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茶陵神秘客家往事 > 第一百一十章:母亲来电

茶陵神秘客家往事 第一百一十章:母亲来电

作者:李苏章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13 23:09: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约是我参加工作一年后的事吧。

有一天深夜,我正睡得迷迷糊糊,忽然,电话响了。

是母亲打来的。

她是哭着打来的。

她说家里煮饭的锅被人拿走了。

这是我家唯一煮饭的锅,现在没有锅了,如何是好?

拿锅的人是当地一个所长。

我们这地方贩卖木材很兴隆,不少邻乡的人都来贩木材,每天有几百人,他们没吃住的地方,于是,我母亲在家开了一个小小的饭店,也不能说是饭店,因为每天只有几个人吃饭,睡觉不要钱,每天到手的钱,只有几块钱,多的话十几块。

一个月下来,估计也就赚个百把块。

因此,也没有办营业执照之类证件。

镇上一个所知道了。

在所长的带领下,一行五六个人吧,来到我家,要我母亲把营业执照拿出来。

我母亲自然没有,那么罚款。

我母亲自然不干,双方由此吵起来了,于是,所长下令,把我家的锅拿走,说什么时候交钱,什么时间给锅。

我知道后自然是非常难受,也十分无奈。

这个所长我认识,就是我家不远处一个邻居的女婿。

我家与他家并没有矛盾,只是他家的女儿突然嫁给了一个所长,他家顿感高人一等,说话有点冲,可能跟我母亲吵了几句,估计是这样,具体情况我不是很清楚。

总之,这个所长气势汹汹跑到我家,说我母亲非法经营,要罚款。

这个说法没错,的确是这样。

母亲的确违规了。

问题是大街上开饭店有十几家,没有一家办了营业执照,他们都不查,为什么就查我一家!?

而且此人到我家指手画脚,颐指气使,气焰十分嚣张。

他说了一句让我母亲至死都耿耿于怀的话。

他恶狠狠地说,你知不知道,我是官,我是以官带职!

他把官字咬得很重,尾音拖得很长。

口气异常强硬!

在当地他的确算是一个官,所以他有很强的优越感,他就是要让母亲认清楚,她面对的是一个官。

他没有料到,我母亲没有把他当成官,相反,还大吵起来。

他是官,自然不敢打人,盛怒之下,就把我家的锅给拿走了。

我家没锅煮饭了。

我知道,这个所长之所以来我家,估计是想耍耍官威,为岳父家出出气。

有可能他受了岳父家的指使。

我们这镇上都是亲连着亲,每家每户都有非常多的亲戚,宗族势力很强大。

像他这个小官,这些人一般不敢碰。

但我母亲,他敢碰。

因为我父母在当地无关系无背景,无根基。

说来难以置信,我父母根本就不是本地人,是个彻头彻尾的外乡人,本地没有一个亲人,也没有一个亲戚。

也就说,我家有事不会有人出面主持公道,说一句公道话。

我父母的来历很复杂。

先说我母亲吧。

我母亲是衡南县黄竹乡人。

虽然出生在这里,却一天也没有呆过。

她呆在哪里?

没地方,四处流浪。

她一直跟着她的父母到处跑,这是好听的说法,其实就是要饭。

旧社会,生活艰难,很多人都这样,靠乞讨为生,我外公外婆就是其中的一员。

他们流落到桃坑这地方时,发生一件让人十分绝望的事。

就是我外公病了,病得非常重,快要死了。

他身边有一儿一女,女的就是我母亲。

我外婆需要照料他,自然无法外出乞讨,眼看全家就要饿死。

外婆只好含泪把一双儿女送人。

我母亲去的这户人家没有儿女,在我外婆眼里,这是最好的选择了。

她是二岁时被外婆送走的。

她记得很清楚,当时天上飘着鹅毛大雪,凛冽的寒风把天地卷成白茫茫的一片。

她母亲说带她去一户人家吃饭。

饭后,她母亲就走了,没叫她。

母亲望着外婆的背影,没有喊也没有闹,甚至没有流眼泪。她静静地呆在那里,沉默不语,人似傻子一般。

她知道母亲抛弃了她。

她恨母亲。

据说,她母亲在她四五岁时,曾找过她一次,但她不理,不跟她说话,弄得外婆哭着离开了。

我小时候跟别人吵架时,别人会一字一句,认真地说,你母亲不认父不认母。

在我们小孩眼里,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我们小时候吵架,如果有谁公然喊父母的名字,这是最大的耻辱,双方必是一场死斗。

