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亡国之君 > 第13章 千古一跪

亡国之君 第13章 千古一跪

作者:谁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0 01:01: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夜半三更,天边弦月高挂,天色漆黑如墨。

一片寂静中,驻扎在离宣京不远处的柳军迅速并且井然有序地拔营,整装,安静地准备最后一场战斗。

一旦胜利,改朝换代,青史留名。

而一路走到现在,胜利几乎已是十拿九稳的了。

主帐之中,柳从之安静独坐,细细端详手中一封书信,良久,嘴角微微勾起。

帐中烛火通明,火光摇曳,映在他脸上。柳从之样貌可谓是顶顶俊俏,皮肤极为白皙,两道长眉斜飞入鬓,一双狭长凤眼微微上挑,黑眸亮如寒星,五官俊美不假,但眉眼可谓浓墨重彩,顾盼间带出一份凌厉,生生地将相貌中那份隐约的阴柔秀气给压了下去。气质端然,凝沉如玉。

顾均醒来时,看见的便是这幅情景。

他周身伤重,刚一动作,便觉脏腑剧痛,如遭猛锤敲击,不由痛呼一声,唇边溢出血色。

柳从之看完手中书信,回头看他一眼,笑道:“小顾公子,你伤得不轻,得好好修养才是。”

顾均粗声喘着气,满头冷汗,片刻功夫,昏迷前种种又浮上心头。他所率领的军队与柳军遭遇,而后就是……一场噩梦。顾均看着眼前谈笑自若,面上无一丝凶戾之气的人,心头竟倏忽浮上恐惧之意。

他败了,一败涂地,再无转圜余地。

“我没死?”顾均一瞬间心如死灰,垂头道:“何不赐我一死?”

柳从之见状摇了摇头,似乎颇为惋惜,“小顾公子,令尊顾先生乃是我的启蒙恩师,先生才华人品,柳某都极其钦佩。他若泉下有知,必不忍见你就此殒命。柳某挂念先师,怎能行此恶事?”

顾均念及先父,心头不知是何种滋味,颤声道:“我不成器,愧对父亲。可你……”他顿了顿,寒声道:“你又有何颜面谈我父亲?父亲若知你作为,只怕九泉之下,亦不得安宁。”

柳从之眉头一挑,竟是笑了,点头道:“说得不错。天地君亲师,忠君报国方是正道。柳某却判上作乱,罪大恶极,也合盖遭先师薄鄙,万人咒骂。好在先生生前,尚不知我狼子野心,我师徒不至决裂,也是幸事。”他面色也不变,把自己骂了个狗血淋头,而后话锋一转,笑道:“顾小公子品性端正,想也是先生教养所致。我犹记先生给我启蒙之时,教了我一句话,刻骨铭心,至今不敢忘。”

“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顾小公子应该也听过这句话?”

“听过。”顾均皱眉,当然听过,君依于国,国依于民,民生本就是重中之重。

柳从之的笑容深了些许,“这话说得及其在理。所以我便寻思着,既然做皇帝的成天荒唐想着弃世登仙,弃百姓疾苦于不顾,掌管大权的成日贪污享乐,以至民生凋敝,那我把这群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赶走,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岂不快哉?”

顾均眉头大皱,咬牙质问:“你挑起战乱,害人无数,不过是为一己私利,何必扣上为国为民的帽子?”

柳从之叹了口气,“既如此,你可愿亲自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江山?”

顾均一怔。

柳从之将手中书信置于烛火上点燃了,一面道:“顾小公子才华横溢,忧心民生,若能得一机会一展宏图,必定不会辜负令尊期望。柳某起兵造反,确实也是为一己私利,然而举目只见万里江山一片疮痍,百姓困苦民不聊生,也是不忍。”他说着一顿,而后微笑:“柳某半生奔波劳碌,唯愿有朝一日,世上再无干戈征伐,异国铁骑不敢犯我国疆土一步。百姓安居乐业,衣食富足。海晏河清,天下太平。”

他说到“海晏河清,天下太平”,声音忽然放得很沉,而后长眉轻挑,一双深邃黑瞳审视顾均,目光沉沉:“不知顾小公子,是否愿意得见这一日?”

柳从之的话实在太有蛊惑意味,顾均张了张嘴,蓦地发现自己心如鼓槌,一腔热血沸腾,几乎就要应上一句“愿意”。他是文人脾性,有文人傲骨,更有文人抱负,何尝不恨江山颓败民生碉堡?又何尝不愿见海晏河清,天下太平?

