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重生之医路扬名 > 113晋江独家请勿转载

重生之医路扬名 113晋江独家请勿转载

作者:春溪笛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01:02:0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一一三章:后盾

郑驰乐没想到的是,他还没有来得及耍流氓就被人耍到头上了。

事情发生在关靖泽离开首都回淮昌的第二天。

关老爷子向下面打了个招呼,说要保荐自己的孙子和自己孙子的“小舅舅”,理由是他们刊登在日报上的文章已经昭显出他们过人的能力,足以破格利用。

关靖泽是他的亲孙子,他自然要力挺;而郑驰乐是个了不起的年轻人,听说前几年就拿到了行医执照,谁见过这么小的正式医生?而且他在党校的表现也非常拔尖,集训拿到了本年度的最高分!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个保荐都站得着。

说到这个保荐制度,那可是历来都有的,而对于党校生的保荐更是历史悠久――但凡被保荐的党校生学籍会自动保留,到同届生结业时只需要拿出任职期间的相关证明就能正式毕业。

对于很多人而言这是条可以加快起步阶段的捷径。

要知道华国的晋升制度比较固定,如果是走党校这条路的话在起步阶段无论是谁都得从基层做起,然后经历五到十年的基层历练才能得到再往上走,下一阶段同样也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这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想到走到职能变化比较活泛的阶段少说也是四十岁以后!虽说通过保荐迈入仕途并不能比别人快多少,但至少也早了个一两年。

除了党校这个途径之外,还有一条比较“专”的路线。那就是先在行业中混出头、成为本行业中的佼佼者,然后通过推荐、考核踏进仕途,这是一条“专”而“快”的路子。

比方说当年吴弃疾由医入官,官路走得就比从基层走上来的人顺畅很多。

但这条路前面有个限制:专。

你从医学领域进来,职权就只能涉及医学方面的事情;你从教育领域进来,职权就只能涉及教育方面的事情――以此类推。

郑驰乐一开始是想走这“专”路的,但被吴弃疾劝阻了。

这条路快是快,可没有实权,职位再高也只是图个好听而已。真正到了要做事的时候,还是正正经经从基层走上来的人在拿主意,你们这些空降兵只能老老实实贡献自己的力气。

而且走这条路难免就要“站队伍”,党校出身虽然也要站,可慢慢熬还是能熬出头的,当这种空降兵却是完全受控于他人。

这也是吴弃疾拒收那么多推荐信的原因。

承了人家的情,就得为人家做事。

关靖泽和郑驰乐也已经商量过,再在党校呆个一年,把现下这些关系都巩固好就请常国涛保荐到外面去历练。

地方也衙了,怀庆或者奉泰,这两个省份一北一南,但共通点挺多的:它们都与众多邻国接壤,边界或多或少都不太平静;早期错误开发,环境破坏严重,许多地方需要治理河流和二次开发……总之可以概括成两个字:事多!

这是关靖泽早就打算好的。

可自己打算是一回事,别人强加到头上又是一回事。

这个时候他和郑驰乐都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正被别人摆在议事桌上争论。

作为关靖泽的老师,陈老第一个知晓了关老爷子保荐关靖泽的消息。

他仔细一想就明白了其中关节。

关老爷子明显是不想让关靖泽和郑驰乐好过。

本来关靖泽和郑驰乐就比同届生要小,下到下边能讨得了好吗?当然,他们的能力也许会弥补这个差距,但前期肯定是艰难的。

而且他们年纪小,能安排的职位相对来说也比较少,要是关老爷子那边在狠心一点说要“锻炼锻炼两个小的”,那这个保荐不仅没能加快郑驰乐和关靖泽的起步阶段,反而还会让他们的起-点比别人要低――本来按照他们现在的状态走下去,再缓个一两年什么好地方不能去?

陈老本来就对自己的学生要求得非常严格,当然不是舍不得关靖泽和郑驰乐去吃苦。可吃苦也要看是什么苦,这种无端的横祸根本就没必要扛着!

陈老当天就登门拜访关老爷子。

自从关老爷子退下来以后,关家的门庭冷清了不少。

听到勤务兵报告说陈老来访,关老爷子冷笑一声,站起来说:“这老陈,还真是上心得很。”他让人把陈老请进书房。

两人年轻时也有过点儿往来,多余的客套谁也没提。

陈老开门见山地说:“你这个保荐是什么意思?”

关老爷子眼皮耷拉着,语气很自然:“怎么?就许你们推荐我孙子和我儿子那小舅哥的文章,不许我保荐他们俩?”

