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灵异 > 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 > 第一百四十五章 为他人做嫁衣

入夜,月已高升,灿着光。

王素卿倚在窗口,抬头去望那高出檐口的月,肃然忧愁。宴飨的氛围已经淡去,廊道隔间内是府中奴婢收拾的脚步声,偶有低头碎语。

“文叔。”她仰头而叹,“你说这月亮……是京师的圆,还是明水的圆?”

案几上莲灯晕染开来的光线十分柔和,一片片的落在这妇人夹白的娥髻上,她身上就一件单白的深衣,对于他们这等年纪的人来说,也差不多是到了安寝的时候了。

李格非倒还是执着手卷看着,他抬起头看了眼王氏,低沉了会儿思绪后,把手卷搁了下来,捏着鼻梁也是些感慨。

“自从来京以后,确实比不得当初在明水自在,不过人终归是要往前走的,以前你在明水的时候不就很想来京师转转。”

“心烦啊。”王氏回身挨着几案坐下,边说话儿边给李格非沏上热茶,“这么多年了,你那对儿女对我可一直心有芥蒂,我这做继母的虽早有准备,但久了,心也疲的很……”、“只是毕竟这么多年的姨娘叫了,我就再是铁石心肠也不会让俩孩子难受,康非的错儿已经铸成,我可不能让安安再重蹈覆辙,所以在这件事儿上,文叔你可一定要站在我这边。”

李格非叹了口气,停顿了好一阵儿才点头,“儿女的事儿你拿主意,那赵家的娃我也见了几次,还不错。知道上进,没那些杂七杂八的毛病,如果你能说服了那丫头。我自然是没什么意见。”

这对夫妇因此又是一晚上辗转反侧了多时。

……

……

而此时在外城安肃门外大街的赵府府邸里,赵明诚和其父赵挺之倒是别有雅气的在凉亭里弈棋,旁边有侍女掌灯伺候。

棋下至中道,赵明诚就摇头弃子了,“父亲棋艺尤深,孩儿万莫能及。”

赵挺之端起茶水抿了口,“怎么近来不见你出去拓印金石了?”

“太学同窗盛邀。所以也准备参与回龙舟赛。”他将棋秤上的棋子一个个的拣回瓮里,回的倒也是漫不经心,不过实际而言。还是因为李迥的蛊惑才动了这心思。

赵挺之看了眼他,将茶盏搁下,“怕不是这么简单。”他也是和和气气的说,原本就不是什么多大的事情。只不过看这三子优柔寡断的xing子有些不满。都已经是弱冠之年了,可还只知道每天钻研金石古卷,书生气太重,所以这xing格赵挺之是想给他改改。

在赵明诚心里,这父亲一直是很有城府,并且极懂人心的那类人,有时候只要一个眼神看过来,几乎就已经把他摸透了。不过毕竟还年轻,所以还企图作最后的挣扎。支支吾吾的。

“父亲想多了。”他手底下的棋子收的很快。

赵挺之笑着将视线从儿子不自然的脸上移开,他手指蘸上茶水,赵明诚不解的看向父亲,见父亲干净利落的在棋秤空余处留下十二字,而后起身哈哈笑着去了,旁边大半的仕女跟了上去,亭子里只余下一人给赵明诚打灯笼。

星夜下的赵明诚先是不解的看远去的父亲,那笑声中的豪迈似乎已经传达出了些讯息来,他不禁低头看棋秤上的话。

“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拨。”

嘴里默诵了两遍后,猛然便明白了过来,他抬头去看那已经走远了的父亲,脸上的神sè难以觉察的期翼起来。

……

***************************************

***************************************

翌i清晨,阳光依旧明媚,一品斋的生意在经历了月初的火热了,就开始变得稀疏起来,或许是即将要端午的缘故,家家户户的都忙着准备节i,上街买上菖蒲糯米回家裹粽。所以这生意冷清了后,苏进的时间就稍显宽松了些,在加上建造院的龙舟已经基本完工,他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写书和蹴鞠上面,而李清照传来的消息也可以让他为极为妥善的安排接下来的计划。

