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天恩 > 第六章 照灼兰光在(之振名)

天恩 第六章 照灼兰光在(之振名)

作者:柳寄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9 18:05:2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公主指着众人围簇着的一名蓝裳男子,道,“阿顾,你看见了么?那一个就是李三郎了!”

“谁,哪一个?”阿顾忙往那边望过去,见演武台侧,一个蓝衣青年人站的如同手中持着的缨枪一般挺直,眉宇之间有着锋扬之意。

“这……”阿顾微微一怔,这些日子李三郎大名鼎鼎,她也曾私下里猜想过他的样子,李朔的真实模样却丝毫不符合自己的预期,“他生的――还不错啊,你若不说,我绝对想不到他是声名在外的纨绔呀?”

“那是你不了解他!”姬红萼撇了撇嘴,一副十分不屑的样子,

“这李三郎从小到大可没做出一样好事来。他是临清县公的嫡子,临清县公的原配荣夫人共生了三子,这李朔排行第三,上头两个兄长早年都故去了。李县公对荣夫人留下的这唯一一滴骨血十分看重,继母黄夫人也素有贤名,待李三郎十分宽仁和爱,只是这李三太不争气,据说他小时候将异母妹妹推到湖里,险些将妹妹淹死;十三岁的时候,偷盗临清县公书房中的珠宝,给平康里的一个胡姬赎身;这般声名狼藉的人,有什么好说的?姚家表姐嫁给他,着实是糟蹋了!”

十公主领着阿顾躲在大廷一旁的丹墀上,自以为行踪隐秘,不会轻易被人察觉。但这一日大廷上到处都是年轻勇武的勋贵子弟,她们两个少女年纪娇小,肌肤细嫩雪腻,掩在众人之中着实醒目的很。扈卫宫廷的千牛卫哪里是吃素的,很快就发现了二人的鬼祟踪迹,也不需要上前查证,单看这二人的年纪,和后面“少年”身下坐着的轮舆,就大致可以猜到这两人究竟是谁了,不好上前驱逐,左千牛卫大将军陈和只好转到了内侍少监叶三和面前。

叶三和往二人躲藏的方向看了一眼,点了点头,“知道了,我自会禀报大家的。”微微弓着腰走到了轩前御座旁,抽了个空悄悄禀报姬泽,“大家,十公主和顾小娘子也过来了,如今正在那边丹墀上瞧着这御前演武呢。”

乾元殿高高坐落在高台上,姬泽坐在殿前御座之上,大廷上一切景象可以尽入眼中。满廷的勋贵子弟生机勃勃,喻示着大周日后光明的前景。姬泽看着这些人胸中盈着自豪,有一种“天下英雄尽入吾彀”的感慨,听了叶三和的话语,瞟了一眼一旁丹墀,果然见两个“少年”待在那儿,观望着场中演武台,自以为无人发现,亲昵着说着话语,雌雄莫辩,漂亮的像花儿一样。他的唇角微微翘起,开口道,“不过是两个孩子过来凑凑热闹而已。就让千牛卫和羽林军当作没看见,随这两个小妮子去吧!”

勋贵子弟齐声跪地参拜圣人,起得身来,巳时一到,御前演武便算是正式开始。由卢国公程伯献、羽林大将军李伏忠、千牛卫大将军陈和评判。程伯献乃是开国功臣卢国公曾孙,将门世家,底蕴深厚。李伏忠和陈和也是军中宿将,权威甚重,他们担任评判一职,这些勋贵子弟自然是都是服气的。内侍梁七变担任司仪官。

一身绯袍的梁七变立在演武台旁,长身玉立,风神俊秀,扬声宣布道:“奉圣人之命,御前演武即刻开始。第一场:东海郡公之子钟全,对临清县公三子李朔。”

“要打了,要打了!”十公主兴奋的握住了阿顾的手,“让那钟全打的李三郎满地找牙!”

“你至于这般么?”阿顾失笑,“那李三郎又没有得罪你。”

“我就是看不惯他,”姬红萼哼了一声,翘起雪白的下颔,傲然道,“谁让他欺负了姚娘子?”