我母亲不认母,让我在同伴面前抬不起头来。

事后,我才知道,母亲不认母是有原因的。

因为她在这家一点都不快乐。

这家有很多规定,比如吃饭,每顿只能吃一碗,饭后不能跑,理由是,你跑了,又能吃了,浪费粮食。

问题是,母亲即使不跑,也总感到时时刻刻饿,但不能吃了。

她家的规矩是只能在吃饭的时候吃,其它时候不能吃。

因此每次打饭,母亲都要在那里练“压缩功”,拼命把饭往碗里压。

但不行,一碗下肚,还是饿。

尽管还想吃,但只能放下碗。

因为养母会用凶恶的眼神瞪着她,她只好不吃了。

虽然看着白花花的米饭,直流口水,也只能强忍着。

十岁那年,她经历了人生一次重要洗礼。

这天,她与邻居一道给人家挑米,工钱是每斤五分。在回家的路上,她们遇到一条顺水木排,于是大家都挤上了木排,谁料木排拐弯时,被一个浪头掀翻了。大家连同米都掉进了水里。母亲不会游泳,求生的本能使她不顾一切地乱划,不久她抓到了一根木头,爬上了岸,但是她挑的50斤大米没了,一个同伴也淹死了。大家都在哭呀,母亲是哭得最伤心的一个。

可她没料到是,回到家,迎接她的竟是一顿暴打。

养母恶狠狠地说,淹死的为什么不是你。现在好了,你活着回来,大米没了,拿什么赔人家!

养母这句话让母亲异常寒心。

从此母亲恨上了养母!

自我记事起,我母亲和她养母没有说过一句话,即使她养母临终的时候也没有。

煮饭都是各煮各的,你吃你的。

虽然住在一个屋里,但两人不说话,不来往,一辈子。

真的,一辈子,我没有见过我母亲跟她养母说过一句话,更不要说喊妈妈了。

两个人的关系到了这种地步,我想,这个恨应该已经深入骨髓,血液灵魂上下都是痛与愤怒。

童年的痛苦生活,让母亲明白了这世上没有救世主,能救的只有自己。

在婚姻这个问题上,我母亲,就表现出来她的顽强和不顾一切,她宁愿不要自己的命,也要捍卫自己婚姻的自由。

她养母给她找了一个男的。

这个男的也是孤儿,被养母收养。

养母的意思就是两人长大后,组成夫妻,等于亲上加亲。

如果父亲没有出现,母亲可能会遵照养母的意思。

然而父亲出现了。

在母亲的情感世界里顿时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母亲爱上了父亲。

母亲对父亲的爱,非常疯狂,非常执着,歇斯底里!

当然,父亲有让母亲疯狂的资本。

他是公子,百分之百少爷。

我父亲的家在衡阳市,他的父亲是衡阳市某局的局长。

当然是旧社会的局长。

大家不是说旧社会的官都是贪官污吏吗?

我想,无论如何我父亲的家境应该不会很差,说父亲是公子和少爷一点没错。

这不是关键的。

关键的是,他差不多还是家里的独苗。

旧社会,不论穷还是富,家里一般都五六个,十几个子女,然而,在我爷爷家就没有。

他家就两兄弟,而且大的还有精神病。

我奶奶说,是我爷爷经常棍子敲的。

小孩子不听话,我爷爷就用棍子敲脑袋,结果,把我伯伯打成了神经。

于是,我家后辈就剩父亲一个人是正常人。

从某种意义来说,父亲就是独苗。

父亲自然备受父母的百般宠爱。

在弱爱中长大的孩子一般依赖性强,没有主见。

我父亲就是这样的人。

他一生极为依赖母亲,母亲说什么就是什么,要他如何做就如何做,母亲经常把父亲骂得狗血淋头,但父亲一声不吭,真的,他做到了一辈子一声不吭。

他从来不跟母亲吵架。

小时候,父亲也极听父母的话。

如果时局稳定的话,我父亲一辈子估计会呆在衡阳市,在这里成家立业。

然而,天还是变了。

爷爷属于枪毙的对象。

他只好逃。

他逃的地方不是香港,而是井冈山脚下,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山村。

他以为藏在这里安全,没人注意。

他带着我父亲和奶奶逃到了桃坑这地方。

我有神经病的伯伯,只好扔在衡阳,托亲友照顾了,估计是让他自生自灭。

其时,爷爷已经重病在身了。

我母亲说我爷爷腿有脸盆粗,是个大胖子。

大胖子一般都有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

爷爷的病症应该是到了晚期,据说,他到了桃坑,走路都艰难,有时寸步难行。

他们到了这地方,立刻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吃什么?住在哪里?

