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灵异 > 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赐良缘(二)

月光像椰汁般从慈宁宫的琉瓦上泄下来,印在檐下一身柠绿衣裙的女官脸上,她轻蹙着眉头,翘起首来往宫门前望,期盼那头赶快闪出来外司差使,可眼下灯笼里的蜡烛都续过两回了,但南班那差使还没有回来,这可真是让人着急。(..钱人。)太后难得喜欢听那市井杂言,若是这小事都办不好,那她们这些做下人的也就不必在这里当差了。

她因为心焦而在檐下台明前来回笃步,廊道两旁的女婢们也是目光跟着她走,正当所有人都等的急不可耐的时候,煌煌的灯笼光忽然黯了下,随后的一阵急促的脚步让这些女使们心中微喜,但是,这随风而到的喧声却让她们要绽放出来的笑容生生的收敛了回去。

“圣上驾到!”

徽宗从一众内侍的簇拥下进到慈宁宫来,甬道两边的禁卫执刀半跪而下,这些女使们慌忙行了礼节,将徽宗迎了进去。

今i天赐节,徽宗在垂拱殿宴飨了两府重臣后就直接摆驾到了慈宁宫来,就连原本在宣德门前的歌舞表演也推了。病榻上的向氏略有好奇,她对这个她一手扶持上来的新皇帝可谓知根知底,所以对于这番转变也是心有琢磨。

此时檀香萦绕的寝宫里,帘布边的女婢正慢条斯理的挑灯续油,时而撇头看看床榻上闲聊的官家和太后,时而把头瞥回来望六棱窗格外,夜风下,宫院里的柳树枝叶还在轻轻翻转。看着很是恬静。

病榻床尾挂着明亮的金莲灯,亮着有希冀的感觉,徽宗静静的坐榻上看。手上握着的是向氏刻满岁月痕迹的手,“……等哪天娘娘身子好些,佶儿便陪娘娘去那杭州看看,想起来也是多年没去了,也不知道那时在刘府院子种下的那株桃树结果了没……”

向氏脸上有笑意,“你不是让童贯供奉在杭州么,那又何必去挨那舟车劳顿的苦。”

“呵。也是。”

今晚他一切政事都不谈,只是聊聊闲余琐事,就连向氏近来爱听《石头记》一事也颇有兴趣。两人正说到这时,那一早被打发去麦秸巷置书的内侍慌慌张张地跪拜进来回禀。

“奴婢见过陛下,见过太后。”他一一叩首。

“起来吧。”

这份差遣的完成度当然毋庸置疑,不过效率却让人不敢恭维。向氏疑问下来。吓的那内侍赶紧将今晚麦秸巷里的前前后后说个清楚。

“…谁想到那苏先生居然真个写出了那等曲子,虽说出了些岔子,但底下倒也愿意捧先生的场子,可不像一些人在那儿拆台找茬……”

“…大家也是纳罕,那人怎个就飞上天去了,底下看的热闹,可不想……”

“…赵家二少爷和王都尉爱子为难那苏先生不成,反被人家从高桥上丢进蔡河去了。这回估计吃的够呛。”

“赵侍郎是黑了一晚上的脸,我们看着也是悬。曾舍人和蒋枢密的家臣在旁盯着,刘少尹也无能为力,再说今晚上刘副指挥带着两厢军巡出来,说是维护治安,但旁人哪会猜不透内意来……”

徽宗对于这些臣僚闲闻并不在意,但旁边那些女婢就感兴趣了,她们竖起了耳朵在偷听,手上撂帘添油的动作也慢了下来。苏先生的事情总是能吊起人的胃口,只是碍于在皇帝太后跟前,也就不好上前去详问。

向氏是人老了,心态也就放的开些,她问曲子、问热气球,脸上的趣sè也并不做掩饰,时不时也与徽宗语笑几句。

“这一品斋倒是有心,老身可从未见过这等有趣的人物,只可惜如今病丝缠身,不然还真想见上一见。”

“呵。”

这老太后如今完全是颐养天年的心态,虽然这也是他所希望的,但真到了凡事需要自己处理决断的时候,这种直面天下的勇气还是有所匮乏的。他有长吁短叹的低落,上回龙舟之事就已经让向氏失望了,所以身为国君的他不能再继续沉湎于过去的顽劣了,而且在政治的大方向上,他是真正的孤家寡人,所以就必须时刻jing醒自己保持冷静。

油过三盏,月寐夜云。

在慈宁宫小聚了阵后,徽宗就起身告回了,案头一堆的公文要处理,他确实是百忙中抽出空来这儿的。向氏理解,也就让宫里的女婢们将徽宗好生迎送出去,等女婢回来后,就开始让为首的女官念这《石头记》的下册了。