可是……他眼前这个人,是叛军首领,是乱臣贼子,他又怎能投这等人?

顾均所有话梗在了喉头,竟是什么都没说出来。

素闻柳从之乃是劝降高手,实在名不虚传。

柳从之见他犹豫,也不在意,站起身笑道:“顾小公子大可慢慢考量,另外,我们就快出发了。”

顾均一惊:“去哪儿?”

柳从之轻轻一挑眉,眼里闪过一丝兴奋,“自然是去宣京。我生在宣京,长在宣京,阔别数年,此番归乡,实在心绪难平,感慨万千啊。”

顾均看着他的眼神,心中警兆顿生,一瞬间浑身发凉,竟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

柳军训练有素,行军极快,井然有序,至十月二十三清晨,已入宣京近郊。

宣京古城已在目之所及之处。

清晨起了一场薄雾,柳从之坐在马上,遥遥望去,宣京古城罩在雾中,看不太真切,在重重霜雪掩映下,显得安宁平和,恍惚一看,与数年前离开时,毫无差别。

柳从之稍显怔忪,他胯下战马微一嘶鸣,似想疾奔向前,柳从之一勒缰绳,一手轻拍马的脖颈,低笑:“别这么急。”

在他身后,大军整齐列队,肃穆无声。柳从之深吸一口气,神情极冷静,朗声开口:“诸位,此为最后一役,成败在此一举。”

所有战术均已事前部署完毕,这支部队南征北伐,随他一路走来,是为精锐彪悍之师,进退有度,能够披靡。柳从之神色端然,目光极亮,在一片肃静中露出个笑容:“准备好了么?”

万军肃立,凝然屏息,片刻后,骤然齐声大喝,声震四野,响彻云霄!

马蹄声响,烟尘滚滚,战旗飘扬,大军如同一把长矛,锐利无匹,刺破笼罩古城的宁静。

与此同时的宣京,却也和宁静沾不上边。

薛寅身上的龙袍早已皱巴巴,他却也无心顾及,柳军已行进到了能够看到宣京城的地方,宣京一方自然也不是全无所知,事实上,霍方沉睡不醒,大敌当前,没个主心骨,宣京一方上上下下都快急疯了。

整座城被笼罩在不安的氛围里,反而显得非常安静,街道清空,百姓闭户不出,前几日还能勉力维持的繁华雍容没了踪影,白雪未化,雾气弥漫,朦胧冷寂之中,透出几分萧条与沧桑。

最后关头,仍然在外的,除了朝臣,就是士兵。朝臣甚至也跑了不少,霍方一倒,人人六神无主,许多人甚至已经准备着投降了。最后关头,在宣京城门前列队的,是合计八万名士兵。晃眼一看,似乎也是支浩大的队伍,然而只要细看,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这批守军,有两万人是原有守军,其余几万都是这几日全城搜罗男丁而来,说是乌合之众都是难听的。宣京城内所有物资都紧缺,这批赶鸭子上阵的所谓士兵大都连身军服都没有,就在头上绑根带子,武器也不够,队伍末尾的许多人手里拿着甚至是菜刀锄头,而且这批硬拉来的百姓本身也是参差不齐。宣京正在这风雨飘摇的当口,百姓都不想卷入此等征伐战乱,即使是强制招兵,行进起来也困难重重,流言纷纷,民怨沸腾,故而进展十分艰难,有时只能往那些吃不起饭的穷人身上打主意。

这时队伍一列,好么,骨瘦如柴者有之,面有菜色者有之,衣衫褴褛者有之,甚至还有五六十岁的老大爷、十来岁的小孩搁里面充门面,薛寅的目光在那一张张脸上扫过去,不禁苦笑,这样的队伍去打仗,不是笑话么?

这群赶鸭子上架的,这座城的最后战力也显得十分不安,乱嗡嗡的私语声不断,一双双饱含恐惧与不安的眼睛紧盯着薛寅,薛寅毫不怀疑只要稍微遇到什么变动,这群杂牌军就会丢盔弃甲,四散而逃――更别说大部分人甚至没有盔甲,逃起来应是轻快。

薛寅苦笑着按了按太阳穴,深深地叹了口气。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天要亡我啊。

思绪才转到这里,他忽然一怔,片刻后伸出了手。

起风了,风向……朝南。

这场战役,在后来的史书里,没有留下名字。

关于它的记叙是有的,但是它实在是算不上什么战役。

柳军精力充沛,兵强马壮,携威而来,薛朝无援少兵,军中一群乌合之众,上下离心,闻柳军威名而丧胆。

柳从之带着必胜的把握,携先锋军行至宣京城门附近的时候,只见整个古城静悄悄的,城楼上空无一人,没有城防,无人守城,宣京古城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

柳从之勒马,见这阵势,稍一皱眉,“这倒是不寻常。”

袁承海在他左近,见状皱眉道:“以霍方的脾气,绝不会做出此等空门大开之事。是有诈?”