没办法,一家三口只得住在庙里,吃的估计没有,靠我奶奶每天出去要饭。

就在我爷爷一家处于绝境时,我母亲出现了。

她与父亲相遇了。

女人都爱公子,我父亲是公子加少爷,母亲自然疯狂地爱上了他。

得知我父亲是衡阳人时,母亲更加疯狂了。

衡南县归衡阳市管,他们是真正的老乡。

母亲没想到,在如此偏远的地方竟遇到了老乡。

她虽然恨自己的亲生母亲,但内心深处那份对父母的爱,对家乡的思念,怎么可能流逝呢?

晚年的母亲一直在念,她想回家乡看看,她心里这份牵挂,一直不曾磨灭啊!

她心里有自己的父母,有对家乡的爱,虽然她最终没有回去,但我知道,她有,她一直在魂牵梦绕。

她忘不了父母,忘不了自己的根!

她日夜思念的家乡突然出现了。

他就是父亲。

她可以从父亲身上感受到故乡的温暖。

母亲深深迷恋上了父亲。

当然,母亲面临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就是她已经跟养母找的这个男的订了婚,大家已经认可他们就是夫妻。

但母亲不管。

她毫不客气宣布要跟我父亲结婚!

我爷爷自然喜出望外。

这样他们就有落脚的地方,饭票也有着落。

我父亲自然听父母的,他没有意见。

阻力来自母亲的养母,我的养外婆。

这个养外婆虽然是个山里女人,但她家族很不寻常。

她姓罗。

罗姓在当地是一个非常有权势的大族。

罗姓家族中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就是罗克绍。

他是井冈山红军的死对头,是三省民防团团长。

他有一个兵工厂,几千号人马。

井冈山的红军吃尽了他的苦头。

他的名字写进了领袖的著作,他在一篇文章中称罗克绍是井冈山的***,不打死他,我们是不得安宁的。

井冈山很多著名事件都与他有关。

这个罗克绍就是我养外婆的亲大伯。

因此,凭着强大家族的权势,她嫁给李家后,夺取了李家所有的权力,包括母亲的婚恋。

她的如意算盘是收养一男一女,组成夫妻,为她养老。

所以母亲提出要跟我父亲结婚时,立刻遭到她愤怒的呵斥。

但母亲不怕,她长大了,硬了。

她心中长期积压的愤怒之火彻底爆发!

