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残唐重生李世民 > 第213章 巅峰之战(一)【六月,求月票!】

腊月十八晴大风。( 棉花糖)

赤松德赞骑在马上看着近在咫迟的维州城。

玄门关上一面巨大的唐字红旗在飘扬。唐军华丽的战甲和锋利的刀枪折射着日光让他感觉有点耀眼。

劲风吹鼓吐蕃的皮袍上的毛絮一阵飞扬。

十八万大军!十八万吐蕃最精锐的铁骑!

执掌赞普之位已经二十多年了赤松德赞还是头一次亲率这么庞大的军队来亲征。看着身边雄壮如熊虎的将士们赤松德赞的小胡子轻轻扬起露出了一个微笑。

在他的身边就是吐蕃最有权势的几个臣子大将。大相尚结赞大将论悉诺。所有人都静静的骑在马上一声不吭。他们都在等待着至高无上的赞普无比霸道的扬起那一支马鞭来指向维州城。

可是许久赤松德赞依旧没有动作只是面带微笑的看着玄门关。

尚结赞忍不住低声道:“赞普什么时候起攻击。”

“不急。”赤松德赞露出一个自信而满足的微笑说道“最高明的猎人从来不会只为收获野兽而感到满足。他享受的是这个猎取的过程。看着野兽在自己的面前慌张、惶恐、抖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现在我就要让李谊多感受一下这种心情。设身处地的为他想一想我就感觉十分的满足。”

尚结赞无言以对只在心里说道:赞普早已是智珠在握胸有成竹就像猫玩耗子一样的在玩弄李谊。跟这样的男人作对实在太可怕了……被打倒也便罢了还要被他彻底的击败彻底的捉弄和凌辱……

玄门关上李世民昂然挺立站在大旗旁。他的身上。披上了一领崭新的腥红战袍铠甲也擦得亮。成了玄门关上最耀眼地一点。

他的脸上只有沉静。

看着眼前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吐蕃大军李世民心静如水。一手握着剑柄一手叉着腰定定的看着玄门关前的一切。在他的身边十几个异常粗壮的鼓手。大冬天地将上身剥了个赤条条的。双手抓着鼓锤就等着汉王一声令下就要擂响战鼓。城阙边前后五队士兵共计一万人站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人动弹。

几乎每个人都在屏住呼吸。可是心脏却在腾腾的跳跃几乎就要从嗓子里面跳出来。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一个人。见到过这样庞大的敌军。也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巨大的战役。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方圆数十里内只听到凛冽的北风肆意的呼啸。一层层黄沙飞舞到半空卷起残败的落叶。形成一个个漩涡。

吐蕃人有恃无恐个个胸有成竹跃跃欲试。唐军则是归于一片沉寂。没有人说话可是没个人心里都清楚今日一战凶多吉少。能活着从玄门关下去的人还不知道能有几个。

李世民静站了许久轻车熟路地疏理着自己的心情。【92KS. 】..身经百战的他很顺利地让自己保持着局外人一般的冷静。因为他清楚不管战事将会如何继续如何演变。他这个统帅也必须有纵观全局的眼光成为所有人信念的支撑。可是他也清楚将士们终究是血肉之躯的人。在这种生死对决惨烈厮杀之前自内心的恐惧会让每一个人身体软、神情恍惚甚至是歇斯底里。

“鼓乐!”李世民突然大声厉喝一声。将城头的唐军都骇了一跳。所有人都如同醍醐灌顶一般的打了一个寒颤。刚刚几乎就要魂游太虚地将士们此刻又将魂儿收到了身体内。

李世民身后。早早布置在这里的三十多名乐手敲起了编钟打起了鼓奏出一曲子。

“兄弟们唱吧!”李世民大声说道“将你们心里压抑的恐惧和紧张用最大的声音唱出来。这曲子是我们唐军的军歌已历百年之久。相信所有人都应该会唱!”

高固离李世民最近这时大声地领头唱道:“岂早无衣与子同袍!”

他的声音很粗很高亢还带着一种几乎撕裂了喉咙地沙

一点也不好听。

可是在李世民和所有将士们听来却是全天下最动听的声音!

马上许多的将士跟着一起大唱起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李世民也扬着手臂跟所有的将士们一起将这《秦风・无衣》的军歌唱完。

许多的唐军将士唱着唱着不由自主的就挥舞起了刀枪像喝了烈酒一样个个脸涨得通红。所有的情感都在这歌中泄了出来。恐惧也好眷恋也罢唱完这一曲眼前就会只剩下你死我活的战斗!

吐蕃人惊奇的看到原本平静如常的玄门关上所有的唐军都挥舞起了刀枪大声的唱起了歌了。而且很明显的可以看出之前紧张得几乎崩溃的唐军们此时都焕出了空前的活力。个个就像是从沉睡中苏醒了一样与之前判若两人。赤松德赞眉头微拧暗自嘀咕道:李谊还真是个经验丰富的统帅……行军打仗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人和其实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许多的将军都习惯把将士当成木偶和牲畜不会考虑到他们的情感。只有经验丰富的统帅才知道临战之时尤其是面临劣势的情况下将士的心里是最复杂的。所有人都会本能的产生恐惧。一但开战就会变得麻木不仁甚至陷入疯狂让将领无法指挥。唱上一支歌倒是可以将情感泄出来。放松被绷得紧紧的心情。

尚结赞眯起他鹰鹫一般地眼睛扫视着玄门关上冷哼一声说道:“唐军这是在为自己唱葬曲吗?”

