看向青花乡的方向。

那里的乡委应该已经添了个清瘦的新成员?

就是不知道郑驰乐有没有那个能耐留下他

作者有话要说:加上补更一共六千字!!!昨晚睡了十个小时……(喂

又一个新小弟到位,全收全收!!(喂

发现喜欢的作者开了新书,好棒>/////////////<

没错就是冬瓜茶仙人的三更客!!主角叫王小明!!多么亲切!!多么有爱!!

一天一更不满足,好想翻滚求更新,书名叫三更居然不三更不科学!TvT

我又该滚出去一趟了_(:3」∠)_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