她们两人大吵。

吵得天翻地覆。

具体如何吵闹,我有点不清楚,总之闹得非常凶。

据说惊动了十里八乡,非常轰动,最终是乡政府断的案。

在这里,我要恭喜我母亲,因为,此时的桃坑已经解放,反动民团头子罗克绍已经被枪毙,昔日强大的罗氏家族已经彻底瓦解,分崩离析,失去了一切权力。

现在是新社会。

如果过去,母亲这种行为非常危险。

真正的大逆不道,按照族规是要沉潭的。

所谓的沉潭,就是把人装进麻袋,绑上石块,把人丢进水中,活活淹死。

小时候,我不听话时,我养外婆经常威胁我说,要把我沉潭,弄得我很害怕。

小孩子对大人的话总是信以为真。

但我知道,母亲对养外婆一直恨,决定权在母亲手上,所以我十分注意观察母亲的表情,看到她无动于衷,我才放心。

在新政权强力干预下,养母大败。

母亲顺利与父亲结婚。

父亲一家三口住进了母亲的家。

不久,爷爷去世。

奶奶没有了牵挂。

她返回了衡阳。

那里有她一个儿子,需要照料。

奶奶一直定居在衡阳市王家坪六号。

这是一个大杂院,住了二十几户人家。

由于母亲和养母失和,她不愿意呆在桃坑这个山区。

奶奶去了衡阳,她也想去,准备跟奶奶一起生活。

她没谁料,生活竟是如此残酷。

这次衡阳之行,再次让母亲悲痛欲绝。

其实,我奶奶从内心上是鄙视我母亲的。

我母亲从小生长在山区,是一个标准的山姑。

大家都知道,山姑一般都说土话,穿的破破烂烂,有着乡里人特有的胆怯和猥琐,坐没坐像,站没站像,就是一个典型的乡巴佬。

城里人对乡里人很鄙视。

他们都叫乡里人是“乡里宝”,“花生子”。

鄙人也曾被人戏称为“憨”。说我这个人“憨”得很。

“憨”的意思就是宝。

宝里宝气,呆头呆脑。

没办法,我也是从山区出来的,有这么一幅“憨”像。

我母亲也是这样的。

她自然遭到我奶奶的嫌弃。

在旧时,奶奶作为一个局长的老婆,来往的应该是一些阔太太,有钱的人家,差不多是上流阶层吧。

据说,爷爷家当时给父亲定了一个富裕人家的千金小姐,只是时局混乱,大家最终逃的逃,躲的躲,就这样散了。

也是走投无路,也是迫于生存压力,只好让父亲在一个偏僻的山区做了上门女婿。

但奶奶知道上门女婿是被人看不起的,对她这个上流社会的家绝对是个耻辱。

虽然上流社会现在被打倒,被粉碎,但此时奶奶应该还是非常留恋。

其实任何一个人对曾经的辉煌都会念念不忘。

自然,奶奶非常不甘心,因此,当母亲带着一双女儿来找她时,她异常震惊,感到一下子从神坛上跌落下来了。

因为她看到她的后代是群叫花子。

她根本无法接受!

她对母亲没有任何好脸色,自然对自己孙女也是无动于衷。

可能在她眼里,这二个孙女,应该不是她的孙女,她的孙女应该不是这样子。

她应该是大户人家的孙女,彬彬有礼,有教养,懂礼貌,见到她知道喊奶奶,然后依偎在她怀里,露出天真灿烂的笑容。

这二个叫花子孙女,怎么可能是她的后代呢?

按当时的政策,母亲和女儿是可以落户到衡阳的,但奶奶不给户口本,她故意不让母亲和她孙女落户到她家。

最终母亲和她女儿在衡阳成了黑户。

最让母亲愤怒的,奶奶对孙女的无视。

二个孙女都生病了,母亲咋到衡阳,身无分文,她问奶奶要,她竟不给,说小孩不用那么金贵,小病小灾,能挺过去。

结果,我二个姐姐就这样病了无钱医治,最后惨死在衡阳。

从此,母亲对我奶奶恨得咬牙切齿。

她悲愤地离开了衡阳,回到这个山区小村,不再踏进衡阳半步。

她路过茶陵县城,我父亲在这里上班,她没有去找他,而是直接回到桃坑乡下。

父亲回来,她骂了父亲一天一晚,好像连骂了十几天。

晚年时,她与奶奶相见,没有一句好话,有机会就拼命地折磨她。

母亲一直在发泄心中的恨,至死都没有原谅奶奶。

作为父亲夹在中间,自然不敢说什么。

母亲骂他,他从来不敢顶,大气都不敢出。

其实父亲还是很有才能的人。

父亲打得一手好算盘。

他打算盘在茶陵县非常出名,是真的出名,一点不假。

算盘在当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计算工具,父亲经常被单位请去打算盘。

我记得很清楚,每每上课时,老师会突然停下来,然后对着我说,你父亲很会打算盘。

从小学到初中,老师经常是这样,很多老师都这样说。

我们镇上的人也说,我父亲会打算盘,不仅手会打,而且脚也会打。

父亲用脚打算盘没有见过,但他用手打算盘见过。

他可以同时用左右手开打,又快又准,打得噼噼作响,像一阵风似的,结果一下子就出来了。

很让人意外,茶陵县成立珠算协会,父亲竟然只是会员。

按我的想法,父亲有如此精湛的算艺,怎么也是会长或者副会长什么的,但他什么都不是。

直到鄙人参加工作,碰到了父亲同样的问题,才恍然大悟,才真正明白。

我们哪里成立文学社。

我认为我是一个狂热的文学青年,成为文学社会员应该没问题吧,结果,文学社不批准。

说我不是文学青年,不爱文学。

他们需要的是真正热爱文学的人。

真让人疯狂啊!

然而,有什么办法,人家不要你,就是不要你,说什么也没用。

后来,帅部进入了文学社,说在文学社安排一个职务给我,让我当小说组的组长,二十多年过去了,结果,一个组长毛也没见着。

其实,我很明白,像这种带半官方性质的组织,没有职位的人,根本不会有入门的机会。

我的故事和父亲一样,有点逗人。

不过,他的结果比我要好。

他是会员,我什么都不是。

我一直觉得我父母是有故事的人。

我一直想为我苦命父母写一本书,因为他们故事就是那个年代的真实缩影。

记录下来,与许多人的故事汇集起来,不就是一个时代的历史么?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我母亲的锅怎样了。

我妻姐夫跟他们熟,后来还是要回来了。

但心中的痛一直存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