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天恩 > 第159章 二三 路遥日月促(之风云)

天恩 第159章 二三 路遥日月促(之风云)

作者:柳寄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9 18:05:2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泛黄贴金丝的一张帖子,上面光滑的乌金墨锭书写着:“定于八日后于长安东郊漪澜亭举行盛会,盼光临。”字迹龙飞凤舞,泛着蕴藉清香。乃是一张邀请八姓子弟参加东郊漪澜亭盛会的帖子。

山东士族曾在魏晋南北朝期间有着无与伦比的风光,入周朝之后,受太宗、应天女帝两次打压,如今虽在民间依旧保留着一种清贵名头,然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各家数百年前起势因缘相近,如今在朝中处境也类同,私下里隐约便有了结盟打算,此次漪澜亭盛会便是这种结盟的前兆。各家家主不肯放下身段,亲自出面,便派出族中年轻一代子弟,彼此先行试探一番。

太原王氏乃是八姓中的大族,王颐作为王氏这一代宗子,王皇后合雍胞兄,自是作为当仁不让的人选。

“咱们山东士族虽然频有联姻,遇到国难关头也偶有联手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却都是自顾自的。从来没有直接联盟的时候。”王颐在父亲面前力主陈情,“且咱们因为名头太大遭周朝打压,如今若联盟一处对抗朝廷,只怕更遭了朝廷忌讳。阿爷,此事着实不宜行啊!”

“北魏宣武帝延昌年间,太原王氏五品以上官员共一百七十二名,北齐孝昭帝皇建年间一百八十九名。”王氏家主王梓贤立在厅上,肃声数着王氏如今家状,“大周太宗年间,五品以上官员上余六十二名,应天女帝时只剩下三十八名。至今,只余下二十四人。”最后一句,声音沉痛,“其余八姓人家情状也大致一式,可见得如今士族势力衰颓到何等地步。难道今时今日的太原王氏子弟就如此不如南北朝之时么?非也,只是周廷忌讳,大力简拔寒门士子,不肯任用我等高门子弟了。我等门第清华,子弟博学多才,难道竟落得个与寒门子弟为伍的境地?若如此,待他日百年之后,我等又有何面目下去见列祖列宗?”

王颐眸中闪过一丝悲哀之色,“阿爷,我知道你不爱看士族如今衰颓之势,可这也是没有办法之事。君权衰颓之时,无力制衡,自然只能容让士族兴盛;但如今大周一统天下已有百年,君权强盛到了史前重未有的地步,又有哪个帝王能够容忍有与皇权并驾齐驱的士族?阿爷,万物自有兴盛衰败的趋势。兴盛之时,咱们安享荣华,到了势颓之时,也该安然接受。又何必如此?”

王梓贤心中一恸,儿子明白这个道理,自己这个做父亲的难道就是傻的,一丝不明白?只是终究不能“养贞,”你能够看破名利虚妄,单从这一点来说,你这个做儿子的就比老子强。可是,”眸中泛起一抹深重的水光,“若太原王氏冠冕自我这一代沦落至斯,我便是死了,也无法下去见列祖列宗。”

王颐默然,抬头望着父亲,王怀贤如今方四十余岁,两鬓发丝已然斑白,面上布着一应属于则个皱纹衰老的容颜,心中大恸,登时说不出话来!

漪澜亭位于长安东郊晓园,位于半山腰处,植满了凤尾森森,兰草茵茵。亭中与会者俱是山东八姓年轻一辈佼佼子弟,订在此地行今日盛会,乃是效仿东晋兰亭之会,忆述士族曾经风光。众人再此行曲水流觞雅事。

盛满了酒水的羽杯沿着曲水流觞池晃晃悠悠的流动,最后停靠在池壁上。一身敞衣大袍,衣冠如玉的王颐取过池中酒盏,正要一饮而尽,持着羽扇的郑容士叹道,“遥想当初兰亭盛会,诗酒风流,王右军书《兰亭帖》,为魏晋风流盛事,时人如今仍追忆不已。”转头望向王颐,

“养贞兄,你素来人才出众,被称为王氏玉树,不知道与王右军比诸如何?”

