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天恩 > 第三章 今还燕巢梁(之十公主)

天恩 第三章 今还燕巢梁(之十公主)

作者:柳寄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9 18:05:2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阿顾因着足疾的关系,并未迎出去,坐在堂屋铺着虎皮垫子的鸡翅木罗汉床*上等候,待见着十公主,尚未做下礼去,十公主已经是上前一步,盈盈笑道,“想来这个就是阿顾表姐啊!”朝着自己福身道,“表姐万福。”

阿顾忙侧了半边身子,让了一半去,回礼道,“不敢当,该是我道公主万福才是。”

二人对视一笑,在榻上相对着分宾主坐下。先帝大行不过半年功夫,十公主身为先帝之女,如今尚在孝期里,身上不过着了一件月白素襦裙,衬着一张圆圆的脸蛋,玉雪可爱,偏头望着阿顾的目光中闪烁着淡淡好奇。

六皇姑丹阳大长公主多年前丢失的女儿顾氏找了回来,丹阳皇姑乃是太皇太后亲女,太皇太后对这个失而复得的外孙女喜爱非常,特命人收拾了鸣岐轩给这位顾家表姐居住。太皇太后冯氏威势权重,一生共有一子二女,其中这一子便是去年驾崩的神宗皇帝,长女便是丹阳大长公主姬长宁,次女为玉真公主。神宗皇帝子嗣繁衍,两个同胞妹妹却子女缘分皆不显,唯一所出骨血便是阿顾一人,丢失在外头七年之后方又找了回来,不说公主和太皇太后珍惜自己的爱女和唯一的外孙女儿,连弘阳殿中的圣人都看重非常,虽因忙于国事不能亲自探看,但也命了新任职的内侍梁七变往鸣岐轩送了一份重礼。

十公主是如今太初宫中唯一的皇女,在自己的寝殿临波阁中得了消息,便思忖着:自己与阿顾算起来也是嫡亲表姐妹,阿顾今日迁入鸣岐轩,自己这个表妹也该上门恭贺,便收拾了东西自行登门到贺,“早就听闻丹阳皇姑家有一位姓顾的表姐,可惜小时候走失了,心中也是想念的。”女童面上笑容十分真挚,声音甜蜜如一管沁泉,“阿顾表姐,我在先帝女儿中行十,闺名红萼,小名叫阿鹄,你就随十二皇兄一般喊我小名吧。”

十公主表现的这般热诚,阿顾颇有些招架不住,点头应道,“阿鹄。”

十公主回过头,吩咐道,“凝朱。”一个朱色半臂的大丫头上前一步,大约十七八岁年纪,容貌温和敦厚,手中提着一个八角金丝笼,向十公主福身道,“公主。”十公主接过凝朱手中的金丝鸟笼,笑着道,“阿顾表姐今日乔迁之喜。妹子上门恭贺,手上也没有些别的。这只绿尾鹦鹉还有几分逗趣,奉给表姐便作为阿鹄的乔迁之礼。”

阿顾微微一怔,凝目去看,见金丝玉竹八角笼待着一只绿尾鹦鹉,爪子抓着立在笼中横杆上,甩着扫把一样蓬松的绿色大尾巴,扑棱棱的张开翅膀,摇头晃脑的念道,“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乖巧又逗趣。不由心中喜欢,一双明亮的荔枝眸中露出明显的喜爱之情,却还是笑着道,“公主实在太客气了。表姐妹间哪里需要如此?”

“要的,自然是要的。”姬红萼坚持道,“表姐远道而来,我这个公主在宫中总也算是半个主子,哪里有空手上门的道理,”说罢,半转过身子,用袖子遮住身体,作势欲走,“阿顾表姐若不肯收,可是觉得我的礼不值钱,看不上眼?”

阿顾便没奈何,没了脾气道,“我哪里有这个意思?”转身吩咐菊儿,“菊儿,将这只鹦鹉挂在次间窗子下头,好好照顾。”

“哎。”菊儿脆生生应了,桃杏菊桂这四枝花的小丫头都是年纪小小的女童,瞧着这只神气活现会念诗的绿尾鹦鹉也是十分喜欢。菊儿上前一步接过金丝鸟笼,吟吟笑道,“娘子便放心,奴婢定会好好照顾这只鹦鹉的。”

姬红萼这才作色欢喜,重新在阁中坐了下来。

鸣岐轩外春光明媚,小丫头奉上扶芳饮和琳琅的糕点,“阿顾是从哪里过来的?”姬红萼好奇询问道。

“我这些年一直住在江南东道的湖州。”

“湖州?”姬红萼想了一下,“我十皇兄吴王的封地好像就在那儿附近。湖州的景色美么?”