钟全一声劲装,意气风发,上前一步向着廷前圣人方向恭敬施了一礼,随即登上高高的演武台,望着对面的李朔随意拱了拱手,手中大刀一闪,雪亮的刀光映着口中白牙,蔑视道,“李三郎,刚刚还说起咱们没准要同台演武呢,没想到这么快就又见面了,啧,啧,你的运气实在是不好呀!”

李朔一手握着手中缨枪,弓身蓄势,“废话少说,交手便是!”

钟全素来看不起李三郎,只当他这是色厉内荏,撑着最后一点颜面,不在意笑道,“别急,我这就好好的送你下台!”二人提着刀枪迅速向前冲,钟全心中恨李三郎刚刚让自己失了颜面,立意要让李三郎吃些苦头,方算是报了自己刚刚受辱之仇。手中刀锋向着对面李朔劈去,漫不经心中带着七八分力道,准备第一下就让李朔身上见出一道血痕来。恰见李朔手中红缨枪对面刺过来,刀背和对方的枪尖交在一处,双臂一麻,手中大刀支撑不住,竟被李朔的枪锋逼的滑到一边去,吓了一跳,忙侧身闪过,避过了李朔递到胸前的枪锋,心中惊疑不定。

这李三郎,不是众人公认的纨绔么?怎么使出来的缨枪,竟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道?

他心中惶惑,演武台上李朔却不容他有半分怠慢,抢了一步先手,持着手中缨枪再度刺过来,钟全见着枪尖如一点寒星,隐隐带着风雷之势,不敢正面匹敌,只得又蹬蹬蹬退了三步,挽回刀锋,正要重新抢回攻势,却见李朔再度抢上前大半尺,将手中杆枪从身体斜侧使出,挑了过来。钟全只觉自己被枪身挑中,竟再在台上站不住脚,从演武台上直接滚落了下来。

大廷下众人看着从演武台上跌落下来的钟全,从二人上台开打到决出胜负,不过是一眨眼功夫。李朔的动作干净利落,这一场演武结束的干脆利落,廷下观看鸦雀无声。待到钟全从地上站起来,一张脸涨的通红,场上方忽然爆了起来,“怎么会?”

“钟全平日里身手不错呀,这般不济,难道上场之前吃了软筋散么?”

“怎么会这样?”十公主也是翘舌难下,难以置信,“那钟全也是将门子弟,其父东海郡公任职左监门卫大将军,教导子息十分严格。钟全的身手我是知道的,很有几分不错,这李三郎竟然只用了三枪就将他挑下台,怎么会这样?……”慢慢沉默下来,

“看着刚刚李朔使枪的身手,他在枪法上的功底其实也……不算弱了!”

阿顾动了动耳朵,向姬红萼方向看了一眼,姬红萼看着虽柔软,自己和她处的久了,却也知道,这位小公主在柔和的外表下,藏着一副性烈如火的性子。她虽年纪不大,对于兵武之事上倒是颇有兴趣,既然她这样说了,可见得那李朔刚刚施展的枪法是挺好的,有着这样一副好身手,可算的上是少年英才了,这些年,长安东都之间却盛传着李三郎不学无术的名声,这中间,若说一点门道都没有,倒真是奇事了!

李朔站在高高的演武台上,手持红缨枪,眉目中扬锋锐之意,身姿站的笔直。廷上的勋贵子弟因着这一场出乎意料的演武而惊疑不定。便是上头做评判的几位老将也有几分吃惊,卢国公程伯献望向圣人御座的方向,见圣人垂目观看,面上神情淡漠并无波动,便点了点头,向着一旁小侍卫交待了结果。司仪梁七变高声宣布道,“第一场,李朔胜出。”

李朔演武台上听见了梁七变宣布的结果,垂头默然一会儿,方持着手中缨枪从台上下来,寻了一处地方坐下休息,闭目养神,和刚刚一样孤立。只是这一回,有不少人不经意间偷偷的打量着他的方向,却再也没有人和钟全一样上前对他挑衅了。