不过蔡攸的在此拜访还是很让他诧异的,这人似乎对自己有些格外的好感,或者说很想拉拢自己,这离端午节还好些i子呢,居然已经过来送巧粽了,理由可说是偏的离谱,若不是看他一本正经的模样,苏进不会当场笑出来。

“攸还有琐事要理,就不再作叨扰了。”

他告辞而归,苏进看他的背影很久才收回视线,想必他那琐事就是这些了。虽然这种人心很大,但还是很合他胃口的,如果以后有这机缘,合作也不是不可以,毕竟他那爹在之后的北宋政坛可是极有份量的。

……

……

由于端午接近,京师的河道里开始有大小船只出现,像汴河、金水河之类的大河道早已是挤满了船只,不过都是民间的,至于那些有钱有势的官家子弟则是在京里的湖池里驱舟备赛,免得过于拥挤而影响比赛当天的发挥,而像汴河东段广济仓前的金明池,无疑是所有演练场里最引人注目的,这座皇家园池如今已经对外封闭,只得到端午那天开放赛舟,至于眼下唯一能在里面做演练的,也只有皇家御舟了。

广袤无垠湖池面上,船帆在湖风下猎猎生响,由于这次御舟用于竞赛,所以不可能做的像往常出巡的龙舟那般雄壮,但是在一些后世的审美设计下,整艘龙形的龙舟极有视觉冲击里,昂扬的龙头、栩栩如生的龙鳞金身,哪怕不如以前那般恢弘。但那股不怒自威的态势也足以让人张大了嘴巴。

湖边上,便衣装束的徽宗正与王诜郭知章等人亲和交谈,对于这龙舟的设计体态极为满意。舟上有舟师掌舵演习,借着湖风船疾驶向金明池里,而旁边一些稍矮些的伴舟也紧随着去。

“高俅啊,这次事儿做的不错。”

发髻玉簪的徽宗迎风而立,头上的柳枝在他头上轻拂着,而旁边的王诜、郭知章还有几个建造院的从官跟着附和两句,高俅自然不敢居功。

“小臣岂敢担当。此次龙舟乃是苏郎君一手设计,若是没有苏郎君,这龙舟是万万造不出来的。小臣只是微末的旁协之劳,可不敢承下圣上夸赞。”其实这些事儿与苏进关系不是很大,他只是为这外观设计了个草图,但内中的船体零件早就改的面目全非。不过这时候高俅可不会这么说。只有谦虚些才能在徽宗面前揽形象,不过令他咂舌的是旁边张迪王诜几人居然就这么顺着他的话头说了。

“官家。”王诜笑吟吟的,“那一品斋的苏仲耕可真是栋梁之才,此番龙舟莫不是他出面,怕又是被底下比了下去,这回即官家若是不赏些奖励,可是说不过去了。”他是徽宗姑父,两人私交又好。所以说些话来也就平易一些,不过徽宗只是笑了笑。眼睛望着远处湖面上疾行的一队龙舟。

内侍张迪在接了王诜眼sè后上前凑话,“这苏郎君六艺皆通、才高八斗,为人品德又佳,真是不可多得之人才,奴婢以为朝中现在就缺这些能干实事的人。”

徽宗反应没在脸上,但旁边的高俅就直叫屈了,自己这通宵达旦、每i奔波个不停,可现在居然捞不到一句好,虽说这草图是苏进所设,但眼前这龙舟早已修改了太多,怎么能把功劳都丢苏进身上。

如果前面两个因为不知实情的话,那接下来郭知章又唉又叹的话就完全让他讶然于sè了。

“老臣此番差点误了陛下重事,当真是万死难辞,若不是苏家郎君仗义出手,老臣可真无颜再见陛下……”

