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天恩 > 第106章

天恩 第106章

作者:柳寄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9 18:05:2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姬泽昂头冷笑道,“羽林军搜查沈力士,在他的私邸中起出五百万贯银钱。去年正月里陇西大雪,三千余贫民冻死,大周有这么多因着缺衣少粮而活不下去的百姓,一个告老的内侍却拥有了这样一笔巨款,让朕如何能饶的了他?”

当初唐贵妃独擅太极宫的时候,虽然她高高在上,除了冷待一双自己得宠后意外出生的十公主和燕王外,并没有特意针对其余皇子皇女的意思。但宫廷的生活维持着一个态势,这些个皇子公主确实因着贵妃而过的菲薄起来。姬泽想起自己年幼的时候,余馨阁冬日炭火供应不足,胞妹姬灵珑半夜冻醒,冷的哇哇直哭,母亲姚美人半夜里爬起来,将女儿抱在怀中,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的心酸往事,一双凤眸愈发寒咧起来,“莫说沈力士了,贵太妃,这些年你自己又欠下了多少债?若非先帝临终之前在病榻上握着朕的手要求朕照顾你们母女,你以为你今日还能在太极宫中风风光光的过日子?”

贵妃猛的抬起头来,询问道,“先帝曾经留过这样的话?”.

虽说已经隐约察觉如今这位皇帝待自己的冷淡,但在今日,第一次直面姬泽显露出来的厌恶之意,唐贵妃的心情瞬间沉了沉。但在沉默下去的心情中,依旧第一时间为捕捉到的神宗皇帝的消息夺去心神。

姬泽冷笑,一双薄唇轻微的翘了翘,没有说话。但虽如此,面上的神情已经给出了答案。一瞬间,唐贵妃似悲似喜。

神宗皇帝姬琮这一生中所有炽热爱情都给了她,她与之相守半生,亦如鸳鸯双藤缠绕,情思相牵相系,神宗逝去后,她便觉得自己也死去了一小半,伤颓了容颜,没有想到,姬琮在生命的最终岁月依旧放心不下自己,向新帝求了这么一件事情。为自己母女日后的尊荣生活打了一道坚实的保障。

在那个男人已经逝去了两年的时候,她一直以为他已经远离了自己的生命,如今方知道,在生命将了的时刻,姬琮曾经用这样的心态为她筹谋,且也没有让自己知情。

这个男人对自己的好处,自己一辈子都铭记,再也不能忘记!

姬泽瞧着唐贵妃似喜似悲的模样,心中一阵厌恶。神宗皇帝多情,一腔深情多数都投到了唐贵妃的身上。年轻的姬泽却心肠冷淡,一心只放在大周国事之上,对于儿女私情并没有放在心上,无法理解先帝对唐贵妃的这种感情,淡淡道,“太妃乃是宗室长辈,只在西内苑中安享,前朝国事便不必多问了。只要你安安分分的,朕自然会守住对父皇的承诺,让你安心终老。但若你不识趣,便不要怪朕无情了!”

甘露殿里一片寂静,六扇玄漆描金屏风鲜妍静默,角落里的青铜兽首香炉吐着淡淡的熏香。姬泽一个人在殿中待了片刻,转头瞧着从隔间里出来的阿顾,近午的天光铺在少女身后,映衬的少女雪面光芒黯淡了些,轮廓深邃,裙摆上金灿灿的凤凰耀眼夺目,秀目神飞,犹如将要从裙面上飞了出来。目光中闪过幽深神色,面上笑容若定,仿佛刚刚的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茶烹好了?”声音温煦。

“嗯。”阿顾点了点头,捧着茶鼎笑着道,“如今这茶温度正好,正可以入口了!”

茶汤在琉璃方口盏中泛出碧绿的色泽,姬泽一口饮下,只觉得淡淡的茶涩味顺着茶汤滚下喉咙,过得片刻,一股余甘泛了出来,经久弥香,凤目惬意的眯了一眯,笑着赞道,“这些日子朕也命人按着你的法子烹了不少次茶,俱不如阿顾你上次烹的,如今饮了你烹的茶,方觉出好来!”