其后李朔又上场数次。对手见识了他的身手,对他不再抱有轻视之心,演武也远没有最初的那一场轻松,变的激烈起来,李朔却依旧凭着手中的红缨枪赢得了每一场的胜利。众人观看着他的演武,他使着手中的红缨枪动作干净利落,带着一股特有的狠劲,从对手抵抗的吃力程度上,可以看出凝聚在枪尖上力道是多么强大。渐渐的,随着一场一场的演武过去,每一个人投到李朔身上的目光都变了。在打量着李三郎的同时,也将目光频频的投到廷上另一个少年身上。那少年大约十八*九岁,一身黄色劲装,如同一根标枪似的看着前方,目不斜视,眉目之间与李朔有几分相像,正是李朔继母黄夫人所出的弟弟,单名一个耀字。在李家这一辈中行五,唤作李五郎。

“临清县公李善生曾在八年前的东*突厥一战中立下军功,受封县公。”姬红萼向阿顾说着李朔的家事,

“李县公年轻时娶了元配夫人荣氏,荣氏共生了三子,产李三郎的时候难产而亡。三年后,李县公续娶了长安商人黄家的女儿,荣夫人的长子病亡、次子出游之时遭遇匪徒,从马上摔了下来,待到送回城中求医,已经是不行了。黄夫人后来又生了一子一女,因着前面还有一个庶子,因此排行第五,便是这李五郎。黄夫人是长安城有名的贤惠主妇,多次劝导元配嫡子李三郎改过学好,每次李三郎做了错事,她也会跪求李县公饶恕李三郎。只是李三郎禀性顽劣,不肯领她的情。她没有法子,只好摞开手不管,将自己的一子一女教导的极为出色。儿子李五郎十分能干,小小年纪练的一身好武艺,今年十九岁,恩荫进了千牛卫,做了千牛备身,前程十分看好。女儿李宝珠今年才十岁,也是十分美丽聪慧,行事大方,承袭乃母之名。”

“咱们大周重军功,这些年因着军功封爵的为数不少。大周爵位乃终身制,于本人终身为止,不得传袭后代。开国的时候,太宗皇帝与众位武将一同打下天下,感情深厚,入选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几乎都许了儿子一辈继承一代爵位。后来的大周皇帝都坐在深宫之中,与这些前线打仗的武将自然就有些生疏,已经很少有勋贵能够将爵位传承下一代了。

天册二年,父皇前往骊山游猎之时,途中遇险,一只猛虎忽的从林中扑了出来,临清县公随侍在侧,拼死与猛虎打斗,救了父皇一命。神宗皇帝感念李县公的恩情,特许李县公可以择一子承袭自己的县公爵。长安满街的勋贵,李县公的县公爵在其中并不算高,但他的爵位可以往下再传承一代,说起来倒也有些有名。”

阿顾怔了怔,“原来如此。”她抬起头来,看着站在演武台上的李朔,晨风吹过他青色的衣襟,带起一片弧度,“看起来,临清县公家的后宅十分有意思呢!”

“有意思。”姬红萼重复念着,若有所悟,“你是说,那继夫人黄氏?”

阿顾点了点头。

临清县公李善生拿命挣来的爵位,得了先帝可以再传袭一代的恩典。听起来,当真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可正是这样的好事,成了李三郎颈间的绞索。

爵位自然是好东西,人人都想要,继夫人黄氏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儿子来继承这个县公爵的。可是有元配的嫡子在,怎么样也轮不到自己的儿子。既然如此,就索性毁了元配嫡子的名声。元配嫡子没有了好名声,这爵位日后自然就是由聪明能干的继室嫡子继承了。

女眷能够在后宅中做出很多事情。如自己当初在湖州,作为二房孤女,腿脚不足躺在榻上,难道不应该多关怀一些,但大伯母崔氏因着私心操作,自己便渐渐在族中没了声气,几乎像是没有了这个人似的。一个继母想要毁掉继子的名声,可以有很多法子。继母和继子本就没有血缘关系,又有爵位的利益,做出这样的事情,虽然不慈,但也可以理解。只是不知道,这位临清县公在李三郎这件事情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一心疼爱元配嫡子的慈父,只是被继室夫人蒙骗;还是冷眼将事情看的清楚,默许了继续发生的冷心肠人?

