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残唐重生李世民 > 第371章 九州归一

残唐重生李世民 第371章 九州归一

作者:寻香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9 18:08: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冬日寒夜青州刺史府内。

武元衡搁下笔活动了一下酸痛的肩膀长长的吁了一口气。董重质也轻松的说道:“武大帅平卢的大事基本都处理得清楚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武元衡笑了一笑说道:“只能说是军队里的事情处理完了。平卢节度治下几州十余县政务多如牛毛。虽然是和平回归大唐但要处理的事情还很多很多。只不过在朝廷的旨意下达以前我还不好去插手管得太多。明天李纳一家就要被送到长安了。我也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功德圆满?”董重质惊咦了一声说道“武大帅身为这一次东征的主帅深受皇帝器重。平蕃的大事全都托付给了你。虽然现在解决了淮西和平卢却还有卢龙节度存在。皇帝莫非要调东征军回去?”

“东征军的目的就是平蕃。当然不会回去。”武元衡说道“不过我这个元帅也是不会再当下去了。”

“为什么?”董重质大惑不解。

武元衡微笑:“不为什么。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算算日子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朝廷的旨意就应该能到了。到时候一切自有分晓。董重质我希望你和李能继续留在东征军里任职为大唐立功以抵赎以前的罪过。不过你也要答应我从此要与李和平相处不要再为以前的事情斤斤计较了。”

“大帅你这是……”董重质愕然的说道“你当真不再带兵了吗?”

武元衡微微的笑了一笑说道:“行军打仗本不是我的强项。淮西和平卢这边攻心重于攻城。抚民重于伐兵。因此皇帝才派了我来。而卢龙那边则更多的是硬碰硬的军事攻坚。这一点我并不擅长。皇帝陛下知人善用必定会再派能人前往北伐。因此你我分手的日子恐怕为期不远了。”

正说着李和李兴冲冲地走了进来。刚好听到了武元衡后面两句话不由得一起惊愕不已。

武元衡招呼大家坐了下来闲话家常的说道:“东征军拿下了淮西和平卢使命已然完成。我们这些人也差不多到了分手的时候。将会各司其职。今后不管大家在哪里办事、在谁手下办事都要牢牢记住一点:我们都是大唐的臣子都是为江山社稷、为皇帝陛下尽忠效力。”

众人各自叹息颇有些无奈。

武元衡接着说道:“不出所料的话。朝廷会派人来问我的意思怎么划分现在驻扎在青州的军队部署也算是给我这个东征军主帅一个颜面。我呢。也会借坡下驴将一些事情给办一办。董重质李你们和淮西、平卢地一些降将的命运是我最关心的。当初你们投诚的时候我是保证过的。因此事到如今我会竭尽会力地帮助你们谋得一个好的出路。不出意外的话朝廷北伐卢龙主帅非马燧莫属。..此人虽然与我交情一般。但或许也会卖我几份薄面。董重质我把你安排给马燧去当行军司马在他身边出谋划策;李你身上的伤也好得差不多了又可以冲锋陷阵了。马燧从长安而来。麾下肯定缺先锋。我把你推荐给他当先锋官。”

“大帅!”李有些激动的站了起来拱手一拜大声道。“末将这条性命是你给地终此一世也只愿意你身边服侍谁也不想再去跟了。末将就想和武大帅呆在一起哪里也不想去。”

“这不行。”武元衡说得异常的果断“本帅之所以留你性命就是为了让你为大唐王朝建功立业并不是出于私心。你这样跟着我有什么意义当个牵马坠蹬的家奴吗?你地才能远不止如此。我武元衡如果留你在身边岂不是损公肥私埋没了一员良将?李听我的去疆场之上打拼一场吧也不枉男儿一世。”

李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无奈的坐了下来。

武元衡接着说道:“至于高固、李、房慈、徐战你们这些人本来就是属于右神策卫当中的正规编制到时候朝廷自然会有调谴相信也会合情合理。不管怎么样我希望你们都能尽忠职守为大唐江山尽自己的能力。”

众人齐齐站起来一起拱手拜道:“是!”

武元衡也站了起来面带微笑的拱手回了一礼:“多谢诸位。”

李纳一家被送到长安了。围观的百姓自然又来了许多。不过这一次李纳地进京却比吴少诚的情况好多了。当时的吴少诚是被关在囚车内狼狈不堪李纳则是坐着光鲜的马车在卫队的护送之下进了皇城。

早朝之上李世民当朝宣见了李纳对他也还算客气。最后封了他当归命候留在长安做了个有禄无职虚职候爷。他这一家人从此只要乖乖地不干出出格的事情这一辈子也能这样平平安安地度过了。比起吴少诚等人来说算是不错的了。

第二天北伐大元帅马燧就浮出了水面。李世民在京城戍卫的左右神策卫当中再抽调出了三万人马交到他手上让他带往河北。另外武元衡所部的东征军就此解散。武元衡留守青州暂代刺史一职高固担任都督。军事组改之后东征军共计有十六万人马。其中六万人分布在原平卢节度治下的诸多州县维持地方治安和稳定。其余的十万人则交予大将李带往并州与李光进、李光颜合兵一处共在马燧麾下效力。这样一来马燧手下的北伐军多达二十五万人之众。