“很美。——湖州邻近太湖,多产丝绸虾米。每年春天很早,桃花就开了。这些日子我一路从湖州到东都来,看到田野里的庄稼抽穗,绿油油的,很是惹人喜爱。”

“……真的有这么美么?”姬红萼脸上闪过一丝羡慕之色,“我从小一直住在宫中,还没出过宫门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去见一见阿顾所说的景色!”

阿顾怔了怔,不大理解姬红萼的感慨,笑着道,“这太初宫也很美啊。我前儿进宫的时候,从北苑那儿过,只觉得亭台楼阁不计其数,犹如神仙之境,可比湖州乡野之趣要美多了。”

“阿顾你刚进宫,怕是不大清楚,”姬红萼叹了口气,“这宫中就算再美,看上个一阵子,也就腻了。”她忽的抬头看着阿顾,抿唇微微笑道,“现在阿顾来了,我可高兴了。”十公主的脸蛋颇圆,笑起来的时候有着两个深深的梨涡,明媚动人,肌肤白皙如雪,“皇兄这一次奉着皇祖母巡幸东都,六皇姐和八皇姐年纪都大了,因着守孝需静心少行,都没有跟过来。十二皇兄虽然和我交好,但他毕竟是男孩子,成天喜欢往外跑,也不能时时陪我。我正觉得有些寂寞,可巧阿顾就来了。这可就好啦,以后我们两个就可以一处玩啦!”

这般天真明媚的女童,总是讨人喜欢的,便是阿顾也不例外,嫣然笑道,“我也觉得很好呢!阿鹄你太客气了,我刚刚进宫,正是很多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做,也希望你常常来陪我啊!”

姬红萼朝着阿顾眨了眨眼睛,盈盈笑道,“那我们可说好了,我日后常来找阿顾,阿顾可不许嫌我。”

阿顾心下微微有些愕然,笑道,“这可怎么会呢?”

二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十公主便起身告辞了。

阿顾静静看着十公主的背影,小公主背影纤细,但落在地上的每一步,都十分的踏实。

姬红萼乃金枝玉叶,公主之尊,按理说当是极其尊贵的了。但在刚刚的相处之中,阿顾几乎能明显感觉到十公主的示好之意,甚至几近于讨好。要知道,十公主今年不过六岁,她这般友善示好,究竟是出于天性纯善,还是另有所图?阿顾微微沉吟,转头问朱姑姑道,“姑姑,你刚刚跟我说起十公主和燕王,只起了个头,十公主便过来了。如今能不能继续说下去呢?”

陶姑姑目中闪过一丝轻微的笑意,轻轻道,“娘子先前在民间,可曾听过唐贵妃的大名?”

“自然听过。”阿顾笑着道。传言,大周皇室姬家男子多出痴情种。太*祖姬宏一生怀念早逝的穆顺周皇后,太宗皇帝姬兴敬慕文德谢皇后,高宗皇帝与应天女帝薛妩伉俪情深,英宗皇帝姬敬情归和恭容皇后,仁宗皇帝姬敛亦深爱肃明杜后。阿顾的舅舅,神宗皇帝姬琮自遇到唐氏女那一日起,所有的情爱便都投注在唐真珠身上。据说这位唐贵妃风华绝代,举手投足之间光彩照人,自唐氏女入宫之后,六宫粉黛无颜色,天子雨露皆落于唐贵妃一人。宫中人时称呼神宗三郎,呼贵妃娘子,二人相处如若民间夫妇,谱写了一段香艳动人的恋曲。

“先帝钟爱贵妃,自建兴五年后由唐贵妃入宫专宠之后,他生之子只有只有燕王和十公主。唐贵妃不喜燕王与十公主,燕王生母周嫔是太皇太后表外甥女,得太皇太后庇护,在宫中尚能过得一些好日子,十公主的生母谢才人身份低微,又无帝宠,就过的很不好了。说起来,此次圣人奉太皇太后幸东都,本只打算带燕王一人,是燕王在太皇太后面前为十公主说好话,才带上了十公主。十公主说是公主……在宫中日子过的也算可怜。”