李五郎按着腰间宝剑站在演武台下,感受着众人投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只觉得浑身如针毡,面上涨的通红。

这李五郎天生仿佛就与纨绔的李三郎是一对反义词似的,李五郎自幼聪慧懂事,李朔自幼叛逆不羁,李朔贪玩不肯练武的时候,李五郎正在家中教头的指点下扎着马步满头大汗也是一声不吭。李朔对幼弟妹不悌,李五郎却对着这个兄长很是孺慕。六岁的时候,李三因为忤逆被其父在祠堂上压着抽鞭子的时候,李五郎就能够冲上去抱着他阿爷的大腿,跪求父亲‘看在儿子的份上,就饶了阿兄这次吧!’李三郎不学无术一事无成的时候,李五郎却自幼有名师教导,他也不负父亲母亲的期待,练的一身好武艺,补了千牛备身,进了千牛卫之后,颇受左千牛卫将军沈淮喜爱,前途一片坦荡。

不同于老父对兄长李三郎的失望,李五郎对于这位兄长还是很有好感的。在此之前,他一直觉得这位阿兄很是可怜。身为阿爷实质上的嫡长子,元配荣夫人留下的儿子,他本应该是自己这群兄弟中身份最高的一个,可惜阿兄从小不争气,从小到大,阿爷和阿娘为他操了多少心,想尽了多少法子,他却始终是立不起来,可谓是烂泥扶不上墙。如今,众人的目光在自己身上,大家都说临清县公最出色的儿子是自己,日后能够继承家业,承担家族未来的人定然是自己,自己也认为自己是承担的起这种赞誉的,可是私心里,总是觉得有些对不住阿兄,好像,是自己将什么东西从他那里抢过来了似的。

他将自己的心事和阿娘说了,阿娘告诉自己,“五郎,你这样想是不对的。”

他的阿娘,是一个很美丽的妇人,三十五六岁了,还和二十余岁的女人一样的鲜艳明媚,有着雪白如葱根的指头和绯如花枝的唇。

阿娘摸着他的额头道,“你阿爷好容易打下了这片基业,自然该是最出色的子嗣继承了!虽然家业首重嫡长子,但不是阿娘偏心说,你阿兄确实不大成器,若是他得了这片基业,只怕没些年就败掉了,若真是那般,你阿爷便是躺在九泉之下,也会痛心疾首的。五郎,你和你阿兄不一样,你禀性聪慧,若是换了你,则李家还可绵延一世,岂不是大家都欢喜的美事么?你也是你阿爷的嫡子,是有继承权的。你阿爷为了家业费神,你身为他最爱的儿子,难道不应该挺身而出么?至于你阿兄,”她顿了顿,

“你日后得了爵位,多照拂照拂他,也就算是尽了你们兄弟的情意了!”

阿娘在李五郎心中的形象一直圣洁。李五郎听了她的话,考虑了很久,觉得阿娘说的还是有道理的。他自下定了决心,就将家业看做了自己的所有物,此后再看着阿兄,就觉得应该担负起照顾阿兄的职责。他虽是弟弟,这些年来,对这个不争气的兄长实是十分照顾的。大兄若惹了岔子,他跟在后头为他收拾;阿兄若被阿爷责罚,他飞奔而去向阿爷求情……这些年,他自问对大兄是十分尽兄弟情谊的。