“你要这样认为倒也可以。”出乎尚结赞的意料之外赤松德赞居然听到了并搭上了话“你或许还不知道这是唐军的军歌。歌辞取自《秦风・无衣》。其中的意思很大程度上就是说。将士们生死相依不离不弃视死如归。看得出李谊的准备很充分。虽然他们人少可是气势上一点也没有落到下风。”

尚结赞微微一惊。然后愕然说道:“赞普真是……博学多才!看来老臣以后也要多多阅览汉人的曲籍了解一点他们的文化了。赞普说得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明白就好。”赤松德赞瞟了他一眼。露出一个满意地微笑然后说道“让他们唱吧。我们不着急。关在笼子里的野兽再如何张牙舞牙也是吓不到猎人的。等他们自己折腾的累了我们再去以逸待劳的收拾他们。”

“赞普高明!”旁边地尚结赞一些官将一起拍起马屁来。

李世民看着玄门关下的吐蕃人马居然纹丝不动心里就寻思开了:这个赤松德赞也太狂妄无理了他这是在玩猫拿耗子么?

“传令。偃旗息鼓所有人坐下原地休息。”李世民大声下令道“鼓乐队奏几喜庆一点的乐曲来。越大声越好!”

尽管有些愕然不解但所有人都瞬间执行了军令。

顿时间。玄门关上林立的刀枪剑戟不见了所有的唐军都坐了下来。城关上。更是传出了巨大而喧闹地鼓乐声。

赤松德赞见了也是愕然一愣:“唐军居然奏起了娶嫁乐?这……呵呵!李谊你还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吐蕃人都一阵大笑起来。

与此同时玄门关上的唐军们听到这熟悉地乐曲自己也忍俊不禁的一阵大笑。

这下倒好明明是要生死对决的大战场两方人马居然都一阵笑了起来。

这一笑所有人的心情居然都得到了放松。之前空气中几乎就要凝固的那种肃杀气氛顿时少去不少。

笑归笑李世民还是密切的注意着吐蕃大军的动向。

赤松德赞扬了扬手止住了大军的笑声和喧哗说道:“论莽罗带一万人缓步前进。记住是缓步。”

“是!”长得极其粗蛮地论莽罗沉声一应策马跑到方阵一旁清点了人马走出了阵来。

一万吐蕃骑兵排着锥形的冲击阵缓步朝玄门关走近。

玄门关中不知是谁大声的惊慌叫了一声:“来了吐蕃人来了!”这一声喊就像在所有人心中丢下了一枚炸弹传出一阵哄叫声好多人都忍不住站了起来。

“大胆!谁喊的又是谁让你们站起来的!”李世民怒声训斥大声道“所有人必须依令行事违令都斩!谁敢再犯绝不姑息!”

顿时所有地唐军又都乖乖的坐了下来没有一个人敢吭声了。

赤松德赞看着玄门关上不由得又皱了一下眉头暗自思忖道:这个李谊还真是沉得住气地确是个棋鼓相当的对手!

他摸了摸小胡子不禁有些兴奋了起来。

在前带兵行进的论莽罗咬着牙根恨不得飞上城头将李谊等人撕成碎片。不久前在岐山的时候他被狠狠的戏耍了一番。不仅打了大败仗折损了几万人马还失去了最亲的弟弟后来自己精疲力竭居然被李晟一枪撂倒生擒过去。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而仇人现在就在眼前!

要不是赞普有令他现在就要带着这一万铁骑飞奔而上用吐蕃精骑最拿手的骑射先把李谊射成马蜂窝再说。

可就在这时后方居然传来号令“停!”

论莽罗有些恼羞成怒但也只得勒住马止住了大军心中暗自不满:这赞普今天是想玩什么?!这打仗都像小孩子玩游戏了!

一万吐蕃骑兵在离玄门关一箭之地的地方停了下来。玄门关上的唐军依旧没有一个人露头。

赤松德赞忍不住呵呵的笑了起来:“有意思很有意思。我还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有意思的仗。”

一直在旁边没有出声的论悉诺有些郁闷的说道:“赞普十八万大军要摧翻这个玄门关并不是太难。赞普为何?……”

赤松德赞面带微笑的看着这个吐蕃的战神说道:“老将军你别心急。现在看似平和其实是我在和李谊斗智比拼耐心。谁先沉不住气了谁就会让对方占有一点心理优势。李谊是个人物啊不错不错不枉我亲征一场。”

虽然年岁已逾五旬可论悉诺的身板依旧十分的粗壮强健。略带点灰白的长胡须也让他更添了几分威严和庄重。他就是赤松德赞最倚重的心腹大将吐蕃人心目中的军神。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在二十年前(广德元年)他率军攻破了号称天下第一城的长安城。从此他还为自己取了一个汉名:马重英。

论悉诺摸着灰白的胡须哈哈的笑了起来:“赞普我知道你是在玩弄他享受一下猎手的快感。不过老臣可是有些憋不住了。老臣现在就想冲上玄门关将李谊小儿手到擒来献给赞普!”

“老将军你是要亲自上前吗?”赤松德赞看着论悉诺意味深长的微笑道“那就请吧!我吐蕃的军神请战我哪里还有不准的?请老将军带上一万人攻城队加上论莽多的一万骑射手开始攻城吧!”

“是!”论悉诺心中大喜用他苍老粗重的声音吼道“儿郎们拿出高原雄狮的勇气来冲垮玄门关!”

吐蕃大军中传出一阵惊天巨吼!

李世民眼睛一眯眼神中寒气四射:终于来了!大家将推荐票投给我鼓励我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