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残唐重生李世民 > 第346章 大唐王师(二)

残唐重生李世民 第346章 大唐王师(二)

作者:寻香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9 18:08: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听完皇帝这番话李晟算是幡然醒悟了。这所谓的左右神策卫实际上就是将大唐天下的大部分兵马调度权都高度的集中了起来。指挥权隶属于左右神策卫的大将军而大将军又是在皇帝身边、在朝廷里供职而且是皇帝最为亲信的人来担任。这样一来就最有利于避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事情生。说穿了左右神策卫的大将军名义上拥有天下兵马的调动权可他们又没理由敢不听皇帝的指令行事。因此整个大唐天下的兵权实际上都落到了皇帝的手中。而且对于地方行军道大总管和各州各府的都督皇帝也可以通过大将军的手严加控制。整个大唐的国家军队就如同是一颗大树。大将军是大树的树干那些行军道大总管和都督们则是树杆的各个分叉。而实际上皇帝才是这颗大树的根掌握着所有军队的动向和命运。

如果这样的措施能够施行下去那军权将向皇帝手中高度的集中。整个大唐的天下实际上是被划分成了两个军区集团军。两名大将军拥有统一的指挥调度权但是绝对的听命于皇帝。

李晟心中暗道:好高明强悍的手腕!这样一来天下兵权都要被皇帝牢牢掌握在手中了!

李世民给了李晟一段思考和消化的时间然后接着说道:“现在朕想出的这个兵制改革只是初时的草案。将来实际推行以后肯定还会做出变动。比如说这左右神策卫就涵括了天下兵马不免有些笼统。到时候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多划分出几个卫来多任命几名大将军。这样分批分片的有专人负责调度兵马。责任鲜明分工明确也有利于彼此的监督和配合。良器朕的这个思路你认为可行吗?”

李晟思索了片刻点头道:“可行。这兵制就如同官制一样的设立了。在朝廷上陛下居于顶端。然后是阁部宰相和六部尚书总领事务层层下递每个人地责任都十分的分明。这样不仅有利于精兵简政提高效率而且有利于相互监督、相互督促。陛下的想法端的是高明。是个创举。”

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其实朕这也算不是什么创举。 [棉花糖]朕不过是结合了唐初时的府兵制度结合当前的现状做出了一些变革。近些年来朝廷习惯任命天下兵马大元帅这样的职务。你和马燧实际上也就相当是现在地天下兵马大元帅。朕。也是想先将大唐天下的兵马规划理清个大概的头绪出来。到时候时间展下来肯定会不断完善的“嗯。事实是最好的检验到时候做出一些革新和变动。是必不可少地。”李晟说道“可是陛下左右神策卫已经囊括了天下兵马。这龙骧卫又是做什么用的?”

李世民呵呵的笑了一笑说道:“要说创举这龙骧卫倒是配得上。..算起来龙骧卫现在是一个兵也没有。”

“哦?”这下李晟可就弄不明白了“这……是什么意思啊?”

李世民笑道:“良器你还记得前些日子。朕曾跟你说过要逐渐取缔单纯的佣兵制推行半雇佣半义务兵制吗?龙骧卫就是义务兵的一个统称也就是雇佣兵地血液和来源。可以看作是大唐军队的预备役。”

“这……不就是府兵吗?”李晟愕然道。

“本质上讲。是差不多。但也不全是。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府兵要时常在各个地域间调动。或征战在外或上蕃戍卫京师。有时出征行程数千里将士苦不堪言。而龙骧卫则不必。”李世民说道“真正地兵制改革不是裁去多少老弱残兵而是从制度上改变征兵办法。土地措施改革推行下去以后朕相信义务兵制度也是可以逐渐推行开来的。到时候朕要制定律法规定全国凡十八岁以上的健壮男子都有入伍充军的义务。具体施行的时候要详细的制定各项法规制度。与以往府兵不同的是这些人不必自带粮食马匹全由国家供给。他们入了伍衣食住行也可以由国家来提供。但是有一条他们只享受少量的服役补贴而没有雇佣军那样高额地军饷。这对整个国家来说应该是好事。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可以接受军旅的磨练。尤其是那些闲散在民间的穷人、手工业者和商人在丧失了谋生的手段后也可以入军来服兵役至少可以解决吃饭地问题。这样一来流民岂不是要变得少去许多?更重要的是如果是出色地义务兵可以让他们转为雇佣兵从此享受高额的军饷战死战伤的抚恤军会很高退役之后也会有土地田产的分配。良器你说这样的设计是不是照顾到了更多的人性?”

李晟不由得睁大了眼睛惊叹道:“陛下虽然只是针对府兵制和佣兵制做出了一些调整和改变可是却显得相当的合理。微臣相信推行下来一定能对国家相当的有利。别的不说雇佣军的战斗力那是要大大提升的。因为他们的人员来源是已经服过义务兵兵役的老兵而不是像当初那样仓皇之下在民间拉壮丁召募而来的人。微臣理解陛下的意思了。所谓的龙骧卫实际上就是一个雇佣军的资源储备。过不了几年大唐的雇佣军就会变成真正的精英中的精英战斗力要上升好几个档次啊!”