可是今天,他站在乾元殿大廷上,看着阿兄在演武台上大放光彩,他使出一身惊艳的枪法,将众人都给打下了台去。

李五郎紧紧握住拳头,心中恨恼。

阿兄,你若有这么一身好功夫,平日里就使了出来,阿爷阿娘若是看见了,难道不会为你高兴么?你却偏偏藏着掖着,这么多年,直到这个时候才突然露出来,技压全场,是说自家阿爷心性狠毒来着,还是说他阿娘伪善,容不下继子来着?他任职千牛卫,对于武艺也有着几分眼力,看着阿兄在台上使出的枪法,枪身晃动,枪点甩出六朵枪花,行动有风雷之声,可见的这一身好枪法,若没有下十年的苦功是决计练不出来的。这十年来,阿兄偷偷练着枪法,却瞒过了所有的人,可见的阿兄心思着实太过深沉。

太阳在空中悬挂,时辰从辰时走到了未时,在此期间,李朔一根缨枪又挑下了三个对手,李五郎也战胜了两个人,梁七变尖细扬高的声音再度响在大廷上方,宣布道,“下一场,临清县公李善生第三子李朔对临清县公第五子李耀。”

大廷之上顿时一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过来,观看这一场兄弟之间的对峙。

李朔上了演武台,看着从对面登台,面前带着愤恨神情的弟弟,心情倒颇为沉静。

自他决定参加御前演武之时,他就知道这一幕很有可能会发生,心中早就做好了准备。相反,李五郎虽然自幼称良才美玉,毕竟年纪还小,不太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面上微微扭曲,朗声质问道, “亏得阿弟从前一直都为阿兄担心难过,如今看起来,阿兄竟是将愚弟当做傻子耍喽!”

李朔淡淡一笑,轻声道,“弟弟说笑了,我哪里敢将你当傻子,只是吃够了亏,不敢再不长心眼罢了!”

李五郎面色一变。演武台高高在上,众人四下里都可以看见,在这上头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落入无数人的耳中,李三郎这话意有所指,他站在比武台上,已经是听到其下传来的嗡嗡议论声,仿佛都在议论自己的阿娘对着兄长这个元配嫡子怀着的险恶心思,面色翻覆数次后,“阿兄,这些年,我阿娘待你百般慈爱,便是不顾我和妹妹一双亲生子女,也是对你的好的;我这个做弟弟的也自问待兄长十分尊敬不薄,兄长这般欺瞒众人,究竟是有何不满之处呢?”

“呵,”李朔声音轻扬,嘲讽的笑起来,望着异母弟弟的目光逼人,带着怜悯和嘲讽,“百般慈爱?继母待我若有一分待你们的心,我又何至于至此?至于阿弟你,”他顿了顿,

“你是待我不错,但你这种善待是建立在自己的优越感上的。你觉得比我这个兄长强上百倍,所以愿意将自己指缝间的残渣漏给我。可我才是李家的元配嫡子,我要你这种施舍的善待做什么?”他扬了扬头,傲然道,

“既如此,我也可以在这儿发话,日后我做了李氏家主后,也会尽量善待你这个弟弟。只是五弟,不知道已经将李氏视作囊中物的你,听了觉得这种善待如何?”

李五郎面上闪过屈辱之色,阿娘在他的心中形象美好,他容不得兄长在众人面前这般败坏她的名声。且他自记事以来,一直是临清县公最出色的儿子,他已经习惯了众人的欣赏目光。纵然心里明明知道,阿兄才是阿爷爵位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但这些年已经默认了自己才是阿爷爵位的继承人,这时候兄长忽然翻转形象,变的出色起来,他反而觉得自己的东西似乎要被对方掠夺似的,蓦然生出愤恨心情。

事情已经至此,再说闲话也是无用,李五郎拔出宝剑,郑重道,“如此,愚弟倒要与阿兄好好比试比试,看看究竟是愚弟强些,还是阿兄更厉害!”

他紧紧攒着手中的宝剑,对这场演武看重非常,犹如只要自己胜了这一场,就能够证明阿娘是没有做过错事的,李三郎确实是不学无术,阿娘带大的自己才是李家最出色的儿子,是继承李家最适合的人选。而李三郎加诸在自己母子头上的罪名,纯粹是子虚乌有,栽赃陷害,必将随着这场失败在所有人眼中如烟云一样散去。一切依旧会回复到从前。

李朔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嘲讽一笑,把着手中缨枪淡笑道,“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