床尾吊着的金莲灯继续亮着,松脂香味从灯盏里泛出来,那个诵书的女婢则是安生的坐病榻前念,悦耳的故事从她嘴里出来,就像是梁祝般令人心情舒弛。

向氏经不住油光的刺激,但又不想让底下将灯掐了,所以就选择把眼睛合上,任由的那片明黄温暖她的眼皮。

……

……

**************************

***************************

相较于宫里的宁静,那焦点的麦秸巷可就没这么娴静了。

李府门前蹲着的那两尊石狮子已经被人攻占,原本门前的几个护院也已经退守到了门里,他们确实低估了《石头记》在京中女儿家心里的地位,许多高门千金都命了府丁出来求书,虽然一品斋的饥饿营销遭人诟病,但世人就是愿意买他的帐,还有一些对一品斋好感有加的女郎,甚至有过来给一品斋助助声势,倒是一品斋的人在红布露台上往下肃静。

“今i乃是苏先生为李家娘子祝寿生辰,并无它意,诸位好意我一品斋心领感激,但要是损了李家娘子清誉。这可就不美了。”

露台东西两头挂下来长长的祝寿幌子,张灯结彩的,尽是喜庆的意味。底下听上面的一老头煞有其事的瞎掰,也是“是是是”的笑着应下,纷纷起哄说是来看祝寿。

路边一卖挂面的摊主往露台那处望,他给食客盛了一满碗面条,“客官可要吃好了。”他笑着,那食客自然也不完全是为了填饱肚子,哧溜哧溜的吃了两条面后就光顾着聊天了。“先生虽然鬼才无双,但毕竟是不可能的事情,恐怕这回是要栽这里了。”

“我也就觉得太过玄乎。或许是那李家才女根本不中意先生,毕竟是官家女郎,岂能与商户有所瓜葛。”

有拿着菩提心型灯笼的女郎从旁边经过,听到这些商贩的话。蹙了下眉头。旁边的男伴笑着劝了几句不与俗人计较后,那女郎这才罢了上去理论的念头。

“来,吴家娘子,我们去前头瞧瞧,那一品斋的祝寿演出可是要开始了~~”他在祝寿两个字上咬的重些,引得旁边的女郎笑的花枝招展。

这时候已经有为数不少的人围聚到露台前面,也就不可避免的要占用上李府门前的空地,人越来越多。这门前的护院就不得不渡出些地儿给众人,免得引了众怒里外不讨好。

“林护院。外面怎么样了?”

王氏手下的丫鬟被支使出来探风声,其实有些话也不需要她传了,外面鞭炮爆竹的声响早就传到李府厅堂去了,这自然让今i正式登门的赵家颜面有异,他们把几箱彩礼抬进来后就一直在厅堂用茶,脸上并不是很好,进进出出的上菜奉茶的李家婢女也都是低着头的,把裙子敛紧了,生怕带倒杯盏什么。

正间主位上的李格非今天穿的一身玄端细葛宽袍,系玉革鱼袋,上下裁剪合度有风,显然是为了今i的定亲而特地吩咐的。身边簪玉满髻的王氏今i脸上敷了薄粉,修长的身形让身上的长褙显得更为笔直了。夫妇二人为今i的定亲下足了功夫,梁柱云替间的花彩红灯把底下的红毯映衬的温暖喜庆,茶盏也都换成了鱼水镂花的,盛在里面绿盈的茶汤里,就像是鲜活了一般。

“几位里边请~~”、“这边~~”

李霁作为家中事实上的长子,即便是行动不便,但也得替爹娘代为招待,就像是婚礼上的司仪,各方面的调度都是有条不紊的。

“赵侍郎,赵夫人,有请上座。”他招引着赵家几人坐入酒宴,即便只是定亲,但七八桌的酒席还是要摆出来的,外面也陆陆续续的是两家人到场,其中还是李家族人更多些,像李格业和他夫人殷氏就是第一个到的,他们对于李格非这对儿女素来疼爱,如今知道李清照的婚事终于要拍定下来了,心里还是高兴的居多,但来时见了外面这阵仗,也很难完全开心的起来。

“格非啊~~安安的事儿我们也是听说了,虽然儿女婚事皆是父母之命,但那丫头终归是xing子倔,若丫头自己看不中,我们这些长辈也勿要做那恶人~~”李格业作为兄长,有些提醒还是要的,门口那动静如今可说是满城风雨了,他这在府衙做推官的兄长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

李格非眼皮微沉下来,耳边尽是家仆上菜迎礼的声音,他沉默了半晌后才点点头。而李格业妻子殷氏就更是热枕于这侄女的婚事了,她将张罗忙活的王素卿拉到旁边阁子里,掩着收起来的帘子后头。

“素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旁边奉茶端具的女婢见了都是回避开。

王素卿也是知道在这节骨眼上定亲有欠妥当,但如今也只能说,“安安在众人前这么说下话了,我们李家若是出尔反尔,岂不让士林笑话。”

她虽是本着家族颜面的出发点来说,但这根本就骗不过她姐妹多年的殷氏,所以殷氏的脸sè就很严肃,“可是怕安安与那一品斋的苏姓子弟有了瓜葛?”

