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残唐重生李世民 > 第356章 帝王心术(一)

残唐重生李世民 第356章 帝王心术(一)

作者:寻香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9 18:08: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武元衡所率领的征西大军浩浩荡荡的开拔了。初生乳虎李率领一队轻骑在前开道威武不凡。中军是高固率领的一万名大唐精锐飞龙骑。武元衡一席白衣乘坐一架仕大夫车辇走在队中尤为醒目。他毕竟不是武夫也没有明确的将军封号。穿一身朝服走在军队里总会有些不相宜于是索性穿上了习惯的白衣。就是这一袭白衣成了征西大军中的一个亮点。将士们口耳相传开始尊称武元衡为白衣儒帅。房慈和徐战两员小将则是浑身剑甲装备得严严实实。十五六岁的年纪已经长得虎背熊腰颇有几分威风。

李世民和诸多朝臣一直目送征西大军消失在了视线里才调转车驾回长安。正在这时李世民心中也想起了一件万分紧要的事情当即火急火燎的朝皇城里赶去。

武琦云正在难产呢!

刚到宫门就听到太极宫钟鼓楼上敲响了晨钟。李世民心中一喜:生了!

皇宫内苑监大总管俱文珍连滚带爬的从承庆殿里跑了出来嘴里大声嚷着:“生了、生了!天佑大唐、陛下万福!是个皇子啊!”宫女宦官们都大喜过望拍额相庆从旁伺候的御医、稳婆也是长长的吁了一口气。皇子的顺利出世说得好听是大唐之幸、皇帝之幸;说得直白一点要是出了什么差错这些人的人头都难保。

李世民的车驾飞到达承庆殿前正好撞见出来报喜的俱文珍。俱文珍激动得忘乎所以迎着皇帝的车驾就拜倒下来:“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德妃娘娘为陛下添了个皇子啊!”

李世民也是大喜过望急忙从车上跳了下来一把拧起俱文珍:“母子可曾平安?”

“平安、平安!”俱文珍激动得直哆嗦“虽然有点难产。但最终母子都是平安。御医们正在为德妃娘娘医治二皇子也料理妥当了只等陛下去抱

“好、好!”李世民一把扔开俱文珍大步就朝承庆殿跑去。这个时候他恍然忘记了自己是什么皇帝而是一个普通的男人一个得了儿子的男人。

承庆殿前。皇帝被挡住了。几个老御医跪地哀求:“陛下……德妃新近分娩多有血污。房中不吉陛下万金之躯不宜入内。而且德妃与皇子现在都异常虚弱不能见风因此……”

“好。朕不进产房。你们把皇子抱来让朕抱一抱啊!”李世民连声喝斥声音极大。老御医们拗不过皇帝只得应允。在产房旁边的一间房间里李世民终于抱上了自己地二子。很胖很白的一个小子。哭声极大。正在这时贵妃、淑妃与贤妃都赶了来给皇帝贺喜。众人一起说道:“陛下。快给二皇子取个名字吧!”

“好取名字、取名字……”李世民高兴得有些忘乎所以了连连摸着额头想了半天突然心头一亮说道“二皇子出生的时候朕正好要收复淮西。..他舅舅也率军离开了长安去了淮西临走时忧心忡忡生怕他和母亲出事。最后还是没能最早见上他一面。不如就叫他李淮吧。”

“李淮、李淮真是好名字呀!”众妃一起称赞。李世民也是乐得呵呵直笑。过了一会儿李世民忙叫墨衣和郭秋月进去看一看刚刚生产了的武琦云也好出来报个平安。二女进去探望了一下。回报说德妃虽然虚弱但好在平安。只是想抱孩子。李世民便叫墨衣把孩子抱了进去自己则是来到了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恭贺。

高兴之余李世民也没忘了正事。按照自己登基后定下的规矩未成年的皇子只封郡王。于是将二子李淮封为昭应郡王等满月时再行封授之礼。群臣自然也是跟着一起欢喜恭喜皇室又添龙脉大唐香火旺盛。

隔了一天李世民才见到了武琦云。经难产折磨了一阵武琦云现在异常地虚弱脸色十分苍白。李世民陪了她半天还亲自为她喂食粥汤。难得安静的和亲人相处了半天李世民抛开了许多的俗务仔细琢磨着几件重要的事情。寻思了许久他才算是想了个通透。

第二天李世民专程将陆贽与马燧叫到了武德殿御书房。屏退了宫女和宦官只剩下三人在场。

“敬舆、洵美。朕今日特意唤你们前来是有几件重要的事情要跟你们商议。”李世民开门见山地说道“你们两个一定要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顾忌。”

陆贽和马燧对视一眼各自一愣拱手拜道:“微臣遵旨。”

“是这么几件事情。”李世民说道“三省之中门下省与尚书省目前都不错朕很满意。唯独中书省自从李勉过世之后就缺个顶梁大柱。孔巢父与姜公辅分任中书侍郎虽然各有儒雅贤良之名但实际的办事能力还是有些欠缺。中书省是朕的钦属智囊除了出谋划策还要任人举贤。可是现在中书省的办事能力并不是太让朕满意。朕打算提拔一些人进中书省来提高一下中书省的办事能力。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合适地人选?”

陆贽和马燧各自心中一惊同时想道:皇帝怎么让我们来举荐人进中书省了?中书省可是离皇帝最近的僚属那意思不就是……让我们提拔人走到皇帝身边?这是何用意?