山东士族早有结盟之念,只是彼此之间互不服气,无法决出一个领头人来。自神熙四年太原王氏出了皇后,各家方暂停旗鼓,方心甘情愿让了一步,共推太原王氏为八姓家首位。王颐瞧着咄咄逼人的郑容士,微微一笑。他虽然不愿意担起重振家声的重任,但很多时候人身在其位,必须承担起一些属于自己的责任,无法躲避,无法逃脱。八姓人家骨子里都有着一种清高的骄傲,如今虽因着王家皇后的缘故,愿意暂时屈居王家之下,接受太原王氏统领。但各家年轻子弟都年少气盛,无法因为这个缘故轻易折服。

他虽然内心里并不愿意做山东士族的领袖这个位置,但自己今日既到了漪澜亭,受了郑容士这般逼问,也不愿意坠了太原王氏威风。闻言吟道,“鉴明去尘垢,止则鄙吝生。体之固未易,三觞解天刑。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馀馨。取乐在一朝,寄之齐千龄。”

仰头一笑,“郑兄谬赞!王书圣乃是风流人物,我们同姓一个王字,若硬要拿我和他比的话,大约也是差次比拟,各有千秋罢!论及书法上的造诣,便是两个我加起来也不如王书圣;但论及做官的本事,王羲之一生官及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我虽不才,今年方二十三岁,想来三十五岁前便可超过王右军了!”

此言气势狂放,一出亭中山东八家年轻子弟面上皆有不足之色。“养贞兄好大的口气,”陇西李氏子弟李成冷笑道,“如今山东高门子弟做个小官是有的,待要,是了,”瞧了王颐一眼,阴阳冷笑道,“养贞兄是圣人的大舅子,一入仕便是四品高官,自是与我等不同。”

王颐一振衣袖,傲然道,“我这般说自有这般的底气。”向着长安方向略拱了拱手,“圣人乃是胸襟宽广之辈,用人不拘于士庶之分。远的不说,崔郢乃是清河崔氏子弟,为神熙二年进士,不过短短数年,已经是位列京兆尹。掌管京城一城,长安民治久安。可见得若确实有才,圣人是不吝于重用的。汝等不能升职是能力品性不足。”冷笑道,

“遥想魏晋之时士族风采,烁然灿彩。如今八姓子弟,比诸当年士族风采,已经是颇有不如了!”

亭中众人闻着王颐这等不客气的话,脸色皆寒,崔闵照面色犹自难看,他是清河崔氏嫡系子弟,崔郢乃是崔氏旁支所出,如今官至京兆尹,论及官品还超过了自己。面上火辣辣的,冷笑道,“王颐,你以为你有多么了不起么?又比咱们强在哪儿?”

王颐扬起下颔,“至少我知道往昔风光虽美,但终究已成过去,咱们着眼应是当下。”沉声道,“大周政局近日怕是要起不小变动,诸位若是信的过,不妨转告家中长辈,如何在本次变动中保住家族势力,趁机在朝中更进一步。”

犹如石破天惊,亭中众人对视一眼,谨慎确认道,“你的意思是说,圣人打算动政事堂?”

王颐微微一笑,侃侃道,“圣人心有雄心壮志,这样的人物,愿意因为亲缘关系暂时屈居太皇太后下,但如今太皇太后逝去,自然要一展羽翼,实施心中抱负了。朱相却只当没有看明白这个道理,近日在政事堂中行事越来越张狂,圣人无法忍耐,自然要动手了!”

朝中状况众人自然都是会注意的,近日来帝相之间的情势越来越紧张,大家都是知道的,对于这般局势最后以何种结果终结却无法逆料。王颐此时却断言圣人最后能取得胜利,且便在最近月余时间之内,众人未免将信将疑,崔闵照问道,“你觉得,圣人要出手罢免朱相?”