阿顾得了姬泽夸赞,心中难免高兴起来,唇角浅浅一翘,“九郎就夸我吧!我自己知道的,我烹茶只是爱好,自己是不怎么喝的,从前在於飞阁里练茶的时候,屋子里的人都被灌了一肚子茶汤,个个都叫苦不迭,如今虽然好些了,但也没见的喜欢到哪里去。只也不知怎么的,你竟是喜欢这口味!”

“哦?”姬泽微微挑眉,他也不好说出什么因由,于是笑着道,“许是缘分吧!”

闲来无事,姬泽提起笔架上的一支紫霜毫笔,完成御案上置着的绘画来。这副《万里江山图》已经画了大半,皇帝最后落墨,不过是补上几笔。阿顾在一旁瞧着,索性上去,持着墨条伺候姬泽笔墨。星湖端砚砚池深敞,湿润的墨条在上头研磨,很快就发出大片墨汁来,墨汁浓稠,带着淡淡的香气。

洁白的绢面上,一副《万里江山图》渐渐从笔端脱出,笔迹寥寥,却有着一股气慨山河的气势,几乎要从绢面扑腾而出。阿顾坐在一旁观看,握着手中的墨条,心中忽然生起一种极致的感慨。

唐贵妃这一生是大周的传奇,她曾获得荣宠,甚至一度改变了天下的风俗,让天下不重生男重生女,可谓到了一个女子可以到达的极致。但在神宗皇帝去世之后,她虽依旧拥有高贵地位,绝世风华,却已经从内里开始枯败,仿佛一株花树失去了雨露的浇灌,渐渐失去生机。适才,在这座代表皇权的甘露殿中,她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姬泽,姿态狼狈,梨花带雨,落在旁人眼中,不免唏嘘。这一场旷世的爱恋终究消解在岁月的流逝中。甘露殿中贵妃的哭诉,便为这段和神宗皇帝的倾城之恋,落下了一个凄凉的注脚!

《万里江山图》很快绘好,阿顾放下墨条,笑着朝姬泽拜道,“九郎,我好容易进宫一趟,好久没有见师傅了,想去鹤羽殿见见师傅!”

“也好,”姬泽道,“朕这儿也有些国事要忙,待到晚上在宫宴上再见便也是了!”

一轮金乌挂在天际,金黄色的阳光射在宫殿宫头,一片光亮。阿顾从甘露殿出来,进了后宫,走了一段路,一个绯衣女童策着一只绯色小牝马从宫道一侧斜斜奔出,在阿顾面前猛的勒住缰绳,喝道,“吁!”

“阿鹄。”阿顾瞧着女童,面上闪过惊喜的笑容。

姬红萼利落的从马背上跳下来,将缰绳交给缥绮,瞧着阿顾道,“没良心的阿顾,进了宫也不来看我,非要我自己来见你是不是?”

“这可冤枉啊!”阿顾笑着道,

“前些日子我回宫,不是和你聚了好一阵子么?今儿个我刚刚进了永安宫,便被圣人召到甘露殿,这才刚刚回来,就遇到你了。”

姬红萼抿唇一笑,“算你说的有理,不和你计较了!”

“阿顾,”她挽着阿顾的胳膊在宫中行走,行到一排玉兰树下,“自你离宫之后,我在宫里可寂寞了!六姐姐开年许了杨首辅的长孙杨晋,如今都待在寝殿里待嫁,轻易不肯外出;八姐姐和我向来说不到一块去。我一个人在宫里无聊死了。”

阿顾歉然道,“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宫中的皇子公主太少了,”又问道,“燕王表弟人呢?不大陪你么?”

姬红萼提起燕王姬洛,眸色中染过柔和的情绪,“燕王兄是男子,日常都在外朝,又如何能时时留在后宫中陪我呢?”

西海池的木兰花如火炬开放,映衬着女孩的目光深深浅浅,“这半年,燕王兄性子沉静不少,竟开始随着大儒读起书来,常常能一坐就坐上大半日,写的诗文王傅也赞着颇有章法。我在一旁瞧着,咱们大周皇室竟是要出个才子了!”