另一军中将领策马上前,也建言道:“这事看上去蹊跷,殿下,不如我命人先上前一探。”

柳从之不语,打量宣平城,忽地目光一凝。

四野隐有风声,此外一片寂静,只听前方传来吱呀一声,声音拖得慢而长,仿佛一个腐朽老人的最终一声叹息。

柳从之目光如电,紧锁眼前古城,面现讶色。

十月二十三,柳从之陈兵宣京,宣京浑不设防,城门洞开。

宣京城门,正被人从里面缓缓打开。

此为宣京正门,可称雄伟,开得也极慢,远远透过一条缝隙,完全无法窥探城内景象。众人斗志满满而来,见这情景,却都一愣,今日所见,实在是和事前所有预料都不相符,也未曾考量对策,一时举棋不定,柳从之沉思片刻,笑道:“城防全无,城门大开,倒是诚意十足,诸位随我入内一探究竟,如何?”

袁承海谨慎道:“恐是请君入瓮之计。”

“不错。”柳从之点头,大方肯定,而后气定神闲地微笑,“迟早都是要去的,既然人家请了,岂不正好?”

袁承海微感诧异,柳从之行军虽不乏巧计险谋,但多数时是以谨慎为重的,行事稳重,然而今日……他触及柳从之亮极的目光,微微一怔……今日,这个一贯以城府深沉、从容应变著称的人,也是难掩兴奋了啊。

袁承海忽然想起柳从之传往宣京的书信,里面有一句话是:游子归乡。

柳从之是游子归乡,他又何尝不是?袁承海生在宣京,长在宣京,袁氏一门书香门第,两代大儒,声望极高,然而逆子反叛,以至全族流离失所,清誉毁于一旦。

种种恩怨,至如今,终是个了局。成王败寇,自古如此。

柳从之主意已定,其余人无有不从之理,大军鱼贯向前,直逼宣京城门。柳从之身披盔甲,腰负长剑,胯下坐骑神骏,身为主帅,却是一马当先,浑然不惧。

他身上儒雅气息向来极重,模样俊美,平素谈笑风生,像个文士多些――他本就是文士、名相,此时做武将打扮,嘴角仍然含笑,周身不见丝毫凶戾,只显得英气勃勃,气度从容。

在他缓缓逼近宣京的同时,宣京城门同样缓缓打开,先是缝隙,而后缝隙缓缓扩大,先是一人宽,再是两人宽,再是一丈,两丈,终于彻底洞开。

一人身着龙袍,静立于城门前,正是薛寅。

薛寅立在风中,身上裹着龙袍,被吹得嘴唇发青,第一眼就看见了策马而来的,名满天下的柳从之。

初次见到这位传说中的,以一人之力改写时局的人物,薛寅心中的第一个念头是:早知道姓柳的胆子那么大一一个人跑那么前,他直接在城门后安排弓箭手不就行了么?千金难买早知道啊!柳从之不是据说是个行军非常谨慎的人么?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已经看清城门后情势的柳军再不迟疑,加速向前。

薛寅静立,听得万马奔腾,蹄声沉沉,微微摇头――算了,他自己不也豁出去了玩命来了么?

蹄声越来越近,终至城门面前,柳从之在薛寅面前勒马,大军于是止步,柳从之高踞马上,审视薛寅片刻,笑道:“大薛皇帝陛下。”

薛寅仰头看着柳从之,深吸一口气,身着龙袍,在万千兵马前,在柳从之坐骑前,缓缓下跪,叩拜,沉声道:“薛寅无德无能,愧居帝位,愿率薛氏一族上下,归顺阁下。江山更替,百姓无辜,望阁下心系民生,无伤百姓一人。”

宣京满城寂静。

城门前千军万马鸦雀无声,城内,薛寅身后数百米之处,士兵、朝臣安静地望着这一幕,狂风劲吹,除风声外,一切不闻。

如何以一人之力,丢尽举国脸面?

当以此为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