陈老说:“他们还太小。”

关老爷子说:“已经成年了,资格够了。”

陈老坐下喝了口茶,过了一会儿才抬起头说:“我知道你心里有芥蒂。”

关老爷子冷笑:“什么芥蒂?”

陈老说:“你介意我回首都顶了你的位置,也介意老叶对你大儿子不留情、介意你家老二不讲兄弟情义。对我们,你现在是一个都不满意了。”

关老爷子瞥了他一眼,说:“既然知道我现在一点都不待见你,你还来做什么?”

陈老说:“靖泽是你孙子,你要保荐他谁也拦不住;可你如果真当他是孙子的话,就不该把他放到火上烤,他现在还不适合!”

关老爷子气得乐了:“谁先把他们放到火上烤的?使馆出事之前,他们俩可是日报竖起来的最大的靶子,遭受的争议少吗?就许你们把他们推出去?你们是为了锻炼他,我难道不是?”

陈老面色沉静:“那你准备把他们放到哪里去?”

关老爷子不慢不紧地说:“好钢用在刀刃上,他们比同龄人要出色那么多,就该放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比如锦丰、怀庆、奉泰,都不错。”

锦丰、奉泰、永交、怀庆刚好处于在华国的四角,绝对不是什么繁华的地区。其中以奉泰最为贫困,锦丰次之。而怀庆虽然是重要的农业、林业省份,却因为早起的过度开发、错误开发,导致了一系列亟需整顿的繁难整顿问题。而且怀庆地处最北端,北接苏联,南面与南北高丽相邻,又跟东瀛隔海相望,形势非常复杂。

所以已经可以确定关老爷子说到的三个省份是什么样子的了:一个比一个难搞!

陈老觉得有些无奈,关老爷子已经打定主意要这么做,于情于理,他们都没法阻止。

这些地方确实很缺人,就像当初的永交一样,想去任职的人少之又少。这些年他们一直都在鼓动年轻人往那边发展,如果现在以“这些地方太艰苦”为由否决关老爷子的保荐,那不是火辣辣地打了自己的脸吗?

看来放出关靖泽和郑驰乐的稿子的确有些考虑不周,日报辩论上的失败着实刺激到了关老爷子!

陈老看着表情始终不咸不淡的关老爷子,也只能叹息着说:“他是你亲孙子。”

关老爷子冷笑接了话茬:“所以我这不是存着锻炼他的心吗?你别在那瞎揣测。”

送走了已经彻底没辙的陈老,关老爷子走到窗边看着外边青翠的松树,目光有一瞬间的失神。

事实上在听到二儿子那句“你对我真的有过期望吗”以后,他就时常有些出神。

他突然就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曾经好好地跟这个儿子说话,也记不起来自己有没有在这个儿子表现得比别家孝都要优秀的时候夸过一句,甚至就连这个儿子小时候的模样都已经模糊。

他甚至没有正眼看过这个儿子一眼,他就已经成长成有大志向、有大魄力的男子汉,远比他大哥、远比他同龄的那批人要出色!

仔细一想,这几年来大儿子的电话来得殷勤,二儿子的问候却渐渐淡了。

去年那一通被挂断的电话,大概就是压垮他们之间那份本来就淡得不复存在的父子情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那之前,一切已经早有征兆。

这时一个小心翼翼的声音打断了关老爷子的沉思:“爷爷。”

关老爷子回过头,看见了那张熟悉的脸。这个孝很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大概是他父亲说起过他这个老头儿最喜欢什么样的人,那姿态摆得跟他父亲当初一模一样。

正是因为太相似,才勾起了他许多回忆。明明是这样惺惺作态,明明是最刻意的讨好,怎么他那时候就完全沉浸在父慈子孝的表象里了?回过头去一看,每次大儿子对自己格外殷勤的时候,必然是需要他出手收拾烂摊子!

现在大儿子都撞到铁板上了,还不忘让这个孙子来效仿他的做法,其中的心思实在再明白不过。

无非是关振德觉得他这个老头儿特别好哄。

可好哄是因为关振德是他儿子、好哄是因为他对关振德心怀愧疚,至于这个来历不明的“孙子”?真当他傻了是吧?

他以前连关扬凛瞧不上眼,可跟这装乖卖巧的家伙一对比,关扬凛有出息多了!

至少办事能力是过得去的。

关老爷子始终不回应,一直候在一边的关俊宝有些耐不住了:“爷爷,舅舅来首都了。”

关老爷子对关俊宝点了点头:“中午叫你舅舅来吃饭,我见见他。”

关俊宝眼里光芒乍现。

关老爷子冷眼地看着他的表现。

这些人忍了大半年,大概也忍不住了。

他不得不赞许他们的天真,真以为他们间接搞垮了半个关家,他还会看在“孙子”的份上接纳他们?