“这也挺好的!”阿顾笑着道。

姬红萼沉默片刻,

姬泽虽然挺喜欢姬洛这个弟弟的。但当姬洛渐渐长大,作为藩王,注定不可能在战场上一展长才,若能寻一项爱好做寄托,对于皇子来说也算是一件幸福的事!如燕王的兄长宁王姬溶,常年身子不好,便驻留长安,未曾前往封地就藩。他经年浸淫音乐,与姬泽的兄弟感情极好。对于姬洛而言,醉心文事虽然并不是十分好,但相比于武事,倒是能让皇位上的人更放心一些!

姬红萼也并不是不懂这个道理。只是瞧着姬洛,总是替兄长委屈。“阿兄从前很喜欢练剑的,如今都大多丢了开去,只捧着书本认真阅读起来。前些日子我陪阿兄参加一个文会,只听着会上的人各个之乎者也的,弯弯绕绕,倒不如策马在校场上骑上一圈来的爽气。我听着不大习惯,怎么也喜欢不起来。”

昔日兄妹间亲密无间,如今因着爱好的缘故略略分开一些,姬红萼心里总是有些不习惯好受。

阿顾抬头望了姬红萼一眼,笑着道,“阿鹄,不管你和燕王兄妹感情如何好,也不可能如连体婴一样一直绑在一起,终有一日会分开的。”

“我知道。”姬红萼道。声音郑重清明,眉宇之间却带上了一丝怅然情绪。

说话间,两人已经一条宫道走到了尽头,千步廊将将在望。廊畔的的菊花层层叠叠的正好,姹紫嫣红,五光十色炫了阿顾的眼,阿顾眸中闪过一丝喜爱,走到花丛旁,望着丛中盛开的一株绿菊花赞道,“这株菊花开的真好。”

“这是绿牡丹,” 姬红萼笑着道,“说到千步廊的菊花,还有典故呢!当初唐贵妃和虢国夫人一同侍奉先帝。恰逢一年仲秋,千步廊畔芍药开起花来,各式各样,鲜艳妩媚。唐氏姐妹二人嬉闹,一人指了绿牡丹,一人指了白玉珠帘,问及先帝,是绿牡丹美还是芍药珠帘美。先帝笑评,‘绿牡丹含情带露,风流别致;白玉珠帘冰清玉洁,遗世独立,都是很美的!’贵妃、虢国夫人便一起高兴起来。神宗皇帝便与贵妃共同谱曲唱和为乐,另赐虢国夫人黄金万两,虢国夫人捧金满载而归!”

阿顾心中微微一垂,贵妃盛宠,堂兄唐忠民封相,胞妹唐玉浦亦获封国夫人。世人都道唐贵妃受尽爱宠,带携着娘家亲人也无寸功封得高位。但贵妃和虢国夫人一道在神宗面前说话,神宗非但没有偏宠贵妃,而是在贵妃和虢国夫人面前一碗水端平,这也就等于对贵妃少了支持了。可见得专宠如贵妃,在后宫中也并不是事事如意的!

阿顾暂别了姬红萼,来到鹤羽殿。鹤羽殿中湖绿色帷幕轻轻垂下,一股悠悠动听的琴声从内室传来,和着仙鹤梳羽青铜香炉吞吐着淡淡芬芳气息。

引绛瞧见了阿顾,面上露出欢愉微笑,轻手轻脚的引着阿顾进了次间。一展琴置在琴台上,琴名飞泉流音。江太妃坐在琴几前,素手拨弄着琴弦,漫不经心的吩咐道,“绿雪,将茶盏端过来。”

少女动了动轮舆,端起一盏盛好的茶汤,置在江太妃手边。江太妃闻到一股温馨的香气,回过头来,瞧见微笑着的阿顾。

“阿顾,”太妃面上露出惊喜,“你怎么来了?”

“师傅,我今儿个进宫,刚刚去了甘露殿,如今过来看看你。”

“你能记得我,我就很高兴了!”太妃面上露出清丽的笑容。

飞泉流音琴声怔忪,江太妃素手清拨,在清淡的琴声中问道,“这些日子,你在宫外过的如何?”