李世民眼神淡淡的看了二人一眼说道:“别想太多举贤荐能是每一个臣子地本份。朕也会任人唯贤。进中书省的人最好是忠直廉洁奉公耿直之人。这样朕才能听到最公正的谏言。”

陆贽想了一想说道:“陛下可曾记得去年曾封了一个叫裴度的人担任华阴县县令?”

“嗯。记得。”李世民说道“朕也曾向吏部问过他的消息据说裴度在华阴县干得还不错。”

“非但是不错而且是异常的出色。”陆贽说道“裴度年仅二十四五岁微臣也想不透他为何如此年纪。就有一身治世济民的本事。他上任之后严明律法拘捕盗贼劝课农桑勤政抚民。陛下推行一系列革新时京畿地其他几个县都屡有动乱生。唯独华阴县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现在华阴县内已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农桑整齐六畜兴旺。短短地一年两时间裴度就能干出这样的成绩堪称奇迹!而且此人微臣也曾私下有过一些交情。的确是才情横溢有着真才实学一腔抱国之志令人感佩。陛下如若不信可以就到华阴县去走走。听一听那里的百姓。是如何称赞这位奉公勤政的县令大人。”

“你陆敬舆说地话朕还有不信地理由吗?”李世民微微笑了一笑说道“朕可是很少听你这么夸奖一个人。看来裴度地确是一个人才留在华阴县当个县令的确是屈才了。他应该有更好的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朕打算让他进入中书省。当个中书舍人。你们以为如何?”

中书舍人正五品上专门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书、掌管诏诰和玉玺就相当于皇帝地私人秘书是离皇帝最近的大臣之一。

陆贽微微惊讶。但也没有表不同意见拱手拜道:“以裴度之才。足以胜任此职。”心中却道:孔巢父、姜公辅都老了还能在中书省干几年?皇帝这时候将裴度提进中书省大有栽培提携的用意。

“那裴度的事情就这么办了。”李世民轻描淡写的说道“另外一件事情你们也要给朕出出主意。武元衡带兵出征了。打淮西不管是顺利还是不顺利少得一年多则三年五载回不来。就算是打下淮西了武元衡也要在淮西留很长地一段时间善后料理民生。朝廷上吏部尚书一职就这么空缺着可不是个好事。朕打算提个人上来接替武元衡掌管吏部。而且这个人最好是吏部的旧员熟悉吏部的工作本身能力也不差。你们说说谁合适呢?”

陆贽和马燧这下就纳闷了:这武元衡可是你地嫡系他空缺出来的职务应该由你自己钦点人物才是。为什么问我们两个太上皇的旧臣?

但是既然皇帝开问了陆贽也只得硬着头皮回答。现在吏部里的人除了一两个新进的小人物其他的都是太上皇的旧臣。要选新的吏部尚书只能在这几人里面选了。陆贽反复推敲了一阵开口说道:“陛下吏部侍郎郑瑜在吏部已经多年。陛下登基之后他也仍然官居此职。吏制改革地时候郑瑜的办事能力也是表现十分出众的。微臣以为此人可以接替武伯苍出任吏部尚书一职。”马燧自然也没有别的什么意见。

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看来你们和朕想的也相差不大。郑瑜是个人才平常虽然沉默寡言但办地都是实事品性也比较高尚。既然你们也看好他那朕也就好下决定了。吏部尚书将由郑瑜来接任。下面还有一个职务空缺这可就要马燧来举荐人物了。年轻的李随武元衡出征了他麾下地左羽林卫现在是群龙无。朕需要一个骁勇忠直而且素有威名的人来担任此职。马燧你给朕荐一个人。”

马燧的心一下就突突的跳了起来心中直打鼓:皇帝今天这是怎么了?李可是李晟的儿子、你嫡系的大将、将来的军中栋梁。他走了留下了羽林卫怎么让我马燧举荐人顶替?这不是让我和李晟、李之间出现矛盾吗?

李世民仿佛就像是看穿了马燧的心事一样笑道:“别担心。李晟和李那边朕会去安抚他们的。李出征在外责任比在羽林卫时更加重大。丢了这个左羽林卫大将军的职也算不得什么朕他日会补偿他的。你不要有什么顾虑。”

马燧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同时心里也更加骇然:看来皇帝早早的就什么都想透了才来找我们问事。他今天这样奇怪的干出这许多事情究竟是何用意?真是越来越搞不懂了……

李世民见马燧陷入了深思也没有去催他。过了许久马燧才开口道:“陛下微臣昔日的帐下猛将如今都获得了重用无法分身。但微臣记得有一人非常适合担任左羽卫大将军一职。此人名叫乌重胤现年二十七八岁正在潞州担任牙将兼左司马。此人忠肝赤胆极有勇略但性格宽厚待人谦虚有礼。微臣征讨河北时曾与他有过数面之缘在战场上也曾并肩作战因此对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微臣以为皇城御林军的统率最重要的就是本性要好忠于陛下。微臣也相信他有胜任羽林卫大将军的能力。”

“乌重胤?朕也曾多次听过这个人的名字。”李世民说道“皇城御林军的统率最好是不要身世太过复杂。朕破格提拔乌重胤进京来担任亲勋部队的大将军也算是合理。那就这样下一道圣旨把乌重胤从潞州调进皇城来担任左羽林卫大将军。”

陆贽和马燧不禁都抽了一口凉气: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牙将经马燧空口白牙的几句话转眼间就成了皇城里炙手可热的三品大将军……皇帝今天喝多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