这个“孙子”在所有人眼里纯粹就是笑话!

都走到了现在这一步,关家下一代有谁能鹏程万里已经非常明白。

比之受制于他这个老头儿,关振远和关靖泽父子俩在外面得到的照拂更多,上一辈的老韩、老叶、老陈等等都对他们关爱有加,下一代的叶仲荣、梁定国、耿修武等等也与他们志同道合……这都预示着他们未来的路会走得非常顺畅。

关老爷子摆摆手让关俊宝出去,然后走到书柜前翻开一本老书。书里夹着一张全家福,一家人脸上都是满满的笑意,只有站在最边上的关振远静静地站在那里,神情维持着一贯的冷静。

这就是他的二儿子。

在家里的相册之中他鲜少出现,每年聚会也只是简单地问候几句就被排除在外。即使如此,他表现得非常平和,做什么事都礼数周全,天气转寒或转热都有及时地来问候,只是天性使然,态度并不殷勤也并不热烈。

二儿子第一次结婚的时候选择的对象他不满意,以响应组织号召、喜丧不宜铺张为由没让他办婚宴;等到了再婚的时候,二儿子不再多说,直接领人回来见了个面,然后就去登记结婚。

细数起来,他亏欠这个二儿子的,比之亏欠大儿子的又能少到哪里去。

关老爷子合起老书,眼底闪过一丝坚定。

这样没什么不好。

家里这些还没收拾好的烂摊子就先由他来挡着。

即使父子、爷孙之间的情谊已经断得彻底,他们依然姓关。

关靖泽并不知道关老爷子的想法。

他接到陈老的电话时微微一顿。

等静静地听陈老转述完后,他说道:“我跟乐乐本来就商量过要去奉泰或者怀庆,这个安排倒也没什么。”

陈老以前对关靖泽要求得很严格,都让他着眼于现在,鲜少问起他的打算。

这会儿听到关靖泽的话,陈老也不知该是欣慰好还是忧心好:“你真的这么想?”

关靖泽认真地说:“这是我们考党校时就商量好的。反正起步阶段是要锻炼自己的能力,那不如就到最能锻炼人的地方去。”

表决心的话陈老听过不少,说空话的人陈老更是见过无数,可听到从这么一个十**岁的娃娃里面说出来的这句话,陈老却依稀能想象出此刻他脸上的表情。

认真,郑重,坚定不移。

陈老想起当初老耿当初见过少年时的关振远后,转头就对他们说:“这个年轻人是个好样的,我啊,往后就把他当亲儿子来看了,你们可别欺负他。”

老耿那风风火火的脾气向来较不得真,谁都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没想到一路看下来,那老头儿确实处处关照关振远,淮昌的位置一空下来他就把关振远保荐上去,关振远去了永交之后他也是大力支持。

这一刻,陈老隐隐能体会耿老头儿当初的心情。

这样的年轻人,正是他们最应该去爱护的。

陈老说:“你们的调令可能很快就到了,你们尽快做做准备,接下来和你们同批调遣的人都要参加首都党校的岗前培训,到时候你跟乐乐过来找我。”

关靖泽当然是一口答应下来。

郑驰乐这段时间一直在给韩建和打下手,两个人交流得挺多,但都对最敏感的问题避而不谈。

这天韩建和的宣讲之行告一段落,他拍拍郑驰乐的肩膀说:“你跟着忙了这么久,我请你下个馆子。你是这边的人你来带路,一定要吃好的,不用给我省钱。”

韩建和一向能跟后辈处得很好,要不然叶曦明也不会跟他那么好。

郑驰乐跟他熟悉了,倒是不客气:“没问题,肯定能把你吃成穷光蛋。”

两个人并肩往外走,就看到关靖泽正等在外头。

郑驰乐微讶,问道:“怎么来了?”

关靖泽说:“有点意外。”

韩建和大方地邀请:“一起去吃饭,有什么事边吃边聊。”

关靖泽知道韩建和早晚都能知道调动的事,点点头说:“也好。”

郑驰乐领着韩建和和关靖泽走进家小饭馆,三人落座点菜。

等饭菜上桌期间郑驰乐就问关靖泽:“你不是在常校长那边忙活吗?有什么意外?”

关靖泽看了眼韩建和,将陈老的话转述过来。

郑驰乐听完后还没说什么呢,韩建和就生气起来:“这算什么事儿?”