阿顾顿了片刻,笑道,“我想说挺好的,可是却说不出来。这半年来,我见了我的亲生阿爷,回到了阿爷家,住了一个多月,看到了自己的亲人是什么模样;我也拜了另一个老师,专门随着她学习画技。”

江太妃面上闪过了然笑意,“人世多艰,各种意味,你需要自己去体会。卫大家画技艺出名门,虽带着一丝匠气,但功底传承扎实,你随着她学画,有的是好处。若是有空,可以学学琴,琴声可以涤荡人心。”

阿顾恭敬道,“我知道了。”

金黄色的阳光透过门窗射入鹤羽殿,阿顾听着太妃悠悠的琴声,忽的问道,“师傅,人要如何过自己的一生呢?”

江太妃拨东的手指微微一顿,“你怎么会问起这个?”

阿顾道,“我只是随便问问。”世人都说,女子作到唐贵妃的地步,已经是一个奇迹。唐贵妃身为女子,独得神宗皇帝的宠爱,可是这样盛宠的唐贵妃,在先帝逝世后,渐行到这样狼狈的地步。女子一生中,到底应该求什么呢?

“师傅,”她的面上满是迷茫,“当初,你为什么要自请退居东都上阳宫?”

江太妃怔住。

当初,她为什么要自请退居东都呢?

那些少年时太极宫的往事都褪去了明亮的色泽,不再色泽鲜活,却如静默的图像一样,一张张沉淀在心头,余着些微欢喜和忧伤的余调。

……

阿顾瞧着她的神情,心中忽然慌乱起来,“娘子,我是不是说错话了?你如果你不开心的话,不要生气,就当我没有问过。”

“没事。”江太妃回过神来,淡淡笑道,“阿顾,我没有生你的气。”

她信手调弦,在飞泉流音琴上,奏出了《西洲曲》的调子。“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阿顾,这些日子,我教导你,觉得你很像是年轻时候的我。”

“哦?是么?”阿顾微微一怔,笑着问道,“我很像师傅么?”

“嗯。”江太嫔笑道,“你像我当年一样稚嫩,清澈。我这一辈子蹉跎折腾,只是为了一个词,便是随心。这一辈子我做事的标准,就是一个随心所欲。”

“随心?”阿顾好奇问道。

“随心。”

西州曲的调子清灵优美,“我从广州进宫,神宗皇帝待我很好,我也就喜欢这个待我好的神宗皇帝。那个时候,我是以为我们会在一起一辈子的。可是,后来,”江太妃指下的琴声渐渐转为沉郁,

“神宗皇帝在骊山行宫遇到了唐氏女。”

“建兴四年的时候,唐氏女真是十分美丽。神宗皇帝十分喜欢唐氏,和唐氏在一起,他爆发了和我在一起的时候从没有过的激情,我远远的看着,觉得他看着唐氏女,眼睛,鼻子,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焕发着青春的活力。不像和我在一起,他总是照顾着我,像一个慈爱的父兄在照顾着柔弱女儿妹妹一样。”

“我一个人待在飞霜殿,时时的弹着琴,心里想,就这样吧。”

“当时,神宗皇帝虽然宠幸唐氏,但十天里,也总有一两天,是会到我的飞霜殿来的。我仔细看着他待我的神色,有怜惜,有不忍。”

“我想,就这样吧。”

“他既然不喜欢那个站在梅树下跳舞的我了,我也就不要喜欢那个不喜欢我的他了。再加上在一次宴会上,遇到一个故人,顿生物是人非之感,于是便自请退居东都上阳宫了。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年,爱来了,心中欢喜。爱走了,抽身退走,给自己的感情留一份干净。同时也不要忘了,就算没有了感情,你仍旧是那个最初时候骄傲的自己。”

“就这样?”阿顾几乎不能置信。

“就这样。”江太妃失笑,“你还以为会是怎么样?”

“你……,我……”阿顾失语,答不上来。她看着弹琴的江太妃的侧面,她梳着飞仙髻,一支水晶梅花簪子在发髻旁垂下来。清新如同遗世独立的美好。

梅妃是俗世间高洁的存在,这个宫廷,容不下她的美好。

“你后悔么?”

飞泉流音琴琴声叮咚,太妃顿了片刻,道,“不悔!”

“那,你为什么要回长安呢?”

江太妃抬起头来,朝着阿顾微微一笑道,“很多年前,我入宫之前,有一个人对我说,‘阿萼,你这样,日后会受苦的。’可是,如果失了本心,在这尘世之中,又如何会快乐呢?”