二十五万大军的征伐之战也是李世民登基之后最大的一个手笔了。

整个河北已经变成了一片大战场。为这场战争服务的民夫多达六十万人。总共算起来共计有近百万人参预到这一次的战役之中。

卢龙朱滔。手下人马大约是十万人。就算背后有契丹等一些蛮族国家支持其实力比起北伐军来也有了一定的差距。马燧率领着三万人马开出了长安征战一生的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地信心百倍、斗志昂扬。以往在河北征战时大多是异常艰苦的以寡胜众之战。这一次则不相同大唐的国力已经今非昔比铲平卢龙。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

二月初一离马燧出征已经有半个月了。

这一天李世民坐在武德殿里和陆贽等人议事却有些心不在蔫。因为贵妃吴月琳已经快要临盆了。傍晚时分。后宫送来大好的消息。贵妃吴月琳终于顺利的诞下了麟儿母子平安。

消息传出皆大欢喜。李世民得了第三个儿子自然也是欢喜万分。甚至连名字都早就想好了李器!

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器也表示了对吴月琳生的这个儿子地器重。同时他更希望大唐的神器。从此能够扬光大。北伐的时候李世民得了这么一个儿子取名李器用意着实非常之多。

郭、吴二家的人也总算是吁了一口长气。两个女儿嫁进皇宫终于给皇帝添上了一个儿子了。这样一来他们的地位将更加稳固。对此李世民心中也是暗自欢喜地。有了李器这个世子他与郭吴二家的关系将更加紧密。如果一直没个儿子。身为皇亲国丈的郭与吴仲孺也多少会有些尴尬。

河北的战事在老而持重的马燧地指挥之下有条不紊的进行。数十路兵马徐徐向北方推进大有泰山压顶之势。马燧并不急于攻。他已经做好了进行一场浩大而持久战役的心理准备。

马燧高坐帅帐指挥若定。在六七个分战场上大将李光进、李光颜、李、李珙、王沛、李。各自得胜连连奏捷。短短地半个月之内向长安连送了三十七封捷报满朝欢腾。

就当长安城内一片欢天喜地的时候意外生了!

原本与朱滔关系密切的契丹等北狄蛮国在打了几场败仗后似乎突然一瞬间看清了眼前的形势毅然决然的与朱滔断绝了关系。与此同时朱滔杀了几个打败仗的将军其他一些人不干了。跟随他这么多年说杀就杀了岂不令人寒心?眼前大兵压境内无继力外援翻脸形势是大大的不利。

终于卢龙节度使朱滔在一次酒足饭饱之后正当趴在几个女人肚皮上风流快活的时候被两个名不见经传地小将割去了脑袋!

然后这两个被朱滔毒打了的小将连夜带着朱滔的脑袋南下奔逃将朱滔的人头送到了马燧帐前。

一场本该是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巨型战役居然以这样一个闹剧似地方式划上了句号朱滔一死卢龙内部四分五裂再也无法抗衡马燧的威武之师。最后已经被划分成数块了地军事势力非败即降在短短的半月之内被马燧收拾了一个干净!

胜利的捷报来得是如此的突然。甚至连李世民也不敢相信这样一个事实!

李器满月的当天大明宫望仙台里正在摆酒庆祝。河北平定的消息就在这时候传了来。

高坐在上位的太上皇李适高兴得一拍龙椅几乎就要跳了起来他仰天放声大笑:“成功了、成功了!朕终于可以向列祖列宗交待了!”

李世民只坐在一旁微笑。他的几个妃子各自抱着自己的孩儿都围到了他的身边来。台下文武百官一起拜倒高声齐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站起身来朝前走出数步向文武百官伸出了手:“诸位平身!”

他自己也有点不敢相信。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确是做好了打三年内战的准备的。居然在短短的半年之内就解决了一切的问题。占据了大唐半壁江山数十年之久的河北诸镇蕃王几乎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大唐九州在这一天重归一统!

李世民也不知道这一刻自己的心情该用什么来形容。

从转世重生的那一刻开始到现在已经过七八年了。这七八年的时间内他每时每刻不在想着让大唐重归一统。

而当一天真正来临时他内心居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激动。虽然时间比自己预料的要短了许多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便谈不上是什么惊喜了。

他知道自己仍有许多许多的事情要做。

河北的半壁江山沦落在朝廷的掌控之外达数十年之久。民生凋敝、北狄作乱连臣服大唐的新罗等一些属国那边也有许多许多的事情要做。大唐与吐蕃休战已经快有三年了吐蕃这一个以战为生的民族是按捺不了多久的。更何况河西与陇右的大片土地仍沦陷在吐蕃人的手中。

这一刻他才明白。他李世民所想要的似乎永远也不能满足。从一个手无寸铁的旁系亲王慢慢展实力最终隆登宝鼎再然后统一大唐。

这一路走来或许辛酸或许荡气回肠他都不愿意去想太多了。

摆在他眼前的路依旧漫长。心中的报负与理想将不断的延伸永无停歇!

第四卷《**》结束敬请继续关注第五卷《荣耀》!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重现盛唐的荣耀!

ps一句:最近的更新出了大问题其实不愿意解释什么。不过我最近身体出了问题有六成以上的时间是在医院渡过的。不过现在已在慢慢康复了。相信我会安心写完这本书的。谢谢大家的支持与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