阿顾看着窗下跳跃吟诗的绿尾鹦鹉,点了点头。

说起来,这会鸣诗的鹦鹉固然可爱,闺中姐妹相赠,也取得一个奇巧之趣,但若十公主手头松敞,又怎么会只送一只小小鹦鹉?境遇如此,态度低一些,便也是正常的事情了。

陶姑姑忽的望着阿顾肃声道,“顾娘子,你本是大长公主爱女,身份尊贵,你既敬着奴婢几分,奴婢便打算倚老卖老说一句话。”

阿顾肃然,“姑姑请说。”

“娘子身份,日后回到长安定会与其她贵女交往。宴饮之上一言一行皆有风仪规矩,一般贵女从小在绫罗富贵中长大,浸淫日深,礼仪规矩自然而然的也就会了,行止言语之间风范怡然。娘子之前落在外,不免在此之上有些欠缺,更兼着身子不好……这虽不是你的错处,但日后显于人前,总是不免受人低视。你若愿意听老奴一言,老奴便斗胆劝一句:正因着如此,娘子才更应该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将欠缺努力补足。”

阿顾悚然,朝着陶姑姑福身拜道,“还请姑姑教我。”

陶姑姑肃刻的面容上闪过一丝笑意,道,“娘子因着足疾的缘故,这行走一项便免了。其余坐姿,饮食,礼仪诸项行止都需详加磨练,这诸项之间第一要紧又是行礼……”

……

破晓的天空吐着一线淡淡的鱼肚白,晨风吹过满州的桂树,发出沙沙的声响。丹阳公主匆匆上了九州池上的小舟,舟楫一荡,在池心划出一道水痕,公主登上东洲,在小宦者的引领下穿过曲折环绕的着九曲游廊,淡淡的晨雾渐渐弥散,东洲遍植的桂树枝叶上宿露带着经夜的凉,微微晃了晃,滚落下来,碎成了几滴晶莹的珠子。行了一段路,远远瞧见登春阁上,一位银裳青年男子临阑干而立,一轮圆旭的太阳在他的身后刚刚跳出天际,射下万丈光芒,初春的晨风凛凛吹过,拂着银裳男子的衣襟,扬起广袖烈烈之势。

一位大约二十三四岁的朱袍宦官立在登春阁前,身条瘦削,面容精干,眼神峻刻,见着公主,拜了下去,“奴婢见过大长公主。”

“高无禄,”公主矜持的点了点头,“起来吧!”

高无禄让到一旁,作了一个请的手势,“公主请上阁,主子在上头等候你多时了!”

公主立在台下静了静,轻轻登上台阶,上了高台向着银裳男子福身而拜。男子伸手拦住,搀起欲屈膝下去的丹阳公主,“姑母不必多礼。”这位少年男子面容俊秀,年纪也不大,广袖之上用银线盘织而成的五爪升龙极为夺目,声音如行云流水流泻,“您和我本是亲人,如此太见外了!”

“礼不可废。”丹阳公主正色坚持道,目光微垂,盯着少年男子广袖上的银色五爪升龙, “妾身本就当全礼的。再说了,”她顿了顿,眸中呈现出诚挚感激之色,“您为妾身找回了丢失多年的女儿,对妾身之恩可谓再世,妾身铭感五内。”

“姑母客气了,”男子优容一笑,道,“这次是行人司的人凑巧寻到了那顾成勇的线索,这才寻到表妹下落。说起来,姑母之女亦是我的嫡亲表妹,我略尽绵力,也是应该的!”

一轮红日升到空中,洒在东洲之上,阳光一片暖煦。男子的声音一片絮絮,“今日我请姑母过来,乃是有事相求。”

“您请说。”公主垂眸,恭敬道,“只要妾身力所能及,决不推辞。”

“姑母言重了,”男子唇角微翘,似乎心情不错的样子,“我求姑母的事情,绝不至于令姑母太过为难。我想请姑母在太皇太后陈情碎叶城用兵之事。”