很难想象这个平时极为硬气的老侍郎会是这番感激涕零的模样,徽宗也只当是丧子之痛,到也没有想太多。

随行的一些建造从官也是找准了方向铆劲儿吹,这种墙头草的角sè他们还是极为熟稔的,不过就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来。

那新调来的船工班头跪地而诉,“小臣斗胆建言,陛下所乘之龙舟尚有瑕疵,船体吃水过浅,船身左右不均,以赛舟当i激烈的对抗而言,怕有翻船之险。”

这种不吉利的话明显是要扫徽宗的兴致,原本过来实地看看龙舟就是图个开心,如今被这船工一句有翻船的可能,顿时脸就黑了下来。

王诜上前将那船工喝退,“那苏郎君所造龙舟岂会有错?尔等船工技糙艺烂,见不得他人才学,竟使此等浅薄之诽谤,该当何罪!”他厉声厉言,旁边的张迪也是附和道。

“我等此下亲眼所见这龙舟前行平稳,行速飞驰,岂有你所说的那般缺处,你这分明是诽谤~~”他指着前头疾行的龙舟,远远看去确实行速平稳,这也引得旁边那些从官纷纷附和。

“高班所有甚是。”而后便是请旨降这船工诽谤之罪。

徽宗当然不至于会因这点小事而降罪,不过心中不喜肯定是有了,稍加了两句责备后,就屏退了这船工班头。

“官家切勿为此等小人生恼,苏郎君乃天纵之才,岂会有误……”

王诜这人确实是能揣摩这徽宗的心思,几句的话下来,徽宗也就把这事儿丢脑后了,在观看完毕这几条御舟后,就准备起驾回宫,临行前倒还提点了高俅几句。高俅面上欢喜,不敢有丝毫怠意,但等徽宗前脚一出了金明池,整个人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坐在了池边上,旁边一些不明细里的船工还上来攀问,结果都被高俅“去去去”的赶到了一边儿。

他折了条柳枝抽池水面,结果溅了他一腿的水。

真是气炸了。

……

……

刚出了建造院的徽宗与一班亲从正打算起驾回宫,不过就在徽宗要上车马的时候。王诜却是极有心思的与徽宗耳语了番。徽宗停下了脚步,回头看了眼这极对他脾气的姑父,似乎在考虑。

王诜则是继续怂恿。“官家执政以来为国事殚jing竭虑,夙夜忧叹,虽说是人君之本,但也要注意休养生息,今i既然已经着便衣出行了,何不就此在民间消减些国事重压……”

不得不说这姑父有些话真是说到心坎里去了,自从去年登基即位以来。自己也可说是在国事上兢兢战战,不敢有丝毫懈怠,只是长久以来这身心确实疲劳。今i既然出宫观看龙舟,那就顺道去那矾楼转转,说来也很久没去过京师这些大酒楼了。

他心里权衡着,旁边的王诜已经隐露了笑意。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这一队人马就调转了街巷。往城北景明坊而去,车轮咕咕,带着喧嚣的俗尘而去。

……

*************************************

*************************************

又是一夜入京,漂白的云层浮在夜空,遮住了些许月光。

景明坊内多是酒楼大店,藕雪芳苡灯沿屋檐挂满,玉壶光转的辉煌映透了楼宇上下,远望而去。仿若天宫般璀璨晶莹,大街小巷中卖唱戏文者极多。反倒是些吃食少了些,不过对于来到这里的人来说,吃的……也几乎就是个jing神食粮了。文人sāo客驻足在纸墨摊头前品画猜灯,或是在某个琵琶女前摇头叹息一番,不过这些都是在进大酒楼前要做的前戏,等跨进了这些大酒楼的门槛后,才算是真个开始了一夜的狂欢。

明灭灯火,嘈杂的人群,浅唱低吟的诗词,古筝扬琴的清沥脱俗,就是这么不可思议的在这个大锅炉里糅杂成了完美的小世界。

梨台之上,已不是前些i子的梁祝了,转而换上了今i热传出来的周邦彦新词《玉兰儿》。

“铅华淡伫新妆束,好风韵,天然异俗。彼此知名,虽然初见,情分先熟。”

