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盛世独宠之天玑 > 146 明宣番外

盛世独宠之天玑 146 明宣番外

作者:镜鸾沉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0 00:56: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昭之西,夜凌之东,有青黛诸峰,连绵千百余里,千峰交错,合筑其骨,万壑纵横,互结其脉,雄奇秀丽,浑然巍峨,争高直指。诸峰中至高者名曰御天峰。御天峰,天下奇险,宇内名播,古人云,登御天而寻仙,天下无山矣。

御天峰,多石而少树,多峭壁而无缓坡,山中只一狭窄石道,绕峰而旋,沿壁而上,年久风化,不知何人留之。

然此时却有二人行于其上,正当秋阳高照,天高气爽之时,峰间岚色渺渺,雾若带然,远观之二人如行于雾中,其惊险不言自喻。

“这小路太过陡峭,王爷您真的一定要登到山顶么?”身后侍从模样的男子担忧道。

纳兰崇头也未回,一脚稳稳踏在石板上,“不亲身体会一番,就难以用笔墨描摹御天峰的雄伟。这是传说中咱们大昭最高的山峰,是《昭宁志地理卷》的重中之重,我自然要登上去瞧瞧。”

说着,他继续向前,□□笔直的背影在秋阳下落下稀疏的影,又被缥缈的云雾割裂。他身着素雅清净的月白锦袍,墨色的长发绑在背后,落下齐整的发梢,随着他的步履轻扬。

周边愈发冷了。方槐一步步跟在后面,无意中看到那发梢中的点点银白,心中微微一惊。

大昭王朝一统四海,昭武帝君威日重,几年前下旨重修《昭宁志》,并嘱咐道务必将整个大昭的物阜民丰、风土人情都一一记述下来,让后世都能瞻仰到这个时代的鼎盛非凡。

这个任务自然是落在翰林院身上。纳兰崇自请为编纂书籍的负责人,并开始出游各地,亲身了解大昭广袤国土上的各地民情风俗和名胜古迹。

除了去年老王爷过世,纳兰崇回京继承爵位之外,这几年他从未回过京,一直在外游历,途径河南、河东、河北、关外四路,到现在的岷州,翻过青黛,便是西陲夜凌路了。

这不是他第一次来岷州。上一回还是昭武十年夜凌之战的时候。也正是那一次,让他深深感受到身为皇亲贵胄与平头百姓的遥不可及的距离,让他亲眼见到在社会最底层生活的百姓的情状,也让他体会到大自然的各种惊奇秀丽,那是京城贵府永远无法比拟的迷人风景。那时候,他就萌生了想要游历一番的念头,现在借着编写昭宁志的由头,也算是梦想成真了。

只是他自小生活优渥,门庭高贵,在外风吹日晒几年,看着难免添了不少风霜。去年回京时曾和沈天珩、苏墨阡云华楼小聚,二人都笑赞道,他现在仿佛一块被打磨光滑的玉石,沉下年少的浮躁稚嫩,透出深不见底的醇厚和稳重来。

又何止是纳兰崇,这些年过去,当初的意气少年都变了模样。苏墨阡和沈天珩都任了京中要职,朝堂历练几载,都练出几分喜怒不形于色的内敛。不同于过去的明争暗斗,如今的沈苏两府的关系算是互相敬重,互不相犯。

对于纳兰崇来说,能在有生之年精心编修好《昭宁志》是他毕生的任务,他为此能放弃京城的繁华,王爵的显贵,或许别人会觉得不值,但他却甘之如饴,乐此不疲。

他转身看了眼方槐,笑道:“亏你还是个习武的,体力倒还不如我了。”

方槐抹了下汗,惭愧道:“王爷说的是。”说着他抛下方才因那银白头发而一瞬间袭来的心寒,三两步追上纳兰崇的步子。

“我说过,在外就不用唤王爷了。”

方槐顿了顿,“不管如何称呼,在属下心里您都是王爷。”原该坐享富贵一世清闲的王爷,而不该漂泊在外受尽颠沛之苦。

心里这样想,他也说不出什么劝阻的话。主子要做什么,他身为属下只有奉陪的份儿。当初他决意游历时,老王妃不知劝了多久也没有改变他的心意,他一个下人又能说什么呢?只尽心护着主子就是了。

老王爷过世后,能压得住主子的,只有金銮殿上的那位。而那位,大约巴不得王爷离开京城吧。

二人行行走走,终于在午后艳阳高照时登到峰顶。

顶处仍然没有多少树木,中间一块平地,站在上面,入眼而来的画面是如此美丽,让见过多少美景奇景的他也要惊叹不已。

眼前云天纯澈,云雾缭绕,如绵如絮,如气如烟,脚下的众多山峰、远处的重嶂叠峦若隐若现,渺渺绰绰,峰随雾卷而变,景随霭旋而新,俯瞰而下,众山皆小,伏于脚下。

整颗心都随之变得开阔起来,所有烦忧一扫而空。

纳兰崇命方槐将背包的纸笔取出,席地而坐,动手开始记录下周边地势和风景。记完之后,方槐送上一壶水,他喝了一口,又道:“把那张冰丝绿绮取来。”