江太妃叙述着自己的往事,看着面前的少女。“阿顾,你是我的徒弟,”有着和她当年相似的傲骨和清灵,“我看着你,就如同看见了另一个我自己。我这一辈子就是这样过下去了,但作为一个长辈,我并不希望你学我。”

阿顾问,“为什么?”

“因为,我这样虽然从未后悔。但这样过日子,却实在太容易孤独。”

“阿顾,”江太妃回过头来,看着我希望看到你幸福。这样,就好像看到另一个我能够得到幸福一样。”

……

鹤羽殿中,百扰俱消曾经的太妃和阿顾闲适说着话。西内苑安仁殿中,随风飘扬的帷幕已经带上了些许陈旧的色泽,如今贵妃已经成了贵太妃,后宫成了新帝的天下。宋尚宫乃是唐贵妃一手提拔上尚宫的位置,这些年一直向着贵妃做事,先帝驾崩之后,新帝上位,执掌资源的贵太妃失势,作为贵太妃私人的宋尚宫自然也就失势下来。供应到安仁殿的东西,本分的自然还是有的,但是很多从前仗着神宗皇帝宠爱独占的奢侈供应,这时候却是不能够再有了。

唐贵妃卧在次间的美人榻上,望着道,“先帝怎么就没把我给一并带到地下去呢?”

“娘子,”常姑姑急急劝道,“你可不能这么想啊!”

“虽然先帝已经没了,你还有八公主,还有平乐郡主。你是她们的母亲,该为了打算。为了她们两个,您也该打起精神来。

唐贵妃心思紊乱,“阿燕性情执拗,我这个做母亲的,已经是管不住她了。至于平乐,平乐,”声音苍茫起来,“她和我生疏的紧,我哪里还有这个脸面管她的事?”

中秋秋深,八公主姬华琬和常姑姑在殿中说话的时候,姬华琬正捧着灯笼从凤阳阁进了安仁殿。“阿娘,阿娘,你瞧我的这个灯笼美不美?”

七儿和长生屈膝道,“八公主。”

姬华琬点了点头,吩咐道,“你们都下去吧。我自己进去寻阿娘。”

她进了内殿,寝殿中富贵空荡,一旁起居室中,阿娘在和人说着话。姬华琬持着灯笼站到寝殿珠帘帘下。

珠光黯淡流转着温润的质感,灯笼提在手中,闪着淡淡光芒。姬华琬提着灯笼站在大门前,听见唐贵妃的声音从寝殿中传来,“若是我的十一郎没有过身,我何至于到今天的地步?”

“娘子,”常姑姑劝道,“事情已经至此,你就不要想太多了吧。十一皇子虽然已经不在了,但你还有八公主呀!便是为了公主,你也应当好好筹谋。”

唐贵妃的声音哽咽了一下,“八丫头脑子不算灵光,我是要好好盯着他一阵子。”过了一会儿方又道,“姑姑,这些日子,我一直梦到阿雅。”

“娘子,”常姑姑声音微微提起,道,“咱们不是说好了,不提雅娘子么?”

“雅娘子乃是齐王之女,你虽是她的生母,却和她没有什么缘分。当年你离开她的时候为她求了一个平乐郡主的封号,已经对的起她了。从那以后,你只有两个孩子,便是十一郎和八公主阿燕。

“我知道,”唐贵妃道,声音泫然欲泣,“可是我没办法。我离开的时候,阿雅才刚刚一岁多,什么都不知道,哭的脸蛋红彤彤的。这一辈子,我一共有三个儿女,十一郎和阿燕都得过我的疼爱,唯有阿雅这个女儿,我只疼了她一年多,我真真是对不住她。”

“哐”的一声,姬华琬听到这儿,心中骇然,手中的灯笼跌坐在地上,里头的烛火翻过来,呼啦一声风扬,将灯笼顷刻间烧掉了大半个!

“什么人?”常姑姑吃了一惊,厉声喝道。

常姑姑匆匆出来,瞧见脸色惨白神色怔怔的姬华琬,怔了一怔,不自然道,“八公主。”

唐贵妃跟在常姑姑身后,看见了女儿,面色也白了起来,唤道,“阿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