“炉烟淡淡云屏曲,睡半醒,生香透玉。赖得相逢,若还虚度,生世不足。”

歌声婀娜有韵致,配合着清丽的琴音,让底下听客闭目静赏,大堂里的茶酒博士此时也是轻手轻脚,不敢在此时上去打搅,曲音在梁坊间萦回几度后,底下人才开始有抚掌声出来,有赞伶女歌喉婉转的,也有赞诗词的妙极的,那些风度翩翩的学子书生这时颔首沉吟,而后互相讨问着这诗词意境好坏。

有人先挑头,“周学士诗词素来格律法度jing审,语句用词更是无可挑剔,我等后学当是以此为榜矣。”

“卢兄所言甚是,不过那李师师真的有此般貌美天姿?”

“哈哈~~”身边几位同伴均是笑了起来,“宋兄刚来京师不熟风情人物,吾等自是不会说笑,不过今后在学府里可莫要这般说了。”

那宋姓学子一疑,“莫不是那李师师真有周学士所述的这般艳姿?”

旁边同伴都笑开了,他们这些说话在旁余几桌人那儿均有发生,这听在徽宗耳朵里不免也是勾起了好奇,周邦彦那人工词善曲,也说得上是文坛一代饱学,上元那回就提举他勾管大晟府,当然是认可了他才学,能让他这等名望极高的雅士填词溢美,那李师师该不会是徒有虚名了。

“这阙玉兰儿可真是写予那李师师的?”

徽宗问向旁边的王诜和张迪,身后守着四个禁卫便衣,为了不招人眼球,所以就化名大商贾赵乙,随从方面也是一切从简。

张迪以前还未进宫前就是经常流连京师瓦肆,此次回了老巢,真如同注了三斤活水,对于这些青楼韵事完全是如数家珍般。

“……坊间有闻,这玉兰儿正是周老学士初次见那李师师时所作,以当时老先生原话来说……”他顿了顿,捏了个沉稳的语气,“‘此女幽姿艳逸,与常女异’,就此一句,便是让京中无数人争相一睹芳容,而之后……”

他嘴里不停的说,旁边而坐的王诜却有些不喜,不过很快就隐了去,暗暗招人来通知老鸨。而徽宗在张迪的这天花乱坠的描绘下,心中好感更是平添了几分,之前在宫中听那乐曲后就对这李师师颇有好感,此时在这人声鼎沸的环境下听得这些众口一词的溢美,心儿如何没被撩拨。

“世间真有这般女子?”徽宗握着手上的青玉盏,画栏彩杆上悬着的冰壶灯散出红晕的光,照进酒盏中,映的那醇绵的眉旨酒都变成了冶丽撩人的颜sè。

老鸨李媪这时候携着几个酒楼的女眷过来,她识人无数,一见徽宗面相气度就知道不是普通人,看在刚才王诜重金份上,也是极为殷勤的将一众人邀进了二楼阁子,上齐各类时鲜水果,石u茶点好,在这格调雅静的阁子已是最好的招待。

“还不知几位贵客如何称呼?”李媪手上的彩帕拿着,低腰谄媚的问话,能够随手抛出五百两的可不是普通人,她正等着对方报出是哪里的郡王公孙,可不想对方的回话却让她完全没了兴致。

徽宗尽量收敛些他做皇帝的派头,学着那些普通人说话,“在下江宁人氏赵乙,此番赴京经营家族生意,久闻矾楼乃京师第一大酒楼,故此慕名而来,还望老娘多加关照。”

嘁,一听此话,李媪原本挂满了笑的老脸立马就回复如常,颇为打发的问他们有何要求,其实就是问他想听些什么曲子,可不想对方的回答差点没让她背过气来。

“这个……就让那李师师过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