眼下国际形势紧张,国内也不太太平,这种节骨眼上把人往边远的地方扔,能算好事吗?别说郑驰乐和关靖泽还小,就算他们已经是能顶事的年龄,也不该这么折腾人!

这不明摆着欺负人嘛?

郑驰乐看向关靖泽。

关靖泽跟首都那边的感情不深,但关老爷子到底是他爷爷,上回日报上的论战关靖泽口上没说什么,心里肯定是在意的。这回又闹出这种事,真是糟心!

他不想韩建和再针对这点发表什么意见,平静地接话:“这没什么,我们本来就有去这几个地方的打算,有人帮忙铺路不是正好吗?”

韩建和看着他毫无勉强的表情,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在见到郑驰乐之前韩建和已经从各个方面了解过这个孩子,真正见面之后却又觉得前面了解到的根本只是表象而已,这个孩子成长得非常迅速,早已不能只用看“孩子”的眼光去看他。

可惜的是不管关老爷子那边打的是什么主意,他们都无权去干涉。

韩建和说:“到时候有什么难处拒告诉我们。”

郑驰乐也不拒绝他的好意:“当然。”

郑驰乐答应得爽快,韩建和却清楚这只是一句虚话,以郑驰乐的脾性就算非要求援,肯定也不会求到韩家头上。

看来要回家问问老爷子到底有什么打算才行。

一顿饭吃完后韩建和就回了首都。

郑驰乐和关靖泽沿着淮昌老街散步。

这六七年间他们不是没有到过外面,但大多数时间还是在淮昌度过的,这个地方等同于他们的故乡。虽说早就做好了往外走的准备,这突然到来的别离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些猝不及防。

沿着石板道穿行在巷陌间,道旁矮墙里穿出来的石榴枝正在抽芽,嫩嫩的像是初裁的新衣,看着就让人心喜。

老街的风光永远宁静得叫人不愿远行。

关靖泽说:“这次是我拖累你了。”

他知道郑驰乐更喜欢脚踏实地地往前走,很多事情是早早就计划好了的。现在骤然被调离,郑驰乐很多事情的交接工作都会做得非常仓促,比方说“岚山野医”这个“笔谈”用名的延续就成了个大问题。

还有潘胜男、潘校、6冬青、牛敢玉他们也都还在淮昌。

郑驰乐一点都不在意:“这算什么拖累?反正是迟早的事,倒是你,要不要先跟你爸商量商量?”

关靖泽也想到了关振远。

他跟首都那边的感情本来就比较淡,听到老爷子做的事之后也只是有一瞬间的怔愣,然后就开始思考该怎么去应对。

难过或者伤心这种情绪是没有的。

关振远不同,关靖泽知道自己这个父亲非常顾家,要不然以前也不会一直为关家奔走。同时关靖泽也知道自己父亲非常关爱他这个儿子,要不然当初也不会煞费苦心地把他从首都那些是是非非里面摘出去,为他挡住了所有的风雨。

一边是始终重视的父亲、一边是悉心爱护的儿子,两边起了冲突,关振远肯定比谁都要难受。

关靖泽说:“我们这就去吴先生的诊所,你跟季先生和吴先生说说这件事,我也借个电话跟爸聊一聊。”

郑驰乐点点头:“好。”

关靖泽很快就拨通了关振远的电话。

关振远其实已经从张世明那听说了整件事。

他之所以没给关靖泽电话一来是联络不便,二来是还没想好要怎么说。

他是一个父亲,要给儿子做好榜样。

虽然他跟老爷子的关系在去年就已经冷到了冰点,他却没跟关靖泽说起。

因为他不想关靖泽对亲情彻底失望。

关系冷淡是一回事,关系恶化又是另一回事,它们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再冷淡,根依然连着。

两边交恶之后,根就断了。

可后边爆发的种种变故让他意识到一个词:欲盖弥彰。

有些东西越是想掩藏,就越是暴-露无遗。

听着关靖泽小心地转述着,隐隐有安慰的意图在里面,关振远一时无言。

这个儿子早就长大了,谁对他好、谁对他不好,早就看得一清二楚。

回过头来一看,还妄图在他面前维持美好假象的自己才是没能彻底放开。

那个假象,也许是自己想看到的罢了。

关振远的目光变得冷静而坚定,沉声嘱咐:“靖泽,困难越大就越要站稳脚跟,无论这次的事是要锻炼你还是要为难你,你都做出个样子给他们看看。”

还有一句话关振远并没有说出口。

――我们永远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