“是有这个可能。”王颐颔首,“但我觉得,圣人怕不会直接如此。”眸子微垂,

“咱们这位圣人,性子高傲至极。不肯直接将人一招打死,而是要慢慢磨掉人的心气,让他心甘情愿认输。圣人到底还爱惜朱潼一两分才干,不肯直接毁了,多半另辟蹊径,剪除朱相羽翼,就像熬鹰一样,一点点熬去朱相的性子,让朱相心服口服的为他效命。”

大周,高祖皇帝乃是开国之君,太宗皇帝和臣子君臣相得,除应天女帝手腕酷烈令人胆寒之外,其余高宗、仁宗、神宗几个皇帝都是性子和善的。与臣子的相处并不以强势著称。郑容士和李成对视一眼,哈哈大笑,“养贞,你这话太危言耸听了吧?朱潼资历虽逊于杨安时,但也是三朝老臣了,那可是个硬骨头,当初可就是连仁宗皇帝都扛不住他的怒火的。”

王颐微微一拂衣袖,仁宗皇帝性子和善,如何可与心性刚毅,手腕铁血的姬泽相提并论?淡淡一笑,笑容中充满了自信之情,

“时间过的很快,你们若不信,咱们拭目以待吧!”

神熙五年七月,姬泽下旨前往骊山行宫避暑。

御驾到了骊山后,姬泽携了宰相贺瑛,秘书少监元谨、内侍高无禄等人出了行宫,一路沿着同州官道往西而行,行出一个多时辰,在农田中寻到正在做农活的大周老臣罗元崇,求请罗元崇出山,重新辅佐自己治理大周。罗元崇向姬泽提出十项要求,“精简刑法,行仁恕之政;疏远佞臣,远诬陷之词;限制女宠,禁宦戚干政;减轻苛税,利百姓民生;待臣以礼,禁屠戮无辜。”姬泽一一应允,

罗元崇方心诚口服,重新拜见君王,口称“微臣罗元崇拜见圣人。”

七月初十,姬泽于骊山下讲武台阅览军容。二十万周军在骊山之下列队,旗帜相连五十余里,军容鲜亮。天宁军中忽发一阵小骚乱,姬泽大怒,斥负责讲武仪式的宰相贺瑛。贺瑛归行邸,接下罢黜自己兵部尚书之职的诏书,神色如常,家人老妻儿女皆惶惶然有惴感,对瑛平日唯唯作风有怨怼之情。贺瑛一言不发,入书房静坐。抱着长孙贺平笑道,

“阿平,你可知道要怎样做个好孩子,讨阿爷阿娘的欢喜呀?”

贺平偏头想了想,答道,“孙儿觉得,孙儿只要听阿爷阿娘的话,凡事照着他们的意思来,想来阿爷阿娘一定会喜欢听话的儿子的。”

贺瑛登时一振,笑道,“正是如此!”抚须笑道,“政事堂如今三位宰相已满。圣人私下造访罗元崇,已是有了启用其为相的想法。我便该当识趣一些,自己犯些小错,让圣人好生下台。”

他站起身来,捻着下颔花白的胡须,意气风发道,“阿平你要记得,有时候暂退一步,并不是真正的退让,而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前进。大父今日退下了,圣人感念我的知趣,必然给我留一个最后的体面。到了下次政事堂空出一个位置的时候,补上去的,也一定是你大父。”

贺平懵懵懂懂,拊掌附和笑道,“大父虽然吃了一时之亏,却为咱们贺家埋下香火情分。日后贺家荣耀定会更上一层楼!”