王氏看了眼厅堂里正被招待的赵家,一时沉默,这就更让殷氏生气恼了,“那你认为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她待这侄女犹如己出,以前就专门讨论过安安将来选夫之事,可没想到如今王氏会如此草率的决定了。

王氏继续沉默之间,这另一头的李清照房里亦是火药味颇大,平时族中的几个姐妹都是来了说话,你一句我一句,她们并不是为苏进说话,只是觉得李清照这么草率的定了终身实在糊涂,若她是高门大族的子女也就罢了,为了家族做出政治婚姻也可以理解,但以李家的门第来说根本勿需做出这等牺牲。

她堂姐李素是责备的最为厉害的,“安安,你是我们姐妹中最有才学的,照理说应该比我们要聪明,怎得如今却做出这等糊涂事儿?”

旁边又有劝慰,“安安你再好好想想,今i这亲要是一定,那可就没悔了,姐姐无才,没得挑选夫君,但你不同,王孙贵族、高门子弟里哪个不愿意,都是你一个点头的事,你又何苦因为赌气而嫁给那赵家的郎君,我们不是在这儿说那赵郎君的不是,只不过每个人的路子不同,他要是娶了你,这辈子就更难出头了……”

李清照的闺房也足可比拟外头人声鼎沸的大厅,花红的流苏随处挂着,被帘风吹得扭捏,花阁罩里进出的丫鬟们将闺房里的灰尘清扫干净,就连盆栽里的泥土也是换了新的,忙忙碌碌的她们是这些女娘子们谈话的背景,不过像胭脂花细这两贴身丫鬟还是有些发言权的。

“小娘子,门口好热闹,要不出去看看。”

李素几个族中姐妹听闻此话,均是不约而同的停下了嘴上的话头,刚才说的这么厉害,倒是忘了如今正摆在眼前的问题。

“如果能让姨娘收回心意,也算那苏仲耕的本事。”李素嘴里嚼着这话。上回元宵苏进舍身救下李霁的事儿她是记得的,且不论才学家世,就这人品而言就不会让她生厌,眼下虽然有几分“借刀胁人”的意思,但不可否认,对于苏进还是极有好感的。

其它那些姐妹心中也多有此种念头,敢爱敢恨的人物在哪个时代里都是让女子艳羡的,再说《石头记》的出世本就让京中女子对于苏进观感大好,若不是苏进没了仕途,她们还真想成全了李清照的心思。

至于此时被围在中间的少女,却没有什么焦急的神sè,她抬起头看这些族中姐妹们,而后又低下头来抿嘴笑,她拿正着笔,润了润墨,将纸上的这阙《点绛唇》完善了。

“蹴罢秋千,起来慷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伫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搁下笔,笑着将纸推到案子中间些,“几位姐姐觉得如何?”

李素几个姐妹在旁边唠叨了这么久,这少女就是一字不说,原来是在这儿等着她们。

她们是懂诗书的,所以这阙小令写完的时候就大致知道了少女的态度:如今家里来了客人提亲,她作为女儿家羞涩却又想表现,这自然是开心的意思,也就是委婉的拒绝了她们的建议。

少女把视线仰的高高的,碟子里的梅花饼被捏起一个来吃了口,听着院墙外面传来“一品斋给李家娘子祝生辰了~~”之类的民坊喧哗,看来是热闹极了,就连窗台前的舌兰花也摆动起了枝叶。

李素不禁把头扭过来看少女的侧脸,那一丝波澜都没有的脸上,在这时就显得有些古怪了,她又把目光移到娟秀的纸面上,那字里行间的俏皮与清新,真的难以想象是在如今这个烦杂的环境下写的。

难道是……

她蹙起了眉宇,略有狐疑的瞟向了少女的侧脸,而这时的少女正巧也是回过头来,笑着将嘴边咬了半口的梅饼放了下来。

“姐姐看的什么?”

ps:这几天一直在奔波中,再加上风寒加重,所以更新没能顾上,实在对不住大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