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残唐重生李世民 > 第381章 千军一帅

残唐重生李世民 第381章 千军一帅

作者:寻香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9 18:08: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所有人的神经顿时崩紧。弘文馆里的气氛也斗然变得紧张起来。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李世民朗声道“户部尚书王锷!”

“微臣在!”王锷也是行伍出身之人声音极其宏亮。

“朕命你在十二个时辰之内征调三万民夫。筹措粮草三十万石寒衣十万套军饷五百万贯。以备北伐大军用度。”

王锷顿时就傻了眼:“这么多东西十二个时辰?……”

“朕给的时间已经很充裕了。”李世民严肃的说道“你要知道军情如火。每一刻都有可能会有生命在丧失都有局势在变化。十二个时辰误了半刻时间也休要再来见朕!”

王锷额头上顿时冷汗直流拱手拜下之后就急急的走了。这十二个时辰对他来说无异于是生死时间一刻也不敢耽误。

群臣看到皇帝态度如此坚决心里都替王锷捏了一把汗。至从皇帝登基以来还从来没有为难过哪个臣子。这一次却下达了这样严苛的指令足以见得他对北伐出兵之事是何等的重视。

一时间弘文馆里鸦雀无声。群臣都屏气凝神等着皇帝说出后面的事情。

“出兵北上回鹘之事本来是兵部尚书、左神策卫大将军李晟和左神武卫大将军浑负责的事情。”李世民说道“可是现在浑远在凤翔李晟身体不适无法理事。这样的大事不能没有主理的大臣。武元衡。”

武元衡心头一震急忙闪身站了出来:“微臣在。”

“朕任命你为尚书左丞平军事章事专司负责北伐军的诸项事宜。”李世民说道“即日起。成立北伐军机处由你和马燧负责领头兵部所有官员都参预进来。全国上下七十余万兵马和所有民夫粮草你们可以任意调动。满朝大臣和所有将军都要听从你们的指令。命令以弘文馆章印盖出朕要亲自审阅并加盖玉玺方能生效。”

武元衡不敢多言只得拱手应命。本来他东征回来后。李世民就有意任命他担任尚书右仆射与马燧平起平坐的料理朝政。可德妃武琦云提出了反对意见武元衡自己也坚决不肯接受因此才作罢。于是回朝后的武元衡连以前吏部尚书的职事都丢了。只落得了一个从四品光禄寺少卿地虚衔终日陪在皇帝身边负责安排皇帝与宫人的饮食起居和重大宴会。现在皇帝任命他担任尚书左丞那就是仅次于仆射的官职是尚书省最高长官的副手。平军国章事。就是让他专门处理军事相当于大唐的军委副主席了比李晟这个国防部长(兵部尚书)还高了一个级别。

对于皇帝的这个人事任命。众人虽然有点惊讶但想一想又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合理。…本来武元衡就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东征时拿下地功劳又十分巨大足以胜任此职。马燧因为是主管右神策卫因此不太方便直接主理北伐之事。让他与武元衡搭档也是为了方便武元衡调动大唐其他地域的军资与兵力。

北伐军机处的成立也标志着李世民已经下定了决心开始收拾河陇和西域的事情。一副沉重的担子。再次压上了武元衡地肩头。

“北伐军的人员配置、兵力部署全由你们军机处自己商定。”李世民继续说道“议定之后报予朕知道。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在十二个时辰之内完毕。明天的这个时候。朕要看到已经开拔的北伐军。”

武元衡和马燧等人各自心头一凛齐齐拱手应诺。

李世民凝神看了武元衡几眼。微微点了点头说道:“事情大概就这样安排下来了。卿等回去吧。即日起取消公休与轮假。若有特殊情况要休假地大臣须报予朕来亲自批审。三省六部与各个衙门都把工作重心放到支持北伐上来。从现在起所有准备动工或正在施工的皇家园林、房舍构造工程全部停止。北伐一日不休工程便一日不得进行。节约一切花消用度全力支持北伐!”

“臣等遵旨!”众臣一起拜领圣旨。心中各自道:这些年来皇帝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下决心要干一件事情的。看来这北伐……是景兴年以来最重要地一件大事了!

事情都交待完毕了御前会议也到此结束。所有人都感觉背上了一副担子身上沉甸甸的。

“陆贽你留下来。朕另有话问你。”群臣准备退下时李世民将陆贽唤住了。

陆贽走上前来拱手拜道:“陛下但有赐教微臣洗耳恭听。”

“的确是有一件事情朕想听一听你是什么意见。”李世民说道“就是关于北伐军的元帅人选。”

陆贽微微一怔:“陛下微臣不懂军事而且也不是军机处的人。这样的事情……实难揣度。”

“正因为你是局外人所以朕才要问你的意见。”李世民说道“军事永远是为政治服务的。任何一场有目地地战争也都将导致政治时局的变化。朕不会只为了战争而战争也不会忽略战争背后可能引的一系列变化。你虽然不懂军事但政治上的觉悟却越所有人。说一说北伐由谁挂帅比较适当?”