公主微微一怔,眉头微微皱起来。这段时间西域兵事在朝上吵的沸沸扬扬,她虽然平日里对朝政不大关心,在后宫中倒也听了一耳朵。月余前西域黑山以北的达奚部叛乱,占了碎叶城。碎叶城旧族腾里斯率残兵奔赴大周安西都护府,向安西大都护张孝瓘求救。安西都护张孝瓘上书朝廷,朝堂上为此争议不休。以左金吾卫大将军程伯献为首的武将力主当命张孝瓘派兵前往平叛,为滕里斯主持公道;而宰相朱潼等人则认为新主刚立,不宜动刀兵。且安西四镇疆土遥远,只要叛军首领康格尔愿意上书继续臣服大周,承认大周对碎叶城的统治,大周亦可命其治理碎叶城,不必派兵出征。双方在朝堂上相持不下。

中原南北朝分治,战乱数百年纷争不休,太宗皇帝姬兴辅佐高祖从太原起兵,统一全国建立大周朝。太宗皇帝乃一代令主,在位之时勤理文治,盛修武事,大周府兵战力强盛,平突厥,克高昌、龟兹,刀兵之名远播西域,西域诸小藩国尽皆臣服,奉太宗皇帝为天下共主,尊称为“天可汗”。高宗皇帝姬桦继承了太宗皇帝的遗志,平高句丽,兵锋远播西域,大周陌刀队到处,西域诸国望风云服。及至应天女帝临朝,以女子之身统摄朝政,朝中反对者至女帝朝终不绝如缕,女帝将大部分心力放在朝中提拔心腹,排除异己,巩固自己的统治上,大幅收缩对番邦军事力量。当是之时,吐蕃崛起,在西域地盘上与大周争雄,大周在西域的绝对优势渐渐沦丧,安西四镇几度陷入周朝和吐蕃争夺的局面中。之后几朝,大周皇帝在朝时间不长,对外武力始终不振。

天册六年,先帝神宗驾崩,新君登基,有意重振大周西域雄风,自是力主派兵打压达奚叛军。临朝摄政的太皇太后却政见保守,认为国内新君登基,当以内务为要,至于西域方面只要维持基本的稳定就好,属意和解。祖孙二人对峙,新君虽有锐意不可挡之势,但历经六朝的太皇太后在朝野之中威望颇高,不可能绕过太皇太后行事;而太皇太后虽拥泵甚多,毕竟只是女眷,也必须得尊重新君的意见。一时之间,这对嫡亲的祖孙在西域兵事之上形成了僵持不下的局面。

“朝中对西域达奚部叛乱之事说的很多,”公主迟疑半响,终缓缓开口,“妾身虽在后宫,也有所耳闻。太皇太后和圣人各主出兵和防守,政事堂的两位丞相也是相持不下。前次圣人也曾开口请过妾身在太皇太后面前进言,妾身推辞了,并非妾身不敬圣人,亦非妾身觉得大周不该出兵,而是妾身自觉,妾身虽忝为大长公主,薄有宠爱,却从不在国事上加一言,如此行事,非关妇德,只因妾身自知目光浅薄,于国事常怀敬畏之心,既不能辨别如何行事才于国于民最为有利,干脆缄口不言,也免得大周因我一个妇道人家之言而祸乱。说到底,我不过是个闺阁女子,太皇太后虽然疼我,但她为人坚毅,于达奚叛部之事上已有定见,又怎么会因为妾身进言而改变主意呢?”

青年男子唇角微翘,发出轻声笑音,登春阁上的日光照下来,照耀在他广袖之上银线盘绣织成的五爪升龙之上,愈发显得气韵生动,神气逼人,似有即将冲云而出,直上云霄之势,“姑母妇德兰馨,是仁宗皇帝都赞赏的,我自是佩服不已。但我也亦有我的道理。太皇太后固执,我想尽法子,也不能让她改变主意,只好求到姑母头上,虽不是病急乱投医,却也只是权且试试的意思。姑母是太皇太后爱女,素日最得皇祖母宠爱,若你能在皇祖母面前进言一二,我感激不尽。”

丹阳公主沉默半响,面上神情变幻,终是跺了跺脚,咬牙道,“妾身乃妇道人家,母后和您的争执,妾身着实不懂。但,罢了——留儿是妾身唯一的女儿,自当年延州走失之后,妾身思念她多年,几以为这一辈子再也见不到她了。您为我找回了她,这份恩情堪称再造,妾身便是粉身碎骨相报,也是甘愿的。这一趟,妾身少不得为圣人破一破例,试上这么一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