“可不是么!”李世民微笑道“说起来朕真的是比较向往唐初时的府兵制度。但朕也清楚针对当下的国情朕要一厢情愿的回到大唐初时的兵制状况那是不可能的。现在百姓们连饭都还吃不饱还如何自备粮草马匹来入伍充军呢?所以半雇佣半义务兵制的推行迫在眉睫。这种兵制不仅有利于杜绝地方军镇蕃王的形成。也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更有利于提高百姓们地尚武精神和身体素质。这样一举多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但在微臣看来也会有一些弊端。”李晟说道“这所谓的左右龙骧卫实际上是要囊括天下所有州县的义务兵。义务兵相比于雇佣兵要分散得多。左右神策卫的军队。大多相对比较集中。这龙骧卫……那可是遍布全天下了。该如何理事?”

“其实也容易。”李世民不急不忙的说道“朕当初也曾想到过这一层。龙骧卫遍布天下该如何登帐造册如何管理。后来朕想通了。义务兵以就地服役为宗旨和原则。比喻说。长安的义务兵那就在长安入伍投军就地参加军事训练。而各地方地州府从此也新增一个衙门。比喻长安龙骧卫的地方衙门就称为京兆龙骧团;华原县。称为华原龙骧营。现在大唐不是有许多地方都有团练、团练使吗?这些人可以就地换官担任龙骧团练使、龙骧营练使。在地方上。仍然是以府尹、刺史、县令为尊团练使和营练使是居于都督和县尉之下的武官。但是义务兵却不受雇佣兵将领的调动和指挥但可接受他们的训练和指导。要调动义务兵也必须要有龙骧卫大将军堪地兵符和当地刺史或县令的认可批文才行。龙骧卫的运作可看作是单独进行的。真正的指挥调动权。仍然落在龙骧卫大将军手上在朝廷里。等龙骧卫真正展起来以后就可以每年按比例从中抽取精锐补充进义务兵当中。与此同时义务兵也会有一部分退役。这样一来。新旧交替大唐军队地战斗力将始终不衰。兵源也是源源不断。如果当真天下大乱大唐甚至可以全民皆兵。异邦胡族不是一直笑话我中原人软弱体质不好吗?朕也给大唐的百姓们来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洗礼。全民尚武全民皆兵又何惧他蕃邦铁骑!”“行、能行啊陛下!”李晟激动地说道“这神策卫和龙骧卫就像是一对父子将肩负起保卫大唐、威震夷戎的重任。比起现在的义务兵制和唐初时的府兵制这半雇佣半义务兵制显得更要高明!一来可以避免府兵制给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二来也可以避免形成拥兵自重的地方割据三来也可以大幅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强化民风、增强百姓的身体素质。再者大唐地军人们也不会时常长途跋涉的在外征战了。所有军队划区而驻、划区而治必要的时间却又能灵活调动。这比唐初时的府兵治显得更加的灵活了。陛下这可是一举多得、利国利民地好事!微臣对陛下的聪明才智和人胆魄当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别忙着佩服。这只是朕一个人地独立设想肯定还有不完善的疏漏之处。”李世民说道“朕之所以把它告诉你就是想让你帮朕详细的参详一下尽量让它合理。你看看这个朕把兵制改革的想法都写在这里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朕不能不费十二分的心思来琢磨啊!”

李晟接过了李世民递过来的一本厚厚的纸册只见黄色的封皮上用飞白书写着四个大字“大唐王师”。李晟郑重的接了过来拱手拜道:“陛下微臣一定细心参详反复琢磨。”

“好辛苦你了。”李世民点了点头微笑道“这兵制的事情朕在西川的时候就开始寻思了。眼下大唐大最的隐患莫过于节度专权蕃镇割据。如果这兵制改革能在大唐推行下来才有可能真正从根本上彻底的解决蕃镇割据的局面。许多人曾想用武力削蕃。这并非是不可行。实际上这只是一个途径和手段。假使现在我们能够消灭淮西和河北三镇的反王却不从制度上进行革新和变化用不了几年新的蕃镇割据照样还是会再出现。所以武力征讨只是扬汤止沸的做法。要想釜底抽薪的挽救大唐就必须要彻底的消灭节度蕃镇就必须要对兵制进行本质的改革。良器你我可是任重而道远哪!朝堂上的那些鸿儒文官们腹内自然是有才学可毕竟不懂军事。这许多的将军中也唯有你李晟是文武双全见知卓著。所以朕才特意选了你来最后堪定大唐王师的组建措施。今后这几年你就是兵制改革的核心要员。当然朕最终也是会把它拿出来当朝公议的。到时候马燧等一些重要的将领也会要参预讨论。集思广益我们一起把这场兵制改革进行得彻底而又完善。”李晟拱手再拜:“微臣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言重了。”李世民开玩笑的说道“朕不会让朕的臣子都像诸葛亮那样苦不堪言的。因为朕还不是蜀后主。这所有的革新和变法的责任朕都会一力的挑起来。就算是天塌了下来也是先压着朕。李晟你就放开手脚去干吧。大唐要复兴离开不你这样的忠良之臣的贡献。”

李晟也笑道:“比起后主刘禅陛下可是英明神武千万倍不止了。大唐在陛下的引领之下必然会走上复兴之路。到时候国内升平四夷拱伏大唐盛世再度降临华夏大地……微臣真很期盼这一天早早到来!”

“会有这一天的。”李世民异常肯定的点头看着李晟微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