陆贽拧着眉头寻思了起来脸上的表情千变万化。他生怕皇帝看到他为难地表情于是将头低了下来。

“怎么有难言之隐?”李世民追问起来。

“没有微臣不敢。”其实陆贽和李世民之间是心照不宣。早在东征淮西时陆贽就看出了皇帝用人的意味就是要平衡朝堂与后宫地实力比对。皇帝这时候来问他北伐军的统帅人选其用意也不外乎如此。

陆贽心中飞快的思索道:“现在朝中的势力逐渐受后宫的影响越来越大了。贵妃吴氏与贤妃郭氏。有长安两大豪门仕族的支持势力如日中天。虽然郭、吴两家在朝堂和军队里地势力都不强但是作为长安最大的两个仕族对政治的影响力还是十分强大的。尤其是吴贵妃生下了三皇子李器以后更加受到了皇帝的宠幸。吴、郭二妃的地位从此稳如磐石牢不可摧。不过郭、吴二家最大的弊端。就是在于门下没有十分出色地将军子侄。唯独一个有点军权和军事经验的左金吾卫大将军郭钢也是个半吊子那是绝对不能挂帅的……”

“淑妃独孤墨衣则是全靠着我和马燧等人在帮衬。三省六部中有许多我们这系的臣子。淑妃的力量也在慢慢壮大皇长子李铎地地位也在不断攀升。马燧统率了收复河北之战战功足以标禀史册在军队里的人望已达顶点。这个时候。是绝对不方便再让马燧去挂帅了的。其他的如李光进与李光颜虽然够格可是他们现在自己份内的职责也十分重大。抽不开身;段佐与路嗣恭也还不足以挂帅。也就是说我们这一系中也派不出人来……”

“那么一清算起来就只剩下武氏了。武元衡东征归来后在朝中人气爆涨威望日隆。他担任仆射入主阁部那是迟早地事情。尤其是他还主持春闱科举考试门生故吏会越来越多。而且。这也正是皇帝想看到的结果。因为武氏一脉人丁凋零如果实力太过弱小只会在后宫里落入死角二皇子李淮也难有立足之地。既然皇帝有意要平衡后宫与朝堂的势力比对我何不做个顺水人情。举荐武元衡去挂帅?可是……”

陆贽冥思苦想半天没有开口说话李世民也不着急。静静地等在那里。

半晌后陆贽突然心头一亮抬起头来说道:“陛下心中已然有了最合适的人选又何必再问微臣?”李世民不动声色的反问:“何以见得?”

陆贽面带微笑自信的说道:“终南山脚万马奔腾。那万马群中有一头凶猛的老虎不正是陛下为北伐而专门豢养的吗?”

“哈哈哈!”李世民顿时放声大笑“知朕者陆九也!这么说来你也赞成朕重新启用那头猛虎去对付荒漠和草原上的野狼?”

“微臣非常的赞同!北伐大军地统帅非他莫属!”陆贽说得斩钉截铁心中也放下了一块大石头。他暗自唏嘘道:还好、还好终于想起了还有这么一个特殊的角色存在。武元衡坐镇朝中掌管军事怎么可能挂帅出征蛮荒之地?北伐不同于东征需要在军事上有着极高素养的人才能办成事武元衡显然还差了一点。李怀光李怀光!他仿佛就是上天专门赐给大唐来对付外敌的!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已经不必多说。从朝中地政局上分析……李怀光不属于任何一个派系而且是触底反弹从头再来。不管他会倔起还是陨落都不会对朝堂大局产生重大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李怀光出征之后身上也不会有过重地政治包袱。他轻松皇帝轻松满朝大臣和那些皇子、皇妃们也都轻松。只有一种情况可能会产生一些微妙的情况那就是李怀光北伐大胜而归从此又风云再起屹立于朝。到时候他李怀光还不把对他有知遇再造之恩的武元衡当作神来拜?这样一来本来就是在军队里混过的儒帅武元衡在军队里也会有势力支持。后宫的三脉人马实力就均衡了。这也足以见得皇帝现在仍然没有立后和立储之心。他要长时间的观察和比对若干年后才会做出决定。

李世民目光深邃的看着陆贽点头说道:“好很好非常好。”一连说出了三个好字。

陆贽终于暗暗吁了一口气:“微臣何德何能不敢受陛下夸奖。是陛下慧眼如炬才是。”他也终于领会到了皇帝的用心是何等的深刻。他把李怀光留下来养马、训兵除了军事上的需要政治上的意图也是相当的明确。有这样心机独到而又目光长远的皇帝大唐又何愁不能长治久安?

“看来你与朕心中所想已是不谋而合。”李世民略感欣慰的点头赞道“李怀光的确是北伐军元帅的不二人选。但是也要军机处同意让他挂帅才行朕不会强行任命。陆贽今日朕和你说的话不可泄露。你明白吗?”

“微臣明白。微臣遵旨!”陆贽一拜而再拜不敢有半点含糊。

“嗯好了。你且退下。”李世民面对微笑心情比较舒畅。虽然他心中的人选已经敲定但是这样问一回陆贽也让自己的心意更加坚定了。因为这一场战争对政治的影响将会十分巨大。陆贽身为宰相、甚至可以说是目前的当朝辅在政治上是相当敏锐而且很有觉悟的。如果他都认为没有问题那就必然是妥当的了。

陆贽出了弘文馆突然一下感觉身上有些轻飘飘的。仿佛压在身上的万斤巨石已然卸了下来。他心头飞快的思索道:皇帝特意留下我来跟我说这番话。无疑是要我向马燧吐露一点消息。按马燧的性子他难保不让自己挂帅或是举荐自己的门生李光颜、李光进、段佐那些人。而武元衡呢一向是深知陛下心意的……嗯有时候善意的违抗一下圣旨也是可行的。我得早点去把皇帝的意思告诉马燧免得那老头儿在这当口犯错那就不可收拾了……李怀光挂帅已是定局。这一场北伐大戏必然精彩而又别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