七月十四,姬泽召重臣议事。宰相朱潼举荐礼部尚书邢昆入相,其余臣子亦各有所荐人等。崔始平出行一步,荐罗元崇入相。姬泽宣罗元崇入殿。

神熙五年七月,罗元崇升任兵部尚书,入主政事堂,成为大周新一任宰相。

朱潼面上神色陡然变的十分难看。原政事堂中,杨钧和老迈,贺瑛是个应声虫,自己本认为自己是当仁不让的下任首相,没有想到,姬泽竟从不知道什么穷乡僻壤将罗元崇给挖了出来。

这个罗元崇可非旁人,乃是个真正强干的,历宦数朝,一生数起数落。曾在应天女帝及仁宗朝为相,与名相张柬之一同主持过请应天女帝退位,拥立仁宗皇帝的政变。后在与太平公主的争权斗争中落败,罢相贬为刺史,也算的是姿态潇洒。论起资历、人望,都远远比自己高了不止一层,今年不过五十余岁,算得年富力强,他入相后,自己可算是不可能再独占鳌头了!

很快的,大周政局又一洗变动。罗元崇入主政事堂后,追随姬泽意见,力主开发岭南,风格强悍,朱潼不敌罗元崇,眼见的声势被压制下去。年轻的帝王凭着这一手出其不意、另辟蹊径的手法,打压朱潼系下官员,将帝国的主宰权全部握在手中,君权愈发威严深重

山东子弟在这次大周政事变动中事先听从了王颐的劝告,顺应时势。原任尚书左丞袁玺罢黜,王颐升任尚书左丞,按惯例尚书左丞比右丞大一级,王颐升了半级,在尚书省中官职仅次于左、右仆射,权柄颇重。郑谭瑞因着首荐之功,也升任一级,其余六姓也或多或少得了好处。山东高门一系不显山不显水,却在这次政治变动中因以逸待劳,获得了不小的好处。王颐此次烛料先机,威望渐高。获得其余七姓真心敬佩。

渭水之上升起秋风,枯黄的叶子从枝头落下来,将整个长安都染上淡淡的秋色。

公主躺在床*上,面容苍白,形容安静。端静居的帘子响起,阿顾从廊下进来,轮舆压过地面,轻巧无声。问朱姑姑道,“姑姑,阿娘昨儿个夜里睡的如何?”

朱姑姑一脸疲累之色,见着阿顾欣慰笑道,“公主已经好多了!昨儿个晚上下了一场雨,公主睡的不错,今儿一早醒了,用了一碗黍米羹,刚刚还问着县主呢!”

“是留儿么?”公主恹恹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阿娘,”阿顾忙进去,公主从花梨围子床上坐起来,瞧着阿顾眸中充满了温柔慈爱之情。太皇太后去世之后,公主心中郁郁,自己也跟着病倒了,先前还硬撑着,不肯让阿顾担心,后来实在撑不住,晕了过去。阿顾日夜在母亲床前侍疾。

阿顾瞧着公主的脸,不由的想起那一日公主晕过去的场景。那一日,公主躺在榻上,面色苍白,呼吸清浅的仿佛听不见一般。她伏在母亲床前,心慌的不由自已。

自己命途多舛,父系缘薄,只有母系的几个亲人。如今阿婆已经不在了,若是阿娘也不在了,自己该怎么办呢?

公主柔和慈爱的目光照亮了她的脸,“……怎么这么早就来了?也不多睡一点。”

“今儿一对喜鹊落在我的窗子外头,叽叽喳喳的叫,我睡不着,就索性起来了。”阿顾笑着道,接过默莲递过来的药碗,笑着道,“我伺候着阿娘用吧!”

公主瞧着阿顾消瘦的脸,心中暗叹,自己当日病倒,确实是将这个女儿吓坏了吧!自己若不为女儿遮风挡雨,又如何呢?心中撑起一股心气来,弹了弹女儿的鼻头,爽朗笑着道,“阿娘是要好好喝药,若不好好喝药,怎么好的起来?日后可怎么看着阿娘的留儿嫁个好人家呢?”

阿顾登时脸红,不依嗔道,“阿娘!”声音含着一股羞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