琴声铮铮而起,响在空寂幽静的山巅峰峦之上,愈显空旷悦耳。

他盘坐在山巅之上,白袍墨发随着山风而轻扬缠绕,修长的玉指在琴弦上飞舞,清贵疏冷的眉目沉下万斛星光,远远看去仿佛仙人临世。

这样的琴音,是为世间绝响。奈何此时欣赏的观众,只有角落处蹲着打盹的方槐。

纳兰崇摇了摇头,便动手将琴谱记录下来,待下山后寻个驿站,把琴谱寄回京城。这几年他游历在外,内心不为京城俗事所累,倒谱出不少名曲佳作,据沈天珩的话说,他纳兰崇即便是不做王爷,不做编修昭宁志的翰林学士,凭这些曲谱也足够流芳百世了。

这却是无心插柳。少时他虽善于六艺,却没那个闲情逸致去谱曲作词。当年那曲《美人吟》,算是他的处/女之作,也是他迄今为止,最为得意的作品之一——尽管,它只有在此荒无人迹之时才有弹奏的机会。

方槐醒来时,纳兰崇已经在弹奏另外一曲了。连他这个对音律一窍不通的,也能辨别出这曲子是那首主子单独一人时弹奏过多次的美人吟。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方槐终于忍不住开口,“主子,您若是能顺了老王妃的意思,早日立下王妃,皇上必不会……”

纳兰崇将琴放到一旁,“我常年在外,若有妻室必是日日空守着王府。我又何必耽误别家小姐呢?再者,游历国中是我的志愿,是我喜欢做的事情,并非皇上所迫,你不该有别的想法。”

方槐不甘心道:“虽说是主子您自请离京,可若非皇上对您总消除不了疑心,您当初也不会如此。”

自从那次沈天玑遇难,纳兰崇远到夜凌寻人,还曾因沈天玑昏迷不醒之事与皇上有过争执,纳兰徵便无法对纳兰崇毫无芥蒂,特别是他多年来一直未娶妻,更让帝王疑心愈重。

安亲王府的权利自老王爷离开政堂后削夺不少,纳兰崇也一直被局限在翰林院。在方槐看来,沈天玑无疑是安亲王府的灾星。当然,这话他只能心里想想,一分也不敢透露出来的。

纳兰崇瞧了他一会儿,把手里的水壶递给他,“你也累了,喝一口吧。”

方槐起先还要推辞,后面只得受了。纳兰崇这才淡笑道:“我知道你是为我不值,可你为何不想想,皇上那样的人,就算是为了皇后,也不至于对我如此刻薄。这些年来,数家大族倒下,朝堂势力变化颇多,他知我已无心官场,安亲王府如今的形势其实是正合我意。咱们王府的地位,从来不需要权力来巩固。”

方槐若有所思,“主子说的是。是属下愚钝。”

他们虽名为主仆,在外游历多年,倒更甚好友。沉默片刻后,方槐忍不住又道:“主子,您真的……能忘了……沈姑娘么?”

纳兰崇淡淡一笑,“总归是天各一方,忘与不忘,又有什么干系。”

在外这些年,其实她的样子已经有些模糊了,但还是美好到任何人都无法替代,这种美好已经演变成某种意念的信仰,他从来没有过想见她一面的念头,只知道她在某个地方安康无虞欢乐无忧也就足够了。

过去时常想不通,为何自己与心爱的女子缘分如此浅薄,但现在他逐渐知道,缘分这个东西虽然玄妙,可有时候也是可以争取的俗物,就像是百姓们谋生赚钱一般,只有不停争取,才能得到,而不是坐在那里空等玄妙的到来。

昭武九年的那场大雨里,他去宫中向皇上讨个说法,不料三言两语就被压住,他当时是茫然无措的。他跟着皇上前后脚到了忠勇侯府,看到皇上顶着倾盆大雨把沈天玑送进宫中,那一刻他真切体味到了无力和挫败。

莫说地位权势,就单说心意,他也比不上纳兰徵。他原可以给得更多,但却因为年少时对朦胧情爱的迟疑和畏缩而放弃了原有的机会。

记忆中的那些美好,一去不复返。他倒没觉得多可惜,沈天玑在纳兰徵身边能过得很好,他也不再牵挂,只循着自己的愿望,走遍千山万水,记下大地的繁盛与丰富,为大昭盛世好好做完这件事,他就不枉此生了。

犹记得他预备离京时,曾经见过沈天玑一面。那日下了薄雪,她身着雪白狐裘,撑着伞立在勤政殿前面,笑得很柔和。

她说:“明宣,我真是羡慕你能有看尽天下风景的机会,那是我少时的梦想,我实现不了,你就带着我的心愿一起去吧。日后,我就可以从你的文字里阅尽天下风光。”

这无疑让他此行有了更重要的意义。这些年,他用引人入胜的笔触记下各地风土人情,其中有些艰涩生硬的说明文字,也有不少反应各地民俗的小故事。他把这些统统放在按时呈给皇上的折子里,他从不考虑她会不会看到——只是尽到自己的心意。

在御天峰顶坐了许久,纳兰崇好好享受了一番山巅美景,这才开始折返。

他向西看了眼那方的连绵山麓,“夜凌之后,咱们便折去陇右吧。”

方槐应了是,跟上他的脚步,行走在云缠雾绕的山峰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