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星辰大远航 > 第249章 深潜金属海洋

星辰大远航 第249章 深潜金属海洋

作者:切割磁感线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13 23:01: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249章 深潜金属海洋

探测飞船持续下降,随之人类便通过探测飞船上的摄像头、探测设备看到了一幕幕神奇的景象。

首先探测飞船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飞船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从刚进入行星云层的0个大气压,迅速提升来到一个大气压、两个大气压。

在这个区域,人类从内置于飞船的光学设备看到,周围全都是厚厚的云层,行星快速的自转,让这些云层化作超强风暴。从人类的视角上看,就像一片片凝实的棉花云撞在飞船上。

此时温度传感器所显示的外界温度,近有零下一百二十度左右。

而所谓的云层,也并非真正意义的云,而是充满整个飞船视角的浓厚氢气。氢气无色无味,但在这儿,它却呈现出如狂风暴雨之上的云朵一般,肉眼可见。

探测飞船越过这一层浓厚氢气表面,继续下降,温度传感器随即也持续飙升,压强传感器也检测到压强不断变大。

渐渐地,在科研船上的人类,通过探测飞船传回的数据,看到了周围景象逐渐变成了另一个场景。

原本的浓厚氢气之中开始出现一些冰晶,这些冰晶与浓厚氢气云层混合,以每秒数百米的速度不断撞击着探测飞船外壳装甲。

这一刻,探测飞船宛如置身于一片恐怖之地,那蜂蛹而来的氢气冰晶氢气云层混合物,就如传说中的冰系法术一般,不断摧残着探测飞船。

人类很清楚,这是由于氢气云层随行星自转所知,于是乎在探测飞船智能程序的控制下,飞船也向着星球自转方向加速,使飞船本身尽可能保持与‘云冰’风暴层保持同步,同时,继续下降。

环境温度持续升高,压力持续增大,氢气云层浓度也不断攀升。

此时此刻的氢气云层已经不能算是普通的云层了,而是呈现出一种云状可触物状态,若是来一个人站在这些云层上面,估计真的可以做到如同电视中的神仙一样,踩着云层行走。

如此浓厚的氢气层,其阻力自然也无比巨大,故而探测飞船在智能程序的控制下,开始降低引擎的输出功率,以确保飞船能在引力作用下持续下降,而不是镶嵌在氢气云层中,被其裹挟着旋转。

探测飞船继续下降,渐渐地,人类发现周围的氢气云层已经不再像氢气云层,而是变成了一种黏糊糊的流体。

人类知道,探测飞船正从氢气云区域向液态氢区域跨越。在进入液态氢区域的时候,人类从各种探测传感器中看到,探测飞船正遭受着各种恶劣因素的摧残。

首先是探测飞船的外壳温度飙升,达到了上万摄氏度,不过好在探测飞船外壳采用二号合金材料制成,可以承受高达2.8亿摄氏度的高温。

探测飞船没有因为高温高压而被摧毁,但这时候,人类却发现探测飞船面临着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其引擎已经运行困难,而且几乎已经不下降了。

进入高温高压的液态氢环境之后,探测飞船便如一艘潜水艇,强大的外压力已经将探测飞船引擎的外喷口压得难以继续喷出尾焰,同时也压迫着引擎内部压力急剧攀升。

人类的材料技术很强大,聚变引擎反应室内倒是不至于被这样的压力压爆,但压力环境的剧变,已经破坏了聚变引擎的环境,故而若是继续再往下降,那么探测飞船的聚变引擎将会因此彻底损坏。

也就是说,此时的探测飞船,已经跟一艘潜水艇没区别了,核聚变引擎不能用了,便再也没有动力下降了。

所谓上天入地,上天比入地可要难无数倍,在地球时代如此,现在的人类也是如此。

若是一般情况,那此次探测便没有办法了。

不过既然是专门为探测气态行星内部而做准备的,人类的探测飞船自然也不会那么简单。

高温高压状态的液态氢环境,人类科学家早已考虑到,所以下一刻,智能系统就立刻做出了判断。

首先就是将核聚变引擎部件全部如同火箭发生的助推器分离一般,直接丢了出去。再接着,就启动二级动力系统,调转船头,在此动力系统带动螺旋桨旋转下,推着探测器继续下潜。

有了螺旋桨的推动,探测飞船又可以继续再液态氢中航行,越潜越深。在跨越上数千公里的液态氢层之后,探测飞船有进入了新的环境。

超高的温度、超高的压力。

在气态行星强大引力作用下,这儿的压强已经达到了近乎两百万个标准大气压,强大的压力压得探测飞船外壳都发生了不少形变,要知道地球时代,人类造物抵达的最深海底,也不过一千个标准大气压。

在这儿,因为高温高压,氢原子已经失去对核外电子的束缚,那些被束缚在原子中的电子,此刻已经变成了自由电子。

上化学课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容易失去电子的特性,通常是金属元素才具备,而如今在氢元素上,却出现了这种情况。

因而这儿的氢已经不是正常的液态氢了,而是变成了金属氢,液态金属氢。

强大的材料科技使得探测器还有能力继续下潜,没过多久,科学家们就通过各类传感器发现此刻的环境温度已经超过了1.7万摄氏度,压力更是达到了四百万个大气压。

此时探测飞船与环境的密度差,使其极难在继续下潜,它的螺旋桨运动变得极为困难,就如钢铲在粘稠的水泥之中搅动一般。

在这儿搜集不少数据之后,科学家们驱使探测器再往下,还是一片茫茫深邃的金属氢世界,当真深不见底。

“不能再下降了,再继续下潜,即便探测飞船能耐得住高温,能承受得住高压,也会因为引擎内部驱动齿轮等结构损毁而瘫痪。”一位负责本次项目的科学家看着探测器传回的各种数据,忍不住开口道。

他说的很有道理,这时候探测飞船上的光学镜头早已失效,其他电磁波探测器更是如此,有的仅是内置于探测飞船里面的中微子探测系统。

而各种动力齿轮并不像探测飞船那样,使用二号合金材料制成,所以综合各种数据看,再继续下潜,就真的要失联了。

“没事,中微子探测器对着气态行星质心进行探测,然后继续下潜,这个探测器本就是一次性的,本次任务重,很难一次完成,况且其中一项就是检验我们现在能达到多深的地方,只要不是什么都没有获得,就不算失败。”另一位主管科学家摇头道。

他们根据理论进行推测,若是能跨过这一层最厚的金属氢层,就能达到气态行星真正的核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